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茅卫东:消除四种担心,掌握五个原则,为学生打造一间充满安全感的教室

茅卫东 教育自由谈 2022-03-28

又到开学季,学生焦虑、家长焦虑,老师也焦虑,有的学校居然成立了“学生座位编排领导小组”,对班主任给学生排座位的原则、方法及调整流程作出了细致的规定。我能理解学校的苦心和家长的担心,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无奈之举。但这种操作,也确实是对教师能力和品行的严重不信任。老师做到这个份上,确实悲哀。

如果暂时没有更好的去处,如果实在放不下那份教育情怀,那就先坚持吧。教育体制、社会风气的问题,不是教师能够解决的,但面对学生时,教师还是可以做一点事情,比如,为学生打造一间充满安全感的教室。

学生,应该有免于恐惧的自由。如果有哪位老师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胡说八道,“学生不怕老师了那还不反了,还怎么教书”。对不起,他可以不用往下读,回到现实做奴隶吧。


01

老师们的四个担心


当年师范毕业后分配到母校教书,老教师们提醒:不管在哪里,不要对学生笑,一定要严肃,要凶一点,你管不住学生,学生就会爬到你头上去。

那可是省重点中学啊!不难想像其他学校老师的紧张焦虑程度。

为什么学生在教室里缺少安全感?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自己首先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我把老师们的担心概括了一下,大概有五种:

担心一:如果自己不够威严,学生就不会听话,不会努力学习。

因此,一些老师在学生面前总是板着脸。慢慢地,学生也习惯了每天看着老师的这幅嘴脸。

有一个学期,我接手了一个高三新班,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是我从高一一直带上来的。大概一个月后,忘了具体什么事,学生把我惹火了,我大骂了他们一通。

事后,有个女生写了个纸条给我,上面写着:原来老师你也是会发火的,这下我就放心了!

担心二:学生问题太多,自己回答不了会丢了面子

新课改之初,有个故事一度流传很广。

有一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为了体现“开放课堂”这个新理念,允许学生有什么问什么,结果问题如洪水决堤,老师招架不住,情绪失控——

不是痛骂学生,而是失声痛哭,吓坏了。

担心三: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在考试时容易乱答题,丢了分数

分,是学生的命根,何尝不是老师的命根。

以前的学校每学期一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很简单。

现在哪怕是小学,都可能有月考,甚至还有周考。考,是老师的法宝,为的就是保住命根。

考试都是要标准答案的。

因为有标准答案,即使在语文课上,雪只能化成水,化成春天就是错的。政治课上,头一年还在反对市场经济,第二年就反对计划经济,这中间,所有的质疑都会被扣分。

理科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标准答案,理科老师总是强调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发展历程被忽略了。比如,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数学,可有几个人体会到了数学之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41t4sgmv&width=500&height=375&auto=0

如果学生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考试怎么办?

很多老师担心这个。

担心四:完不成教学进度。

这可能是很多老师最担心的一个事了。

曾经听过几堂课,学生明显跟不上趟,老师还是一个劲儿地往下走。下课后与老师交流,老师委屈地说,我知道学生跟不上,但不这样我完不成教学进度啊。

因为要赶进度,所以看着那些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甚至看着智力水平有问题的孩子就很生气。

有那么多的担心,很多老师在课堂里严重没有安全感。为了不让学生发觉,这些老师总会表现得很强悍。学生怕了,课堂就有秩序了,老师就放心了。

(其实,休止是课堂,生活处处都是“怕”啊!)

02

消解五个认识误区


如果能够换一个角度来考虑,上面那些担心可能就没那么可怕。孙悟空摘不下头上那个箍,老师们可以。就看是不是能想明白,是不是愿意改变一下自己。毕竟,习惯的改变,不是一件让人舒服的事情。

一、是不是管理学生必须板着脸?


戴面具的杀手,不论功夫高下,一眼看去总让人觉得神秘、可怕。老师板着脸,无非也是为了这样的效果。学生看不透,摸不着底,自然对老师会保持几分敬畏。

问题是,师生关系,非得如此吗?喊了那么多年的自由和平等,一说到管理还是“人治”这一套。我们可否不纠结于让学生“怕”老师,而是帮助学生养成规则意识?

