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回顾 | 2018年“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欧洲文学研究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成功召开

CMRS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2-04-24


▼更多精彩推荐,请持续关注CMRS▼

中心简介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enter for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Studies,简称CMRS)于2016年12月30日在杭州成立。作为国内第一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MRS的使命是整合研究力量,推进浙江大学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搭建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和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服务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学术共同体。著名学者沈弘教授担任中心名誉主任。CMRS目前出版三套丛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丛刊和文艺复兴论丛,均由中心主任郝田虎教授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以下为CMRS于2018年主办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欧洲文学研究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会议回顾。






  2018年10月12日至15日,由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MRS)主办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欧洲文学研究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在紫金港校区东五201举行。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北伊利诺伊大学,台湾地区中正大学、东吴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各地高校的40余名学者与会。本次研讨会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二次学术论坛,也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国际学术会议。   


研讨会现场

  论坛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方凡教授主持,外语学院院长程工教授致辞。程院长首先对与会的国内外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同时阐明了浙大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他指出,此次论坛与去年相比有了更多的经验积累和更广泛的参与,相信一定会取得更为积极和更加丰硕的成果,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程工教授致辞

  致辞结束后,程工院长向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MRS)的部分国际顾问,即来自耶鲁大学的竺可桢杰出学者Kastan教授,来自北京大学的Koss教授(康士林教授),以及来自北伊利诺伊大学的Baker教授颁发了聘书。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三位教授接受CMRS国际顾问聘书及主题演讲

   开幕式后,研究中心的国际顾问们首先给出了学术水平极高的主题演讲。耶鲁大学英文讲席教授、竺可桢杰出学者、国际著名莎学家Kastan先生从“based on”这个词出发,集中探讨了莎士比亚作品的来源及原创性,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莎士比亚独创性的特质。莎士比亚有着“点石成金”的超强本领,他创造性地转化了已有素材,从而成就不朽的杰作。北伊利诺伊大学的Baker教授则从莎士比亚的文本入手,集中阐释了21世纪初关于莎翁作品文本内容和作者权的争议,从案例分析出发让我们了解到莎士比亚文本研究的现状。来自北京大学的Koss教授则从17世纪英国耶稣会出版的有关中国的材料入手,独辟蹊径,使我们对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随后,来自国内的的专家学者也分别做了非常精彩的主题报告。来自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对近年来莎士比亚研究中出现的“空间转向”热潮进行了辨析,提出在“空间生产”理论框架下,进一步开展“文化互渗”和“空间实践”等领域的研究,并关注莎士比亚人文主义资源在当下社会文化发展中的现实观照。来自台湾地区中正大学的王明月教授以英国中世纪文学中的性议题为引子,以当代性别研究学理探讨十四世纪晚期西欧的性学。她从乔叟、高尔等人的诗作出发,论述了中世纪英国文学中的性别、性爱与他者等议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富有启发的省思。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军教授的译作《疯狂的罗兰》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他认为《疯狂的罗兰》一书是文艺复兴的杰作,也是近现代精神的最初体现。来自东华大学的杨林贵教授精辟地探讨了经典剧作在当代欧美国家的传承和创新及其涉及的理论问题,来自台湾地区东吴大学的袁鹤翔教授则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早期英国文学,尤其是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中的建构和想象侧面。另外,南京大学江宁康教授就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一体化认知、浙江大学郝田虎教授就莎士比亚在晚清中国的接受及其对中国早期话剧史的意义分别做了大会发言。

分组讨论

  本次研讨会的分组发言及讨论同样精彩纷呈。与会学者分为“莎士比亚”、“中世纪欧洲文学”、“早期现代英国作家”、“跨越边界”、“意大利文艺复兴”、“中世纪英国文学”六个小组进行讨论,许多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分享了自己学术研究的成果。每个小组的评议人都是在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资深学者,包括卢丽安教授、康士林教授、杨林贵教授、从丛教授、王明月教授、王军教授、袁鹤翔教授、李伟民教授等。他们提前审阅了每位发言人的论文,在分组发言中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展示,并在讨论结束后给出了精辟深刻、切中要害的评议,高度赞赏了这一代青年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新颖的学术视角,同时也对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

卡斯顿教授在“莎士比亚”分组会议上即席点评

  闭幕式上,六个分组会议的主持人分别汇报了所在组的讨论情况。与会嘉宾、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李伟民教授做总结发言。李伟民教授首先对此次会议的主办方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感谢中心主任、会议组织者郝田虎教授的辛勤付出,为在座的国内外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他提出,中心的研究可以与汤显祖研究结合起来,发扬浙江特色,实现更好的发展。最后,他对中心的发展和中国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文学研究的未来表达了美好祝愿。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与会学者充分肯定研讨会富有特色的交叉评议安排,认为中国学者、青年学者对外国学者和资深学者的评议和资深学者对青年学者的评议有助于实现国家之间和代际之间的学术交流,有利于学术进步。多位中外资深学者全程参与研讨会,为青年人树立了敬业的榜样,其中Kastan教授的多次即席发言激情洋溢,富有学术价值,令听众大感过瘾。代表们纷纷表示,本次会议为世界各国家、各地区专家学者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是一次成功的学术会议,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期望中心为中国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研究做出更多贡献。


郝田虎教授评议其导师卡斯顿教授的主题发言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供稿

(文/林天颖  图/林卫健 林天颖)

2018年10月21日

▼更多精彩推荐,请持续关注CMR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