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自由谈

其他

爸爸说,就是在家玩废了,也别让孩子在学校学废了

昨天,《女儿12岁,我和她爸把她送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一文得到很多网友的关注。今天发一个后续,也是回应网友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父亲志超,女儿路路,母亲小静背景很干净,脸很干净,温和的力量最能感染人就是在家玩废了,也别让孩子在学校学废了讲述:小静整理:茅卫东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都是独特的存在。我们家路路非常热爱生活,学习能力很强,学习效率很高。一她的英语学习只用了大半年,听说读写整个掌握得特别快。她的数学学习也让我非常惊讶。自从在家上学之后,她就没有正儿八经地学数学,但是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我们会经常讨论。去年在申请美国学校的时候,我发现老师特别重视英语和数学的学习情况。我就跟孩子说,我们可以把学校里的数学课本再看一看哈。我们把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课本找过来,她几乎是两个小时左右看一本,看完之后我们讨论一下她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如果她懂的,我们就过去了。我发现,孩子会提出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她会问我,妈妈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长乘以宽?等解决了长方形的面积问题,孩子马上就会提出:妈妈,三角形的面积呢?然后,她会根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自己去推导三角形的面积。推导完三角形的面积,她接着会问:梯形的面积怎么计算?推导完梯形的面积,你猜她接下来会问什么?她接下来就会问:妈妈,圆形的面积又是怎么计算的啊?我说,圆形有个很特别的字母叫π,孩子就会问,什么叫π?它为什么叫π,不叫
2022年3月18日
其他

女儿12岁,我和她爸把她送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

前两天,“东哥社区”聊到了“留学”这个话题。正好认识几个微友,知道他们可以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于是邀请他们进社区客串一下作个分享。感谢钱晋、素心、小静,三人很给力,让社区群友受益匪浅。三人中,小静的分享故事性最强,又是“现在进行时”,特意整理出来希望能给更多朋友以启发,文中小标题是我为方便阅读加上去的。女儿12岁,我和她爸把她送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语音讲述:小静文字整理:茅卫东内容概要:一、把孩子送出去,怎么舍得?二、送孩子出国,你们很有钱?三、孩子这么小,她能适应吗?四、疫情这么严重,胆子这么大?五、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让她去吧六、凭个人的力量对抗社会洪流太难大家好,我是小静,我和我家先生志超在好多年前认识了茅老师。2017年,茅老师在上海组织了一个教师暑期研修活动,我带着孩子一起参加了。那时候的场景历历在目,茅老师帮我们抓鼻涕虫,给孩子“偷”摘茄子……现在和孩子聊起来,她还记得那个带着她去摘茄子,然后直接生吃的茅爷爷。中间两位就是小静和女儿路路接下来,我讲讲我家孩子出国学习的事情,想到那里就讲到那里,期待和大家交流沟通。我是广东人,我家弟兄是沈阳人,我们是一南一北走到了一起,后来在大连待了有十年多了,女儿这个月底就13岁了。嗯,对,我们一家都是基督徒。一、把孩子送出去,怎么舍得?去年八月初,女儿一个人飞去了美国,现在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基督教学校。周围的家长、朋友知道了,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你们怎么舍得呢?这孩子那么小——去年她才12岁,刚小学毕业。其实,我们也没有想到会这么早把孩子送出国。确切地说,不是我们把孩子送出国,是我们家的孩子自己很坚定地提出她想要出国。并且,她用行动证明自己能够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出国是孩子自己争取的。