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书学》2016年第12期预览
目录/CONTENTS
特稿
作为“文献”的书法史:古典书学札记…朱天曙…4
学人
徐利明
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徐利明访谈录…16
徐利明学术著述简表…26
王伟林
缘·思·道——我的书学之路…王伟林…28
王伟林学术著述简表…34
教育
全国高等书法教育(郑州)论坛专题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现状…刘川 李冰林…38
近四十年书法硕、博论文研究视角及其存在问题…徐发…43
夯实基础 发挥优势 特色办学——关于办好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的思考…刘方…48
书法研究专业之定位:以书法史与书法理论称谓及相关问题为中心论析…夏小双…53
从“艺理”之术走向“学理”之艺——对研究生书法教育中“学术型”与“专业型”划分的思考…汤传盛…56
从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队伍反观当代高等书法教育…陈晓玉…59
高师中文专业书法教学与中小学书法教学对接问题研究…张学鹏…65
史论
汉代丧葬文化中的石阙及铭刻书法…张凯维…68
论清代篆书家对《天发神谶碑》的取法…董文强…72
“明清流派篆刻”的命名与“两高峰说”的当代意义…董少校…76
“草隶”与当代隶书创作…吕传刚…80
书以载道:朱熹的书学观及其价值意义…杨万里…86
林语堂书法的“气韵”与“性灵”…陈春敏 杨天奇…93
释贯休书法考述…蒋全顺…96
论坛
古代书法临摹观研究专题(下)
《秦诏版》临摹研究…杨鹰…100
王羲之书法“创临”观念研究…王业…103
元中后期书家的临帖活动与观念…赵利光…107
从赵孟頫的复古思潮看元人临古…余智鸣…112
晚明背景下的董其昌与王铎书法临创观比较研究…戎恺凯…116
王铎书法临古实践及其当代意义…王希羽…123
书法临摹略谈——以八大山人为例…马学义…145
晚清碑学情境下书家对《兰亭序》的临写观念考察…胡鹏…152
崇碑观念下的晚清临摹研究…张怡…157
章草临摹观的接受与重建…肖楠…162
错位情境中临摹“入妙通灵”的效用——沈尹默书法临摹观点解读…蒙建军…170
印风开拓与书法临摹——以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为例…李毅华…173
论《书谱》的价值…张广村 卢爱玲…180
二十世纪楷书的分期及成就寻绎…张顺兵…184
日本书法艺术保护经验的启示…李轶南 吴彦颐…187
论“互联网+”时代的书法发展…黄亮…189
视点
古代书家临作选…129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述略…牛永芳…193
文摘
北大藏秦简《酒令》…李零…192
初中美术教学路径探微…杨文婷…192
编者按:
书法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历代书法文献充分体现了各时代的人文思想、学术风气和审美风尚,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系统了解中国古代书学文献的基本篇目、文化特征和艺术内涵,寻绎文献记载中书法发展的脉络,对于研究书法文化精神、促进艺术创作大有裨益。本文以札记的形式将中国古典书学文献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对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和清代四个时期的书学成就作了鸟瞰式的介绍。提纲挈领、辨彰源流、简约明了、论述严谨。文中所举著述皆阐明其思想大旨、著述体例、流传情况以及在书学发展中的意义,是一篇关于中国古典书学发展和研究的简明史纲。
作为“文献”的书法史:古典书学札记
朱天曙
梁启超论研究国学,不外“文献”之学与“德性”之学。书法一道,虽为“德性”之学,重心性躬行;亦有其“文献”之学,即古典书论之变迁,重客观与理性。一部书法史,应该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历史,即作为“艺术”的历史和作为“文献”的历史。古典书学伴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而产生,往往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趋向、艺术思潮、风格特征和批评方式,从“文献”的一面承载着书法艺术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本文以札记的形式,对中国古典书学的主要审美思想和历史嬗变作初步梳理,希望能从“文献”的历史考察作为“艺术”书史变迁的历程……
学人·徐利明
编者按:
徐利明是一位学者型艺术家。他诗书画印兼善,于书法五体兼修,尤以行、草与篆刻享有盛名。至今出版有专著、译著、编著、教材、辞典计二十余部,其中《中国书法风格史》以书法美学研究的立场和视角、以艺术哲学的思辨方法来探究中国书法风格的历史演变,至今广受好评。本期学人栏目以访谈的形式,让读者近距离地聆听徐利明讲述其学术经历、治学方法、教育教学理念,领会其一直秉持的“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是学术研究的灵魂”这一学术思想。
