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 | 生物学:借力思政鼓角,奏响生命乐章 ——“普通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

     生命科学是一门博大精深且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普通生物学》是生物学的核心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早已不仅仅是完成生物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通过让每位学生接触、了解、热爱自己的研究对象——生物界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而挖掘蕴藏其中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命观,包括如何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如何丰富个人的道德情感以及培养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等。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使人文关怀、生命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思政与自然科学为鼓角,共同奏响生命的乐章。

     下文以《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为个案,与大家分享和探讨课程思政如何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实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普通生物学》课程主持人黄成老师



     建国初期,血吸虫病猖狂肆虐我国多地,“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真实地描述了疫情下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我们在《普通生物学》课堂上以毛泽东的《送瘟神》为开场,结合寄生虫生活史展开教学,并带领同学一起回顾上世纪50年代我国消灭血吸虫的奋斗历程。当时,毛泽东同志采纳了原南大生物系动物学教授秉志先生的建议,并作出科学防疫的战略部署,发挥举国上下的组织优势,号令全民动员起来,终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吹响了胜利的号角。无论是曾经猖狂肆虐的血吸虫病,还是今天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疫情,不变的是我们一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科学抗疫,我们终将渡过难关。

     疫情的变化始终牵动着我们的心,也使生命科学专业的同学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肩上的使命。我们在讲解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部分时,结合最新的新冠病毒知识进行教学,讲述从新冠病毒的病源探究再到疫苗研发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攻坚进展,以及中国在这场全球化疫情面前所展现的大国担当。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世卫组织给予了我国高度肯定:“中国科研工作者在监测疫情暴发、分离病毒、对基因组测序和世界分享方面的速度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与此同时,这一代的未来生命科学新星正在一个个课堂里、一张张书桌上、一次次实验中冉冉升起。“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给同学们带来了无限动力,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学好生命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武器,才能担起“少年强则国强”的使命。

倡导生态健康,共筑文明地球





One Health(万物健康)是近年来国际学界倡导的重要理念,主张建立一种包括人、动物和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在内的整体健康观。


     此次蔓延迅速的冠状病毒正具有典型的“万物健康”性质,因此我们通过思政元素与《普通生物学》专业知识融合渗透,让同学们意识到人类的健康离不开整个自然界万千生物的健康。

     快速蔓延的疫情让全球陷入停滞,也引发每一个人深思:人类与自然究竟应以怎样的方式共存?在“动物生物学”章节中谈到世界五大寄生虫传染性疾病时,我们重点强调了人类应与野生动物保持一定距离,同时再一次说明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历史上血淋淋的教训依旧历历在目:由于殖民者在非洲大量捕杀羚羊,引起原本寄居在羚羊体内的锥虫入侵人体和其他动物,最终导致每年数万人和上百万牛死于锥虫感染,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殖民病”。肆意捕杀就是这场噩梦的开端,致命的锥虫就是羚羊们逃避人类捕杀的最后一件防身武器,“殖民病”是人类粗暴蹂躏自然而招来的反击。

     人类对自然的过度侵犯,野蛮地跨越人与自然之间的合理界限,使得原本并不传染人的病毒开始频繁地在人类中暴发。这次疫情再次为人类敲响警钟,保护自然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追溯现象本质,探寻无限未来

     “去看看动物怎么生活的吧”,这是我们《普通生物学》课外学习中常说起的话。知识和生活是分不开的,要学会抓住身边的生物学案例,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探究现象背后的规律,更应挖掘课程的德育内涵,激发学生探寻真理、追求本质的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课程中“动物行为的结构优化定律”这部分内容展示了自然界野生动物的现实危机。饥饿与疾病是自然法则下的又一次考验,要想生存就必须时刻警惕、勤勉努力,否则就是在作生与死的抉择。在讲述动物世界亲本攻击行为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背后蕴含的深远意义,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树林里,指导他们观察身边的动物家庭生活,从早期动物父母对子代早期无微不至的照料(baby care)到后期苛刻严厉的管教(disciplinary aggression)乃至最终不惜痛下狠手的关系终结(parenting end),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变化来阐述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动物亲子关系的建立是以关系终结为目标的,此乃“道法自然”。通过对自然界动物生存法则的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潜心读书、立志成才,教导学生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感知未来世界的危机,激励自身砥砺奋斗,擦亮人生昂扬底色。

《普通生物学》户外教学

     当然,自然科学并不是遵循刻板法则式的冰冷,而是依然有人文关怀的温暖。比如,有人对老鼠气味过敏,仅仅看到老鼠解剖视频也会发生过敏现象。通过对这些生活中免疫条件反射的案例学习与探讨,让同学们理解人体内稳态调节系统的关联性,进一步知道神经系统受到长期压抑也会导致免疫系统崩盘,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借此引导大家要保持豁达开朗性格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以及悦纳自己的重要性。好身体是离不开精神健康的,正如我国营养学之父、生物化学奠基人——南大生科院郑集教授所说,健康是一门包括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系统学问。

小结


     总之,在《普通生物学》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坚持在专业的知识传授中深度融合生态文明价值观,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探索其中蕴藏的人文精神价值,尝试以交叉学科视角去多角度回答问题。用贴近生活的案例作为课程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特色结合起来,多角度丰富课程内容,多维度设计课程作业,让学生们学有所思,思有所获。同时,围绕立德树人核心,让生命科学教育在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产生联动效应,将思政教学巧妙融入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点滴之中,实现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信息来源:南雍师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