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泉州”提速 !2017年卫生计生十大新闻出炉

2017-12-28 微纵传媒编辑部 泉州医声

2017年,我市继续深入开展深化医改、健康扶贫、全面二孩、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分级诊疗等工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维护全市群众健康权益并取得一系列成效,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重大疾病防控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妇幼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注入活力。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起点当有新作为。展望2018年,卫计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掌上智慧医院让就医变得更加便捷

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就医进入“新时代” 动动手指就能看病

——我市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名


故事:拿起手机,就可以预约名医,还能查看检查报告,甚至可以完成就医结算。市区多家医院纷纷启动信息技术建设。泉州市第一医院与福医大附属二院等医院先后推出移动服务与支付平台,市民可通过该平台进行智能导诊、预约挂号、在线充值、账单查询等操作,就医变得更加便捷。


解读:近年来,泉州市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便民惠民措施,努力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逐年提升。根据省卫计委通报,在2016年度福建省地区、省属、部队医院总体满意度调查中,泉州市在福建省医院满意度位居前列,泉州改善医疗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上半年,我市共有23家医疗机构参与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满意度问卷调查,总体满意度评价得分87.26分,在9个设区市内排名第一。


14道免费服务大餐 助力“健康泉州”

——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获国家肯定


故事:市民王女士的女儿出生刚满一个月,就按规定到社区附近的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了卡介疫苗。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疫苗、孕产妇可享全程跟踪随访、避孕药具发放、健康素养促进……14大类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并贯穿居民一生。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据悉,我市在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绩效考评中,连续多年均居地市前三名。


解读:11月,2016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成绩揭晓,福建总排名居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第十位。其中,项目效果和项目执行子项目评分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五。


这是泉州市继2014年、2015年、2016年在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绩效考评中均居地市前三名之后,再次交出的一份成绩良好的“答卷”。近年来,泉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部署,增加投入,项目稳步推进,项目资金从2009年的年人均15元,提高到今年的年人均50元。


社区医院开展的拔火罐、艾灸、针灸等传统中医治疗受到欢迎 (本报资料图片)


中医药服务广覆盖 家门口享“望闻问切”

——泉州“中医馆”数量达116家


故事:走进泉州丰泽区丰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一股浓郁的艾草香味扑鼻而来。馆内,中医们正为患者开方配药,拔火罐、艾灸、针灸等传统中医治疗受到欢迎。据该中医馆医生介绍,自中医馆投入使用以来,前来做针灸、牵引、推拿按摩、刮痧的患者络绎不绝,不少周边地区的患者也慕名赶来就诊。


解读:今年,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被列为泉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专项资金新增建设“中医馆”66家,全市中医馆数达116家。根据新出台的《泉州市区域卫生规划》要求,今后,我市将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康复护理服务领域、慢性病防治领域及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特色优势,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为“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为确保“全面二孩”政策顺利实施,我市着力打造友好生育环境。


生两个 刚刚好

——泉州“全面二孩”政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


故事:家住中心市区的小黄夫妇,在某单位上班。“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看到身边不少亲友都生了第二胎,加上第一个孩子给全家带来的欢乐,夫妻俩决定再生一个。11月,女儿呱呱落地,一家人终于实现了“好”的梦想。黄女士表示,儿子也一直想要一个妹妹,现在如愿以偿,全家都很开心。


解读:为确保“全面二孩”政策顺利实施,市卫计委积极应对,围绕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扩增资源,优化服务,着力打造两孩友好生育环境,持续提升计生管理和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取得了初步成效。2016年以来,全市共办理一孩生育登记53830对,二孩生育登记97175对,发放再生育服务证1991本。


重点项目建设“提速” 为“幸福泉州”添砖加瓦

——重点项目建设获市人大满意度测评为“满意”


故事:在泉州和南安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市卫计委的直接领导与大力推动下,经过7年多的不懈努力,泉州光前医院综合病房大楼建设项目于今年初正式开工建设,并循着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的要求,有序地推进和落实建设项目的既定工作节点。


解读:12月,泉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六次会议,会上对市卫计委实施重大项目情况等工作进行评议。市卫计委实施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工作测评结果为满意。