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徐利明访谈录
时间:2016年11月22日下午
地点:南京艺术学院内江苏省书法创作中心
采访人:朱琪 李泊潭
问:徐教授您好!您作为全国著名书法家,在理论研究上的学术成果十分丰厚,同时您还是一位成功的书法教育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书法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今天很荣幸能有机会向您请教治学与教育方面的经验,首先想请您谈一下您的学术经历。
答:我小时受到家舅的启蒙影响,他是老中医,开方子、记录病情都用毛笔。我的书法、诗词都受其影响,现在还保留着舅舅写的诗词原件。至1975年认识启功先生,通过多次当面请教以及书信往来,获益很多。那时他住在北京西城小乘巷一个小四合院,很清静。我去拜访他,他会和我谈很长时间,有时候会带着我到故宫看古书画藏品,启老边看边讲他的看法,使我学到很多东西……
学人·王伟林
缘·思·道——我的书学之路
王伟林
当代书法发展的一个显著成果便是书法艺术的学科化、专业化,由此应运而生了一大批专攻书学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毫无疑问,这是当代书法教育的亮点。与此同时,伴随着当代书法展览、活动的蓬勃开展,书坛也涌现出了“展览族”和“展览体”。然而,我于书法,既非学院科班,也非热衷投稿的“展览族”。结缘书法卅载,职业从教师到机关公务人员再回到教师,虽然工作环境、岗位职责发生了变化,但内心对书法的喜爱始终不渝。大学二年级时,设有书法课,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便有幸立于当代著名书法家、学者华人德先生及李鹤云先生门下。当时中文系书法课程虽只学一年,但听来兴味无穷,以致改变了我进校之初颇为强烈的“考研”念头。其间,得识吴门书坛耆宿爱新觉罗·曼翁先生,耳濡目染,获益良多。更令自己感到意外的是后来的毕业论文写作竟斗胆选择了书法课题。在华人德、张鹄两位业师的悉心指导下,论文得以顺利通过,又意外摘得全国首届书法理论“书谱奖”……
全国高等书法教育(郑州)论坛专题
编者按:
2016年10月,为进一步提升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水平,探讨当前高等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创新培养和造就高等书法专业人才,加强全国高等院校书法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和郑州大学举办2016全国高等书法教育(郑州)论坛。经过评委会、监委会的初评、复评、终评,本次论文共评出入选论文31篇。本期特选发部分入选文章,以飨读者,旨在对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有所启示。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现状
刘川 李冰林
【摘要】本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现状,利用大数据相关思维,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首先,通过数据对当前高等书法教育学科构成、高校数量及地域分布特征等信息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再通过数据分析探讨当前高等书法教育与现实展览的相关关系;最后,针对高等书法教育中理论和创作特征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中国高等书法教育 统计学方法 相关关系
近四十年书法硕、博论文研究视角及其存在问题
徐发
【摘要】本文将近四十年书法硕、博论文研究视角重新分类并对当下硕士、博士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供书法硕士、博士论文选题时有所参考。
【关键词】硕博论文 研究视角 存在问题
夯实基础 发挥优势 特色办学——关于办好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的思考
刘方
【摘要】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的设立,处在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和条件上,本土办学具有人文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师资力量强大等优势。作好前期的学科建设和职业规划,走本学院特色办学之路,不仅限于培养高层次人才,而是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出发,实现多条腿走路,培养如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者、文化产业中特殊技能技术人员等适合当下社会发展的人才,实现学员引得进来走得出去,为建设一流的书法学院创造条件。