当然,这个规则,不是“第一,领导总是对的;第二,如果领导有错,请参考第一条”。这是传统的规矩,不是现代的规则。这里所谓的规则,是大家共同参与制定、共同认可的,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以维护公共秩序为其目的的一套行为指南。

如果有老师意识不到从“守规矩”转变到“懂规则”的重要性,那么所谓的教育其实只是一种训诫,课堂教学只是一种技能培养。

这个过程,很有难度。

国人基本已经习惯于“听令”“守规矩”了,在学校或者在班级里培养学生“懂规则”,不容易。很多老师自己都不一定想得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大多也是习惯于惧怕“厉害”的老师,对学生友善的老师容易被欺负。

但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可行的。

孩子越小,培养起来越方便。如何与人礼貌地交流、五秒钟内让全场安静下来、如何快速将分散的学生集中起来……都有方法可循,不必非板着脸训学生不可。

二、是不是老师不够严格,学生就不会努力学习?

前一阵子,有人说“学习不可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很多人兴奋不已,大概是觉得这个观点为自己逼迫孩子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难怪有人说,很多人并无追求真相的冲动,他们只愿意看到他们愿意看到的真相。

学习是每个孩子的本能,因为好奇心与生俱来,只是成年人往往忘记了这一点。许多人长大之后眼里只有外在的名和利,丧失了内在的、没有功利性的冒险和思考本能。

成年人一方面不能理解孩子的内心,不知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一方面又急于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强加于孩子,于是教育就成了强迫,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就这样出来了。

这些话,反映出成年人对孩子的不尊重、不理解,对“学习”这一行为的无知。

如果老师的记忆里还有自己儿时的淘气无赖,对儿童心理有基本的了解,愿意掌握一点学习学的基础知识,就不会将”学习“与“吃苦”简单地联系起来,更不会将“学海”变成“题海”而自得了。

三、老师是不是需要能够回答学生的所有问题?

在普高教书时,我曾花了一节课时间和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起因是,我时不时会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你可以如何如何。一回两回还好,次数多了,就有学生有意见了:你是老师哎,怎么能回答不了我们的问题呢?

传统观念中,领导是无所不能的,老师是无所不知的。这种错觉,类似于我们小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爸爸是天底下最厉害的爸爸,自己的妈妈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妈妈。

人小时候有这种想法是正常的,没有这种想法可能会导致安全感缺失反而是个麻烦。但长大了,还这么想,就是幼稚了。

术业有专攻,人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历史上确实有几位博学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人家也只是“知道得很多”,不是“什么都知道”。

虽然老师比学生年长几岁,学历高一点,在所教学科方面理应比学生懂得多一点,但这不等于学生问什么,老师都必须答得上来。

况且,现在已经不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迭代很快,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完全有可能一个学生在某个方面掌握的知识远远超过老师。

古人尚且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我们何必那么在意老师有时候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呢?不知道答案,知道如何获取这个答案,就可以嘛。

学生从此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四、学生可不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这个问题原本不应该是个问题。教育不是洗脑,不是培养愚忠之人,教育是要让学生有智慧、爱智慧。

但现实中,这的确是个问题,是个大问题,原因众所周知。具体到学校教学中,就是一切以标准答案是从。

这个问题要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宏观涉及国家教育理念的调整,中观涉及考试内容的调整,微观就涉及老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观。本人当年是中学政治老师,有学生毕业后这样描述我的课堂:

印象最深的是,他很少阐明他的观点,从来不会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而是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一一介绍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去思考,诱发我们去了解一些人物和背景知识。当然,他会时不时地加一句“考试的时候,你们应该如何如何”,搞得我们当时非常分裂。

不只学生分裂,我也很分裂。当年上高中做政治试题时,我已经练出了一个本领,一个选择题,我倾向于选A,或者认为答案全是错的,但我能猜到正确答案是B,于是选B。试卷发下来,完全正确。

这不值得骄傲,教育不应该成为这个样子。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如果老师自己有谱,是可以在选择标准答案和鼓励学生形成个人观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虽然这很变态,但谁让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变态的时代呢。

五、完不成教学进度怎么办?

