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砥砺奋进的五年——龙桥文化生态园在改革中脱胎换骨
龙桥文化生态园位于泸县九曲河畔,由小马滩、龙华、赵岩三个村整合而成,幅员面积21.3平方公里,农户4151户,人口14040人。
在综合实施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等国、省级改革试点过程中,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一产变三产、农村变社区”的巨大变化。2016年,集体经济收入39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68元,今年将分别达到1000万元、24385元。
资源变资产 农民变股东
“宅改”盘活建设用地。生态园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给予退出户宅地腾退补偿、房屋残值补偿和安置、保障套餐扶助;建立宅基地县内有偿调剂制度,从其他村镇竞价调剂使用宅基地40亩;健全抵押融资机制,支持宅基地及地上房屋通过抵押和政府担保,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现已实现抵押贷款220万元。允许农户联合第三方资本共建共享,实现1046户“小散居、大聚居”。
“入市”促成土地增值。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腾退节余建设指标经规划调整后就地或异地入市,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生态园现已入市11.4亩,到2017年底预计入市261亩。
龙桥文化生态园景区
“股改”成就资产增收。目前,生态园承包地、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实现股权化,量化股权2.9万股,股本金达8.6亿元,农民人均拥有1.3股。社会投入采用股份合作方式,授予投资方30年特许专营权,允许第三方带资建设和经营盈利性项目,特许期满后,项目无偿移交给集体。
一产变三产 农民变工人
“资产经营”公司化。生态园成立集体资产公司,分设龙脑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生态园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农户将土地流转给集体,以土地入股,实行“保底分红”。在集体主导经营的架构下,主推股份合作方式,招商引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已实现土地流转1.3万亩,引进5家企业。
自行车骑游道
“业态创新”复合化。生态园成功探索出与康养安居、乡村旅游、观光休闲、生态采摘、电子商务等有机结合的多业态复合型农业,发展花卉苗木基地3000亩、有机葡萄基地500亩、露地蔬菜基地2000亩、优质龙眼基地1000亩、生态养殖基地850亩。
“农民创业”三产化。生态园依托乡村旅游业发展、农民创业园建设,开展常态化就业创业培训,引导农民兴办农家乐23家、乡村超市26家、小摊点31个;鼓励农民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站点,让更多农民就地创业,预计今年农民创业收入将达到5000万元。同时,生态园针对劳务需求,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增强就地、就近务工本领,增加劳务收入。
农村变社区 农民变市民
“设施服务”城镇化。生态园路网干支相连;水网管灌到顶、精准到田,自来水或机井水入园到户;电网、气网全覆盖;“三网”全畅通,配套设施完善;文化、医疗、卫生、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城乡一体化标准,农民生活品质堪比市民。
“带着特权”市民化。龙桥文化生态园成立龙桥社区,让核心区农民成为享有特殊待遇的市民,同等享受城镇居民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配套福利。目前,已有1046户、4661人带着农村权益实现就地城镇化。
“收入占比”非农化。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让生态园发生根本性变化,就业形态从第一产业转移至二、三产业,收入构成呈现非农化,人均财产性收入占2%、转移性收入占8%、经营性收入占39%、工资性收入占51%。目前,这个趋势仍在继续升华,预计今年劳务收入占比将达到60%,其他收入仅占40%。
图文丨周才金 吴先军 编辑丨敖倩 审核丨黄祖泉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