【关键词】理念 基础 优势 特色 职业需求
书法研究专业之定位:以书法史与书法理论称谓及相关问题为中心论析
夏小双
【摘要】书法研究专业之定位意义重大,无论教学与人才培养,还是规划与发展皆受此直接影响。近十余年来,源于德国、成于美国的艺术史作为人文学科已广为大陆学界所接受,然而在高等教育中其面目却依然似是而非。作为艺术史一门的书法史亦是如此,其在高校专业(方向)的设置多以书法理论之名出现,且与创作结合在一起而非独立、纯粹的学术研究之事。而重论轻史的高校书法研究教育,与现今学界书法研究格局中论不及史的困境比观,其专业定位与教学之失颇值深思。
【关键词】书法研究 专业 定位 艺术史 书法史 书法理论
从“艺理”之术走向“学理”之艺——对研究生书法教育中“学术型”与“专业型”划分的思考
汤传盛
【摘要】书法高等教育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的高等书法教育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有亟需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以所谓“学术型”与“专业型”的划分来实施研究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割裂了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划分就人才培养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关键词】研究生书法教育 学术型 专业型
从中小学书法教育师资队伍反观当代高等书法教育
陈晓玉
【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当前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师资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造成师资队伍严重缺乏,地区分布不平衡和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等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由此,反观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现状,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 高等书法教育 师资队伍 培养 策略
高师中文专业书法教学与中小学书法教学对接问题研究
张学鹏
【摘要】在当前形势下,大学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与中小学书法教育对接。教育部明确要求中小学书法课安排在语文课中,语文教师要能兼任书法课。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书法教学要据此进行改革,使学生具备书写能力、临摹能力、教学能力,并掌握比较全面的书法文化知识,为中小学书法教学培养合格师资。
【关键词】高等教育 书法教学 中小学
汉代丧葬文化中的石阙及铭刻书法
张凯维
【摘要】石阙是汉代墓葬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丧葬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含义。汉阙铭文作为石刻书法的一个类型,除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外还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这些铭文的分类,我们可以对其艺术风格进行细致地研究。而将其置于宏观丧葬文化的视域之下,则对于民间书风、墓葬书迹等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石阙 丧葬文化 铭刻书法
论清代篆书家对《天发神谶碑》的取法
董文强
【摘要】《天发神谶碑》的篆书风格尤为独特,颇受世人重视。清代以阮元为代表的学者书家和以邓石如为代表的艺人书家,在篆书创作中都存在借鉴《天发神谶碑》的现象。他们取法此碑不仅因金石学的刺激,还有书坛审美风尚的转变,篆刻审美的渗透等许多内在原因。取法《天发神谶碑》,以方笔写篆,可丰富篆书的笔法,为篆书风格的多元化创造可能。
【关键词】清代 篆书 天发神谶碑 篆刻 碑学
“明清流派篆刻”的命名与“两高峰说”的当代意义
董少校
【摘要】“明清流派篆刻”的名称是1980年由方去疾和韩天衡共同确认的。韩天衡随即提出秦汉玺印与明清流派篆刻的“两高峰说”,揭示了铜印与石章、印工制造与文人创作、实用与怡情等重要区别,在辨识篆刻传统方面具备相当强的理论阐释力。“两高峰说”与当代篆刻的勃兴繁盛相伴,与“明清流派篆刻”的命名共同构成当代篆刻的定位起点,支撑并诱发中国印章艺术的“三高峰说”。
