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常青藤会客室”——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详情: 北京大学康养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第III期 开始报名啦~~~
详情:专业聚焦,同频共振---北京大学医疗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报名中
39岁,正当年,
居然选择入住养老院
这位男士的想法
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日前,
重庆一家养老院
入住了一位最年轻的住户——
年仅39岁的古先生。
古先生“朝六晚九”,每天晒晒太阳,锻炼下身体,和其他老人一起追剧、摆龙门阵,聊起这样的生活,古先生乐呵呵的,还戏称自己“胖了一圈”。
为何年纪轻轻,
就开启了“养老生活”?
背后究竟隐藏了怎么样的故事
古先生原本是一名网络技术员,两年前在家中不慎踩滑摔倒,双膝当时就失去了知觉,他赶紧用手机拨打了120。120的工作人员赶到后,古先生却无法起身开门,工作人员又联系了119,最终破了门才将古先生救出送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古先生确诊为 膝关节滑膜炎,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恢复。但古先生的父母早年已离世,古先生目前还是单身,尽管经过治疗后已经能缓慢行走,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意外,古先生思考再三,还是接受了姨妈建议,住进养老院调养。古先生说,生病以前,自己经常上夜班,作息毫无规律,三餐也无法定时。但住进养老院后,古先生 每天早上6点起床, 晚上9点便准时睡觉,比刚开始还胖了一圈。
没想到的是,原本以为住进养老院会更自闭,他却在院里找到了“快乐源泉”——婆婆爷爷们性格活跃,从人生奋斗史到那个年代的爱情,每天都有很多精彩故事可以分享;晚饭后,跟老人家们看抗战剧,一起讨论剧情也很有趣。
当老人们得知古先生是网络技术员,便轮番来找他学手机——学手机拍照、学查健康码、学在线查医保社保、学淘宝……“被需要是一种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古先生说,自己也乐此不彼地为婆婆爷爷们解答各种手机相关的问题。古先生说,“养老”虽然轻松,但在目前这个年纪,还是希望调养后能重回工作岗位,等将来退休了,再正式到养老院养老。养老院运营部主任何仁梅说,最初得知39岁的年轻人想来入住时,他们也大吃一惊,因为养老院原本的入住者平均年龄80岁,古先生入住后,院内的平均年龄瞬间年轻了好几岁,“他应该是全重庆的养老院中,最年轻的入住者。”古先生的入住也启发了院内的工作人员们,大家曾讨论, 在未来,养老院的入住者逐渐年轻化可能会成为趋势。
不少网友表示赞同,认为养老院的清净氛围的确适合康养:@诺式媒女:生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单身人士去养老院调养,是很好的选择……规律,清净,专人看护@小Q的心情:比四处旅游散心强太多了!单身的人如果觉得抑郁了或者身体欠佳的,不管年龄大小,只要自己有经济能力,完全可以去养老院修养一段时间,有现成的饭菜,也不用打扫卫生,轻松地生活一段时间, 特别是好一些的养老院里面很多老人是很有智慧的,跟他们交流,还会开智。@胡死乱生:现代社会每个人绷得太紧,适时放松调整身心,是很必要的。@GigiBuffon:有些闲下来的叔叔阿姨还就喜欢四处给人介绍对象@驷马追回来了仨:36-38是程序员的生死劫,向后一步,36岁996或者下岗;向前一步,39岁龙门阵晒太阳高端养老院。对于现在婚恋观、生活观都有很大变化的年轻人来说,对以后养老生活的想象更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乌托邦。
类似的“抱团养老"在许多地方都曾见诸报端。年轻人发自内心地觉得老年人这样的选择挺好。在生活尚能自理的前提下,和同龄人互帮互助、分享资源,满足彼此的感情需求也很重要。大家甚至纷纷在评论区@自己的朋友们,相约50年后也要过上这种神仙生活,一起住在别墅里喝茶八卦搓麻将。
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养老问题成为大家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一些不被儿女赡养或者不希望“拖累子女”的老人,选择了住进养老院,过着孤寂的晚年生活;与此同时,那些自嘲为“空巢青年”的90后,参加工作没几年,孤单地在大城市打拼,用接近一半的工资,租住在年纪比自己还大的老房子里,并且清楚地知道它永远也不会属于自己。
