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审计学原理》——天下欲治计乃治,立德树人德为先


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明确要求。尤其是今年经历了抗击新冠疫情战争的洗礼,在稳步迎来抗疫胜利曙光的这一时期,全国上下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体制的优越性,并更深层次地意识到立德树人、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随着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各地各校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作为山东交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审计会计系的一名普通青年教师,我在本学期承担了《审计学原理》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为积极响应党、国家、学校和学院的课程思政教学号召,我从教学实际出发,以“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积极地探索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明确教学目标,将“德育”融入教学方案

我国著名的会计思想家、教学家杨时展教授曾提出“天下欲乱计乃乱,天下欲治计乃治”的精辟见解,他强调会计、审计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受托责任意识和目标控制思想,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使会计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审计做到“取信于民、听审于民”,体现人民的意志,才能推动民主发展,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杨教授的思想对我国会计、审计的理论发展和体制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中,审计监督首次被提出与其他监督一起构成国家“八大监督体系”;此后,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建成,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委员会主席,并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并对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2019年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再次重申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至此,党中央的一系列举措已经凸显出了对审计监督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表明了审计工作在分配社会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审计监督有效发挥作用恰恰离不开审计人员对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审计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通过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会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可以说,审计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德育思想;《审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向不谋而合。因此,在审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也要注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遵守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通过《审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审计的通用程序、方法、技能,理解审计工作及审计人员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角色定位,为掌握具体业务流程的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培养扎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审计学原理》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审计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设“德育”专题,显性输入式教学

在学习审计学原理的过程中,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执业准则和职业素养、价值观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一部分的知识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有机融合,进行系列专题讲授。



如专题讲授审计监督治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关于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讲话内容,增加同学们的专业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再如专题讲授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引出注冊会计师在确保经济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发现风险所在,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的社会责任。通过这一系列专题研讨授课,使学生在学习审计课程的同时,树立社会利益为先的理想信念,积极认识到应有的社会责任,做到明德于心。


寓教于常于行,隐形渗透式教学

所谓的“寓教于常于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思政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行动当中。教师要不断地增强人文社科素养,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广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学识积淀和良好的行为修养,才能为“课程思政”铺垫良好的基础,教师的学识素养、言谈举止,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内心,真正做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是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常规的教学活动当中。真正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务必在日常课程中的各个阶段融入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在备课环节精心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的各个阶段,涉及与审计人员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有关的内容时,重复并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印象,直到记忆深刻。如在讲授接受和维持审计业务委托关系时,强调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机构和人员自身的质量控制,既不可为发展业务接受被审计单位不合理的要求,时刻保持独立性;也不可以在自身独立性和专业能力不达标时承接不恰当的业务委托,坚持诚信、依法执业的操守。如在讲授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解除审计业务约定时,再次重复注册会计防范资本市场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职业责任,使学生理解为何审计人员需要确定是否有约定义务或其他义务向治理层所有者或监管机构等报告。


线下线上结合,互动体验式教学

在《审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案例来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审计相关的不少案例都与道德与价值观有关。比如经典的“琼民源”案例,因为财务造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其中的原因就包含有舞弊者的道德与价值观的缺失。也可以结合世界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因为安然公司造假而荣誉尽毁的案例,让学生感受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实事求是、依法执业的重要性。在学生掌握注册会计师如何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企业真实的财务舞弊案例为背景,结合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等思政内容设计审计案例,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去做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各小组以情景剧、小组演讲等多形式进行作品展示。

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线上网络平台的作用。课堂以外的时间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审计相关优秀影视作品或其他多媒体资源,推送审计相关案例,鼓励学生在线上讨论区进行互动讨论。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体验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并提升对审计人员社会角色、职责责任、职业道德的感悟。

信息来源:山东交通学院教务处   《课程思政我来讲——讲授有风格丨傅康康:天下欲治计乃治,立德树人德为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