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前专利高管:详解如何提升专利质量
正确的专利管理方式应该是要看一个专利的质量有多好、价值有多高,才决定要投注多少时间与金钱在这个专利上。这完全是结果论,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合理。例如:明明是没有价值或是质量很差的专利,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和金钱在上面?
这边说的价值是商用价值,然而,就算是没有商用价值,还是会有别的价值存在,才有需要花金钱和时间在这些专利上面。例如KPI (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就是一种“价值”,听起来很无奈,但在许多企业、学校、甚至是研究单位中,都存在着这种“KPI价值”,也无可避免的要花钱及时间去申请一些没实质价值的专利。至于质量则有可能是因为在申请过程中发生质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是否该继续投入金钱和时间来维护。
在“台湾地区工业总会”于3月中旬举办的《创新管理的高值专利布局研讨会》中,前美国IBM总部资深知识产权授权工程师、现任台湾“工研院”知识产权资深业务总监许履尘,以“IBM的创新管理与新时代的专利游戏规则”为题,分享了他在知识产权领域经营超过30年的经验。
许履尘直言:“要评估一个专利很简单,就是价值跟质量。有一些是没有价值的专利就不需要花那么多钱去申请,那为什么会有那些专利呢?就是因为我们要去应付KPI。像有些单位会规定这个项目下来要产生多少专利,我们都知道这是没有价值的,那这些专利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去申请?而且有些专利去申请的时候又很容易通过,不管是在台湾还是美国,通过率都达60% - 70%,因为IPO也是需要收取申请费及维护费。”
许履尘指出,专利价值和质量的关系错纵复杂,主要可以分4大类(如图1所示)。
图1. 专利价值与质量之二维图
为什么美国专利如此重要?
许履尘指出,美国诉讼的赔偿金额很多时候至少是一百万美金起跳,有时候甚至到上亿。像台湾或是大陆诉讼的赔偿金额有时候就没有那么多,所以美国专利在这种情况下就相对比较重要,不可掉以轻心。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中国市场的发展已不容忽视,甚至提升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中国在“十一五”计划中,强调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立,鼓励中国企业申请专利,成果丰硕;另一方面,中国也已正式超越美国,成为专利第一大国,在在都显示了中国专利的重要性日益加剧,台湾地区的厂商实不容忽视。
一件发明专利从发想到撰写,再经历送件、审查、核驳……等等程序,到顺利获证少说也要3、4年的时间,如果希望能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或是竞争对手已经发动攻势,但没有足够武器可以迎战时,“购买专利”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许履尘表示像联想或是台湾地区的友达就是很好的例子。
例子之一的联想计算机,最近已变成世界第一的计算机大厂,它甚至进入了手机的世界市场。当然很多中国企业都希望可以这样做,但不是所有公司都办得到。像是小米,只要一踏出中国国土,到了印度就给爱立信(Ericsson)告,因为小米没有专利。
联想本来也没有专利,但它于2004年以17.5亿美元买下IBMPC 部门的时候,IBM同时也把大部分的专利转移给联想,其中包括数千件的PC专利,自此,联想就有足够的专利可以防身。
联想于2011年销售额创新高,达到295亿美元,凭借着IBM的专利护航,轻易的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的PC生产商;到了2013年第3季,联想登上全球PC第一宝座。2014年,联想又以23亿美元买下IBM服务器部门及背后强大的知识产权;并在同一年以29.1亿美元,将Google旗下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及专利也一并买下。
