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发工坊

其他

课程思政‖统计学

以上成果负责人均为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指导老师均为本课题组负责人或成员。04课程思政内容收集数据,描绘适当的统计图或统计表,计算基本的描述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从而探索数据特征。(第3章
2020年10月25日
其他

课程思政‖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由于目前课程时长缩短,课堂思政可用的时间更短,大部分案例都只能浅尝辄止,无法详细解释和说明,导致很多专业知识中涵盖的思政理论教育无法被发掘,造成思政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二)思政教授方式欠佳
2020年10月25日
其他

课程思政‖自动控制理论

案例说明在课程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教学基础上,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课程内容设计时融入思政元素,力求在讲课时将思政教育内容以幽默诙谐的语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自然和谐地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感与获得感,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相对应的课程育人目标。自动控制理论是一门相对难学、枯燥的课程,加入思政内容教学设计,融入爱国精神、工匠精神、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稳定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规划意识、底线意识;培养工科人文情怀、专业素养等,实现价值观的引领,使课程内容变得更鲜活、更有感染力。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的核心是改革传统的课堂,将教师授课注入式的被动教学改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翻转式、讨论式、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授课整体遵从问题导入——启发思考——理论讲授——归纳总结——案例分析——得出答案,采用观看视频、课堂讲解、课堂讨论、课后调研、撰写小论文、教学平台推送有教育意义的案例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引导同学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思考,进而受到启发,同学们也有参与感和获得感,达到促其心智健康成长的目的。课程基本信息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制造业、能源、交通等众多行业,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本课程为自动化、测控、能动等9个专业大三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受众面广,在学时设置上自动化和测控专业64学时,其他专业48学时。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掌握古典控制理论的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的基本理论、方法,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理论、积分变换等,是交叉性、理论性很强的一门课。0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分类与基本要求。2.了解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概念;掌握线性定常连续和离散控制系统建模方法、各类数学模型表示及其相互转换方法;非线性系统经典数学模型描述方法等内容。3.掌握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并掌握用这些分析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稳态性能;了解离散定常系统的分析方法,非线性系统的经典分析方法。4.掌握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各种校正方法、基本思想和常用的校正装置。5.能用Matlab仿真工具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设计,理解仿真在系统分析和设计中的作用和局限性。(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够掌握经典控制理论方面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2.能够对自动控制方面的工程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归纳,依据物理、化学、电学等定律运用微分方程、积分变换、复变函数等知识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3.能够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准确计算控制系统时、频域性能指标,并能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简单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与综合,使学生能够依据控制理论的专业知识对工程中的控制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和设计。4.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学生理解系统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动态特性、稳态性能的影响,并能根据实验数据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5.掌握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能够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分析、计算与仿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现代工具的使用能力。(三)素质培养目标1.厚植爱国精神与刻苦、勤奋、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创造人生价值,报效祖国。2.培养学生的工科人文情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要有稳定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规划意识、底线意识。4.结合行业特色激励学生提高专业素养,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能源电力建设进程中去。02、教学策略在讲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史尤其是自动控制应用时引出自动化之父。通过观看短视频,介绍被誉为“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两弹一星”“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事迹,引导学生弘扬其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攻坚克难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其“学成必归”“五年归国路”“十年造两弹”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激励学生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交小论文了解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课程思政融入的效果以便改进。通过讲授负反馈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特点,使学生理解只有各组成部分各司其职、爱岗敬业、团结一致,才能使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进而引申出我们在社会大系统中工作也要做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等。通过讲述正反馈原理,借助孟母三迁、猫食碗故事等正反馈控制引导学生弘扬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020年10月25日
其他

课程思政‖《金融学》课程思政优化教学设计感悟

《金融学》课程中融入金融思政十大经典主题故事,引领学生从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提升金融素养,发挥金融专业的启航作用。疫情期间的“云端”课堂全方位、全过程呈现出有棱有角、金融职业素养与情感认同、生生互动、师生共享的金融专业知识与价值温度。一、构建价值塑造、金融专业知识、金融应用能力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培养目标整合优化金融知识板块并按照各个知识体系以点(货币、信用、银行三点主线)带面(金融专业知识板块)搭建贯穿金融知识、层层递进、前后有机联系的整体知识框架体系,科学合理地细化各知识板块的具体培养目标,形成三大主线为主体的十个分支金融知识板块的具体培养目标。以增强“学生为中心”,培养其金融应用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导向引领,提高在线课程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粘合度,在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安排、课件及教学录屏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点,将金融热点知识、兴趣知识点、基础重难点知识与课程思政等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形成与培养目标对应的授课教学体系。货币-信用-银行主线的具体培养目标如下:二、凝练整合金融思政综合十大主题故事或案例,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增强其金融职业素养与家国情怀
2020年10月25日
其他

