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其他

新书快讯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八)》

中世纪文化传统研究刘建军:漫论拜占庭浪漫传奇《维尔山德罗斯和赫利桑扎》杨丽娟:论《阿尔戈英雄纪》中赫拉克勒斯价值评断的悬搁朱庆园:圣奥古斯丁《论音乐》研究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新书快讯 | ​海内莎学知音 天涯君子传书——写在《云中锦笺:中国莎学书信》出版之际

6)这可以说是老一辈莎学研究者对他的莫大鼓励和无限期许,孟老师就是我们年轻学者学习的榜样。孙福良先生与李伟民在朱生豪故居老宅轻舟一路绕烟霞,更爱山前满涧花。时间转眼就到了
2023年7月8日
其他

新闻 | 国际知名学者John P. Rumrich教授讲座在线上顺利举行

Rumrich教授讲座在线上顺利举行2023年6月16日晚,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三十八讲在线上顺利举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John
2023年7月4日
其他

讲座预告| No. 38: Milton’s Epic PARADISE LOST and the Gunpowder Plot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学术 | 黄必康:译者札记——莎士比亚诗剧体《牡丹亭》全译本

(商务印书馆)用优美流畅的英语文字翻译出汤显祖用梦幻般美的曲辞写成的名剧,让英文剧词在表意方面最大限度地表达出原作精练而富有古典诗意的语言所承载的语义内容和文化意蕴,同时仿用莎士比亚诗剧体语言,
2023年5月28日
其他

新闻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集整理、翻译与研究”课题组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纪念 | 朱生豪译莎侧记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学术 | 地狱里的鬼看门人:在监狱里教授《麦克白》

④:本文原文是霍华德教授于2022年3月应邀在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办的“跨越·比较·汇通: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高端论坛”上做的主旨发言,附录是她对听众提问的书面回答。Title: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学术 | 与莎士比亚的际遇:十四行诗的教学志

商籁(sonnet,现译为“十四行诗”,本文主要使用“商籁”这个译名)起源于意大利,是以十四行文字写成的短诗、小歌谣,于13世纪逐渐成为一种定型的诗体。14世纪的诗人彼特拉克(Francesco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纪念 | 朱生豪:未尽其才的新诗人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2023年4月8日
其他

新闻 |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Jon Whitman教授讲座成功举行

Isolde)等作品中强烈的激情与殉道之情的交融。两位教授还就弥尔顿《失乐园》中亚当的抉择所体现出的世俗之爱与神圣之爱进行了探讨。东北师范大学冯伟教授也就《圣经旧约·雅歌》(Song
2023年4月3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No. 37: From Passion to Compassion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纪念 | 中英合拍电影《暴风雨与仲夏夜》

Gilbreath)动情地表示,她多次在话剧舞台上演出《驯悍记》,对这部戏有着深厚的感情。朱生豪的故事让她意识到莎翁的创作影响之深远,即便跨越时代和语言,仍然能引起情感共鸣。
2023年3月1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纪念 | 朱文振:仿戏曲体译莎片段·词三首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2023年3月3日
其他

学术 | 莎翁生殖桑籁组诗古风体中译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人物 | 王明月:追忆白雅述老师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本文发表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七)》,郝田虎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11月。经作者授权,在此推送,以飨读者。追忆白雅述老师王明月作者简介:王明月,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台湾中正大学外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世纪英国文学研究。Title:
2022年12月18日
其他

新书快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七)》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新书快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七)》(郝田虎主编)已经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知网已全文收录(前七辑都已收录),欢迎下载,欢迎引用!CMRS微信公众号在此刊登中英文目录和“主编的话”,以飨读者。征稿启事附后。欢迎转载。《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七)》,2022年春夏卷,郝田虎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11月出版,238页,52元。Medieval
其他