刚才说我们家孩子去年小学毕业,这其实不准确,她从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就在家上学了。嗯,在家上学,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这当中有很多的事情,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专门分享这一块儿。在家上学的这几年,她基本上就是自由玩耍。我们没有专门教她,学习方面是以她自学为主。去年的五月份左右,我们突然意识到,哎呀,这孩子要上初中了。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水岭时间,我们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于是我们就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家庭会议是我们家的一个常规,讨论接下来孩子的上学问题,是继续在家上学,还是回去到体制内上学,还是去寻找其他的一些教育机构,比如一些创新学校。讨论着讨论着,孩子就说她想出国。我们问她为什么想出国,她说了几点:第一,她觉得这个社会,从自然环境到人际交往,没有逻辑性可言,太混乱了;第二,她很期待出去接收国外的一些文化,更好地学习语言。她觉得自己在国外会很适应,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以后真的要出国,那越早出去越好。可以说,当时是她说服我和他爸爸同意让他出国。接下来呢,我们就往出国这个方向去努力,去找资源。所以说,不是我们把孩子送出国,是孩子自己要独立,她渴望去外面的世界、去更广大的世界学习,她说服了我们。作为妈妈,我特别舍不得。我记得,当时她爸跟我说,孩子要独立,我们不要拦着她,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二、送孩子出国,你们很有钱?除了“你们怎么舍得”,周围很多人的反应还有:你们家里肯定很有钱。出国确实需要很多的钱,但我们真的是一点都不富有。我和我家先生在2010年左右辞职开始创业,做创新教育。用茅老师常说的话就是:用绝望之心做希望之事。真的是很绝望,对教育,对环境,那我们就能做多少算多少。我们也常常想,如果我们做别的事情,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状况了。我家先生十多年前在上海月薪两三万,我在体制内也有一份很好的工作。现在我们做这个教育机构,坚持了十多年,一直在亏损,每年都要往里打钱。坦白说,这几年我们是负债累累。我们不像有的家庭,为孩子存着那样一笔教育基金,或者卖一套房子就可以把孩子送出去,我们到现在也是租着房子在住哈。但我们觉得,这些不能成为阻挠孩子出去原因,我们应该全力以赴支持孩子。那我们就去找资源、找渠道,想办法去筹这个钱。我们找了一些朋友,也是一些主内的姐妹。他们有人专门做这方面的事情,给了我们很多实用的信息和很好的建议。我们发现,钱并不是出国最主要的一个阻碍,因为真的有很多不同的选择。我们在去年五月底决定送孩子出国,然后去找资源。六月中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寻找适合我们的学校,最后确定我们要申请的学校。美国学校一般都是八月初、八月中开学,我们六月中开始准备材料,办理签证申请,然后接受学校的面试。时间比较紧张,但是出奇地顺利。我们在七月中下旬拿到了签证,然后买机票。疫情期间,机票特别特别地难买,除了留学签证是开放的,其他签证都停止了。孩子还是未成年人,我也不能送她去,她只能自己一个人飞过去。三、孩子这么小,她能适应吗?现在,孩子在美国已经差不多有半年时间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有视频交流。她在美国的寄宿家庭有四个孩子,其中有跟她同龄的孩子。这个寄宿家庭非常的nice,她很快就融入那边的生活了,交了很多朋友。路路(居中)与寄宿家庭孩子的合影,他们同意使用照片。五个孩子,路路其实是老四,个子却比老三要高很多。小静供图在学校,她现在算是七年级学生。刚过去的时候,她说圣经课和历史课稍微有点困难,数学课特别简单,希望可以升级。我跟那边的老师沟通之后,学校马上给她安排了新的数学测试,随后就根据她的水平为她调整了班级。她很会管理自己整个学习的进度,去争取自己的目标。前两天,我看到茅老师发的一篇文章,说很多人“背”井离乡,在国外那么多年都无法适应,我们家孩子不会,她在哪里都有好朋友。有一次,爸爸问她,听说国外还是会有一些对华人的歧视,你有没有受到歧视呀?我们家孩子说,这边会有人对中国的一些事情的不满,周围的一些朋友啊,老师啊也会提及,但是她说,这个跟我没有关系,他们针对的不是我。对一点孩子分得很清楚。四、疫情这么严重,胆子这么大?很多人担心,说疫情这么严重,你们把孩子送出去太危险啊。其实,孩子在美国生活很正常,并没有太受疫情的影响。