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团队首次揭示,瘦子并非运动更多,他们只是不容易饿且代谢率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生物世界 Author 生物世界

众所周知,肥胖是由于长期的热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导致的能量失衡。如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加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胖子的行列中。与此同时,“管住嘴、迈开腿”也成了大部分人口中的“常立志”。

然而,就有那么一小部分看似“弱不禁风”的人群,他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丝毫不用“管住嘴”,也基本没有“迈开腿”,却能保持健康的身体,着实是羡煞旁人。

2022年7月14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约翰·罗杰·斯彼克曼(John Roger Speakma)教授团队(第一作者为胡素梅张雪映)在 Cell 子刊 Cell Metabolism 上发表了题为:Higher than predicted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and lower physical activity in healthy underweight Chinese adul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调查了体重过轻的健康中国成年人群(健康瘦子)。这些人的体重指数(BMI)虽然处于偏瘦的水平(BMI<18.5),且活动量也少得多,但他们确实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瘦子”。

与正常体重对照组相比,健康瘦子(HU)组的总能量消耗每天低12%。身体活动水平每天低23.3% 。而他们的静息代谢率经调整后比正常体重组高2.5% 。

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因此,迄今为止的大多数关于肥胖的研究都专注于那些体重指数(BMI)超标的人群,并将他们与正常 BMI 人群进行分析比较。

但有一小群人属于健康而又非常瘦弱。研究人员将这群健康的瘦子称为“HU”(Healthy Underweight,健康瘦子),然而,对于健康的瘦子这一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生理学方面,科学家们知之甚少。

普遍观点认为,这些人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不会导致肥胖,可能是由于他们有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严格的研究来检验这些说法。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招募了173名平均年龄27.7岁的体重正常(BMI为21.5-25)的参与者,以及150名平均年龄26.3岁的健康瘦子( BMI<18.5 ),这些健康瘦子(HU)参与者中83%为女性;而正常体重参与者中46.8%为女性。

正常对照组参与者和 健康瘦子参与者的平均 BMI 分别为23和17.1。此外,健康瘦子的腰臀比、脂肪量、无脂肪质量和体脂均明显更低。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问卷排除了患有饮食失调的人、刻意控制饮食的人,以及感染艾滋病毒的人。他们还排除了在过去6个月中可能因疾病导致体重下降的人,或正在服用药物的人;但没有排除那些自称“积极锻炼”的人,虽然150人中只有4人“积极锻炼”了。

他们对参与者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监测。食物摄入量是用一种基于同位素的技术测量的,即双标记水法。该方法根据体内水中氢和氧周转率之间的差异作为二氧化碳生成的函数来评估能量消耗。身体活动水平是通过参与者佩戴的加速度计来测量的。

研究团队发现,所有研究参与者在研究期间的体重稳定。但与正常体重对照组相比,健康瘦子(HU)组的总能量消耗每天低12%。身体活动水平每天低23.3% 。而他们的静息代谢率经调整后比正常体重组高2.5% 。

此外,与正常体重对照组相比,健康瘦子(HU)组的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水平明显更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明显更高;而且,健康瘦子(HU)组的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也更高。

研究通讯作者、约翰·罗杰·斯彼克曼教授表示,原本以为会发现健康瘦子(HU)人群更活跃,并且具有与吃得多人一样有较高的代谢率。然而,事实却颠覆了之前的认知,这些健康的瘦子吃得少,活动量也更少,而且静息代谢率高于预期,这应该与他们的甲状腺素水平升高有关。

该研究第一作者、现为北京工商大学讲师的胡素梅博士表示,虽然这些健康的瘦子的活动量少,但他们的心脏健康指标都非常好。这表明,就身体健康而言,低体脂率可能比运动锻炼更重要。

目前,该团队正在扩大研究范围。他们还计划研究正常体重和健康瘦子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初步遗传学分析发现,健康瘦子个体的部分基因中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当在小鼠中敲除这些基因后,可以引起在人类受试者中观察到的相应表型变化。

约翰·罗杰·斯彼克曼教授表示,下一研究阶段,将更多地关注这些表型,以了解产生表型背后的遗传机制。

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2)00194-2
来源:生物世界

往期推荐1. 霍乱不是甲类传染病吗,为啥武大的病例不危险?2. 细思极恐!Cell 子刊 揭开病毒进化的秘密3. Nat. med.| 阳转阴可能并不表明病毒已被清除,没有一株变异株是无辜的4. 00后,获聘南京大学特任副研究员!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199024878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小编微信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喜欢本篇?让我们知道你“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