许履尘认为联想的策略为以PC带动平板,再和台湾的联发科合作,共同抢食低价的智能型手机市场。联想之所以能进入世界市场,是因为它的专利本钱丰厚,而其他中国企业可能会比较困难。
另一个借用外力的例子是友达光电。友达于2005年以4,000万美金买下IBM共170件TFT-LCD的专利,借着这一包专利,友达与日本夏普(Sharp)达成了5年交互授权协议,解决了一场诉讼官司。
2006年1月,友达又与三星(Samsung)进行了TFT-LCD和OLED技术的交互授权;同年,韩国LG告友达和奇美等公司侵权,于是友达从IBM的专利中选出2件、再加上自己的2件专利来反告LG。缠讼了4年,美国地方法院于2010年判决友达的4颗专利子颗均击中了LG,但LG的子弹都没有击中友达。后来LG判赔了30多万美金,其中91%是因为LG侵犯了2项友达从IBM买来的专利、9%是侵犯了友达自有的2项专利。
许履尘指出跟美国公司买专利时不要光看专利的价值,还要看在运用该买来的专利时,会不会额外占到一些便宜。像是美国政府对美国企业的支持,在美国进行诉讼时,法院法官对美国专利应该会比较支持。他说:“像IBM现在开始大量抛售专利,如果有需要的话,这应该是个很好的机会,也许可以像联想一样用力杀价,以低价获取不错的美国专利。”
许履尘任职IBM长达25年,认为IBM的创新文化是这家企业成为世界第一专利大厂的关键要素之一。他说:“产业有2种, 一种只会抱着金鸡母不放的,就像可口可乐;另一种则是在汪洋大海中,不断寻找新的救生圈,就像IBM一样,但毕竟是PC已是夕阳产业,救生圈也已经越来越没气了,逼不得已要去找另一个救生圈”。应该也是这种精神,才能让IBM保持不断研发、创新的精神。
许履尘在1997年的时候已经成为IBM中专利数量最多的发明王 ,一直到了2014年,才变成第二名。据2015年3月维基百科的统计,在世界最多专利的发明人中,许履尘以拥有545项美国专利组合、及969件世界各国专利排名39。
许履尘指出IBM喜欢在大学中找一个人才来教育,而不是从外面找一个高手来直接上战场。因为从外面找一个高手来会破坏公司的文化,会为公司带来一些困扰,所以比较喜欢找刚毕业、没什么背境的年青人。这是IBM传统的文化,但最近好像已有一点点改变,特别是转型变为知识产权服务(IP service)之后。
他说:“当我在IBM产生第一个专利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新人。当时公司里面有一个高层主管以早餐会的方式来接待我们这些专利发明人,和我们有一些交流互动,让我们这些新鲜的发明人觉得看己很重要。试想一个新人平常都不会看到这些高层主管,也不知道他们是在干什么的,但当你产生出第一件专利的时候,他们会出来跟你握手、照相、互动…。.等等,就让我觉得自己非常重要”。所以他建议主管要意识到员工的表现,如果他们是有好的表现的话,应该适时给予鼓励。
相信很多重视专利的企业都会有类似的措施,像是日本大厂日亚化,对于专利有贡献的员工也会颁奖表扬,而且获得的专利越“重要”,颁奖仪式就越盛大。
许履尘说当时曾经跟主管讨论过IBM究竟要不要成为世界上最多专利的公司,他们讨论了很久。当时日本厂商的专利比IBM多很多,而IBM只有一点点,但却可以跟日本的公司交互授权。
大概在十几年前开始,IBM就决定必须要有很多专利,而且要有很好的专利,从定调的那一年开始,IBM就变成了世界第一,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都没有降级过。许履尘表示,因为IBM是一家科技公司,所以这是公司的一个形象,一旦成为第一之后,便没有办法退下来了。即使IBM现在从硬件变成软件,再变成提供服务的公司,但还是一直会申请很多专利。
最后,许履尘指出IBM有一个很好的“师徒制度”,就是刚入门的年轻人都会去找一个师傅,来指点迷津。“我当初一开始写专利的时候感到非常困难,但当有这些经验丰富的高手指点迷津时,就好像打开了一扇窗户,豁然开朗,发现原来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他认为台湾企业也可以学习此一制度。资深工程师不应该什么都抱着据为己有,应大方的与晚辈分享;而年轻人也该谦卑地与前辈学习。(李淑莲)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目录
知识产权进行时
传播热点资讯 分享行业干货
发布招聘|技术需求|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