课程思政‖美育课在行动:如春在花,如盐化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是每一个高校教师面临的新挑战。美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蔡元培先生是中国提出美育的第一人,曾以“以美育代宗教说”闻名于世。他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浸入到课程中,是我们美育课程组积极探索的方向。一、明确教学目标,丰富课程内容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推进美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高校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寻美育课程与思政教学同频共振的途径与模式,寻找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在完成美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努力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美育课程组经过一次次的集体打磨,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整体设计,制定了美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案。美育课程融入思政内容,充分发挥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使得学生了解艺术文化的同时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将美育课程润物细无声地讲出了“思政味儿”。教师采用互动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堂问答、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组织形式,努力实现师生双向有效互动,把思想和知识纳入到互动教学中,增强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特色课程介绍《摄影技术》授课教师:程向新,冷姣仪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数字摄影操作技能实践练习,使学生了解并增强对数码摄影艺术、数码摄影美学的认识。掌握数码摄影技术知识,提高艺术审美的水准和艺术化的数字摄影操作技能,具有创新形象思维能力。《走向蔚蓝——音乐鉴赏》授课教师:罗群以蓝色为主线,欣赏中外经典音乐名作为课程内容,带领学生体验不同的音乐风格与丰富的音乐文化,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审美观,并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授课教师:房蕾蕾以我国传统音乐的四类: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为基础,尽可能全面的介绍不同的音乐品种,本着既通俗又专业的原则,让同学们尽可能多的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二、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美育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基础课、通识课、思政课、实习实践等各个环节构建一体化思政教育体系,继承发扬“明德至善,格物致知”的校训,把以文化人、文化育人作为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营造“团结、向上、务实、创新”的美育文化氛围,在一体化实施推进过程中,既体现了专业思政的特点,又体现了课程思政的独立性和教师的自主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改革课堂模式,改造课堂教学,进行价值本位的有效转移,即从以知识、技能为本转移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生命活力和生命的光彩。也就是要求由过去强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转为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这也是课堂教学本质的回归;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段练、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2020年10月25日
其他

课程思政 | 生物学:借力思政鼓角,奏响生命乐章 ——“普通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

生命科学是一门博大精深且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普通生物学》是生物学的核心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早已不仅仅是完成生物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通过让每位学生接触、了解、热爱自己的研究对象——生物界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而挖掘蕴藏其中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命观,包括如何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如何丰富个人的道德情感以及培养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等。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使人文关怀、生命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思政与自然科学为鼓角,共同奏响生命的乐章。
2020年10月24日
其他

课程思政‖水资源系统优化原理与方法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

案例说明+课程基本信息案例说明:水资源系统优化原理与方法的思政教育目标是要让学生建立一种科学思维方式,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其规则意识和约束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行价值定位。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中,由实际复杂水资源系统→概化为抽象系统→构建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设计→求解并验证模型的适用性→修改和完善数学模型等过程,培养学生一种认识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去领悟科学研究的内涵。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研究型教学方式,以知识为载体,传授相关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养成探索的习惯,从实际问题入手,力求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课程基本信息:水资源系统优化原理与方法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水资源系统优化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决策技术等,以及水资源系统分析、评价、优化模型构建及其计算机软件求解等方面的知识,要求掌握水资源系统的概念、优化模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包括水资源系统的线性规划模型、对偶模型、整数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模型、动态规划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等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将系统工程的观点、思想、方法和原理具体应用到水资源工程及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工程实践中,为学习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库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水利工程等相关专业工作及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0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水资源系统优化原理与方法这门课程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等相关前期课程的基础要求较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资源系统优化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建立水资源系统模型的方法及其求解方法,要求掌握线性规划模型及其单纯形求解方法、修正单纯形法、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及其对偶单纯形法、整数线性规划的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0-1型整数规划及指派问题,无约束非线性规划的解析搜索法,包括梯度法、牛顿法和共轭梯度法等,有约束的非线性规划的拉格朗日法和罚函数法等,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及确定性和随机性动态规划模型的求解方法,多目标规划的主要目标法、线性加权和法、理想点法以及功效系数法等相关理论知识和模型方法等。(二)能力目标从系统论的角度认识数学模型的构建、优化算法的程序设计,提升采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复杂水资源系统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水资源系统优化原理与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概化抽象、基本原理、算法程序设计、结果分析与检验”这一水利类解决复杂实际工程问题的学科形态,通过经典算法模型学习与实践,掌握“问题、形式概化描述、计算机程序化”的问题求解的基本路经,在体验实现计算机自动计算的乐趣同时,提高学生理性评判能力、对复杂问题的认知能力和解决能力。(三)素质目标1.
2020年10月24日
其他

