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车三年记

凡不易 少记笔记 2022-09-29

一不小心,我第一台车也开了三年了。


与大多男性同胞们不一样,我对车兴致寥寥,也没想过要买车,以致于我之前对考驾照非常消极怠工,被家里催了好些年,才把驾照考完,现在想起考驾照的过程,都觉得是个非常糟糕的经历,教练明里暗里要烟、每次练车只有半小时、场外路考考了两次等一堆烦心事。


1


买车,对我而言纯属意外,如有机会重选,我不会在三年前做出买车的决策。三年前,我哥开着他的陆地巡洋舰带着我,从长沙开去成都,路上就和我说,我到时候买个车了,没当回事。


哪知没多久,我哥和我爸妈说要给我买个车,当时我正失业在家,心绪不宁,被爸妈催促着去试驾,我也没细想,就去试驾了几次,从马自达、丰田、本田、长城WEY、领克01 、途观、昂科威等一路试下来,本来对车品牌认不全的我,短短时间内,把车牌给认全了。


并没有经过多久的决策周期,在我弟的极力撮合下,我最后选了昂科威,一不小心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开启了我三年的痛苦还贷之旅。现在回头来看,我在三年前做了一个最糟糕的决策——买车。


彼时,我失业在家已有数月,前几年积蓄已作他用,没有新收入,对车没有刚需,却因爸妈一句“别家都有车了”,就同意了这宗大额消费,让自己背上了 36 个月贷款。现在已完款,我总算松口气,但真想拍三年前的自己一大耳光。


我素来做消费决策很谨慎,买个数码产品都会看各类评测,仔细比价,但没想到买自己迄今为止最昂贵的商品时,却一反常态,没有经过周密的计划,也没有仔细的搜查资料,很大原因是因为,那段时间是我的低潮时刻,陷入各种焦虑与虚无之中,魂游四海,丧失理性。这段经历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忠告——不要在情绪不稳定、或者丧失理性时,做任何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


2


前面说了那么些与车相关的不愉快的经历,下面说说有了车之后的高兴事,自然而然地,我这三年更少地乘坐短途公共交通工具了,不用挤公交、地铁,但有得必有失,上班路上少不了堵车。


有了车以后,给我最大的改变是,我的活动范围更大了,想走就能走,周末能够开车去周边转转,带着朋友自驾去过绍兴、苏州、扬州、舟山、衢州,多次往返过湖南和浙江。如果只是从成本上来考虑,其实租车也能够完全实现这些,但是,我意识到一件事,有辆自己的车,能够让我改变心态,更愿意出行,而以往,我总因为嫌路远,而放弃出行选择宅家里。


在大城市的很多人,选择不买车,并且是坚定地推广自己的理念,比如从经济角度来说,成本高,空置率高,性价比低,或者从效率角度来说,开车特别是堵车浪费时间,打车能够空出时间做其他事,比如看本书,还有开车可能造成交通事故等等,这些说法我都认同,在买车之前,我也是持这派观点的。


即便是已经用车三年,我依然比较认同不买车派的观点,因为我还没有家庭孩子,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车更接近于刚需品,而在这种情况之外,尤其在大城市里使用车,是件高成本的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高成本,还是时间精力上的高成本。

我来简单算笔经济账,除开买车的一次性消费,用车三年,保险 1.1 万元(从没出过险,越来越便宜,给自己点个赞),燃油费 2 万,停车费 1.5 万(租房、公司以及商场停车),保养、维修及洗车 0.6 万,高速费大约 0.3 万,其他费用省略不计。


自己开车还有个好处,因为眼睛需要盯着前方,终于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听上,我在上下班路上已经听了大半套《明朝那些事儿》,从朱元璋建国听到了嘉靖 1566 ,还听了很多期播客。


用车三年,除了几次小剐蹭,没有出过车祸,没有出过险,还是开心的。给有车一族推荐办理平安银行的车主金卡,充值加油卡或者直接加油能够 88 折,最近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个区域做活动,能够低至 82 折。


开车三年,我才渐渐明白为什么不少人喜欢车,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掌控感,手握方向盘,能够左右方向,而自己人生往往受阻于各种力量,不完全由自己掌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