新闻|文本·方法·方向:新时代的诗歌研究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文本·方法·方向:新时代的诗歌研究国际研讨会成功举行11月4日至6日,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MRS)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协办的“文本·方法·方向:新时代的诗歌研究国际研讨会”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杭州市职工疗养院顺利召开。本次国际研讨会经教育部正式批准,受世界顶尖大学合作计划项目“浙大-耶鲁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计划”、浙江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集整理、翻译与研究”(19ZDA29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等项目资助。来自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北伊利诺伊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盛会。会议包括11月4日晚的会前讲座、11月5日上午和11月6日上午的4场主题发言和11月5日下午的分组论坛。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张跃军教授为本次国际研讨会开幕式致辞。国际权威莎学家、耶鲁大学David
其他

新闻|耶鲁大学David Kastan教授讲座在线上顺利举行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其他

新闻|弥尔顿专家Brooke Conti教授与郝田虎教授学术对话顺利举行

Conti教授与郝田虎教授学术对话顺利举行2022年6月27日晚,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三十五讲在线上顺利举行。美国弥尔顿专家Brooke
其他

新书快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六)》

新书快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六)》(郝田虎主编)已经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知网已全文收录(前六辑都已收录),欢迎下载,欢迎引用!CMRS微信公众号在此刊登中英文目录,以飨读者。征稿启事附后。欢迎转载。《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六)》,2021年秋冬卷,郝田虎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249页,56元。Medieval
其他

你真的了解莎士比亚吗? | 解锁莎翁多重身份

“人啊,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我们宁愿重用一个活跃的侏儒,不要一个贪睡的巨人。”“生活就是一个舞台,男男女女粉墨登场,登台下台皆是戏,每人只是尽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毫无疑问,很多人都知道这些金句的作者是莎士比亚。但甚少为人所知的是,包括四大悲剧、四大喜剧等在内的诸多剧作经典,几乎均是在堪比新冠的疫情中创作出来的。时间管理达人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4月23日,卒于1616年4月23日,生死同天。莎士比亚家境殷实,他的父亲不仅精通商道,还“商而优则仕”,于1565年接任小镇的民政官,三年后当选镇长。莎士比亚七岁入学,读了六年书,不料父亲破产,使他未能毕业就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被迫切换为“自己动手”方可“丰衣足食”之路。之后,莎士比亚当过肉店学徒,干过乡村教师,到伦敦做了“伦漂”后,一度在剧院当“弼马温”,照看观众坐骑;后入剧团,先跑龙套,再后才担任导演。1590年左右,他开始尝试剧作和诗创作。莎士比亚早期多元的职业体验,不仅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而且为其后期的“薄发”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厚积”。莎士比亚在其短暂的一生(享年52岁)中,创作剧作高达37部。如从其26岁开始尝试创作算起,一直到死,他每年差不多要写一部半的剧本,这还不包括他写长诗等其他作品及在登台演出、剧院管理等方面花费的时间。统计显示,莎士比亚笔下的动植物分别超过了130种、200种;他创作的词汇量近三万个,至今无人出其右;此外,他还广泛涉猎服饰、烹饪,研究过占星术、炼丹术甚至军事战略战术——简直是英国的达·芬奇。词汇创造大师莎士比亚一生中撰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创造了不胜枚举的英语词汇和表达,其中有很多在现代英语中仍然被沿用。接下来,就让我们带大家体验一下莎翁创造的英文表达吧~
其他

讲座预告|No. 35: Milton and Women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其他

新闻|国际知名学者Piero Boitani教授讲座在线上顺利举行

Boitani教授讲座在线上顺利举行✦✦2022年6月6日晚上,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三十四讲在线上顺利举行。国际知名学者、罗马大学Piero
其他

讲座预告|No. 34: Professor Piero Boitani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其他

新闻|著名弥尔顿专家Steve Fallon教授讲座在线上顺利举行

Fallon教授讲座在线上顺利举行2022年5月13日晚,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三十三讲在线上顺利举行。美国著名弥尔顿专家Steve
其他