【关键词】流派 明清篆刻 两高峰说 第三座高峰 韩天衡
“草隶”与当代隶书创作
吕传刚
【摘要】“草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它在接受历程中的概念是极其模糊的,至少没被赋予学术观照。基于此,笔者提出草隶“重构”诸问题,把草隶立足于隶书本位,进行草意观照,在观念性上作出超验判断。把一种批判性的反思指向传统隶书创作视域,进而对当代草隶创作起到指导意义。
【关键词】隶草 草隶 草变 草意 重构
书以载道:朱熹的书学观及其价值意义
杨万里
【摘要】朱熹于书法创作及书学理论均颇有建树,其最具特色者即坚持“载道”的书学观。就书法批评与接受而言,他认为,观前代贤哲真迹应师其馨德;摹刻大儒君子之遗墨可广其仁人之言;刚正君子之书颇具激贪立懦之助;而对于“学者之书”则应以参悟其治心养气之学为要。对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书派这一群体的关注,将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知宋后的书学格局与审美走向。而对儒家“载道”书学传统的创造性传承,对我们当下的书法创作与批评也极具价值导向意义。
【关键词】朱熹 载道 书法 理学
林语堂书法的“气韵”与“性灵”
陈春敏 杨天奇
【摘要】从现存的林语堂手迹看,其书法作品线条蕴藉、舒缓有度、布局舒朗、气韵流动,实为许多专业书家所不能及。林语堂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书法造诣,完全在于他对“气韵”和“性灵”的调和。他将素朴的玄学意境、澄澈的人格魅力、逍遥的个性追求融入艺术创作。这反映了林语堂本人自然洒脱不受拘束、逍遥无为的新道家追求。林语堂以书法艺术体察自然山水,又将山水之妙引入书法,最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关键词】气韵 性灵 自然
释贯休书法考述
蒋全顺
【摘要】释贯休是唐末五代间著名僧人,与怀素、高闲等并称为唐代五大草书僧。笔者通过对释贯休相关书法资料的收集、整理,试图从释贯休的书法创作类型、相关书法活动及其书学思想等方面对其书法加以考述,以补书史之缺,引发世人对贯休书法的关注。
【关键词】书法 贯休 考述
古代书法临摹观研究专题(下)
编者按:
承接本刊11期“临摹观专题”余绪,本期所编辑的关于临摹观的来稿文章,对临摹对象的考察有较宽泛的选择。从对《秦诏版》的临摹,到王羲之书法的临创转换,以及元、明、清、近代的临摹观点研究,既有对书法临创方面的探索,又涉及清代邓石如、赵之谦等对书法与篆刻的相互借鉴融通的尝试;既有对某个时代临摹活动与观念的考察,又有对具体书家临摹经验的研究。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秦诏版》临摹研究
杨鹰
【摘要】《秦诏版》即秦代刻写在权量诏版上的诏书,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本文从艺术视角解析了《秦诏版》的书法价值及美学风格类型,分析了《秦诏版》对近代书法、篆刻家的影响;重点从章法、用笔、线条、体势、墨色五个方面研究了《秦诏版》的临摹与创作;最后,阐释了《秦诏版》对当下书法临摹创作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秦诏版 篆书 书法价值 当代影响
王羲之书法“创临”观念研究
王业
【摘要】本文首先阐明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存在的争议,及其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然后以此为基,详细解读、评述《笔势论十二章》提出的书法“创临”观念。接着从五个方面具体分析王羲之书法“创临”观念的历史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最后呼吁当代书坛重视对王羲之书法“创临”观念的学习、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王羲之 书法 创临 观念 研究
元中后期书家的临帖活动与观念
赵利光
【摘要】临“晋帖”在元代达到前所未有的统一性,临帖理念于元代中后期得到逐步发展与完善。此时书家在总结临帖技巧的同时,凭藉唐宋以来名家所临晋帖之评价,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来阐释学书观念,丰富了临帖的理论内涵并最终完成了若干理论建构。对以晋为宗的学书观念的传承和保持经典传统的稳固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晋帖 闲居生活 书法 中道 复古
从赵孟的复古思潮看元人临古
余智鸣
【摘要】临摹作为掌握书法技巧、理解古人用笔的方式,自古就受到书家的重视。在元代复古思潮的影响下,元人的临帖呈现出一种法意相参、法多于意的时代风貌,显示出与宋、明异乎其趣的审美取向。但即使身处复古思潮之中,元人的临古也并非追求不失毫厘的境界。通过对元朝临古现象的概述,或许可以对当今书坛的临古有所启示。
【关键词】临古 元朝 复古
晚明背景下的董其昌与王铎书法临创观比较研究
戎恺凯