课程思政 |地理学: 热爱地球,感受地学之美——思政教育融入地学课程教学的探索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育人融入教学全过程,做严谨又温暖的“最美课堂”。这于老师们而言,既是要求又是期愿,更表达了初心。不断探索思政与教学的融合策略,是老师们践行初心的过程,亦饱含了坚持。思政融入教学,并非一定宏大且凸显,更多是于细微处并在言行中,“课程思政启育记”系列专题独为老师打造,只为记录育人过程,抓住细微言行,讲述探索经历,分享实践所得,呈现课堂最美、最暖的样子。本期经验,来自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王数老师的课堂,分享地学课程的课堂育人探索。王
2020年10月24日
其他

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空中课堂”

人和动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由于受到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的乱捕乱杀,现在有些动物正濒临着灭绝。尤其是这次疫情的爆发让我们意识到:一定要善待动物,保护动物,和动物和谐相处。请以How
2020年10月24日
其他

课程思政‖材料力学

信息来源:山东交通学院教务处
2020年10月24日
其他

课程思政《审计学原理》——天下欲治计乃治,立德树人德为先

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明确要求。尤其是今年经历了抗击新冠疫情战争的洗礼,在稳步迎来抗疫胜利曙光的这一时期,全国上下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体制的优越性,并更深层次地意识到立德树人、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随着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各地各校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山东交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审计会计系的一名普通青年教师,我在本学期承担了《审计学原理》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为积极响应党、国家、学校和学院的课程思政教学号召,我从教学实际出发,以“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积极地探索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一明确教学目标,将“德育”融入教学方案我国著名的会计思想家、教学家杨时展教授曾提出“天下欲乱计乃乱,天下欲治计乃治”的精辟见解,他强调会计、审计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受托责任意识和目标控制思想,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使会计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审计做到“取信于民、听审于民”,体现人民的意志,才能推动民主发展,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杨教授的思想对我国会计、审计的理论发展和体制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中,审计监督首次被提出与其他监督一起构成国家“八大监督体系”;此后,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建成,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委员会主席,并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并对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要求;2019年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再次重申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至此,党中央的一系列举措已经凸显出了对审计监督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表明了审计工作在分配社会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审计监督有效发挥作用恰恰离不开审计人员对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审计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通过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会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说,审计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德育思想;《审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与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向不谋而合。因此,在审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也要注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遵守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通过《审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审计的通用程序、方法、技能,理解审计工作及审计人员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职能角色定位,为掌握具体业务流程的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培养扎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审计学原理》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审计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开设“德育”专题,显性输入式教学在学习审计学原理的过程中,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执业准则和职业素养、价值观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一部分的知识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有机融合,进行系列专题讲授。如专题讲授审计监督治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关于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讲话内容,增加同学们的专业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再如专题讲授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引出注冊会计师在确保经济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发现风险所在,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的社会责任。通过这一系列专题研讨授课,使学生在学习审计课程的同时,树立社会利益为先的理想信念,积极认识到应有的社会责任,做到明德于心。三寓教于常于行,隐形渗透式教学所谓的“寓教于常于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思政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行动当中。教师要不断地增强人文社科素养,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广阔的知识视野、深厚的学识积淀和良好的行为修养,才能为“课程思政”铺垫良好的基础,教师的学识素养、言谈举止,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内心,真正做到
2020年10月23日
其他

课程思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人物等,更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实践教材。高校教师不仅仅要为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报国强国的家国情怀。多年来我一直承担国际教育学院(顿河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任务。这是一门针对所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的要求而开设的,是一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型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我尽量将课程思政教学元素融入其中,现将自己的一点体会感想整理如下,用于抛砖引玉。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注重课堂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表达、分享、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第一讲“我的大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讨论:大学是什么?我为什么上大学?我对大学有什么期待?我的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我毕业后打算做什么?等问题,讲授过程中引经据典,尤其引用了赵恒《劝学篇》中脍炙人口的名句,“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适合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二增强实效性,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将授课内容与当今时事热点相结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如在讲授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就业形势时,融入了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事迹,从钟南山院士,到医护工作者,再到社区志愿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他们的制度自信,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从而引导鼓励学生培养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树立报国强国的远大志向。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案例教学法,尤其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程第一讲中,我用传统风俗“抓周”导入职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并以《红楼梦》第二回贾宝玉抓周为例,“那年周岁时,政老爷便要试他(贾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件,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爷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不大喜悦。”在讲授自我认识之气质时,用《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作为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以上是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一些认识和思考,以后还需进一步研究学生特点,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贡献力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信息来源:山东交通学院教务处
2020年10月22日
其他

课程思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实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学期,学院大力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思政讲座与培训,在不断学习优秀课程思政改革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特点,开启了本门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一
2020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