讲座预告|No. 33: Professor Steve Fallon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其他

新闻|浙江大学成功举办“跨越•比较•汇通: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高端论坛”

图/王玉莹、左珈源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2022年3月23日★往期回顾新闻新闻|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新年献词新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集整理、翻译与研究”
其他

新闻|国际知名学者张隆溪教授“亚里士多德《诗学》与比较文学研究”讲座顺利举行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其他

讲座预告|张隆溪教授:亚里士多德《诗学》与比较文学研究

主讲人张隆溪,北京大学硕士(1981),哈佛大学博士(1989),曾任教于北大、哈佛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2009
其他

人物|沈弘:忆李赋宁先生——导师嘱托重如山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李赋宁先生(1917—2004)忆李赋宁先生:导师嘱托重如山沈弘1988年,李赋宁先生写信给正在牛津访学的我,信中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导师对博士生语重心长的嘱托。在这个以电子邮件和微信为主要社交媒体的时代,此类博导纸质信早已是凤毛麟角。如今拿出来,俨然已成文物。1984年下半年,我考取了李赋宁先生中世纪英国文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生。翌年入学伊始,导师便为我制定了一个堪称严酷的学习计划:他要求我在一年之内要能掌握古英语和中古英语的基础,并且要广泛阅读早期英国文学作品及相关评论。为了能够达到以上要求,我几乎是一字一句地啃下了《贝奥武甫》、《坎特伯雷故事集》、《农夫皮尔斯》、《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等难度极大的近百篇早期经典作品。起初我并不知道该怎么念古英语和中古英语。李先生为此专门给我录了一个读古英语和中古英语作品的磁带,其中凯德蒙的《赞美诗》、比德的《论时间》和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总序曲等,后来我都能流利地背诵。他对我提交的读书报告和论文都会仔细批改,并写出详细的评语和修改意见。我提交的第一篇学期论文,《“Discipuli”,还是“Đegnas”?——古英语用语初探》,后来居然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并且获得了1987年的北京市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资格考试通过之后,我就必须要确定博士论文题目,并提出详细的论文提纲。当时我准备结合专业,写弥尔顿在塑造《失乐园》中撒旦形象时所受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的影响。这一设想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获得了李先生和与会专家的认可。这时我又遇到了一个新的坎:博士论文写作需要查阅很多的相关专业资料,而后者在国内的图书馆里都很难查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去国外一流大学的图书馆收集资料。于是李先生便推荐我跟牛津大学的著名古英语学者布鲁斯·米切尔博士联系。后者看了我的英语论文之后,表示愿意接受我去牛津学习一年。所以我便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来到了牛津大学。北大负责我这一年的生活费,而牛津大学则免除了我的大学学费和学院板凳费(bench
其他

学术|马丁·贝尔纳著,郝田虎译:《黑色雅典娜》中译本序

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历次讲座回顾(下)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其他

学术|陈怀宇:动物研究与文学研究的新贡献——评张亚婷《中世纪英国动物叙事文学研究》

关注我们动物研究与文学研究的新贡献:评张亚婷《中世纪英国动物叙事文学研究》张亚婷教授的《中世纪英国动物叙事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是中文学界第一本从动物研究(animal
其他

人物|李伟民:飘雪春红印玄石——论中国莎学领导者、研究者孙福良教授

——《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的争议及价值人物学术|张剑:“英语诗歌与中国读者”:评王佐良先生的英美诗歌研究学术|张隆溪:《杨周翰作品集》序人物|罗益民:孙法理教授琐记人物
其他

新书快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五)》

——《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的争议及价值人物学术|张剑:“英语诗歌与中国读者”:评王佐良先生的英美诗歌研究学术|张隆溪:《杨周翰作品集》序人物|罗益民:孙法理教授琐记人物
其他

