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现金流,老龄产业再天花乱坠,终究会成炮灰!
写给粉丝的话:
微信改版后,常青藤会客室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来越少人看到,为了能继续为大家服务,请喜欢和支持本号的朋友,千万!一定!要记得多给“常青藤会客室”关注、评论、在看、分享哦~~~
写给粉丝的话:
微信改版后,常青藤会客室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来越少人看到,为了能继续为大家服务,请喜欢和支持本号的朋友,千万!一定!要记得多给“常青藤会客室”关注、评论、在看、分享哦~~~
详情:圆你一个北大梦---北京大学医疗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报名中
老龄产业热闹了这些年,基本上是演出了一场京剧《三岔口》,生产服务企业和客户像两个武打对手;
打了半天,几乎谁也难得碰到谁,这就是目前老龄产业的现状。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面临的总问题是供给与需求之间配置错位,运营困难重重,至于企业间关联度不高、业态生发不成型,尤其是产业规模不大和利润空间狭窄等,相对来说就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事情了。
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以上状况,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定性存在许多误区
按理,老龄产业既然是产业,定性应当不是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关于老龄产业的定性仍然存在许多误区。
“老龄产业是福利产业”“不能和老年人作冷冰冰的交易”“老龄事业不能走产业化道路”。
产业化搞坏了房地产,搞坏了医疗,搞坏了教育,老龄事业再搞产业化,结局必然是搞坏老龄事业”等提法,表面看起来很有道理,本质上是不懂老龄社会和市场经济。
这些糊涂认识有些甚至是十分错误的,同时也是对房地产、医疗、教育改革中的阶段性问题的短视认知和判断。
糟糕的是,这些认识误区在社会上甚至一些地方决策者中还有一定市场。这是当前老龄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泱泱世界第一老龄产业大国,如果拎不清要干的是什么,这无论如何是值得产业界深刻反省的基本问题。
党的十九大已经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
这不仅解决了老龄事业的定性问题,也解决了老龄产业的定性问题。
首先,发挥好政府(第一部门)的作用,用好纳税人的钱,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其余的事情交给市场(第二部门)和社会(第三部门,属于“爱心工程”的范畴)。
至于市场失灵和公益失灵则由第一部门兜底解决。
其次,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老龄产业解决老龄社会的主要问题。
只要市场培育成熟,实现相对充分竞争,老龄产业中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就会降下来,同时质量也会得到提高,老百姓就能真正得到实惠。这也是中央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根本道理。
最后,无论是老龄事业还是老龄产业,其前提和基础都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要首先解决好自身或其成员的老年期问题。
只有当个人和家庭的责任特别是能力出现问题时,才通过第三部门(公益组织)解决,最后由第一部门兜底。
一切都由政府承担的路子一定是走不通的,而且纳税人也不会同意。
仔细考量,如果不走产业化道路,不贯彻中央关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战略性、机制性安排,未来的10亿老年人口流量是迄今为止任何政府、任何国家的纳税人都难以背负的。
一句话,在应对老龄社会问题上:
个人、家庭、政府(纳税人)、市场、社会(公益组织)等各主体都负有各自责任,只有通过事业和产业两种根本机制予以安排,才是未来的希望。
产业定位有偏颇
尽管老龄产业的概念已提出许多年了,但目前其定位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现有产业政策、产业倡导者、产业从业者以及媒体的最大问题是,把老龄产业等同于老年产业,进而将其定位在所谓活力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上。
但活力老年人的商业模式难以建构,故老龄产业基本上定位在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型老龄服务机构建设上。
从事老龄产业的人几乎被误导为是搞“养老”,搞“养老服务”,搞“健康养老”。
偌大的老龄产业市场被窄化为“养老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服务”。
这背后的逻辑是:
老龄问题就是老年人问题,老年人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健康问题、疾病问题、失能问题。这与其说是对老龄产业的误解,毋宁说是对老龄社会的短视。
这种状况和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老龄产业潜力大国的国情很不相称。
这也是当前老龄产业看起来潜力巨大但做起来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
对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主体结构革命性转折的角度,重新厘清我们关于老龄产业的产业定位。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老龄产业的产业名称。
如何给老龄产业进行正确定位,需要我们从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经济安排出发;
科学研究老龄社会对人类在漫长年轻社会中建立起来的产业观念、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方式等带来的冲击和机缘,从而顺应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建设适应老龄社会要求的相应产业体系。
当然,老龄产业是新兴产业,中国又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如何定位好中国的老龄产业,还需要深入探索和调查研究。
至于“养老产业”“养老服务业”“健康养老产业”等这些含混概念,则需要从提法、内涵界定上同党的十九大精神一致起来。
建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
现在,老龄产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的共识已经基本形成,但究竟这个产业的主管部门是谁?相关部门应当如何协调?出现重大问题时应当采取什么机制?
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这既是目前老龄产业发展出现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老龄产业各大板块中只有老龄服务产业板块一枝独秀而其他板块却不能协调推进、现有诸多产业政策不能落地的瓶颈性原因。
下一步需要抓紧研究解决。
如果这一体制机制障碍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100万亿元老龄产业巨大市场潜力的释放就会延迟,一些带有战略制高点性质的市场先机就会丧失。
多方面问题所在
企业自身在战略规划、投资设计、运营安排、人力使用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从事老龄产业的企业类型多种多样,除少数取得成功之外,大多数运营困难。
究其原因,除了不了解老龄产业这一新的投资领域外,最大的原因还是企业自身在战略规划、投资设计、运营安排、人力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
老龄产业横跨诸多行业,这几年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从事者什么都想干,跑马占地思维盛行,战略布局满天飞;
再加上“烧钱轰炸式”投资模式风行,风口、独角兽等“商业神话式”炒作推波助澜,导致一些企业进入老龄产业后便泥牛入海。
大家都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产业逻辑———现金流逻辑。
没有现金流,一切产业无论如何天花乱坠,无非都是一些美丽的炮灰。
例如,“互联网+养老”“智能化+养老”就是典型的商业炒作概念。
互联网、智能化当然是好东西,但用在老龄产业上目前还需要做很多预先铺垫,这才是正题。否则,如果线下没有强大的老龄服务做支撑,互联网+也只能是“如蝇添翼”,飞起来就是毁灭。
总之,抛开客观因素而论,老龄产业企业内部的原因才是最主要的。
因此,无论环境和条件怎样,企业只有对内做强才能对外做大,这是今后所有老龄产业企业都必须做的第一功课。
客户市场培育不够
从事老龄产业的绝大多数人中都流传着“老年人不肯花钱”的传说,但当被问及究竟做了哪些客户教育时,大多数人要么南辕北辙,要么三缄其口。
而这对于产业发展来说恰恰是最关键的环节。
特别是目前整个老龄产业尚处于买方市场的阶段,我们许多企业却在营销战略策略上出了问题。
也正是由于我们正规军在这个环节的失误,才给那些销售不良保健品和非法理财产品的骗子留下了空间。
这也正是当前老龄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留不住企业甚至搞死企业的重要原因。
客观地说,我们并不能以花了多少钱、花了多大力气来界定营销战略策略的成败,唯一的也是最关键的指标就是对路。
我们许多企业的主要问题恰恰是出在了不对路上,这可以说是今后产品和服务在设计、营销方面的唯一方向。
总的来看,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供需两端各要素没有顺畅链接,老龄产业供需流尚未有效对接成型,迫切需要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出发。
从观念、体制机制、制度、政策、法律以及市场教育等各方面发力,确保老龄产业供需全要素在市场化、产业化轨道上高效流动,并迈过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常青藤养老会客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