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索可持续珊瑚保育模式|我们是护礁者分论坛回顾

潜爱 海洋公益论坛 2022-12-31


第三届海洋公益论坛上,由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以下简称“潜爱”)主办、质兰基金会和香港珊瑚普查基金会支持的“我们是护礁者”分论坛同步举办。


该分论坛通过国内外珊瑚礁保育模式案例分享与探讨,为珊瑚礁保育参与者提供更高质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多元对话、如何进行更有效的珊瑚礁普查、社区参与珊瑚礁保育的意义、难点和方案探讨等小组主题讨论,梳理珊瑚礁保育领域现存的空白,在该领域内形成科学且可持续的协同共识,为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潜爱的护礁者们正在种珊瑚


据悉,在主论坛“行动改变海洋,从小做起”的主题背景下,珊瑚礁分论坛同样将目标投向在国内外珊瑚礁保育领域有一定成就的行动者们,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胜、Sangkalikasan公益组织副主席Jojo Rodriguez、Blue Corner Marine Research执行长Andrew、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与宣传教育科科长李长青、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浩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工程师夏涛、香港珊瑚普查基金会总干事纪力伟、质兰基金会专家罗杨、潜爱秘书长夏嘉祥等珊瑚保育人士,进行实务案例分享、多元对话、实操小组讨论等内容环节。


通过“菲律宾珊瑚无性繁育技术的意义及重要性”“努萨群岛修复项目科学原理在珊瑚保育上的运用”“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经验”“广西涠洲岛的珊瑚礁保育”等实务案例分享交流,为国内外珊瑚礁保育者提供可持续的模式设计和高效作业的可能性


来自各地的珊瑚礁保育组织代表


质兰基金会罗杨博士主持了社区参与珊瑚礁保育的意义、难点和方案探讨的小组讨论环节。讨论发现关注社区发展对于海洋保护工作是很重要的,而海洋保护社区的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近岸的社区,更包括内陆甚至更加广阔的全球范围。另一方面,大家普遍认为社区工作推行的障碍,更多不是受限于经济,而是受限于政策文化与技术水平,并且有许多例如监控、动员和参与养护等触手可及的行为,可直接参与到海洋保护的过程中来。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海洋生物多样性已经或者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如何进行更有效的珊瑚礁普查的小组讨论环节,香港珊瑚普查基金会总干事纪力伟先生主持该讨论。会议发现不同海区情况差异,因此一套固定的监测方法,很难适用于每个地区;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数据的分享存在较为明显阻力与障碍,数据获取渠道有限。因此与会成员建议推行更加本土化的珊瑚普查,推动“公民科学家”项目进行,调动民众的力量,呼吁更多人参与到数据共享的平台建设当中,以此来沟通护礁者之间的珊瑚礁保护信息互通


多元对话讨论中

活动主办方潜爱负责人夏嘉祥先生表示,珊瑚礁是最具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过去30 年里,世界范围内的珊瑚礁消失了50%,面对严峻的势态,我们主办这届分论坛主要目的是通过分享世界各地珊瑚礁保育案例,并结合海洋保护区政策,探索更加科学的珊瑚礁保育模式。我们认为,将这些鲜活的珊瑚礁保育案例,以及这些案例的操作者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平等且透明的讯息交流平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起公众对珊瑚礁生态危机的了解,更大范围地赢得社会对珊瑚保育工作的认同与支持

潜爱一直致力于倡导并践行珊瑚礁生态的自然恢复构建海洋意识教育体系传播海洋保护理念和方法,激发公众、行业、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的跨界参与,共同推动珊瑚礁保护机制的建设,为珊瑚礁生态的恢复营造更好的条件。


据悉,作为论坛的主要成果,潜爱还发布了三个重要著作。一是《珊瑚礁保育案例集2019 版》,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全球5个珊瑚保育机构的基本情况,往后还将持续更新;二是《全球护礁者名录2019 版》:记录全球44家护礁机构信息;三是《全球珊瑚礁保育地图》,以地图的方式,在互联网展示全球护礁者保护珊瑚的地理坐标和信息


夏嘉祥先生表示,产出这三个内容,是希望向大家传递中国也有在行动中的珊瑚保育机构,希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珊瑚保护中来,共同守护海洋生态环境,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利于生长的家园


《全球珊瑚礁保育地图》发布中


错过了这届精彩的论坛?

下拉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回看论坛直播





你可能还想看


论坛整体回顾



其他分论坛回顾



本届论坛主议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