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杨阿姨平时工作基本都能准时下班,杨阿姨也喜欢下下厨,她每天下班最大的乐趣就是亲自买菜煮饭。杨阿姨性格外向,也喜欢广交朋友,经常隔三差五约朋友来家里尝尝手艺。不少尝过杨阿姨手艺的好友,都纷纷表示跟餐馆做得一样美味。
去年年初,杨阿姨的单位例行检查,然而结果让杨阿姨惊愕失色。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不除外恶性病变”。
杨阿姨纳闷了,自己生活习惯都有所控制,从不吸烟、喝酒,基本不吃快餐,作息规律,就连自己下厨的时候,也是尽量避免浓油赤酱,怎么就得了肺癌呢?
杨阿姨前往湖南省肿瘤医院复查,结果提示“右肺上叶占位,考虑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建议住院治疗。医生表示,很多女性虽然不抽烟,但一旦长期接触厨房高温油烟,也可能患上肺癌。
一、4个做菜习惯,正把你往癌症推
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习惯,可能都会让身体在无意中受到刺激,一步步向癌症靠拢。而你天天待着的厨房,或许就藏着不少坏习惯。
习惯一:不开抽油烟机
中餐讲究“火候”,而炒是国人最喜欢的烹饪方式。炒菜虽香,但食用油在高温状态下会产生大量油烟,油烟中所含的刺激性物质一点都不比香烟少,多环芳烃、苯并芘、二氧化碳等都会由此产生。而此时若不打开抽油烟机,把这些有毒物质抽离,气体就会随着空气呼吸道人体,长时间的反复刺激,就会导致细胞变异。
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经过长达5年的肺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青年女性长期在厨房接触高温油烟,得肺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
习惯二:油冒烟了才放菜
老一辈人做菜经常喜欢油滚了才放菜,这样的油才能去掉杂质。而其实我们的食用油早就改良了,去除大量杂质,烟点很高,一般到200℃才会冒烟。而当油温达到200℃以上,油脂已经可以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比如苯、丙烯醛等。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香港首个总膳食研究:丙烯酰胺》报告中也指出:炒菜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产生的丙烯酰胺(2级致癌物)也越多。
习惯三:油炸过后的油反复炒菜
煎炸食物香脆可口,外面快餐用油不干净,那么喜欢在家里炸东西的,一锅油用完就倒很浪费,于是不少煮妇都喜欢把油存起来,留着下次炒菜用。
虽然节约是美德,但油脂受热次数越多,有害物质也越多,其中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1类致癌物。
那么我们该如何确定油的使用次数呢?其实不妨通过油的外表来看,如果用过的油颜色深黑或有一股枯焦味,就说明油已变质,此时非但没什么营养价值,还存在很多健康隐患,必须马上更换。
习惯四:用盐太大方
根据世卫组织对盐分的摄入量的规定,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应低于6克。而根据我国食盐摄入量所统计出来的数据,我国民众普遍的食盐摄入都在10克以上,已超出限定数值的2倍。
长期的高盐饮食习惯,不仅容易增加高血压风险,高盐食物会直接损伤胃黏膜,让胃黏膜出现充血、水肿、溃疡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诱发胃炎和胃溃疡。此外,胃黏膜细胞受高盐食物的刺激会经常分裂,增加胃癌的形成几率。
二、如何不让厨房变“癌细胞收容所”?
家庭煮妇(夫)在无形中吸入的大量油烟,每一口都可能引起永久性的伤害。因此在厨房烹饪时,一定要记住以下几点:
保证厨房通风良好
厨房通风非常重要,做饭时如果有窗户,要打开保证空气流通。新鲜的空气有助于燃气燃烧,也有助于有毒物质的快速排放。
油烟机早点开,晚点关
不能为了省电,在厨房有油烟的时候才打开油烟机。开火前,油烟机就要先运作起来。因为在燃气时,就已经开始产生废气了。而炒完菜也不要急着关火,最好多开一定时间,把炒菜产生的油烟都排放出去。
炒菜控制好油温
食用油烧到150℃时,就会产生强烈地辛辣味,对呼吸系统造成强烈地刺激,因此油温控制很重要,无需冒烟才放入葱姜,油入锅后,姜蒜周围冒出小泡泡,就说明温度已经够了,可以食材下锅了。
饮食,减少油炸烹饪
油炸等烹饪方式不仅会更容易产生油烟,油煎炸后的食物也会化身“热量炸弹”,同时,富含淀粉类的食品(面粉类、薯类食品)等,油炸时可能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成分。
三、“油烟捕手”们别忘定期体检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研究表明,厨房才是家庭空气污染的重灾区。除了吸烟人群以外,厨师、煮妇、煮夫这些长期接触高温油烟的人群,也是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平时要多吃富含胡萝卜素的新鲜蔬果,多做户外运动,改善肺功能。
同时建议这类人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有效筛查早期肺癌。
没想到居家环境中,也隐藏着肺癌的“高发地”,因此厨房用品一定要挑选质量好的,例如抽油烟机选择马力大,品质好的,并做好定时清洁。才能有效帮助减低致癌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
[1]《不吸烟不喝酒 她却因为这个患上肺癌》. 湖南省肿瘤医院. 2019-02-26
[2]《5 种易致癌的做菜习惯,你家中了几个?》.光明网.2021-02-01
[3]《8成女性肺癌患者不吸烟,元凶竟然是它!》.京医通 .2019-04-0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