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子213|错觉

牧之野 之乎者野记 2023-02-12

老戈  【中国】


我之所以一直不写胡鑫宇分析的原因,是因为知道可能会有错觉。
以前的工作中接触过刑事案件,且不要说刑事案件,就是信访事件这样的层级,乌龙的事情也不少。
一个人说的情况,乍一听非常闭环,几乎无懈可击,可是,当放到另外几层物证人证对比下,发现错的离谱。
在这个过程中,唯一受伤的便是自己刚参加工作时那种自以为是饱含的正义感和青春热血,吃过几次亏,便冷静很多,感叹人性之复杂。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需要正义,而是正义的定义,往往与真相相距甚远。
我们需要超出现实的冷静,才有可能不掩埋极易灭失的珍贵痕迹,而非沉浸在自己的假想中。
很多读者非常义愤填膺地分析胡案的前后,摆出了很多可能,想听听我的看法,不过是想佐证和迎合他们的观点。
但,我有自知之明,又有前车之鉴,四十多岁的人了,这种事,跟上海打人行政复议还不一样,那有警方通告,事实八九不离十,而胡案的复杂性,与我们掌握信息的简单性,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很多人,甚至对那个地名都不一定熟悉,更何况,复杂的地形,人际关系,历史,文化,都不掌握,连基本的闭环都形成不了,还分析什么呢?
大多数臆想的情况,都源于我们脑中的想象、过往遇到的不公、印象深刻的电视剧、夹杂当下自身遇到的情绪、吃人血馒头媒体引导形成的混合体。
那已经不是现实,不是事实,不是证据,而是错觉,是悬疑小说。
你感觉非常理解不了的一个细节,可能只不过是光影照射角度的偏差而已。
就像我们爱一个人,想象爱一个人,甚至素未谋面,仅凭字句,就觉得完美,灵魂伴侣,可事实上,爱上的不是真实的人,是虚幻的片段,是臆想的缺失,爱的是自己缺少的那一部分,越缺少什么,越爱什么,爱的感觉越强烈。
人成长一个很大的标志,就是要尽可能学会区分现实和错觉。
越是我们笃定的东西,感受越强烈的,越需要仔细反复推敲。因为伤害你最深的,往往不是陌生人,而是挚爱至亲的人;人栽的最大跟头,往往不是你不擅长的领域,而是习以为常带来的惯性。
错觉包含很多,有大有小,它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命运的。
比如这些年一直担心中国崩溃的人,跑到国外移民错过中国发展机遇的那批“精英”。
比如总感觉自己很重要,无可替代,地球离开他不行,感觉超级良好的这些人。
比如相信西方叙事,尊崇所谓“自由”“民主”,时常抱怨的人。
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产生不同的错觉,基于信息、阶层的不对称。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太大的偏差,正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建立基本逻辑,然后有两到三个旁证,相互佐证,不要想当然,也不要肆意的发散扩大联想。
对于预设,应该持一个包容的态度,只要不太离谱和不带情绪的建议,哪怕完全南辕北辙,都应该听听,看看有没有道理,逻辑根据是什么。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观点已经出来了,然后找的都是论证这个观点的证据,一遍又一遍强化。
人需要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论证,才能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和逻辑体系,因为混乱的信息实在太多了,甚至说,现在大部分的社会自媒体,都是靠着偏向性的情绪而非事实存活。
最高明的骗局,不是编造的无边谎言,而是99%都是真实,1%是虚假,整个下来,便都是假。
在筛选材料和判断时,我一样也会犯错误,但是建立这样的警醒机制,会更好的让自己理性,也能更好的止损。
虽然我们接触不了大多数事件的“真相”,但并不妨碍做出相对客观的分析和判断。
最后,我想说,一个中学生的失踪事件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当地所有人该沉浸在什么样的压力之中,从一个侧面看,中国有多安全。
然后我想起在美国被害的章莹颖,大家还记得她吗?直到最后,她的尸骨也没有完整地回国。

只是对于中国大部分的机构来说,如何面对民众,如何传递信息,还是小学生,所以更多的缄默只会导致谣言四起。

谣言止于智者没错,可是,没几个智者,而且,智者都是闭上嘴的。

所以,还是要靠构建现代化的舆论引导体系,早回应,及时回应,艺术的回应,效果会好得多。

而从胡案的尘埃落定后,我们更需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叛逆、迷茫和高压的年纪,内卷的时代,没有出口的孩子,是痛苦的,这些痛苦,我也都经历过。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反思家庭松弛感的原因。

日子211|松弛感


真的,时代已经变了,折腾自己就好了,不要再折腾孩子了,他们是很不容易的,多包容,多陪伴,多爱护,多鼓励,多言传身教,多交流。

不要打着爱的名义,亲手毁了孩子。



这是一个力争纯粹的人给自己划出的桃花源
文章有门槛也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 但都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完成
不需要太多人看到 
仅献给相似的灵魂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卖书、不推销理财保险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理性思考,客观表达


三个号
大号之乎者野记只发散文
剩下两个炮灰小号写时评
没了就拉倒 不写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