从前常说“老有所养”,如今更看重“老有所乐”。如果你对新鲜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不难发现一种“青年+老年”的全新方式,正致力于为老人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住所。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一家养老院“迎来”了14名年轻住户。网络视频中,该养老院志愿活动项目负责人陈桐介绍说:“他们并不是普通住户。”这让人不禁生出几分好奇。阳光家园是滨江,也是杭州规模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院,有2000多张床位,目前住着600多位老人。2017年底,滨江推出“陪伴是最长情告白”项目,年轻人每个月只要付300元租金就能住进养老院,房间大约30平方米,带独立卫生间、落地窗、小阳台。但他们每个月至少需要参加20个小时养老院里的助老志愿服务。比如陪老人看病、散步,或者教老人怎么用手机App等。坐落于杭州市滨江区白马湖畔的绿康阳光家园,外表看起来同其他养老院毫无二致。稍加留意,会发现园区里除了老人,还有同他们孙子孙女一般大的年轻人。一张张青春昂扬的面孔、一声声语调活泼的“早上好”,似一颗颗小石子激起水面的涟漪,化成老人脸上满含着笑容的皱纹。这些年轻人大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90后”,他们并非在绿康阳光家园里工作,而是同这里的老人比邻而居。养老院住进青年人,这可是件稀罕事。细问因由,一切皆缘于滨江团区委和区民政局共同发起的“陪伴是最长情告白”志愿服务项目。在绿康阳光家园,通过筛选的年轻人每月仅需缴纳几百元房租即可入住双人间的“公益房”,依山傍水,落地窗、小阳台、独立卫生间。房卡可供其出入园区、房间和食堂就餐。养老院提供一定比例的房源,招募志愿者优惠入住。相应地,他们每人每月要为园内老人提供不低于2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阳光家园社工部主任王恺介绍说,入选的志愿者主要开展三类服务活动。“一种是教学类服务,比如发挥志愿者的特长,教老人画画、书法、音乐,或是告诉他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和APP;一种是陪伴类服务,主要是陪老人聊天、看电视电影;还有一种是参与养老院里开展的服务活动,如智慧养老服务等。”老少融合,鼓励年轻人为老服务,为其减轻房租压力的同时,也给往日沉闷的养老院带来了活力。据了解,上海普陀区一家养老机构也在探索“老少融合”养老新模式,在养老床位之外增加了专供年轻人入住的“公益床位”。每周六下午两点半到四点,是29岁的志愿者杨云海的“授课”时间。宣纸、墨香,在养老院的活动室里,他几乎手把手地教每一位满鬓银丝的老人写好一撇一捺。“我是少儿书法、国画老师,双休日会忙一些,但工作日尤其上午的时间是富余的。教老人书法、画画,陪他们聊天,也带给我很多快乐。”杨云海对记者说,自7月份入住以来,每月20个小时的服务时长对他而言并非难事,“其实除了优惠的房租,我以前也有在老年大学或者其他私立的养老机构里教书法的想法,这次也是圆了心愿。”在阳光家园,老人们称呼杨云海“大海老师”。他们跟着他学习基本的运笔方法,每当听到一声“写得好”的鼓励,都会开心得像个孩子,要把自己的作品发到微信朋友圈或家庭群里炫耀一番。写得不好的,杨云海会耐心地指正,面带笑容地告诉他们“这一竖得在米字格的中线上”。20岁出头的钟玲和范重庆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入职时间不长,都是刚刚到杭州打拼,身上仍有一股学生气。位于2楼的书画室里,两个小姑娘“一对一”地教老人们素描。钟玲让老人先自由发挥,再根据他们的兴趣“因材施教”。范重庆从人物画中最关键的眼睛着手,一笔一画地让老人跟着学。休息间隙,这些爷爷奶奶会叮嘱她们工作不要太累、下班路上注意安全。“给他们讲课、陪他们聊天,看上去是志愿者一方在给予,其实我们之间是互补的,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自身的价值。老人有很多经验分享给我们,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少走弯路。”