医疗卫生重点项目是市委市政府“项目攻坚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补民生短板、建设“五个泉州”的重要工作。2017年,市卫计委管理的医疗卫生重点建设项目6个,总投资1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亿元。截至12月底,6个项目已完成投资3.1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5%,超时序进度5个百分点。下阶段,市卫计委将再接再厉,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健康泉州建设,全力以赴抓好医疗卫生项目建设。


2020年实现分级诊疗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泉州市区域卫生规划》印发实施


故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制度,让普通病症可以直接在基层医院就诊,患了大病再到大医院,康复期则选择回社区医院。


解读:今年8月,《泉州市区域卫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规划》在《泉州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基础上,侧重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将1.7万张床位建设工作分解到各县(市、区),明确各级政府医疗资源建设任务,同时明确不同层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机构设置、床位和人员配置标准等,让市民享有更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规划》还指出,要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医疗联合体运行体系,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到2020年,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实现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百姓看病就医 “最后一公里”打通

——农村推行一体化村卫生所建设、城市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故事:“签了家庭医生,平时有小问题,就不用一直跑大医院了!”市民王大爷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家庭医生签约以来,经常可以听到市民这样的议论。


解读:为打通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在城市,我市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我市逐步推动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让家庭医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在农村,对由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公办村卫生所,实行“七统一”规范管理,即对村卫生所的建设、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考核、信息化统一归口管理,打通村民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全民卫生与健康水平,促进“健康泉州”建设。


补短板惠民生 提升群众获得感

——泉州市出台实施意见补齐医疗卫生八大短板


故事:作为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的带头人之一,吴兵每天各种忙碌:和团队的医务人员讨论技术、为病患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实时察看病人术后的心律是否正常。据介绍,吴兵每年至少要做100台这样的微创手术,从医20多年,治愈的病患不计其数。吴兵说,正是有不断学习深造的机会和实践的平台,才成就了一个“痴心汉”。


解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关乎民生,为进一步补齐泉州市医疗卫生短板,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泉州市将从医疗资源、人才队伍、紧缺薄弱学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妇幼健康、公共卫生服务等八大方面入手,加快实施卫生与健康暖心工程,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力争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达5.3张。扩充医疗资源,鼓励社会办医,到2020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达25%。


社区人口健康助理员正走家入户宣传


6000多名计生管理员 转型服务人口健康

——泉州今年全面试点“人口健康助理员”


故事:今年40多岁的邱月兰家住丰泽区华大街道城东社区,从事计生工作20多年,是首批健康助理员之一。当上健康助理员后,邱月兰发现,除了为计生特殊家庭、低保户、高龄育妇等对象提供社区卫生服务之外,她还要在居民建立健康档案、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项目中,承担其能力相适应的工作。邱月兰说,从以前的计生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不仅拉近了服务群众的距离,也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解读: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我市共有计生管理员6024名,其中大专以上文凭1579人,占26.21%;34岁以下的1802人,占29.91%。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立足卫计整合和计生工作转型发展,着力在加强和提升基层计生网络队伍服务能力方面推进工作。除丰泽区已全面推行社区卫生计生保健助理员外,洛江区、泉港区、惠安县、德化县等已明确人口健康助理员队伍试点乡镇。


我市着力提升村级计生管理员能力,通过转型后的计生管理员队伍,扎根基层,与居民及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既提高各级计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有效利用计生服务管理资源,促进卫生计生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健康扶贫” 减少“因病返贫”

——我市积极推进“健康扶贫”


故事:在市区各医院窗口,医院已经完成了系统测试,对于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只要到定点医院,就可以“先诊疗,后付费”。


解读:我市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13种疾病的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服务模式。符合条件的患者可前往15家定点医院就诊。


根据规划,2017年—2020年,对我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中,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等13种疾病的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对上述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控制医疗费用总额,降低患者实际自付费用。同时,我市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优势,发挥好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提升中医药服务品质,缓解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来源:泉州晚报



1.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转载请注明出处:泉州医声

3.投稿邮箱1428695125@qq.com

泉州医声公众号由泉州经济网主办,如果你有泉州医疗界有趣的故事想要与我们一起分享,我们期待你的来稿


精彩推荐


十年坚守扎根基层,他不仅是病人的良医,更是病人益友

医患沟通华山论剑 福医二院囊括一、二等奖

我市新增一家 !预防职业病,这家医院为你护航

多项荣誉向这个成立仅一年多亚专科袭来,快来看看!

SCI索引期刊发论文!ta们不仅办了一家高大上医院,学术上也毫不逊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