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院高福院士课题组 2020 年发表了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丁香学术 Author 子城

高福院士 2020 年研究成果汇总!


高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学部


主要研究领域:囊膜病毒与结构免疫学,重点关注以流感、新冠为代表的新发、再发传染病,研究病毒宿主互作模式、跨种传播机制以及病毒特异性的 T 细胞免疫与分子识别等。


近年来在 CellNatureScienceThe LancetPNAS 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2020 年,高福院士和他带领的团队,在传染病研究领域尤其是对新冠病毒的研究,获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其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新冠病毒治疗性中和抗体和疫苗,在新冠病毒溯源、跨种传播机制方面也有着突出的研究成果。

 

图片来源:Web of Science


以下,小编选取了其中 10 项,介绍高福院士及其团队在 2020 年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1、揭示 MERS-CoV 与 7 种蝙蝠 CD26 结合的分子基础


DOI: 10.1128/JVI.01387-19


自 2012 年鉴定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以来,一直有感染人类的报道。MERS-CoV 在中东容易引起地方性疾病,并有数十起感染向其他大洲蔓延。据推测,MERS-CoV 源于蝙蝠冠状病毒,而单峰骆驼是其天然库。尽管从某些种类的蝙蝠中测序出与 MERS-CoV 相同的基因片段,但仍不清楚其他蝙蝠是否可以传播该病毒。


2020 年 2 月 14 日,高福院士联合王奇慧等在 Journal of Virology 发表文章:Molecular Basis of Binding between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and CD26 from Seven Bat Species。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物种的蝙蝠 CD26(bCD26s)表现出很大的多样性,尤其是在负责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的受体结合域(RBD)结合的区域。但是,它们以不同的亲和力保持与 MERS-RBD 的相互作用,并支持假毒 MERS-CoV 的进入。


这些蝙蝠受体多态性似乎赋予适应 CD26 结合病毒(如 MERS-CoV 的祖先)的进化压力,并导致产生了多种与 CD26 结合的冠状病毒株。因此,研究数据增加了更多的证据来支持蝙蝠是 MERS-CoV 和类似病毒的库并且进一步强调了调查蝙蝠中 MERS-CoV 和其他 CoV 的必要性


图源:Journal of Virology

 

2、揭示了狂犬病毒股 PH 依赖的构象变化及其与中和抗体的相互作用


https://doi.org/10.1016/j.chom.2019.12.012


狂犬病致死性疾病的病原体狂犬病病毒(RABV)是一种致命的人畜共患病原体。RABV 糖蛋白(RABV-G)是介导病毒进入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和抗体的主要靶标。


2020 年 3 月 11 日,高福院士联合逯光文 Cell Host & Microbe 发文:Structural Analysis of Rabies Virus Glycoprotein Reveals pH-Dependent Conformational Changes and Interactions with a Neutralizing Antibody。该研究报告了狂犬病毒 RABV-G 的晶体结构,分别在〜pH-8.0 时以游离形式和在〜pH-6.5 时与中和抗体 523-11 形成复合物。


RABV-G 具有三个结构域,碱性至酸性 pH 值变化会导致较大的结构域重新定向和伴随的结构域 - 接头重建,从而将其从弯曲的发夹构型转变为延伸的构型。在这种低 pH 诱导的结构转变过程中,发现位于域连接子中的残基在糖蛋白介导的膜融合中起重要作用。


最后,该抗体主要通过其重链与 RABV-G 相互作用,并与病毒蛋白中的二聚体构象表位结合以进行中和。这些结构为疫苗和药物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图源:Cell Host & Microbe

 

3、发现,PD-1、PD-L1 普遍在肿瘤细胞同时表达


https://doi.org/10.1073/pnas.1921445117


2020 年 3 月 24 日,高福院士联合高山等在 PNAS 发文:Tumor cell-intrinsic PD-1 receptor is a tumor suppressor and mediates resistance to PD-1 blockade therapy。研究显示 PD-1 在广泛的肿瘤细胞中表达。PD-1 或其配体 PD-L1 的沉默可促进体外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以及体内肿瘤生长。相反,PD-1 或 PD-L1 的过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此外,靶向 PD-1 或 PD-L1 的封闭抗体会促进细胞培养和异种移植物中肿瘤的生长。


从机制上讲,PD-1 和 PD-L1 的协调激活了其主要的下游信号传导途径,包括 AKT 和 ERK1 / 2 途径,从而增强了肿瘤细胞的生长。这项研究表明,PD-1 / PD-L1 是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并且潜在地调节了对抗 PD-1 / PD-L1 治疗的反应,因此代表了最佳癌症免疫治疗方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图源:PNAS

 

4、揭示沙粒病毒复制酶结构


DOI: 10.1038/s41586-020-2114-2


沙粒病毒(Arenavirus),因形似沙粒而得名,截至目前已发现 13 种,其中对人类致病的有 4 种。沙粒病毒由包膜和分节段的单链 RNA 组成,感染患者可能出现有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和肌痛。严重者有出血和休克,病死率为 15~25%。沙粒病毒的基因组复制是从头开始的,并涉及一个完整的 RNA(cRNA)中间产物,而人们对沙粒病毒复制过程的作用机制仍知之甚少。


