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座城市好不好,经事历人

牧之野 之乎者野记 2022-03-18

须藤和之【日本】




对于家里有学龄儿童的家庭来说,寒暑假安排无疑是家中头等大事。家长一年假期有限,而孩子虽然假期长,但凑不到一起的话等于没有。

所以尽管疫病来势汹汹,一同出行的伙伴有的已经打了退堂鼓,但我还在观察,说等两天再做决定。

并不是说我只是赌运气,是因为要去的广东和北京一样都有着较高的疫病管理、监控、治疗体系,而我们的出行除了机场环节,并不涉及人群聚集,所以觉得这已经是中国最好甚至是世界最好,得了也就得了,那就是命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安全感》,愿意留在哪个城市,如果还有选择的机会,现在的年龄更在意安全感。

安全感并不是凭空的感觉,相反,就像检验一个人的人品,不是看漂亮的容颜或是华丽的穿着,唯一的标准是通过“经事”而“历人”。

就像我们每天学习的: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2003年,我亲眼看到了首都的全员动员能力和执行力,在学校食堂大师傅疑似患病后,一个小时之内疾控中心的专车、消毒设备就到了学校,教辅人员配合通知学生,迅速隔离。

而即便前期有瞒报的事情出现,还是有不少的仁人志士站出来讲实话、讲真话。301医院72岁的退休专家在掌握了身边的实际情况之后,亲笔写信给XX部,信中写道:

“请公布正确的数字。错了要勇于承认错误,改了就好。对人民健康、生命安全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错误。

而自此引起的重视便是我们打赢这场战役的重要转折点。

而十七年来,北京的治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大到火灾,小到交通事故,每个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都能够通过第一时间查看到最新消息,得到及时的信息发布而得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安全感”,不用猜来猜去,而是全身心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

我的同学在一线街道工作,外派回来后我有一件事找他帮忙,他听了我的描述后说:“老同学,不是我跟你绕弯子,这事儿你直接打热线,今天就能给你解决了。”我说我一个普通北京市民打电话管用吗?要知道很多地方的SZ热线都是摆设啊。

起初我不是很相信,还抱着“找熟人、找关系”解决问题的那一套,但试了试,果然是真的,而且回访反馈特别好,真的就有了作为这座城市居民的存在感和自豪感。

去年楼下一家新开的小超市经常半夜两点多运材料装修,忍了几天实在忍不了,给街道打了电话咨询,街道值班室马上给联系了派出所,半夜三点,不到十分钟就有警察来协调解决,以后就再没出现过。

后来有次到上海调研,发现上海的治理水平比北京更为细致,基层不仅执行力强,而且考虑得更为细致,更加便民人性化。我们提出的问题他们不是全盘接收,还会站在城市的特点和角度反复沟通核实再决定,非常严谨。

陪同海外律师团在广州开会,省里负责人大会上问:“大家有什么意见建议,不要虚的。”,大家于是七嘴八舌提了,本来也就随便说说,晚饭时分管部门就来了一堆人,拿个本子,毕恭毕敬的记,一条条对接落实,让这些海外华人律师瞠目结舌“中国速度”。

深圳的效率更让人惊叹,开会政府部门和中小企业代表们坐在一起,一位负责人上来就说:“就不客套了啊,都熟了,大家赶紧讲问题,我们记录下来,争取能办的今天就办。”要知道,这些企业都是些小的叫不出名字的民营企业啊。

我去深圳是2018年年末,与当地同学聚会的时候他们问我对深圳什么感受,我说深圳的房子你们闭着眼睛买,他们说现在房价不都是下行吗,还能买吗?我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就快出了,就我见到深圳实实在在的执行力,中国的未来在深圳。

后来我也到过一些非一线城市,感觉江浙地方比如苏州、杭州、温州等普遍比较务实接地气,而有些地方仍旧是那种浓浓官位的感觉。

每个城市都会遇到自己的考验,这符合规律,矛盾无处不在,问题随时会产生,但如何处理遇到的突发状况,以一个什么态度去处理,什么才是最根本的原则,才是最本质和核心的问题.

大大走到哪里,都把“人民”放在最关键的位置,在这次对于防疫的批示中也两次提到“人民”:“......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新春佳节。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才知道什么是大是大非,什么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才会把人民的利益置于“乌纱帽”之上。

而在一座城市,只有人民感觉自己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和回应,才愿意倾其所有把财产、把子女、把未来放在这里,落地生根,才有了这片森林每一株独一无二的植物。

人民与管理者间本应是一种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的状态,一座城市越开放,市民的心态就越平和放松,舆论监督才会秉持善意沟通而不是拆台或压抑的状态,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了,事也就不难办了,也不愁城市不发展了。

而一个城市也有前进的惯性,是什么保证了政策不会朝令夕改呢?那就要靠这种共生的良好氛围,所以虽然城市还是那些城市名字,但中国的城市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觉醒得早的城市已经站在了先发的跑道越来越强,而固步自封的城市被时代抛在后面,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前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市里领导说:“谁要在保护企业家合法利益上触犯红线,格杀勿论。”我相信不仅仅是手机屏幕外的我会感动,这也是给所有企业家一种信心。

遮遮掩掩,不能实事求是,总是听不得不同意见,抱着侥幸和手持杀威棒的地方,不仅仅将会输了眼前的战役,更多的是透支这座城市的未来。

国庆时与一位大学生校友志愿者聊了起来,她说现在正踌躇是去哪里打拼,县城里父母也安排好了很好的工作,问我的意见,我说其实去哪里无所谓,这跟找对象道理是一样的,别听他怎么说,看他怎么做,经事历人,而穷富,再富的镜花水月,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也不是你的,反倒是应该次要考虑的问题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