刚开学的时候,老师也会让我填一些表格,例如孩子要不要接种疫苗,完全都是自愿的。孩子的寄宿家庭的妈妈跟我说,他们的儿科医生建议他们先不要给16岁以下的孩子接种疫苗,所以他们家四个孩子都没有接种疫苗。我问老师,孩子班上有多少同学接种了疫苗,老师说这是隐私,他也不清楚。我就跟老师说,那我们先不接种疫苗,老师说好的。她们开学没多久,有一个韩国的学生得了新冠,我想知道他得的是不是当时很厉害的Dell塔病毒。老师还是说,这个我们也不知道,这是隐私。第二天我问她,你去核酸检测吗?结果怎么样呀?孩子告诉我,她本来要去做这个核酸检测,学校的医生问她,家里有人得新冠吗?她说没有。医生就说,那你不用做了,回家吧。五、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让她去吧总体来说,半年过去了,我跟我家先生都觉得当初孩子的这个决定是很正确的。她在家上学那几年,我们唯一担忧的是她没有同伴。特别到后面的小学五、六年级那个阶段,曾经跟她一起玩的那些孩子因为学习很紧张,再加上一些课外的活动呀,根本没空再和她一起玩了。现在她在国外,和很多有意思的同伴一起玩耍,一起去研究课题。我觉得这些都非常有意义,她自己也很高兴,她这个年龄是很期待这种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孩子从小对学习语言具有很浓厚的兴趣。我们倒不像很多家庭那样从小让孩子“磨耳朵”呀,各种报班。我们家孩子几乎没有上过任何英语学习班,但是我们从小会常常在一起看一些电影。不是为了学英语,就是看电影,当然我们看的很多是英文的,然后再交流。这是她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在国外,他学习语言就更熟练了。借着语言的学习,她的文化融入度就更高。她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水土不服”呀,也没有感觉“文化的冲突”什么。她就觉得,身边的每个人都很好,大家都是朋友,跟她一样,一起玩耍,一起交流,很开心。我曾经跟孩子说,我们可以高中的时候去,你初中就去有点早啊。孩子说,我现在早一点去可以更好地适应,等到高中的时候,我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选择。嗯,我们家孩子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也是我们比较放心的。她在那里应该会更好找到自己吧,那就让她去。六、凭个人的力量对抗社会洪流太难志超+路路+小静我和她爸爸心态都是比较开放的,她从小就比较自由,我们当时决定让她在家上学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学校控制了她的时间,她觉得没有自由,比如她想看课外书,但没时间看啊,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第二点就是,她有一次回来说,老师没教,我就不会。我们就很警惕,传统教学大部分是灌输,简单粗暴,孩子会慢慢丧失求知欲,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我们认为学习最重要的终身学习、自主学习或者说主动学习。基于这两个原因,我们选择了在家上学。尊重孩子的选择,送孩子出国其实也是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在国内做教育十多年,真的是很绝望。凭个人的力量对抗整个社会的大洪流,真的是很难。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啊,特别是她自己要去追求,那我们就全力支持。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有一次她跟我说,妈妈,国外有个特别好的机构叫out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鱼丸:在“此刻”感受一路的风景和惊奇

写在前面:本文根据3月6号晚鱼丸在“东哥社区”第四季的语音分享整理。图片和视频均取自鱼丸公众号。热心群友“中雍散人”微信语音转文字整理出初稿,我进一步编辑成文,文中标题为方便大家阅读所加。本文得鱼丸授权编发,但没有来得及经她本人审核,若有差错,怪我粗心。另,一万四千多字的文本,编辑起来是个体力活,作者栏署本人大名,并非沽名钓誉,实为向大家讨点辛苦费而已。东哥社区的小伙伴们,我是鱼丸,很开心能在这儿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可能绝大部分人知道我的人,包括认识我的,都是因为我18岁时先休学,后来又退学成了一名背包客,这听起来好像是一个非常传奇、非常美好的经历。