新闻|耶鲁大学David Kastan教授走进浙大课堂:玄学派诗歌与弥尔顿史诗《失乐园》

图:张炼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2022年1月2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完整新闻链接★往期回顾新闻新闻|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新年献词新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集整理、翻译与研究”
其他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新年献词

——《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的争议及价值人物学术|张剑:“英语诗歌与中国读者”:评王佐良先生的英美诗歌研究学术|张隆溪:《杨周翰作品集》序人物|罗益民:孙法理教授琐记人物
其他

人物|张隆溪:生命的转折点——回忆1977年首次恢复高考

“离那次研究生考试,现在已经整整三十年过去了,但回想起来,生命中那一次重大的转折仍然使我慨然感叹,尤其对李赋宁先生、杨周翰先生,对其他几位赏识过我、帮助过我的前辈,我都永远充满了感激。……我自学考入北大西语系,并获得总分第一名……那并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耀,而是对我们那一代人在艰难困苦中追求知识的肯定。”生命的转折点:回忆1977年首次恢复高考张隆溪(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往期回顾新闻新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集整理、翻译与研究”
其他

新闻|耶鲁大学David Kastan教授走进浙大课堂:《李尔王》

Kastan教授走进浙大课堂:《李尔王》12月10日和17日,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本科生课程“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再次邀请到国际知名学者、美国耶鲁大学英文系乔治·M.博德曼讲座教授David
其他

新闻|耶鲁大学David Kastan教授走进浙大课堂:十四行诗

read.”郝田虎教授对整堂课表示高度赞扬,并作出了精彩而独到的点评:他认为Kastan教授的授课本身就像一首结构精巧的十四行诗。Kastan教授总共讲解了五首诗:首先是斯宾塞的Sonnet
其他

新闻|北京大学黄必康教授“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文本交汇:《牡丹亭》英译新探”讲座顺利举行

——《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的争议及价值人物学术|张剑:“英语诗歌与中国读者”:评王佐良先生的英美诗歌研究学术|张隆溪:《杨周翰作品集》序人物|罗益民:孙法理教授琐记人物
其他

学术|张隆溪:《杨周翰作品集》序

【作者简介】张隆溪,北京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北大、哈佛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2009年获选为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外籍院士,2013年获选为欧洲学院外籍院士。2016至2019年,当选为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长期以来专注于东西方跨文化研究,以中英文发表二十多部专著和多篇学术论文。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北京三联,1986);The
其他

人物|杨周翰:饮水思源——我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学的经历

【作者简介】杨周翰(1915-1989),江苏苏州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1938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学习,后留校任教。1946年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外语系副教授,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西方文学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外文学》副主编等职。主要著作有:《欧洲文学史》(主编,1964、1979),《莎士比亚评论汇编》(1981),《攻玉集》(1983),《十七世纪英国文学》(1985),《镜子和七巧板》(1990)等;主要译作有:奥维德《变形记》(1957),贺拉斯《诗艺》(1962),莎士比亚《亨利八世》(1978),维吉尔《埃涅阿斯纪》(1984)等。有《杨周翰作品集》(全六卷,2016)行世。饮水思源——我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学的经历我出生在1915年,没有上过私塾,从小进的是新式小学。那时写国文作文,不论老师出什么题目,我们的开头一句不外是“人生在世”或“光阴荏苒”。现在我已年逾古稀,回过头来看看往事,这样的开头倒也切题。
其他

人物|王宁:杨周翰先生为我指明了治学的方向――深切怀念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杨周翰教授

