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安徽出版这样走过
本文4600字 预计9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十九大即将召开,又一个5年过去了,出版业在这期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出版商务周报》专访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民,以期了解安徽出版集团5年来的发展成果。王民表示,安徽出版集团始终坚持政策为舵,严把产业方向;坚持技术为媒,推动融合发展;坚持资本为翼,助力主业腾飞。
政策为舵,严把产业方向
《出版商务周报》:十八大到十九大期间,哪些政策对出版业影响深刻?
王民:过去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对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既有宏观全局性政策,如《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又有具体层面的政策,如涉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推动出版产业融合发展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推动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主题出版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等,对出版产业起到了统揽全局、整体协调和战略引导的作用。
《出版商务周报》:这些政策对出版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王民:这些政策带来的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强化了出版导向,突出了社会效益。例如,《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特别强调要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经营理念,坚决克服唯市场、唯市场占有率、唯点击率是从等不良倾向,指导文化企业建立健全社会效益评估体系。
此外,还有一系列的政策影响深远。如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连续四年将其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从“倡导”向“大力推动”转变,引导全民“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再比如,《关于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出版业迈入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出版商务周报》:安徽出版集团是如何抓住政策红利发展相关业务的?
王民:作为内容生产运营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坚守“外联内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进融合出版。一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融合发展。自行研发了“时光流影”一键成书专利、“时光圈”等产品,成功打造了“时光流影”社交网络平台、“时代书香”网络阅读教育平台、“时代商城”电商平台等;二是重点突破,重塑产业链。如打造时代少儿文化产业子集团,积极布局婴童市场,大力拓展游戏、婴幼儿教育、玩具等领域,努力打造出版主业发展挺拔强劲、产业坚韧多元的新局面。
教辅方面,“统编本”的推行让各出版集团不再因教材租型选择而困惑,但教辅产品面临着提质增效、优胜劣汰的压力。未来,安徽出版集团将抢抓机遇,积极做强做优教辅出版品牌,做大全国市场。
《出版商务周报》:目前出版行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政策支持和保障?
王民:一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实行退税政策。对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尤其是传统出版业,在现有先征后退的基础上,建议永久全额免征,夯实传统出版社转型升级的财力基础。
二是明确“统编本”教辅版本编写授权规则。基于庞大的教育市场和意识形态安全,建议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尽快出台统编本教辅授权规则,授权国有出版集团编写教辅。
三是加大融合出版政策支持力度。从政策保障、资金支持、技术研发与运用等方面着手,整合全国出版科研力量,夯实融合发展基础,增强出版话语权。
四是制定出版跨界融合扶持政策。以出版为内核,以文化为依托,以资本、技术为杠杆,撬动与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
技术为媒,推动融合发展
《出版商务周报》:近五年来,哪些新技术的出现影响了出版业?这些技术对出版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王民:从出版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出版技术的每一次变革与创新,都能将出版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近几年我认为有三类技术对出版业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慢慢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大数据为按需出版提供了数据支持,出版社可根据读者的用户行为、偏好取向等进行全面分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定制内容和按需出版。二是二维码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或增强现实(AR)技术。这些技术为传统出版提供了多通道的进入方式、多模式的呈现方式,让知识的组合方式不断迭代,丰富用户体验,真正实现跨媒体阅读。三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这种技术是数字出版发展的基本技术范畴,也是出版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保障。
《出版商务周报》:出版业要如何把握和利用新技术来进行发展?
王民:要尊重规律,因势利导,理性对待技术热潮。没有新技术的驱动就不会有新的市场需求出现;反之,没有新的市场需求,新技术亦没有用武之地。安徽出版集团重视技术研发,更重视技术的市场转化。我们认为转化的连接点是产品创新与应用示范。比如我们以数字教育为发展重点,集中攻关动态数字教育出版关键技术,建成“时代e博”数字教育平台,已经进入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库,为安徽省近2万所中小学校、24万个班级、 800万师生提供在线学习服务。
“时代e 博·智慧校园”功能结构图,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电子书包综合解决方案
依托二维码技术,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教辅出版模式”,目前已推出数字化教辅出版物超过200种,关联试题超过10000道。此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建设了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配套课件平台,为幼儿园师生提供多媒体一体化教学服务。时代漫游公司“豚宝宝幼儿电子课件”已覆盖全国13个省60多个城市、3000多家幼儿园。可以说,通过相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转化,我们已经建成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全系列、全科目、全媒体的数字教育业务体系,相关业务的转型取得了有效进展。
《出版商务周报》:目前出版业和新技术的匹配度如何?出版业还需哪些新技术来提升发展动力?