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吧:我来自贵州,17岁考上了广州的一个重点大学,当时的高考分数是600多分。我可以说是承载着整个家族的希望,因为我是我们家族的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我就顶着这样一个光环上了大学。一、休学,做了背包客到了大学我才发现,这里跟老师和家长说的不一样。我感觉自己像是被骗了一样,我以为自己在大学里会遇到非常好的老师,会上非常有含金量的课,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我发现了很多让我失望的事实。而同时,父母对我的要求非常的高,他们希望我拿奖学金,希望我一直把这个光环延续下去,但实际上那个不是真正的我。因此在大学里的那段时间,在别人看来我光鲜亮丽,但真实的我却非常痛苦。我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得了抑郁症和暴食症。这里我先简单带过,后面会具体说一说。这么痛苦的时光让我真正开始反思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我与自己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与我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自己那么不开心?还有就是我和世界的关系,我对这个世界了解的太少了。后来我就做出了休学的决定,自己一个人背包先是从成都搭车走318川藏线到拉萨,后来去了尼泊尔爬安纳布尔纳山,在19岁生日那天去玩了滑翔伞;再后来去了斯里兰卡,在海边住了一个月,认识了很多当地的朋友。然后去了海南岛环岛骑行,后来还去到了非洲的肯尼亚在一个学校做志愿者,后面又去了菲律宾、马来西亚和缅甸。这一段旅程,我走了差不多十个月的时间。一路上,我用写作和拍照这这样的方式养活了自己。一开始也没有钱,但是随着慢慢我记录自己的故事,我的粉丝越来越多,大家也愿意给我打赏,所以我就有了钱,几乎所有的支出都可以自己解决。就在我的旅行快结束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转折点。我在马来西亚的时候看到了尹建莉老师发了一篇微博,她说英国夏山学校是教育史上的丰碑,中国也有类似的学校叫成都先锋。我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秒就非常兴奋,立马从床上坐了起来,因为我非常想做一个好的老师,这颗种子是从我小学的时候读《窗边的小豆豆》就种下的。我从小就梦想去巴学园这样的学校上学,但是我的妈妈告诉我中国没有这样的学校。小学的我非常调皮,经常被老师叫去办公室,甚至老师会让我打自己的耳光。我记得,每一次去他办公室的时候,我都想,以后我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恶毒的地方,遇到这种恶毒的老师,我一定要开个巴学园。所以那个种子是从很小时候就种下的,所以当我看到尹建莉老师这条微博的时候,我知道夏山学校是巴学园的原型,听说中国有这样一个地方啊,我瞬间就被点燃了,我当时想我无论如何如何一定要去参观。二、在先锋,决定退学后来我私信她,要到了先锋副校长崔涛的微信。我给这个副校长写了一封信,大概讲了一些我的经历,还有我的挣扎,我的梦想,他说非常欢迎我。我旅行的最后一站是缅甸,我就直接从缅甸飞往了成都。一到那儿,我就知道这里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地方。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崔涛校副校长的时候,他是我见过最奇怪的一个校长,因为他和我们印象中的校长不太一样。他穿着灰色的T恤,然后穿着一个短裤,一个拖鞋,满脸大胡子,但是他的眼睛很亮。我当时就觉得这个校长也太随意了,他当时正在和一个小孩打闹,我还给他们拍了很多照片。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先锋体验的第三天,我就决定退学了。那天晚上,我躺在舞蹈室的地板上,没有开灯。我和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刚打完电话,她当时刚期末考试完,跟我吐槽学校有一些事情。我就想,我还回去干嘛呢?要不我退学吧?就突然的这样一个念头,说实话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但是我马上就坐起来给我爸妈打了视频,告诉他们我想退学。我现在都记得当时他们的脸上的表情就是难以置信,然后很震惊很愤怒。他们非常激动地说,你怎么得寸进尺啊?我们等了你一年,我们给了你一年的时间休息,你为什么现在说要退学,要放弃,我们陪你那么辛苦考上了大学?