【摘要】作为晚明的书坛翘楚,董其昌与王铎在思想上都受到儒学传统的沾溉,在书学观上均重视临帖并胎息于“二王”,中年之后又皆因服膺米芾而各自得到书法艺术的升华,直入化境。然在书法创作上,董氏书风的生秀疏淡迥异于王氏书风的浑厚华滋,又是稍通书法审美的人所骊黄立辨的。本文试图以董其昌与王铎所处的晚明时代为观照,对两位书家的书法临创观作一番有针对性的比较,并希望以此来探究书法艺术临帖与创新的关捩。
【关键词】董其昌 王铎 书法临创观
王铎书法临古实践及其当代意义
王希羽
【摘要】王铎以深入临摹前贤特别是“二王”书法而成大家。他的书法学习不但注重临古,而且终身坚持不易,且以大量临古作品传世。在他的临古实践中,“独宗羲献,不敢妄为”“如灯取影,不失毫发”“不规规摹拟”“拓而为大”与“一笔书”等观念与方法,对于今天的书法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书法临摹 王铎 临古实践 观念 当代意义
书法临摹略谈——以八大山人为例
马学义
【摘要】“临摹”是一个历时性概念,大致经历了“刻意摹古”“入古出今”到“六经注我”三种观念的变化。从个体学习过程来看,对书法定位不同,也会有不同的临摹观。八大山人经历了儒生、文人到画家的身份变化,临摹出现了基础性临摹、综合性临摹和融合性临摹的差异。讨论古代书法临摹观,可以启发当代基础书法教学、书法专业教育和书法家创作研究。
【关键词】八大山人 临摹观 刻意摹古 入古出今 六经注我
晚清碑学情境下书家对《兰亭序》的临写观念考察
胡鹏
【摘要】晚清碑学发展之时,被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在此时间段其地位并未被取代,也仍然是书家们临写、学习的重要对象。只是在认识上发生了一些变化,碑学者鼓吹篆隶与北碑,而对《兰亭序》的认识与学习有了一些新的转变:一是对《兰亭序》本身具有篆隶遗意的认识;二是以篆隶之法临写、学习《兰亭序》;三是“南北结合”,对《兰亭序》的认识与借鉴。
【关键词】晚清碑学 兰亭序 临写
崇碑观念下的晚清临摹研究
张怡
【摘要】文本认为,晚清书家对金石碑版的临摹是特定时期对古代碑石的另一种解读,是千锤百炼后的创新,是晚清书家希冀通过金石碑刻借古开今,打通各种书体的隔阂,丰富书法样式的一种尝试。这种临创方法既符合时代审美,又给金石碑版注入了书家的审美情感和思想。其敢于标新立异的态度乃是时代因素和书家主观意识使然。文章从晚清书家的崇碑态度与临摹观念两方面来证明此时的临摹并不是对原本的破坏,反而拓展了临摹概念和临摹的无限可能性。
【关键词】晚清 崇碑 临摹观念 临摹方式 审美观
章草临摹观的接受与重建
肖楠
【摘要】本文以历史上公认的章草范本皇象本《急就章》为审美参照系建立类比系统,探究中国古代章草临摹观的变迁史,从审美角度区分出带有隶意、篆意、楷意、草意的章草范本,并在其中总结出观念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通过现当代章草大家王蘧常等人的临摹、创作实例来验证现当代章草临摹观的积极意义,最后透过当代权威展览中典型作品来重建当代章草创作之理论框架,以期对当代章草临摹、创作有所启迪。
【关键词】章草 接受 临摹 创作 重建
错位情境中临摹“入妙通灵”的效用——沈尹默书法临摹观点解读
蒙建军
【摘要】文章是对沈尹默书法临摹观点的部分解读。首先,叙说沈尹默书法临习注重“效用”。其次,阐明“入妙通灵”的临摹标准;点出书法临习的情境。最后,主要阐述了沈尹默在认知正确与错误、日常临书与偶尔习书、约束与自由以及实用性与艺术性等方面的错位情境中,以多年的实践体悟和理论研究,追求书法临摹“入妙通灵”艺术效用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书法 临摹 沈尹默
印风开拓与书法临摹——以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为例
李毅华
【摘要】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三位开拓印风的篆刻大师临摹碑帖各有路径。邓石如客梅家临摹碑刻,为其“印从书出”做了充足的准备,并且首倡长锋羊毫的书写性;赵之谦临摹北碑尤重取势和书写意趣,并旁及砖瓦、铭文等,进而印外求印,大量运用魏碑体刊刻边款并开创阳刻;吴昌硕临摹《石鼓文》经历了由“尚形”到“得气”的嬗变,更从中体味虚实关系、金石气息,进而“得气忘形”,直接形成高浑苍劲的印风。
【关键词】印风开拓 书法临摹观
论《书谱》的价值
张广村 卢爱玲
【摘要】《书谱》厘清了书法史上的许多问题,从理论上确立王羲之的一尊地位。系统地论述了不同书体的特征、笔法的共通性、性格与风格的关系、创作环境对作品的影响、学习过程与规律,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书法学习与创作的问题。
【关键词】书谱 理论价值 书法批评
二十世纪楷书的分期及成就寻绎
张顺兵
【摘要】二十世纪楷书创作发展,大致可分碑学余绪期、碑帖交融期、风格“百花齐放”期、汉字繁简并行期、美术字与书法联姻期、现代转型期六个时期。二十世纪拥有中国古代书法成果的最新总汇,具有书法“古”性的历史延伸和时代拓展的双重特征,而其总体趋势是在继承、创新和融合状态下,不断走向繁荣,从而为新世纪楷书的再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二十世纪 楷书创作 分期及成就
日本书法艺术保护经验的启示
