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打赏冷静期:给小姐姐刷的火箭能退钱了?

陈晖律师 陈晖律师 LawyerFye 2023-08-27


点击上方 陈晖律师 LawyerFye 关注我们

“陈律师,我完了,昨天看直播背着老婆给女主播刷的火箭快赶上半个月的工资了,我该怎么办啊?”


陈律师沉默不语,冷静地打开了门。


“陈律师,我明白了,你是想说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所以不要一直往后看,向前走,总有一扇门会为你敞开,对吗?”


“不是,网络直播打赏有冷静期了,我是让你赶紧出门去把钱退了。”


2020年的冬天,比往年来的更冷一些,就像网络主播们的心一样,拔凉拔凉的。


继主播不得穿低胸装、必须实名制、禁止大胃王吃播等多项规制措施后,有消息称相关部门将在年内针对网络直播打赏行为出台指导规范。而这一新规最引人注意的内容,就是限制高额打赏和增设了“打赏冷静期”。


这一规定引发了网友和网络直播业的热烈讨论,不少人开始幻想“打赏冷静期出台后”直播业将会是一个什么悲惨状况:



还有主播直接被气的大骂:“敢情搁这刷礼物,还能七天无理由退货?那岂不是能白嫖了?你看,比如你今天刷了10万,一个星期之内,你跟人家小姐姐面也见了,饭也吃了,到了第七天,就退钱了???那谁给网络主播退钱?”



要我说,这个规定也不用弄那么复杂,直接把直播平台的美颜滤镜变声器都ban掉,大家就都冷静了。



其实“打赏冷静期”的新规出台是有原因的。直播行业兴起后,冲动打赏行为频发,而一夜之间给主播打赏得倾家荡产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更何况,不理性的直播打赏不仅导致个人财产的流失,甚至还会引发一系列违法犯罪、危害社会事件。曾有记者梳理,今年上半年,因为直播打赏而涉及的盗窃、诈骗、挪用公款等刑事犯罪案件高达30余起,而诱导未成年人进行充值打赏的举报案例更是居高不下。


极端的例子是2015年9月,湖南郴州一名女主播与粉丝交往时产生经济纠纷,被男粉丝在宾馆房间内杀害,实在是触目惊心。


由此可见,在网络直播打赏问题中,未成年人打赏、激情高额打赏等问题已经成为了行业中的顽疾,也为无数家庭带来了金钱与泪水的教训。


为此,10月28日直播电商与短视频发展年会中才在《主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规范》和《直播行业打赏行为管理规则》中作出了如下规定:


①针对短时间内不断打赏的激情行为,应为用户设置“冷静期”;

②对于非理性冲榜的行为,应对单笔打赏的最高值进行限制;

③对于未成年打赏,应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甄别。



同时,针对青少年的打赏行为,广电总局昨天也发布了最新通知,明确网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必须实名制,未成年用户不得打赏。



这些规定是否行之有效,恐怕只有实施后才能见分晓。诸多的政策新规既避免了冲动消费,也对未成年人进行了正向引导。但这些对于网络直播行业来说,似乎不是什么好消息。特别是“打赏冷静期”的实施,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说到“冷静期”,这个词似乎已经成为了最近立法的“热词”。“离婚冷静期”的巨大争议过后,网络直播打赏也要设置冷静期了。据说过段时间,上海还要设立一个“办健身卡冷静期”。



看来,广大罹患“办了健身卡就相当于运动了综合症”的患者终于有救了。



这写名目众多的“冷静期”让人不禁陷入沉思:现代人到底是有多冲动,导致什么行为都需要冷静一下?

尤其是离婚冷静期,自设立以来就饱受争议。



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间届满后30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尽管立法者设立“离婚冷静期”的本意是减少“冲动离婚”的情形,防止“过度自由带来的草率任性”,以此维持社会稳定。但是自从该规定出台以来,关于该规定是否有违婚姻自由原则的争论就甚嚣尘上。


虽说“离婚冷静期”只是针对协议离婚,坚持离婚的当事人仍可通过诉讼离婚解决,但冷静期的设置相当于强行延长了一段失败的婚姻给夫妻双方和子女带来的痛苦。就算感情已经破裂的夫妻之间真的“冷静”了,决定为了孩子强行“搭伙过日子”,但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本身也无法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离婚冷静期”带来的更大的问题也许是:“冲动离婚”的人没那么多,真正想离的人却面临“离婚难”。


根据法条,在“离婚冷静期”施行后,其中任意一方在规定期限内的反悔都会导致离婚登记无效。也就是说,当一方坚持离异,另一方拒绝时,当事人不得不走上艰难而复杂的“诉讼离婚”之路,这也导致协议离婚的门槛大幅提高,效率大幅降低。


许多网友对此忿忿不平:“如果真的要谨慎对待婚姻,为什么不设立‘结婚冷静期’?”



说到底,“离婚冷静期”的新规,其来源本身就是传统的“劝和文化”。


在中国社会文化中通常认为,劝人“忍一忍”、“凑合凑合”、“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的做法是善的,而提出离异与鼓励他人脱离婚姻的做法往往被鄙弃为不道德的。


“轻率离婚”、“冲动离婚”与其说是在描述少部分人的离婚事实,不如说是借此名对有离异意向的人士进行劝和。



无论是“离婚冷静期”,还是“打赏冷静期”,甚至是“办健身卡冷静期”,设立的理由听起来都如此的冠冕堂皇,但是却又令人隐隐地感到一丝不对劲:我们是不是正在丧失“冲动一次”的自由?


“冲动”既有“冲动的后果”,也有“冲动的快乐”。毕竟不是所有的高额打赏都是上当受骗,不是每个人在激情打赏后都会后悔。那些提出离婚的,也不是每个人都仅仅是在闹别扭耍花枪。


当然,“冷静期”无论是对一时赌气的夫妻,或者对一个家庭生活窘迫的网络直播观众而言,无疑是一剂挽回冲动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后果的良药。尤其是针对因为打赏而失去家人救命钱的极端案例来讲,“打赏冷静期”的设置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



但是, “冷静期”的适用是否应当更加谨慎,避免不必要的扩张呢?

试想,今天游戏打赏需要冷静,明天办一张健身卡也有冷静期,那么在未来,我们是不是出门买颗白菜也需要冷静一下呢?


成年人的游戏规则,本身就要懂得为自己的一切决定负责。

如果每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为自己的决定承担相应的后果,而只需要像个耍赖的孩童在地上滚几圈、哭闹几下,全社会就要赶来为他的“一时冲动”处理烂摊子,那只会造成越来越多不愿意为自己过错负责、时时刻刻想着耍赖“吃后悔药”的巨婴诞生。


毕竟,自由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如果不能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而企图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冷静期”推诿退缩,那么便永无人格的独立与成熟之日。


因此,“冷静期”设立的初衷虽好,但是要如何避免从“适当保护”走向“过度保护”,可能是现在如火如荼的“冷静期”热潮所需要深思的议题。


主编 | 陈晖

文字 | 陈晖、麦韵

设计 | 汤冬梅


- END -




往期精选

_

_

爱不会淡,人不会散,一起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