【作者简介】王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89年获北京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后获荷兰皇家科学院博士后基金前往乌德勒支大学从事研究。1991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至2000年任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兼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兼创始导师。200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任教,为该校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创始导师。2010年当选为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2012年入选教育部2011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此外,还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文学组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文学与艺术组评审专家等。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前任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王宁教授著述甚丰,对现代性理论、后现代主义、全球化与文化问题、世界文学、翻译学等领域的研究尤其精深,除出版三部英文专著和二十多部中文专著以及450余篇中文论文外,还在三十多种国际权威刊物或文集发表英文论文130余篇,收录SSCI或A&HCI数据库论文100多篇,部分论文被译成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塞尔维亚文、法文、阿拉伯文等,在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杨周翰先生为我指明了治学的方向――深切怀念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杨周翰教授在当今这个有着鲜明的后现代特征的社会,虽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不那么频繁了,有些人你和他工作在一起几十年,一旦分开很快就会连他/她的名字也忘了,更不用说记住他/她的身影了;而有些人你虽然只和他匆匆见上几面,但他/她的音容笑貌却长时间地留在你的脑海中,甚至有可能永远铭刻在你的记忆中。更有一些人,你虽然和他相处的时间并不太长,但即使他永远地离开了你,你依然会不时地想起他,彷佛他/她仍时常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我想我的导师杨周翰先生无疑属于后两种人的综合体。今天当我们纪念比较文学在当代中国复兴20周年以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20周年之际,我不禁更加怀念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者、一代比较文学和西方文学研究大师杨周翰先生。是他,率先在拨乱反正的1978年,大声疾呼在中国高校恢复比较文学学科;是他,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幽灵占据国际学术界的主流时率先在国际论坛上发出了中国学者的独特声音;是他,在中国文学研究处于国际学术边缘地位的年代,率先用英语在西方的大学讲授中国文学,从而使不少年轻的西方学人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所了解;同样也是他,在比较文学这门学科尚未进入学科目录时,就率先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下招收了比较文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从而为其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逐步发展和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杨周翰先生(1915-1989)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为中国的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建设辛勤耕耘,为我们留下了丰硕的著述和译著,其中不少著译在今天的语境下仍不时地为后一代学人不断地引证和讨论。我这里尤其应该指出的是,作为他辛勤培养出来的第一个英文和比较文学博士,我在近二十年的治学道路上一直离不开他的谆谆教诲,尽管这种教诲已经不可能是直接的,但他的无声教诲仍然胜过直接的授课。我这里仅就他对我的治学方向的定位举几个很小的例子。我原先并不是杨先生的学生,而且和他的相识也纯属偶然。但这种偶然之中却蕴藏了其后的必然因素。我最初是在1985年夏季的一次全国美学会议上和当时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的胡经之先生相识,他告诉我当年的10月将在深圳举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如果感兴趣的话,他可以给我发邀请信。这对于我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消息,但此时的我刚刚步入学界,只在一些二流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无甚影响的学术论文,对比较文学这门新兴的学科更是知之甚少,怎么能有资格出席这样的学术盛会?我不禁犹豫了一下,不敢保证一定能前往赴会,但却对另一个信息感到振奋:研讨会前将举行比较文学讲习班,届时将有一批蜚声海内外文坛的中老年学者作专题讲座。这无疑更对我有着诱惑力。回去以后,我很快就收到了胡老师发来的研讨会邀请信和讲习班通知。于是我便向我所在的大学的系主任申请前往参加讲习班,但得到的回答却是:你现在从事的公共英语教学,与比较文学无甚关系,因此没有必要参加这样的讲习班,如一定要参加的话,在不影响上课的情况下自费参加。但年轻气盛的我并不甘心,仍不断地向一级又一级的领导申请,最后在校长的干预下才获得批准前往出席研讨会,但此时讲习班已经结束了。由于我事先来不及提交论文,只好作为讲习班的学员列席了会议。就在这次比较文学盛会上,我结识了后来对我的学术生涯发生最重要影响的三位大师级学者:杨周翰、佛克马和詹姆逊。