教学是为了完成进度,还是为了学生发展?目中无人(生)到这种程度,简直无言以对。

不是不理解老师们的难处。往浅了说,这背后是学校的考核在起作用;往深里说,大多数人自己在生活中就经常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一个数字而已。

一个人如果从小不被别人放在眼里,从小得到的关注和尊重不够,长大后,他很难把比他弱的人放眼里,除非他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有过一番认真透彻的审视。

其实,从技术层面上思考,暂时搁置教学进度,多多关注学生的课堂收获,完全是可行的。

北京十一学校几年前就提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而设计”,后来更是主张学校要为“每一个学生而开”。他们将传统的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表。全国这样的学校不多,只有几所。

更多的学校,教学管理非常严格,非常传统,统一教材、统一备课、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进度,不允许老师有个人发挥。

教学是针对学生的教学,考核最终也应该是为了保证学生发展,如果学生都跟不上趟了,老师就不应该再生拉硬扯往前赶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学生,暂时牺牲一下教学进度,又有何妨?

我猜想,或许还会有老师继续叫屈:学校考核在那里啊,我们也没办法!

我不清楚这些老师有没有和学校反映过这个情况,我也不清楚校长听不听得懂这个道理。我只知道,如果为了教学进度不惜牺牲学生,那就已经不是在做教育了,那我就又是在鸡同鸭讲了。

但无论如何,老师要求家长找医生为孩子开弱智证明,不管这是老师出于无奈还是别的原因,我认为这终归是教育界的丑闻,哪怕类似这样的丑闻已经非常之多。


03

掌握五个基本原则


如果破解了上述担心,教师在教室里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教师有了安全感,也就有可能为学生打造一间充满安全感的教室。

原则一:做一个文明的老师,不羞辱恐吓学生

我一度以为,现在体罚学生现象应该基本绝迹。后来发现,公开体罚越来越少,但说绝迹也是夸张。有老师说,这里的学生你不打他就不听你的,讲道理没有用。有校长说,你不要说出去啊,我们真的是没办法。

我理解他们的苦衷,但仍然不相信,挨揍会成为一个地区学生们的喜好。哪怕因为家庭等原因,学生普遍患有“皮肤饥渴症”,那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自己出手满足学生这一特殊需求。

我的理解是,有的学生听不得道理,只服拳头,这首先是父母和老师错误教育方式导致的结果,然后这又成为另一批老师继续施暴的依据。所谓恶性循环,就是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家长和老师,自己从小就是被打大的。虽然挨揍时也痛也恨,长大了,发现自己不但没有被打残,还上了不错的大学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于是觉得揍孩子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教育方法。除非他们遇到孩子的激烈反抗,不然就不会反省自己错在哪里。毕竟,与阅读儿童心理学、和孩子交流比起来,看到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就揍上一通,这个办法简单有效。

体罚还在某些地方流行,羞辱学生自然更多了。相信每个受过学校教育的人,都能举出些亲身的经历吧。甚至有人工作多年,还经常梦回校园,不是做不出题急死就是遭老师骂羞死。

打造一间让学生充满安全感的教室,需要老师做一个文明人,对学生不打不骂不羞辱,提问学生先说“请”,学生回答后说声“谢谢”。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批评学生前也一定要先问清楚原由,要允许学生为自己辩护。

原则二:做一个宽容的老师,尊重学生犯错的权利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

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话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有人说,如果学生什么都会、什么都懂,那他们还来学校干什么,学校还需要老师干什么?学生来学校,就是来犯错误的,是来“试错”的。学生在学校“试错”的成本最小,离开学校之后再犯错,代价就大了。

老师不但自己要尊重学生犯错的权利,也要引导学生尊重同伴。现在,家庭贫困的孩子、身体有缺陷的孩子、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被同学瞧不起。课堂上有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往往老师还没说话,同学已经开始讥笑了。教室缺少安全感,部分原因是因为同学之间缺少平等意识,缺少相互尊重的习惯。

原则三: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49v7iavo&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上面是一个搞笑视频,不过现实的课堂上,可能每个学生都曾听到老师“我讲过多少遍了你们怎么就是学不会”这样的质问,有的怒不可遏,有的困惑不已。

很多老师会把这种情况简单地归咎于学生学习不认真不努力,是态度问题。其实,除了态度问题,这还可能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对,也可能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有偏差。

