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教学与研究成果展示|转变思想,为课程思政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川师e教务 2023-01-05

四川师范大学

      何巍,男,生于1973年8月,共产党员,硕士,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1995年7月入职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从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技术、数字电路、通信电子电路、数字系统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曾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赛前辅导教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优秀赛前辅导教师”等称号、四川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省级创新创业课程“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创新”,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级奖项10余项。

一、课程思政认识的四转变

1.从认识不足到主动融入的转变

      在学校刚开始号召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初期,由于对政策理解不到位,认识有偏差,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未能准确把握,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理所当然的是思政课程和辅导员的事情,自认为在课堂中加入一些干瘪、单纯的说教就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通过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认识到“立德树人”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课程思政强调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效应,才能更好的着眼于青年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成长成才。从此,从之前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片面认识转变为在课程中主动融入思政元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从单纯说教到有机衔接的转变

      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也经常针对学生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懈怠情绪,实验中表现出来的不专注行为,进行过简单的讲事实,摆道理。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持续收效甚微。从课程思政建设开展以来,通过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取得了明显的改善。


3.从临场发挥到课程设计的转变

      在未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前,所有的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随机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或近期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系统。目前,课程思政内容已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全面纳入课程内容,采用系统规划设计与临时纳入时政热点相结合的方式,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4.从表面思政到深度挖掘的转变

      在未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非专业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导致思政内容未充分深入,涉及相关内容时,由于未充分准备,思政内容不详实、不具体,往往如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目前,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海洋的优势,广泛深入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

二、课程思政实践的五举措

1.课程计划规划课程思政内容

      在制定课程计划时,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在课程的每一章,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注入一个思政元素,共计8个思政元素。并在课中,随机穿插正在发生的国际国内热点事件。比如,在2020年上半年的课程中,穿插“华为、中兴事件”,鼓励课后延伸阅读,激发学生奋勇拼搏、产业报国的爱国情怀。


2.课前思政

      受新冠疫情影响,其中一学期的课程全部在线上进行。为统一学生思想认识,避免学生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发生,在开学前就“关于非常时期,开展在线学习的意义”,在线上与学生开展讨论,学生积极参与,金句频出。通过线上调查,学生统一了认识,充分认识到开展线上教学的重要意义,为线上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3.课中思政

      在课程进行中,结合全国的疫情形势,让学生感恩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团结,安心学习,为祖国的未来做好自己现在该做的事。

4.课后思政

      分为三个时段给学生在班级QQ群匿名聊天,让大家在不具名的条件下,敞开心扉,诉说焦虑,疏解情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适时引入时政热点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时政热点,即时分享,具有良好的时效性。如在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之际、最后一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之时,及时与学生分享好消息,讨论其重要意义,随之拓展与课程的关系,对国民生活有哪些积极影响等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课程思政教学的三结合

1.线上线下相结合

      课堂讲授中安排思政元素,并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思政元素的讨论,使得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2.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课堂讲授中,有计划的安排与课程内容有机衔接的思政元素,并在课程进行中,请学生发表相关看法,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引发大家的广泛思考。


3.被动思政与主动思政相结合

      在课堂讲授中,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为更好的激发学生主动思政,在讲解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后,鼓励学生主动开展课外拓展阅读,了解国产处理器及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现状,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

四、课程思政实践应避免的二大误区

1.抢占时间误区

      随着教学计划的不断调整,课程学分不断压缩,学时不断减少,课程内容却在不断丰富。老师们普遍认为开展课程思政会挤占课程内容的讲授。实践证明,有效的课程思政,必然会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合理、高效的课程思政内容,将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更有大局观,而非单纯的时间挤占。


2.学生反感误区

      单纯的说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和不满,反而会因少数学生的不当行为耽误、浪费大多数学生的时间。而有效的课程思政内容,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强化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对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有着正面和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课程思政认识的四大转变,以及在课程思政中的五个实践举措,教学手段的三个结合,有效避免进入课程思政的两大误区,希望通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排版|李雪薇  赵晨辰

初审|张贞

终审|张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