杨周翰后来成了我的博士生导师,直接指导我完成了学位论文;佛克马则是我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合作导师,引领我进入后现代主义研究领域和国际比较文学界;詹姆逊则一直是我在学术思想上给我最大启迪的一位西方理论家和思想家。在其后的学术生涯中,我一直和后两位学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往,而对杨先生这位早早离开我们的启蒙导师,却只能在记忆中缅怀他的教诲了。但正是这种难忘的教诲从一开始就为我其后的治学方向准确地定了位。深圳会议结束后不久,我受杨先生和乐黛云教授的委托,和已故赵瑞蕻先生一起率先于1985年12月在江苏省发起成立了比较文学研究会。在那次会议上我当选为江苏省比较文学研究会秘书长,也就是在那次会议上,我和时任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秘书长的谢天振先生达成了1986年5月在无锡共同主办全国性的中西比较文学研讨会的协议。刚从美国讲学回来的杨先生在我的几位北大朋友的动员下不远千里出席了无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会后,我邀请杨先生到我当时任教的南京师范大学作了一场学术报告。实际上,早在无锡会议之前,我就在北大一些教授的鼓励下报考了杨先生的博士生,但当时忙于复习一直不敢贸然打扰他本人,更没有机会和他直接交流了。而他此时在无锡和南京的短暂逗留,则使我和先生第一次有了较多的直接接触。我至今仍然记得当时的情景:杨:听说你今年报了我的博士生,是吧?王:是的,我一直处在紧张的复习中。我想现在已临近考试,能否问您几个问题?杨:可以。王:专业考试有没有指定的参考书呢?杨:没有,全凭你的功底和所读的书,但最重要的是理论著作,此外英文写作也十分重要,主要看你用英文思维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不会考偏题怪题的。现在我问你几个问题:你硕士学位是在哪里读的?王:我没读过硕士研究生,是1975年入学的工农兵大学生。杨:噢,那你有没有在国外留过学?王:没有。这时处于紧张状态的我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一种不祥之兆。然而,杨先生在叹了一口气后却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杨:你有没有发表过一些论文?王:发表过十多篇,但都是用中文写的。杨:好,你给我拿三篇代表性论文看看。后来正是这三篇论文使我有资格作为同等学力考生考入了北大,直接作为杨先生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完成了三年的学业。在这三年中,先生有一年的时间是在美国人文科学研究中心渡过的,因此我们的直接接触并不是很多的。我们作为杨先生的学生,都知道先生治学十分严谨,他对学生十分严格,很少当面表扬学生。我记得我在三年的学习期间,每次去见他时,都要准备好一些要讨论的话题,生怕被他出其不意地问倒。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感到,正是在当时的无形压力下,我读了许多英文理论原著,为我后来的著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最使我难忘的和最受启迪的则是他对我的英文写作的严格要求。而这正是我在其后的年月里得以步入国际学术界并大量在英文刊物上发表论文的一个起点。在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曾应邀于1987年赴香港出席了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学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弗洛伊德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会发言。我的论文在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反响,作为一个直接的成果,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研究组的负责人李达三先生立即决定邀请我前往研究三个月。当我回校向杨先生汇报时,只得到了他简单的肯定,但随即他便要我把那篇英文论文给他看看。两周后,就在我如约前往杨先生家中讨论我的论文时,我还有些得意地以为,这一次杨先生应该会表扬我了,因为我的论文不仅在会上产生了反响,而且我的英文写作还受到出席会议的一些国外学者的赞扬。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杨先生把批改过的我的那篇英文论文交给我时,只说了一句,“看来你的英文写作还要大大地加强啊!”当我以我受到国外学者赞扬为由和他辩解时,他则反驳道:“你不要以为受到国外学者的几句赞扬就沾沾自喜起来,要知道,那些老外是站在居高临下的地位来看待中国的青年学生的,他们知道学习一门外语的困难,因此在他们看来,你这样的中国青年学者能熟练地用英语和他们交流并写成学术论文已经是很不简单的了。但你自己千万不能满足啊!”“那么如何提高英文写作水平呢?”“你要多读一些文学大家的批评性著述,比如艾略特等人的论文,此外还要读一些英文期刊。那上面的文章既反映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通过阅读那些文章,你也可以有意识地模仿一些作者的行文风格,使自己的英文写作更加符合学术规范。”从那次交谈之后,我就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英文的学术写作上狠下功夫,争取将来能在国际英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989年7月26日,我顺利地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并留校任教。当时已经身患癌症的杨先生仍抱病出席了我的答辩,并提出了几个问题。当答辩委员们一致通过授予我博士学位时,杨先生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我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这下我可以安心地去治病了”。几天后,杨先生住进了当时的北医三院,我和师弟程朝翔轮流前往探视,并定期为他送饭。这时倒是我和先生接触最多的时候,而且谈话也最无拘无束。有时他高兴起来时竟留我多谈一会儿,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国外的现状,到国际比较文学界的前沿理论课题,以及一些当时活跃于国际学术界的理论家的新著和新观点,几乎无所不及,先生那渊博的知识和对前沿理论的敏感和跟踪实在是令我钦佩,以至于我简直不敢想象他此时已进入了癌症的晚期。直到我突然说了一句“我得赶快把饭盒送回去了”时,他才不好意思地说,“喔,对不起,我也要睡一会儿觉了”。就在他离开北京前往西安治病的前几天,我最后一次去医院探望他。那天他似乎情绪很好,手拿一本最近一期的《批评探索》(Critical
其他