初三时,有一次英语测试,我做错了一个选择题。当年自己好歹也算是个学霸,那个选择题并不难,于我算是一个不该犯的错误,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一题。又一次测试,那一题居然又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选了——和上次一样的错误答案。试卷发下来,我自己都想不通,这是为什么。我知道答案啊,可还是选错了。期中考试时,这一题奇迹般地再次出现,我也奇迹般地第三次做错了,和第一次一样。

这就像小时候学骑自行车时,看到前面有块大石头,担心会撞上去,于是一边骑一边心里想“千万别撞上去千万别撞上去”,最好不偏不倚撞了上去。

“为什么讲了很多遍,你们还是记不住?”这个应该成为老师们的一个研究课题。能够知道学生哪些地方容易出错,为什么会出错,这才是优秀教师。

原则四:做一个智慧的老师,引导学生远离低级错误

在学校时当班主任时,我经常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座位,但也不是想坐哪里一定能够坐哪里,想和谁坐就一定能和谁坐。我当然尽量不干涉,有问题同学之间先行解决。这样做,既是给学生多一次自行判断、选择的机会,也是多一次与同学协商的锻炼。个子太高,就不能坐得太靠前,不然后面同学有意见;“人品”太差,可能最后只能自己一个人坐。

我经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是:“你们有犯错误的权利,但你们所犯的错误应该和你们的年龄相匹配。”

在职校,我要求学生在被老师批评后,除非老师确实冤枉了自己,不然就不要狡辩,为自己开脱。小学生的时候不知道老师的底细,犯了错误害怕被惩罚,经常说谎不承认错误,这是可以理解的。中学生了,犯点小错误老师也不会拿学生怎么样,痛快承认、赔礼道歉,不就结了嘛,何必再犯小学时候那种小儿科的错误?

在普高时,我很少动员学生努力学习。我对学生说:“身中重点中学的高中学生,学习、高考对你们的重要性,你们自己心里应该清楚。我尊重有些同学不爱学习的权利,你不想上大学,就是给其他同学提供了更大机会。”

老师不是保姆,学生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不是一夜之间突然长出来的。老师无须苦口婆心,而是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引导他们远离低级错误。

原则五:做一个有品的老师,培养大气的学生。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室里有一张“思想品德量化考核表”,学生的哪些行为可以加分,哪些行为必须扣分,因为规定非常具体,项目繁多,每个班都会有好几位学生每天负责考核登记。一般每周上墙一次,到学期末时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

学生行为当然要管,但这种管法是不是合理,值得商榷。

曾看到两位高中男生,个子已经一米七、八的样子,围着他们娇小的班主任,一个说:“老师,这个两分是他们扣错了,不关我的事。”另一个说:“老师,我做了什么什么事,你答应过我,要给我加上一分的。”

这样子,真的好吗?

都在说现在的男人普遍缺少阳刚之气,不奇怪啊,在学校老师们已经开始培养伪娘了,十几年的校园生活下来,还能有几个男生身上有男子汉的大气度。

上课和同桌讲了几句悄悄话,要被扣分;座位下面有点垃圾,要被扣分;作业忘了交,要被扣分;和老师有了争执,要被扣分;考试没考好,要被扣分……这里的每一项单独拎出来,似乎都有道理,可是合在一起看,学生在教室里还会有安全感吗?

至今还记得刚工作那会儿,我给班里拟的那条班训:敢为天下先!


04

只要你愿意


写到这里,又想起鲁迅的一段话:

中国的老年,中了旧习惯旧思想的毒太深了,决定悟不过来。……虽然很可怜,然而也无法可救。没有法,便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鲁迅《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

希望看到此文的人,都是已经“觉醒的人”,都愿意“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孩子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我们毕竟是成年人,哪怕退一万步讲我们保护不了孩子,也不该让他们去开来一纸弱智证明来保护我们。这与战争年代有人将妇孺老人押到阵前为自己挡子弹有什么区别呢?

“挟太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如果愿意,现在的老师是有能力为学生打造一间充满安全感的教室。

同样,如果愿意,校长也是可以为老师扛住许多的压力和干扰的。

如果校长也是一个爱搞怪的人,那孩子们一定会乐不可支,说不定都舍不得学校放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0156zx49g&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教育自由谈:一个关注

精神成长的个人公众号

ID:maowd12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