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与管理面临新挑战:中小微企业在科研体系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低;基础科学研究投入方式单一,企业投入占比过低;科技评价导向过于数量化、标签化,科研创新水平尚待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缺乏有效的科技经理人和平台。
1.重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创新链中的作用,多措并举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一是设计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科技资助项目。二是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三是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对其拥有的知识产权进行合理估值和定价,作为融资抵押的重要依据;加大其直接融资比例,利用资本市场支持其发展。 2.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国家、地方、企业、公益组织四位一体科研投入机制。充分调动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占比,特别是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占比。鼓励慈善捐赠作为科研投入的重要来源,给予捐赠机构或个人更多的税收优惠。 3.优化科研资助导向和学科布局,加强对原始创新和交叉科学研究的支持,保障资助政策的持续性。一是构建容错性、持续性科学评价制度。改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评审机制,采用申请项目按课题重点分项计分的权重计分制。二是从学科发展战略和学科布局上,重视交叉科学研究。 4.改革各级科研评价制度,创造更具科学精神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一是自上而下对我国现有的各级科研评价制度进行改革,更多采用同行评议、科研成果影响力、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等指标。二是在各级科研评级体系中加大科普创新的权重,推动高质量的科普活动。 5.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打通科技创新全链条。一是通过知识产权转让等方式,确保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给予科研团队。二是重视培养知识产权管理、定价、交易的专业队伍和机构,建立全国性的科技市场平台。三是建设从中央到地方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产权体系。四是成立与知识产权转移相关协会等组织,建立国家级知识产权交易联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