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成果展示”系列|《网络安全技术》中彰显思政“时代魅力”
/ 左右滑动查看项目负责人及其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李敏于2014年获得电子科大工学博士。近年来,主持省级项目3项,作为主研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在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19篇,其中EI检索10篇;以第二、三申请人公示发明专利2项;并获得CISP认证。在教学上,曾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016.12);获得2017年“师大园丁奖”;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四川省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示范课程1项;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作为主研参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2项;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多项,培养学生参与信息安全竞赛取得了各级奖项。
一、建设措施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以此为指导,在《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建设中始终以“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为建设目标,将该本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实现“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1.构建“三个层面,一条主线”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在《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建设中,首先挖掘课程思政的三个基本内涵:家国情怀(引大道)、个人品格(如何做人)、科学观(如何做事),将课程内容分解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成因及安全保障三个层面。在各层内容设计和规划中,始终贯穿思政教育这一主线,形成新的教学大纲,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三个层面,一条主线
2.构建思政融入的“3+3”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翻转模式
成果在建设中利用案例引入问题,结合项目驱动,构建新型翻转模式,使课程思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形成思政融入的“3+3”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模式。
在课程设计中,利用身边案例或者典型案例引入,并让学生换位思考,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对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观等的思考,激发学习主动性。在能力训练中,课程设计中加入“学习竞级”理念,设置能力递进的“三类项目”以供学生进行“三重循环”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计算机职业岗位从业素质和工匠精神,并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思政融入的“3+3”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模式
3.强化校企深度融合,搭建协同育人
在校企合作培养网络安全应用型人才中,始终围绕网络安全素质、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将课程体系建设、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等融入“三个阶教学段”。在三阶段教育中开展以IT培养、创新创业工作室等五种合作形式,完成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在内的“九种内容”合作。
校企合作建设
Women's Day
4.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贯穿到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
把握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中国梦、责任与担当、榜样的力量”三大主题着手,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使得该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5.建立起思政融入的项目驱动式翻转课堂
在传统的翻转课堂基础上,结合思政安全案例作为引入,结合三大项目,用任务晋级方式进行三重训练,建立起思政融入的项目驱动式翻转课堂。以期培养学生工程能力、自主学习和网络安全守护的能力。将思政元素悄无声息的融入项目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科学观,既学会如何做事又学会如何做人。
二、建设成效
成果在进行建设和推广后,受到了来自其他高校、学生和企业的认同,并同其他兄弟院校,各大安全企业都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合作。
课程MOOC资源辐射广。MOOC资源累计选课人数达744人,累计互动次数184次,累计页面浏览量258504次。课程开放资源包括32个授课视频、测试题166道、非视频资源46个、课程公告64次,课程覆盖了广州工商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等105所高校。
课程门户
MOOC资源辐射情况
校企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成果建设预备期,已经同腾讯、天融信、蓝盾、红亚、西普阳光安全公司合作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共5项。2019年又同湖南合天和北京奇虎就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和实践基地建设展开多方位合作。以应用工程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推进示范性课程改革,推进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
2019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创新能力培养成果显著。从2013年至今,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取得了可喜佳绩,网络安全方向共有47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0人次;国家级三等奖3人次;省部级一等奖6人次;省部级二等奖13人次,省部级三等奖15人次。近几年,项目组共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9项,省级6项,校级多项。
编辑|李雪薇 赵晨辰
图片|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初审|张贞
终审|张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