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回顾 | 著名莎学家David Scott Kastan教授竺可桢杰出学者讲座暨首次访华圆满成功

▼更多精彩推荐,请持续关注CMRS▼

2018年1O月,国际著名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David Scott Kastan先生应邀首次访华,在浙江大学举行竺可桢杰出学者讲座。以下是有关活动的回顾。






应美国竺可桢基金会(Zhejiang University Education Foundation U.S.A)和浙江大学外事处及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MRS)的诚挚邀请,美国耶鲁大学乔治·M. 博德曼英文讲座教授、国际著名莎学家David Scott Kastan先生首次访华,于2018年10月10日—10月16日访问浙江大学,并开展一系列学术活动,包括应邀举行竺可桢杰出学者讲座(22)——“Who’s Shakespeare? Whose Shakespeare? ”及作为主旨演讲嘉宾参加“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欧洲文学研究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等。卡斯顿先生的此次来访,对我校国际交流和外国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戴维·斯科特·卡斯顿先生现为美国耶鲁大学乔治·M. 博德曼英文讲座教授,此前多年先后执教于达特茅斯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曾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开罗美国大学等杰出访问教授。他是国际著名莎学家和书籍史专家,当代受到最广泛阅读的文学学者和文化学者之一,著作被翻译为中文、俄文、丹麦文和匈牙利文等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享有重要影响力,获得多项学术荣誉。卡斯顿教授目前担任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国际顾问,担任久负盛名的阿登版莎士比亚系列(Arden Shakespeare)的联合主编,是担任该系列主编的首位美国学者,其专著包括《莎士比亚与时间的形体》《理论之后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与书》《莎士比亚与宗教》等,他还主编了五卷本《牛津英国文学百科全书》等多部学术著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享有崇高声誉。卡斯顿教授的最新著作《论颜色》(On Color)于2018年5月由耶鲁大学出版社推出,他正在撰写的关于书籍史的著作将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卡斯顿教授开讲莎士比亚)

2018年10月12日下午,卡斯顿教授在紫金港校区东2-102多媒体报告厅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发表题为“Who’s Shakespeare? Whose Shakespeare?”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卡斯顿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英文系的弟子、浙江大学外语学院郝田虎教授担任主持人,校内外200余名师生积极参与,全场热情高涨,座无虚席。外事处徐莹副处长、外语学院方凡副院长、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William Baker教授、来自台湾地区的王明月教授等出席了讲座。

首先,卡斯顿教授援引英国文艺复兴诗人本·琼森(Ben Jonson)对莎翁的一句评价:“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由此提出第一个问题“莎士比亚是谁?”教授介绍了莎士比亚的时代背景,包括戏剧在伊丽莎白时代类似于当今电影的娱乐业地位,并以图像方式生动展现出莎士比亚于1564年出生受洗和1616年去世的文字记录以及莎翁的多种签名。卡斯顿教授总结道,我们站在当下,永远只能在已知莎翁成就的情况下回溯历史,推论是什么经历造就他的成功,这种历史性局限无可避免。

(互动环节的卡斯顿教授、主持人与听众)

接着,卡斯顿教授着眼于第二个问题,解决“莎士比亚属于谁”的疑问。教授指出,后世对莎士比亚作品有着不同的态度:17世纪人们认为莎剧已然过时,批判莎剧,遗忘莎翁,抑或重写莎剧,改编故事;而18世纪的英法战争不仅是一次殖民地争夺大战,更是文化领域的激烈交锋,18世纪的莎士比亚俨然成为代表英国文化的民族诗人,享有崇高的地位;到当今时代,莎翁作品被翻译为100多种语言,莎剧在140多个国家上演,而中国近现代以林纾译《吟边燕语》、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为代表,都为莎士比亚传播作出了贡献。莎翁已逝,莎剧长存,莎士比亚超越各个时代、各个国家,莎士比亚属于全人类。

(现场听众积极提问)

Shakespeare’s coming home!”卡斯顿教授博古通今,旁征博引,以广博的文献、生动的图像、精辟的话语拉近了听众与莎士比亚的距离。讲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现场互动气氛热烈,高潮迭起。郝田虎教授对导师卡斯顿教授表达诚挚谢意,并借用英国中世纪诗人霍克利夫称赞“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话赞美卡斯顿先生是“My maistir Kastan, flour of eloquence”(大意为:我的恩师卡斯顿,舌灿莲花)。






除竺可桢杰出学者讲座外,卡斯顿先生还积极参与了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办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欧洲文学研究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2018年1013-14日在紫金港校区东5-201举行。这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二次学术论坛,也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国际学术会议。在研讨会开幕式上,卡斯顿先生愉快地接受了外语学院院长程工教授向他颁发的CMRS国际顾问聘书,并即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感言。开幕式后,卡斯顿教授率先做主旨演讲,他从“based on”这个词出发,集中探讨了莎士比亚作品的来源及原创性,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莎士比亚独创性的特质。莎士比亚有着“点石成金”的超强本领,他创造性地转化了已有素材,从而成就不朽的杰作。卡斯顿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弟子、浙大外语学院郝田虎教授对其导师的发言进行了评议,其评议短文被在场的袁鹤翔先生誉为“写得非常好,文情并茂,令人钦佩”。作为一名资深教授和国际知名学者,卡斯顿先生坚持全程参与研讨会,为青年学人树立了敬业的榜样。他不仅在大会会场多次发表即席评论,激情洋溢,富有学术价值,令听众大感过瘾;而且不顾旅途疲劳,深入“莎士比亚”分组会议,即席进行了精彩点评。卡斯顿教授不仅表现出世界一流学者的高水准,而且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善始善终地全程参与论坛,他的学术水平和职业素养无疑是我们效法的典范。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在卡斯顿先生访问杭州期间,浙江大学外事处的领导如徐莹副处长,浙江大学外语学院的领导如程工院长和方凡副院长等,都与客人进行了积极互动和洽谈。以卡斯顿教授首次访华为契机,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已和耶鲁大学英文系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未来在人员交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合作办会、科研合作等方面将积极开展进一步工作。几个月以来,卡斯顿先生为此次访问进行了认真而积极的准备,包括撰写每一篇发言稿和讲座稿件、练习使用筷子、观看中国电影、学习汉语表达等。访华期间,卡斯顿先生对许多中国青年教师和学子表现出来的高素质赞不绝口,对中国的语言文字、风土人情、人文自然景观乃至高铁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走遍世界的他对此访非常满意,表示一定会再来。作为国际知名人文学者和世界一流莎学家,卡斯顿先生的此次来访极大地推动了浙江大学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了师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对我校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辐射了若干兄弟院校,包括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等。卡斯顿先生来访期间正值浙大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九十周年庆典,外语学院师生纷纷表示,感谢竺可桢基金会和学校给予学院的宝贵机会,期待和世界一流名校合作共进,在未来的九十年更创辉煌,续写浙大外院的新篇章。

(部分师生在讲座后与卡斯顿先生合影)

注:孟世颖同学对此文亦有贡献,摄影者为林天颖同学和林卫健同学。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 郝田虎

2018年10月29日

于浙大求是村



中心简介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enter for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Studies,简称CMRS)于2016年12月30日在杭州成立。作为国内第一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MRS的使命是整合研究力量,推进浙江大学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搭建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和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服务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学术共同体。著名学者沈弘教授担任中心名誉主任。CMRS目前出版三套丛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丛刊和文艺复兴论丛,均由中心主任郝田虎教授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更多精彩推荐,请持续关注CMR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