2020 年 3 月 18 日,高福施一联合在 Nature 杂志发文:Structural insight into arenavirus replication machinery。研究分别介绍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 马丘波马马雷纳病毒(MACV)和拉沙乳突病毒(LASV)的全长聚合酶的结构,并探讨了病毒复制的机制

研究发现,与其他 sNSV 聚合酶相比,仅在 3’-vRNA 存在下的沙粒病毒的聚合酶的活性是非常独特的,尽管 5’-vRNA 结合亲和力较低,但在病毒复制的早期,它可能是一个复制酶的开关,并因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机制。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RNA 病毒的复制,并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指明新的候选靶点。


图源:Nature

 

5、非洲猪瘟病毒 pA104R 与 DNA 结合的结构基础及其二苯乙烯衍生物的抑制作用


https://doi.org/10.1073/pnas.1922523117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核质大 DNA 病毒(NCLDV),可导致猪的死亡率接近 100%。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针对这种病毒的有效疫苗和药物。而 pA104 是一种源自 ASFV 的组蛋白样蛋白,与细菌 HU / IHF 家族成员共享序列和功能相似性,并且对于病毒复制至关重要。


2020 年 5 月 19 日,高福联合王寒PNAS 发文:The structural basis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pA104R binding to DNA and its inhibition by stilbene derivatives。该研究解决了 pA104R 的 apo 态以及与 DNA 复合的晶体结构。


 Apo-pA104R 形成同型二聚体并折叠成在细菌热不稳定的类核蛋白 / 整合宿主因子(HUs / IHFs)中保守的结构。然而,pA104R-DNA 复合物结构揭示了 pA104R 具有与其细菌同源物不同的 DNA 结合模式,也就是说,pA104R 的 β 色带臂通过接触大沟而不是小沟来稳定 DNA 结合。在 pA104R-DNA 复合物结构的晶体堆积中观察到 93.8° 的总 DNA 弯曲角,与 HU-DNA 复合物中的 DNA 弯曲角接近。已显示二苯乙烯衍生物 SD1 和 SD4 破坏 pA104R 与 DNA 之间的结合,并抑制原代猪肺泡巨噬细胞中 ASFV 的复制。


这些结果共同揭示了 pA104R 与 DNA 结合的结构基础,突显了 pA104R-DNA 相互作用在 ASFV 复制周期中的重要性并为 ASFV 化疗提供了抑制剂


图源:PNAS


6、揭示 A 族肠道病毒利用一石二鸟」 受体 KRM1 入侵的分子机制


DOI: 10.1073/pnas.2005341117


KREMEN1(KRM1)是柯萨奇病毒 A10(CV-A10)的功能受体,而 CV-A10 是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体,对全球婴儿构成巨大威胁。但是,对于病毒进入过程的基本机制还没有很好的理解。2020 年 8 月 4 日,高福联合齐建勋等在 PNAS 发文:Molecular basis of Coxsackievirus A10 entry using the two-in-one attachment and uncoating receptor KRM1


研究人员通过生化实验发现 CV-A10 的成熟病毒粒子与 KRM1 受体在中性(生理条件)及酸性(内吞体条件)环境下均可高效结合。随后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 CV-A10 病毒与 CV-A10/KRM1 复合物在中性和酸性 pH 条件下高分辨率电镜结构。揭示了 KRM1 与 CV-A10 病毒结合的分子模式,KRM1 同时与病毒表面 VP1,VP2,VP3 产生相互作用,横跨由 VP1 蛋白形成的 “峡谷” 样结构部位,其中 VP2 的 EF-loop(138-143 位氨基酸)可能作为受体识别的重要靶点。通过对 A 族肠道病毒衣壳蛋白的序列比对,提示依赖 KRM1 作为受体的 A 族肠道病毒可能拥有与受体结合的通用模式。


此外,系统的结构学研究显示,KRM1 的结合会诱导病毒粒子发生构象变化,使得峡谷内部维持病毒粒子稳定的脂类分子(又称「口袋因子」,pocket factor)释放,进而起始脱壳过程,并且酸性条件能显著促进这一过程。最后,进一步通过体外实验,模拟生理环境(37℃,晚期内吞体酸性 pH),证实 KRM1 能够在酸性条件下介导病毒完成脱衣壳。因此,KRM1 在 CV-A10 入侵过程中发挥了「一石二鸟」(two-in-one)的功能,同时介导病毒「粘附」及「脱衣壳」两个过程


 图源:PNAS

 

7、发现 SARS-CoV-2 的广泛宿主范围及与猫 ACE2 结合的分子基础


DOI: 10.1038/s41421-020-00210-9


据报道,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 2(SARS-CoV-2)是最近大流行的 COVID-19 的病原体,起源于蝙蝠,其中间宿主迄今未知。2020 年 9 月 29 日,高福联合王奇慧等在 Cell Discovery 发文:Broad host range of SARS-CoV-2 and the molecular basis for SARS-CoV-2 binding to cat ACE2


