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次机会曾摆在眼前,他却扎根巴州这个乡16年......
做个小调查
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摆在你眼前
你会选择拒绝吗?
或许,很多人都不会
但在巴州却有这样一个人
数次机会他都拒绝了
然后扎根在一个乡长达16年…
人
物
档
案
16年来,他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春风化雨解民怨,和谐乡邻泯恩仇,维护了一方的和谐稳定。他就是全市“十佳优秀调解员”、巴州区司法局花溪司法所所长、花溪乡人民调解中心副主任王先发。
倾情调解 百姓竖起大拇指
在新庙村,一阵喧哗声激活了王先发的职业嗅觉,他判断可能老百姓又遇到了麻烦。
果然是一起因老人赡养问题引发的纠纷。新庙村王家两兄弟找王先发评理,他没有说谁有道理,而是将相关法律法规、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进行了宣讲。通过耐心细致的劝教,两兄弟达成轮流照顾和赡养老人的协议。期间,由于老人聋哑,王先发就采取看嘴型、比手势的方式,仔细观察老人表情,揣摩老人的心理活动。临行前,老人感激得连连竖起大拇指。
◆ ◆ ◆ ◆ ◆
花溪乡位于巴州区、平昌县、通江县三县(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偏远,乡情复杂,矛盾纠纷易发,在王先发来之前,每年要发生纠纷近千起。王先发到任后,跑到每个村(居)委会,摸情况、搞统计,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深入思考和借鉴外地的调解经验,总结出了花溪乡人民调解“三查四联四化”工作机制,开创了“互通、互融、共抓、共管”的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单位及个人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
王先发工作16年来
花溪乡没有发生一起“民转刑”事件
没有一起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案件
群众安居乐业
全乡治安形势日渐良好
处事公允 调解纠纷数百起
从事调解工作以来,王先发始终做到认真履职尽责,坚持依法调解与灵活处理相结合,力争给每个当事人一个公正公平的说法和交待。
2013年,土门村两村民因林木归属引发纠纷,经过调查,他发现这不是一起普通的个案,而是整个乡都面临的棘手问题。多年前,该乡分配山林土地时,因当地缺少山地,群众柴薪不够烧,便将田埂算作林地,和农田分开,土门村有45处田埂和农田分属两家的情况。这些年,村里为此纠纷不断。
为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王先发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说通众人,将所有无经济价值的林木砍伐,柴薪归原主人。同时配合村干部,完成田埂土地置换,还免费给每家发10株白果苗。一时之间,土门村老百姓皆大欢喜,都夸“王法官”点子多、处事公允。
▲ 王先发(右二)走村入户调解纠纷
16年里,王先发
直接参与调解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
征地拆迁纠纷、民间债务纠纷等
民事纠纷达260余起
指导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20余起
调解成功率达98%
坚守基层 以群众利益为先
2016年7月13日中午,花溪乡街道发生纠纷,有可能会出现流血事件。刚忙了一上午正准备下班的王先发一听,一路小跑到现场。
眼见两拨人手持棍棒对峙,他奋不顾身冲进人群中间,大声吼道:“大热天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的,需要打架?出了人命谁负责?赶快罢手!”双方被他的行动震住了,不再骚动。王先发见势立刻分开了双方当事人,询问事发原因。
原来,当地施工方在施工中把水管戳破,造成附近几家住户停水,因水管站工作人员出差,不能及时处理,群众便找施工方要说法。王先发耐心地劝导双方换位思考,待局势缓和后又四处协调水源,为群众保障临时用水。还利用私人感情,打电话让水管站工作人员提前赶回维修水管。至此,一场即将引发群体械斗的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他却一个踉跄晕倒在地上。争斗双方不约而同将他扶起,把他送到了医院。医生诊断:王先发系饥饿脱水,加之劳累过度,天气炎热中暑而昏迷,可他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却是“水通了吗?”
王先发曾有数次机会
到更好的地方工作,但都被他拒绝
他一直记得当初的誓言
扎根花溪,永远在这里
当个有原则讲公正的调解员!
内容综合巴中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