说实话,600多分,这个成绩真的不是想考就能考出来的,我真的吃了非常多的苦。我并不是那种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的人,高中的时候其实很压抑自己的。我记得,那天我是在他们愤怒的骂声中含着眼泪把电话挂断的。挂断以后,我又躺在地板上哭了一会儿,然后我又坐起来,我觉得我要说服他们。当天晚上就没怎么睡好,写了一封信,写我为什么想要退学,为什么想留在先锋。他们看完那封信之后,我们在微信里又讨论了好几次。又过了三天,我们再一次打电话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他们决定尊重我的选择。当时我19岁,正式从大学退学留在了先锋。三、鱼丸的解忧时间贩卖机后来,我跟着先锋去参加了一次创新教育大会。在那次大会上,我才真正的首次公开了我休学的原因,我所经历了一切背后的故事,就是那些勇敢呀、神奇呀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前我觉得有暴食症和抑郁症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情,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但是那一次在创新大会上演讲,底下是300多个观众吧,我说完了我的故事,非常多的人都在流眼泪。我这才意识到,原来相比我只呈现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其实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更能够打动他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不同的痛苦,我可以带大家一起去经历,然后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我知道有非常的小孩儿很不适应应试教育,也想要休学,想要退学。我决定把我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慢慢地我不再害怕去分享我曾经那些痛苦的经历了。后来,有了越来越多的采访呀,邀请我去广播电台做分享啊,有越来越多的人给我留言,给我打电话,给我写信,告诉我他们最隐秘的痛苦,告诉我他们在和我经历着同样的那些困惑,他们希望我可以帮助他们。一开始我也会跟大家聊,但来找我聊的人太多了,再加上我在先锋也有工作,所以我就想要不然我收费吧。我当时才19岁,也没有想定的太贵,我就定了一块九每分钟,还给自己的咨询服务起名叫“鱼丸的解忧时间贩卖机”。到现在我的咨询服务已经有三年了,我接到了数百个来自家长和大学生的电话,听到了非常多不同的生命故事,实际上他们每个人也疗愈了我。当我在一次次的讲述自己的或者别人的故事的时候,我觉得我都对人生有了更深厚的理解,然后也感到自己越来越有力量。我在先锋待了一年半,有了一个新的机遇,就是致极学院。我现在已经是致极学院的创始届的学生了,就是第一年的学生。那时候致极学院还不存在,校长打电话给崔涛问先锋有没有合适的毕业生,他们愿意提供全额奖学金,还有出国学习的机会。就这样,我的命运又一次转折了。在先锋那一年半时间,我的成长非常非常巨大。我真的很感恩,遇到了这样一个地方,遇到了我心目中最好的教育。校长和副校长,还有所有的人,他们都像一面清晰的、干净的镜子。不论我在做任何事情,他们都会给到我最客观、最真实的反馈,而且永远不会带着评判。同时,他们也像一座稳稳的沙发,永远会接住那个可能不小心做错事的我,特别需要他们的时候的我。我在那里感受到了百分百的信任,还有深深的滋养,包括后来我和我爸爸妈妈的和解。四、虎视眈眈的父母说到这里,我还想再跟大家分享一些更深的东西。我知道“东哥社区”里很多人是父母,我想更多地讲一讲我和我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我这么一个能折腾的女儿他们是怎么扛下来的。我的童年底色总体上说是非常快乐的。我家在贵州,基本上每个星期我都会和爸爸去乡下、去农村,我算是半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这可能也造就了我的一些天性,不太能坐得住呀,胆子特别大呀。我从小的外号叫王大胆,因为没有任何我不敢尝试的事情,我对什么好奇就一定要去把它研究清楚。这种快乐一直持续到初中,但高中以后,我爸妈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他们可能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开始重视我的高考。从我上高一开始,我们就搬家了,搬到了距离学校只有五分钟路程一个出租屋。他们还把我的猫送人了,这件事其实我很伤心、很伤心,但是当时我也想要考一个好大学,所以还是答应了。