王民: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是出版业发展的源动力。目前出版业对新技术的应用在不断加速和深化。增强现实(AR)技术和虚拟现实(VR)技术、基于语义的用户偏好模型构建技术等新技术在教育和少儿领域迅猛发展,为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技术保障。但总体上,出版业和新兴技术融合任重道远,未来需要按照数字出版新业态的要求重新构建编辑流程,开发与新的传播渠道相适应的诸多产品形态,还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监控机制与新的质量服务保障体系等。
此外,人工智能是未来新技术产业的代表,是出版业的方向,要通过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嫁接,快速建立出版业与其他行业沟通融合的桥梁,实现出版业的真正融合转型。
资本为翼,助力主业腾飞
《出版商务周报》:如何看待5年来,出版机构频频上市、并购和建立分支机构等资本市场异常活跃的现状?安徽出版集团在这方面的动作如何?
王民:当前,出版产业正处在大技术、大数据交互融合的变革时代,出版产业将面临“三弱三强”的无边界竞争状态(政策保护越来越弱、地域封锁越来越弱、产业边界越来越弱,跨界创新越来越强、市场渗透越来越强、国际竞争越来越强)。国家对出版行业的政策线条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鼓励兼并重组、产业融合和做大做强,通过打造跨国出版传媒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而伴随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版行业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大,资本运营也已成为我国出版传媒企业积累优势资源、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集团化、规模化、资本运营等手段加快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国内传媒业的共识。
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资本对于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作用。进入资本市场以来,我们进行一系列有效资本运作,先后参股了读者传媒、华安证券、东方证券、贵阳银行等企业,上述公司都已陆续上市,为集团和上市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投资收益,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017年,时代出版所属时代少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收购北京径成英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51%股权事项已经完成,集团在教育培训板块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公司正在推进发行股份购买江苏名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的资产重组事项;公司也已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投资“懒人听书”,出资1亿元,持有其12.5%股份,推动出版业态的进一步延伸。
《出版商务周报》:造成资本市场活跃现状的原因有哪些?
王民:资本运营是出版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必然选择。从内部环境看,国内传媒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持续的资金支持。通过资本运作可以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资金,实现迅速扩张。
从外部环境来看,海外传媒集团开始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优势介入国内市场,在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等领域同中国出版传媒集团展开直接竞争。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出版企业必须主动进入资本市场,最大限度地筹集和盘活资金,实现超常规发展,形成大规模的多媒体、跨媒体传媒集团,以巩固和加强在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
因此,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资本运营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张,是国内出版传媒企业寻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出版商务周报》:活跃于资本市场给出版业带来了哪些突出的机遇和挑战?存在的显著问题有哪些?
王民:第一,重组上市对企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成为上市公司以后,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公司的起点高了,平台大了;好作者来了,好书稿来了,出书品牌多了;关心我们成长的部门、领导、社会各界朋友、投资者多了,企业更加规范了。这些年,公司能够联手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著名出版资源和研究机构,打造高端文化艺术学术系列;能够在北京成立出版基地,充分利用北京各类资源汇聚的优势跨区域发展;能够进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视野,每年获得大量出版政府资助等等,都是上市带来的利惠。
另一方面,上市以后,市场关注度更高,责任也更加重大。必须进一步加强公司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完善公司的管理程序,确保规范管理,不断提升执行力。
第二,进行资本运作要严控风险。资本运营虽然能够带来巨大的效益,但却并非是万能的。 与产品经营相比,资本运营的过程中牵涉的主体多,涉及面广,风险更高,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另一方面,还要防止资本运营中的认识误区,不能以为资本运营仅仅就是购买股票参股、炒股或其他形式的对外投资,也不能认为资本运营高于或可以取代图书主业经营,更不能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以及过分强调低成本扩张。出版企业只有明确上述两点,才能有效地实施资本运营。
《出版商务周报》:未来出版业的资本动作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出版机构又将如何利用这些契机?
王民:近年来,我国出版业改革持续深入,融合发展已成常态。同时,伴随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版行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大,谁能在出版体制深化改革和出版业态融合发展上占得先机,谁就能真正建设和打造“出版航母”。我认为,未来出版业的资本运作将呈现出如下趋势:
1.出版行业的条块分割和区域垄断将进一步被打破,分居于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的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资本运营将向出版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
2.专业化人才逐渐丰富。既懂文化产业管理又熟悉资本运作的人才将不断涌现。
3.资本运作的体量不断增大,将越来越多地得到外界的支持,产业拉动性不断增强。
4.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对知识产权、品牌的资本价值评估机制将逐渐健全,有利于开展更高层次的运作手段。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资本运作和兼并重组,按照“产业关联、着眼长远、可管可控”的要求,来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整合产业资源,向主业集聚,集中打造一个以出版为龙头,包括影视、数字出版、在线教育、艺术品经营、科技孵化等于一体的“时代产业群”,进一步提升出版主业核心竞争力,努力缔造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文化传媒集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