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除夕未至,还没来得及和刚刚过去的2021年告别。桌上的年终总结写了一半,提前抢票回家的日期算了又算。迁徙的雁鸭早已抵达越冬地,各个湿地都洋溢着荷尔蒙的温暖气息。就是这个时候,我们也准备出发了。迁徙是归来的承诺,2022青头潜鸭越冬全国同步调查就在今天开始。作为这场承诺的约定者,让我们再次走到一起,去赴一场冬日之约!青头潜鸭(Aythya baeri)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内最关键的鸟种之一,自1998至2008十年间,其种群数量下降了50%-70%。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2012年初将其全球受胁等级更进一步提升到极危等级。2021年2月5日,重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更是将青头潜鸭的保护级别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2020年1月组织的青头潜鸭全国越冬同步调查中各个调查小组在全国 16 个省 104 个区县的 168 个地块内,调查共记录到青头潜鸭个体 1500 余只。,超过湿地国际发布的《全球水鸟种群评估(第5版)》对其全球种群评估数(250至1000只),不仅为了解其种群现状打下了基础,也让保护工作者看到了希望和不足。
2020年1月组织的青头潜鸭全国越冬同步调查ing 图/猬胄2022年1月8日-23日,为了进一步摸清国际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在国内越冬的基本状况,更加深入地了解该物种在越冬地面临的威胁因子,识别其关键越冬地点,配合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物种分布研究”项目实施。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阿拉善SEE长江项目中心、卓尔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朱雀会)即将再次启动新一轮青头潜鸭越冬同步调查。
本次同步调查的参与调查的机构从2020年的27 家观鸟组织增加至33家,调查地块也从在全国 16 个省份168 个地块增加至19个省份的205个子地块。调查范围不仅覆盖上一轮调查的几乎所有地块,各个调查小组对近两年新发现的青头潜鸭越冬地广东汕头,云南保山等地区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尽管这次调查依旧还是参与人员多、依旧还是调查范围大、依旧还是组织协调性高,但是这种承诺,源自一种热爱,透着一份责任。其中充满了众多观鸟人的信心和希望。
为了更加科学、便捷的了解青头潜鸭种群状态与变化。本次青头潜鸭越冬同步调查将采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小程序的专题调查模块收集调查数据。通过挖掘鸟类调查数据对于保护决策的科学价值,通过搭建观鸟组织与社会各界力量合作的平台,让更多观鸟机构,观鸟爱好者更加便捷地以公众科学的方式,深入推动鸟类与自然保育工作,为野生鸟类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伙伴关系青头潜鸭工作组国际协调员、英国水禽与湿地基金会的Richard Hearn先生,高度赞赏了通过公民科学方式连续组织的青头潜鸭同步调查活动,并邀请有青头潜鸭越冬分布的东南亚各国相关组织机构,也尽量在同一时间段开展调查,以在更大范围内收集数据,为下一步开展种群评估提供帮助。在各个搜索引擎中搜索关键词“青头潜鸭 ” ,最常关联的词汇都是“惊现,再现、首次发现……”这样的标题。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人感叹,青头潜鸭这种曾经存在感稀薄的濒危野生动物正在逐步走近公众视野,成为了湿地中的野生动物明星。野生动物是地球生命和自然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状况同人类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而物种多样性又与生态整体性相辅相成,互为彼此,互成因果。
随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十五次会议(COP15)成功召开,“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国民的关注焦点。越来越多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更好的保护,它们也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公众视野。一个个观鸟数据背后,关于共建生态文明、涵养法治意识、筑牢制度“篱笆”的思考在延续。“与这些种子一样,播撒在中国民众心中保护自然的理念正在生根发芽。”中国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如是说。
时间:2022年1月8-23日
目的:调查青头潜鸭越冬种群及其栖息地
覆盖范围:云南北部,四川中部,长江中下游至华南地区等。
组织: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阿拉善SEE长江项目中心、卓尔公益基金会、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朱雀会)
想了解青头潜鸭越冬同步情况调查的最新资讯, 欢迎, 我们会持续跟踪发布更多动态噢~
如果您在同步调查期内
发现了青头潜鸭的踪迹,
请在文后留言或给我们发送邮件。
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
一份来自青头潜鸭的礼物。
(邮箱:rosefinchcentre@163.com)
朱雀会昆明市朱雀鸟类研究所,简称“朱雀会”,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搭建观鸟组织与社会各界力量合作的平台,通过公众科学的方式,深入和多方位推动鸟类与自然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