那时候,我爸妈对我的要求来到有点变态。我高一高二过得非常的痛苦,非常的痛苦。比如,我的同学约我出去玩儿,去看电影,只要我爸妈在,我一定只能说我要去图书馆。如果我说我要出去玩儿,他们一定是会想方设法不让我出去。那个时候,我连过马路都是在默念着单词,上电梯的时候都拿着单词本在背。他们只允许我洗五分钟的澡,过年的时候只有大年三十可以去吃一顿饭,然后马上就要被送回来。那个时候,我自己也不想再做一个疯丫头了,我想好好学习,希望能得到班里同学的那种尊敬。以前我是那种活宝类型的,但是上了高中,我开始想要做一个淑女啊,所以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性格上,我都和以前的自己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但是,爸妈有一次就是把我逼的有点儿太紧了,然后那根弦有一次就断掉了。高二的时候,我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六点就到学校,晚上12点才回家。其实我们学校是七点半上课,晚上19点下自习,但是我就想要待在学校,因为我不想回家。我一回家就感觉跟回地狱一样,永远都没有他们的好脸色。但凡让他们知道我偷偷参加了一个什么活动,他们能把我数落整整半个月,所以我不喜欢回家。我跟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差,弦越绷越紧,有一次差点就断掉了。怎么回事呢?那次,我看在家里看《简爱》看了一整天,没有学学校安排的内容。当时是周末,晚上我爸妈回来,问我今天干了啥,我就说我看了一天的《简爱》。我爸就问我,你为什么要看简爱,我当时就感觉不对劲嘛,我害怕他又要惩罚我,从小到大其实我爸就经常会打我。我就撒谎说是老师让看的,但我没想到他马上就打电话给老师核实这件事情,老师当然就说没有。然后,我爸就非常愤怒地冲向衣柜,拿了一根铁衣架出来,当着我的面把它拉成一根直线,然后就开始疯狂地抽我。当时我穿的衣服非常的薄,每一下都是撕心裂肺的疼。我只能一直哭,喊我错了,我求求你不要再打了。我爸是警察,从小真的对我就跟对犯人一样,特别凶。看到他,我就忍不住会颤抖会害怕。那一次他打完以后,我真的觉得好绝望啊。后来洗澡的时候,我真的非常的震惊,身上又青又紫,还渗血,我的腿上、胳膊上都是那种一条一条的淤痕,我都不敢打沐浴露。当时我就在想,天哪,我爸爸妈妈真的爱我吗?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很灵敏的感受器,他会知道父母到底是因为什么爱自己。我觉得我爸妈爱我就是因为我成绩好,能给他们长脸,或者是我漂亮之类的才爱我。一旦我有哪一点不符合他们要求了,他们就会像变了一个人,所以我非常的恐惧。在高中的时候,我非常努力地想要做他们心目中的那个完美女孩儿。当然,他们那个时候就没有看见过。他们一直心里就只有那个完美的女儿,但凡我有一丁点偏离了那个轨道,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把我拉回来。那天晚上我就跑出家了,我真的太痛苦了,我在学校的办公室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他们很着急的找我,我告诉他们不要担心我,我只是来学校了,待会要上课什么的。接下来,我更绝望了。第二天我回到家,发现他们把我家里所有的课外书都打包运走了,家里没有一本课外书可以看,他们只给我留下了那些考试用的工具书。我就更不爱回家了,我变得更加的痛苦,学习压力那么大我却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家里只有就是虎视眈眈的父母。我真的很想看书,但就只能偷偷跑到书店看。在那里,我遇到了一本对我来说是救命稻草的书。五、爸爸说,对不起那天,我在书店的心理学专区晃悠,心里默念着,拜托让我找到一本可以解脱我的书吧。我真的太痛苦了,我好想知道怎么能化解这样的痛苦。然后,我就看到了一本书,非常地吸引我,他的封面是一个小婴儿,书名叫《当我遇见一个人》,作者是李雪,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这本书的背面是尹建莉、张德芬、武志红、曾奇峰等人的推荐语,写得都非常真诚,尹建莉说,有李雪这样的人存在是一件令人安慰的事情,让她觉得自己不那么孤独。张德芬说,李雪的文字有种撼动人心的力量。那本书没办法拆开,因为它被塑封起来了,但是我就是被它吸引了。当时我身上也没有多少钱,就40多块吧,这本书是39元。我想都没想,就把它给买下来了。我把书带到了教室,晚自习的时候偷偷拿出来看,从看第一页开始我就开始流眼泪。我当时在想:天哪,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懂我的人,李雪,她怎么可以这么懂我。真的,书里几乎每一页上都有我的眼泪。就这样,我一边偷偷哭,一边翻这个书。