学术|张剑:“英语诗歌与中国读者”:评王佐良先生的英美诗歌研究

【作者简介】张剑,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诗歌和中外文学关系。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苏格兰艺术委员会研究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主讲国家级精品课程“英语文学概论”,国家级一流课程“英语诗歌赏析”。主要著作包括《T.S.艾略特:诗歌和戏剧的解读》、《英美诗歌选读》、《燕卜荪传》、《苏格兰现代诗歌选》《英语文学的社会历史分析》《英国浪漫派诗歌·伴读本》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90余篇。“英语诗歌与中国读者”:评王佐良先生的英美诗歌研究本文原载《外国文学》2016年第6期,第21-25页。经作者授权本公众号推出。一王佐良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他的学术生涯的起步是在清华大学,应该说他学术上真正的成熟是在英国的牛津大学茂登学院,在那里他撰写了英文论文《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The
其他

新闻|耶鲁大学David Kastan教授走进浙大课堂: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

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创刊号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其他

人物|沈弘:追忆硕士论文导师赵诏熊先生

本文即将发表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五)》,浙江大学出版社。经作者授权,在此先行推送,以飨读者。值此教师节之际,谨以此文向所有北大和浙大的老师致敬!向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所有老师致敬!老师们辛苦啦!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追忆硕士论文导师赵诏熊先生沈弘作者简介:沈弘,浙江大学英语系荣休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省翻译协会副会长等。研究兴趣包括英国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出版过45本书和100多篇论文,代表作有《弥尔顿的撒旦与英国文学传统》(2010、2019),《英国中世纪诗歌选集》(2019)、《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丛书(2014-2018)等。
其他

人物|杨林贵:莎学情结 幕后台前——纪念中国莎学活动家孙福良先生

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创刊号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学术|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弥尔顿“伟大的主题”:《失乐园》简介学术
其他

人物|罗益民:孙法理教授琐记

本文原载《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四)》,郝田虎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232-236页。孙法理教授琐记罗益民往期回顾新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集整理、翻译与研究”
其他

学术|沈弘: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

郝田虎《弥尔顿在中国》序沈弘作者简介沈弘,浙江大学英语系荣休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外国语言和文学组成员。研究兴趣:1)英国文学(尤其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英语诗歌);2)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外国人拍摄中国的老照片);3)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过45本书和100多篇论文,代表作有《弥尔顿的撒旦与英国文学传统》(2010、2019),《英国中世纪诗歌选集》(2019)、《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丛书(2014-2018)等。Pre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