在这里,研究人员筛选了人 ACE2(hACE2)的 26 种动物对应物,发现来自各种物种(包括宠物,家养动物和多种野生动物)的 ACE2 可以与 SARS-CoV-2 受体结合域(RBD)并促进 SARS-CoV-2 假病毒的转导。与 SARS-CoV-2 相比,SARS-CoV 似乎在选择受体方面有稍宽的范围。研究进一步以 3Å 分辨率解析了猫 ACE2(cACE2)与 SARS-CoV-2 RBD 的复合体的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结构,揭示了与 hACE2 类似的结合模式与 SARS-CoV- 2 RBD。


这些结果为寻找 SARS-CoV-2 的中间宿主提供了亮点,并强调了监控易感宿主以防止进一步爆发的必要性


 图源:Cell Discovery

 


8、筛选出新冠病毒中和抗体


DOI: 10.1126/science.abc2241


2020 年 5 月 13,高福院士联合高峰 Science 发文:A noncompeting pair of 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block COVID-19 virus binding to its receptor ACE2。该研究报告了从一个康复中的患者中分离出四种人源单克隆抗体,所有这些抗体均显示中和能力。抗体 B38 和 H4 阻断病毒的尖峰糖蛋白受体结合域(RBD)与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之间的结合。竞争分析表明这两种抗体在 RBD 上具有不同的表位,使其成为潜在有希望的靶向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对,从而避免了未来临床应用中的免疫逃逸。


此外,在小鼠模型中进行的一项治疗研究证实,这些抗体可以降低感染肺部的病毒滴度。RBD-B38 复杂结构表明,表位上的大多数残基与 RBD-ACE2 结合界面重叠,从而说明了阻断作用和中和能力。研究结果突出了基于抗体的疗法的前景,并为合理疫苗设计提供了结构基础


 图源:Science

 

9、Science 后再发 Nature!筛选出又一新冠病毒治疗性单克隆中和抗体


DOI: 10.1038/s41586-020-2381-y


继之前发表在 Science 上报道筛选出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后,2020 年 5 月 26 日,高福院士再次联合严景华等人在 Nature 发文:A 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y targets the receptor-binding site of SARS-CoV-2


该研究报告了从 COVID-19 恢复期的患者中分离出两种特异性人单克隆抗体(称为 CA1 和 CB6)。CA1 和 CB6 在体外显示出有效的 SARS-CoV-2 特异性中和活性。另外,在预防和治疗实验中,CB6 保护了恒河猴中 SARS-CoV-2 的感染。


研究人员还进行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CB6 能够识别 SARS-CoV-2 受体结合域内与 ACE2 结合位点重叠的一个表位,从而通过空间位阻和直接竞争界面残基干扰病毒 - 受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B6 可作为临床转化的候选抗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研究项目与君实公司合作,其单克隆抗体 CB6 正式产品名为 JS016,目前已进入临床三期试验,前期数据表明能够有效治疗新冠轻中症感染患者


 图源: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10、设计通用策略研发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


DOI: 10.1016/j.cell.2020.06.035


疫苗可以说是解决新冠病毒蔓延最好的方式,新冠肺炎疫请发生后各国科学家都在争分夺秒地研究新冠疫苗,中国的疫苗研发也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2020 年 8 月 6 日,高福院士联合严景华等在 Cell 杂志发文:A Universal Design of Betacoronavirus Vaccines against COVID-19, MERS, and SARS。该研究首先设计了 MERS-CoV RBD 的二聚体形式。与传统的单体 RBD 形式相比,RBD - 二聚体显着提高了中和抗体(NAb)的效价,并保护了小鼠免受 MERS-CoV 感染。晶体结构显示 RBD - 二聚体完全暴露了双重受体结合基序,这是 NAbs 的主要靶标。结构指导的设计进一步产生了稳定的 RBD - 二聚体形式,即串联重复单链(RBD-sc - 二聚体),保留了疫苗效力。


研究人员推广了这种策略来设计针对 COVID-19 和 SARS 的疫苗,从而将 NAb 滴度提高了 10 到 100 倍。RBD-sc - 二聚体在中试规模生产中获得了高产量,为进一步的临床开发提供了支持。免疫原设计框架可以普遍应用于其他 β-CoV 疫苗,以应对新出现的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疫苗已与安徽智飞龙科马公司合作,成功进入了临床三期试验。


 图源:Cell


往期热点

1.顶级病毒学家:我能掀起一场新的病毒疫情??? ???

2.火力全开!Nature Medicine再论新冠病毒起源

3.深度!为何新冠终究会变成一场症状轻微的普通感冒

4.知名华人学者陈刚被捕,他出身贫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5.世卫专家组抵达武汉,他们要调查什么?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199024878微信学科群:纯科研交流群和硕博交流群(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待小编拉入学科群,添加后请说明要加的群): 
小编微信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