杨云海坦言,期满后他会再次提交申请,“我很愿意留下来”。面对养老资源相对紧缺的现状,阳光家园拿出一部分床位供年轻人租住,通过他们的志愿服务提升园内老人的生活质量,这在杭州市乃至浙江省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采访中,老人们纷纷表示非常喜欢这种模式,他们有的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能够通过视频和家人聊天,有的在读书、散步、外出就诊时不再孤单,有的用书法、绘画充实了空闲时间……充满青春气息的年轻人为他们的老年生活增添了更多活力,让他们的精神和心情更加愉悦。志愿者王婕来自萧山,靠一手乒乓球的绝活收获了不少“忘年交”。每天下班,她都会到公共活动室陪伴老人,陪练之余兼职摄影师,拍下他们运动中的矫健身姿,再帮他们通过微信分享给子女。新一轮志愿者招募时,她申请继续留了下来,“想趁结婚前,多陪陪这些老人”。蔡静茹,因工作变动从南京搬到杭州时恰逢奶奶去世不久,独在异乡且沉湎于失亲之痛的她通过层层筛选来到阳光家园。与老人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那份温暖让蔡静茹觉得自己又延续了一份宝贵的亲情。看似是年轻人在陪伴老人,其实老人也给他们带去了慰藉。“那时奶奶刚过世没多久,能和老人住在一起,我觉得是对这份情谊的延续,也能让我提前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父母。”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充实地过去,老人们的欢声笑语也逐渐多了起来。两代人原本平行的人生轨迹,产生温暖的交集;没有亲缘关系,却成了彼此最亲密的家人。对很多坚持做下来的志愿者来说,打动他们的,是相处过程中培养出的一份份温暖情谊。年轻人因为减轻了住房压力而欣喜,因为陪伴而变得柔软;而老年人则因为有了新鲜血液的加入,而变得不再孤单。阳光家园开始不再暮气沉沉,每天都跳动着活力的因子。87岁的潘奶奶已经打算在养老院长住了。“大家一起唱唱跳跳,就觉得开心。”潘奶奶说,特别是年轻人住进来以后,老人们都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自从有了年轻人,我都不再搓麻将了!”住进来一年多,78岁来自萧山的施阿姨说到这个眉开眼笑,“不想增加子女负担,我就自己住过来,想着跟同龄人说说话。周围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几个老伙伴每天看看电视、搓搓麻将,也挺舒服。”自从来了年轻人,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开起来了。施阿姨报名参加了书法课,还学起了英语。“我们跟社会已经脱节了。有时候子女说什么,我们都不懂,也不好插话,时间一长,也没什么聊的,就是"吃饭了吗"、"睡得好吗"之类。这些年轻人可不一样,跟我们讲讲时下流行的东西,最火的明星,都是新鲜事物。”施阿姨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如果这样类似温情的安排被逐渐推广、延续,那么等我们有一天老了,住进养老院或许不是那么可怕的事。
可是,同样的陪伴也适用于我们的家庭生活。如果一个月我们对逐渐老去的父母有20个小时的有效陪伴,而不是吃饭时刷手机,吃完饭回房玩游戏,和父母的沟通基本靠吼,陪伴基本是身在心已远,那么,我们会不会对父母少一些亏欠?记者在养老院曾询问了12名老人,做了一个简单的数据统计,其中有10个人都提到希望年轻人能教会他们使用手机。“手机不能只用来打电话,其他功能只能干看着,却用不了。”“我想学会用微信,可以和孙子打打字聊天。”“还有支付宝呢,听说一刷就能付钱,也不知道安不安全。”“我就想看看新闻,但是手机上的字太小了,我也弄不好。”……在家中,我们也会碰到父母小心翼翼地来问你怎样使用手机,也想要进入你的世界,而大多数人,可能会教第一遍、第二遍,然后便会失去耐心,导致父母以后有了问题再也不敢来问你,当你有一天发觉,父母早已将你这个最亲近的人,移出了求救人名单……我们可不可以像当初他们教我们说话一样,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可是我希望,我们的父母留在我们身边,便可以享受这种陪伴,而不用去依靠、奢求陌生人的爱。来源:新华养老週刊综合自21财闻汇、腾讯新闻等。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常青藤会客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