李轶南 吴彦颐
【摘要】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其书法艺术与我国同源而异流。日本官方机构的鼎力推动,教育机构的高效落实,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的积极参与以及书法界的不断进取,对于书法这一传统艺术瑰宝不遗余力地进行保护与发展,促使书法艺术跨越世纪而历久弥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我国书法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提供了积极的参照和借鉴。
【关键词】日本 书法艺术 保护经验 启示
论“互联网+”时代的书法发展
黄亮
【摘要】本文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下,分析了互联网和书法对接的主要模式,提出了专业门槛高和标准化缺失是影响“互联网+”时代书法发展的首要因素。当前书法发展需培育以文化消费为主的需求,并进行发展模式探索,寻求互联网介入书法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力求通过互联网和书法的结合带动书法创作、书法传播、书法教育、书法产业以及相关衍生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书法 发展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述略
牛永芳
【摘要】中皇山摩崖刻经位于中皇山山腰的两座石窟和四处岩壁上,是全国现存摩崖刻经中时间较早、规模最大、字数最多的一处。本文依据笔者几次专门实地考察,参考多位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章,从规模、年代、目的、经主、书体等方面,对中皇山摩崖刻经进行了梳理考述。
【关键词】中皇山 摩崖刻经 隶楷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书法》(上、下半月刊)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欢迎购买《中国书法》《中国书法·翰墨天下》年度合集。
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书学》
1.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书法》
邮发代号:2-879
每期定价50元
全年定价600元
《中国书法·书学》
邮发代号:2-908
每期定价50元
全年定价600元
2.邮购订阅:
邮购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杂志社
邮编:100125
联系人:潘女士 张女士
联系电话:010-67322341
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书法》杂志社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
账号:0200 0007 0901 4416 048
(分别订阅全年杂志免收邮费,单册订阅加收邮寄费8元/册)
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书法报》
1.邮局订阅: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1-237
每期定价:3.00元
全年定价:150.00元
2.邮购订阅:
邮购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报》社
邮编:100125
联系人:陈英嘉 朱化杰
联系电话:
010-64060749
010-65012624
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书法报》社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团结湖支行
账号:0200 2068 0900 0012 936
通过以下方式关注《中国书法》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1.在微信“添加朋友”状态下搜索公众账号“中国书法杂志”或“zgsfzz”,点击搜索结果并“关注”即可;
2.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中国书法》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友情提示:请认准微信认证标志。
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中国书法》杂志社 新媒体部
电话:010-64916670
邮箱:zgsfsjb@sina.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文联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