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三分钟教你学会“春捂”的正确方法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常青藤会客室”——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详情可见:【推荐】北京大学康养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过完年,一转眼就进入了春天
身边的绿色又多了起来
天气也越来越暖和
小编又想起了那句“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俗语。
那么,为什么要“春捂”呢?
有什么道理?
下面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下原因吧~
为什么要“春捂”?
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一会暖一会冷,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
春天来的时候毛孔就已经张开了。从中医角度讲,春天天气转暖,毛孔就要张开了,这在中医来讲属于卫外之气的一部分。和冬天相比,这个时候皮肤开合不像冬天那样紧,这样也便于阳气的生发。之所以不要急着减衣,是要通过捂,给皮肤一个温暖的提示,催促它和外界温度“同呼吸”。
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的减衣服。
四个部位要捂好
春捂秋冻有一定的道理,对于老年人和体质弱的人们,季节交替时不妨捂一捂,多穿衣物,晚上不要踢被子,注意防病。
1、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2、双脚
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3、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4、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春捂要怎么捂才对?
1、把握时机捂
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是春捂最佳时机。因为许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
2、“8、15”原则
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把握“8、15”原则。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一捂了。而15℃则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以避免上火,血压升高。
3、需要捂多久
气温回冷增加的衣物,在气温回升后也不能立即就脱掉,最好是再捂3天左右,如果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4、在家怎么捂
在太阳出来后或中午气温有所回升时开窗。春季里如果气温比较低,还是应该开一下空调,使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同时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或者两条薄被,不然,睡觉的时候也是很容易感冒的。但是最好不要穿较厚的睡衣睡觉,或者被子盖得过厚,因为如果捂得太热了然而踢被子而着凉。
“春捂”的正确方法你get到了吗?
3月将迎流感“小高峰”,注意防范。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 罗大伦
近日,遇到几位感冒患者,我就问一位阿姨是怎么感冒的,这位阿姨说:“不是‘春捂’吗?我穿着羽绒服出去出了一头汗,风一吹就感冒了。”
这是挺典型的例子,很多人这个季节穿衣,都会参考“春捂”原则。但天气已经暖和了,一走动,出了一身汗,风吹到那些没有捂住的地方,就感冒了。
春天,在体内蕴藏了一冬天的阳气开始向外生发,身体开始感到温暖了,天气一热,就容易感到周身暖,容易出汗。
但是,春天毕竟是一个寒热交替的季节,昼夜温差较大。有的人觉得中午暖和,就减少了衣服,到了晚上,又觉得冷,很容易被冻到,所以老话说,要“春捂”。
虽然我们提倡“春捂”,但太教条了也不行。就像前面的那位阿姨,全天都捂着,中午较热,如果捂出了汗更易感冒。所以,这个捂是有尺度的,对孩子尤其如此。很多人给孩子穿得很多,孩子一活动,都是汗,能不感冒吗?
所以,我的建议是:“春捂”要灵活掌握,可以多备件衣服,中午热了,脱下;早晚凉了,穿上。随温度调整,别太教条。但是,建议鞋子还是穿得暖和些,宁可热了,别冻到脚。”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常青藤会客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