用了差不多两天的时间,我把这个书看完了,然后我就想,就算冒着被我爸打死的风险,我都要让他看这本书。我想了很久,怎么推荐才可能让我爸接受。大概又过了两天吧,我才真正鼓起勇气。我记得,那一天我跟他说,爸爸我看了一本书,你先不要生气,我知道你和妈妈其实也很痛苦,我相信你们也感受到了我的痛苦,我相信你们也非常想和我愉快地相处,也非常希望我可以跟你们分享我的秘密,我觉得这本书也许可以让你明白,然后让你和妈妈也解脱。也许是因为当时他刚刚打完我,也在内疚之中,他就真的答应了。两天之后,我们一家人在饭桌上吃晚饭,他就把那本书拿出来。我爸爸很高大很威严,但是那一天他变得特别的脆弱,他那天的神情和以往非常不一样。他把这本书拿出来说我看完了,我当时完全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就一个劲儿地吃饭。他突然叫了一声我的小名,他说,方儿,对不起。对不起,这是我第一次听他说这三个字,我当时16岁,整整16年啊,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听他说过这三个字,永远都是他对,不管是我对我错,只要他拿出一个东西要找我,我马上就会喊,我错了。因为打的太疼了,我真的忍不了、受不了。他刚刚说完这三个字的那一秒钟,我的眼泪就就像豆子一样滚到了碗里。我开始抱着碗嚎啕大哭,完全就是叫出来的那种,哭得根本停不下来。我都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反正我觉得至少五分钟是有的,就是啥都听不见,只想嚎啕大哭,感觉把这这这辈子的委屈都哭出来了。后来,我妈妈也看了那本书,他们两个真的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六、快乐的高三和无聊的大学我的高三可以说是我最快乐的一年。别人的高三可能都是最苦最累,每天刷卷子,我高三的时候偏就不喜欢写学校发的卷子,我喜欢自己去找我觉得出的好的卷子。因为老师上课就是讲卷子,所以我觉得那个课我也没必要听了。刚开始,是让我爸妈帮我请假,就说我生病了,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就不去学校了。慢慢的,因为请假太多嘛,我说就办待考吧,待考就是考试的时候才需要去学校,平常在家里待着自己学就可以了,他们就真的帮我办了待考。那时候我爸爸还陪我跑步。这里也有一个变化,他们早上叫我起床的方式不一样了。以前我爸爸叫我起床,第一遍就已经很凶了,第二遍他的声音就会变得很高,到第三遍就不光是动嘴了,还可能动手了。所以我以前每天早上都是含着眼泪起床的,但后来他就真的跟变了个人,过来跟我说,哎呀今天太阳又晒屁股啦,你怎么还不起呀,然后还会来挠我的脚丫什么的,所以后来我每天都是很开心的起床。早上我和爸爸有时候会去体育馆跑步,看日出什么的,有时候就会遇到同学。他们都穿着校服,往学校走;我和我爸就穿着运动服,往体育馆走,方向正好相反。我同学就说,你去干嘛,你怎么不上课,我说我去跑步呀,然后他们就又用那种很疑惑的眼神看着我,然后就走了。后来,只要我说我想看电影啊,都是当天就去的,他们说你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我们相信你可以自己规划好。高二最痛苦的那段时间,我的成绩是下滑得非常厉害。后来他们放手了,我的成绩到高三的时候基本上是稳定在年级前十左右,进步非常的大,高考的时候我也考的很好。但是我觉得,李雪那本书只让他们好了70%。他们那个时候是有一点点目的性的,就是觉得李雪说“爱与自由”管用是吧,那我试一下,你看她现在这成绩下滑这么厉害,我也没招了呀,那就试试“爱与自由”吧。其实我爸妈当时是有一点这种心态的,当然是管好用啊,但是到了大学,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就冒出来了。我去大学的时候,他们很开心地送我,在大学门口还跟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呀,拿奖学金呀,什么什么什么的啊。但是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在大学里我看到了很多令我失望的真相。大学里绝大部分人真的都是在浪费时间,我们老师上课用的PPT是五年前的,就是明目张胆的在右下角写着一个“2012”,然后呢,照本宣科,念念完就下课。一个数据库的课,当时都2017年了,因为要符合教材的要求和步骤,老师让我们去找2007年版本的word文档。我当时就非常的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么落后的东西?大学的那几门课我就没有一个喜欢的。老师混日子,学生也混日子,每天都是打游戏啊,看电影,追剧聊八卦。到了考试的前一周,把老师勾的重点一背,轻轻松松上80,如果再背得努力一点嘛,平常学得认真一点,什么平时分好一点,加上全勤的话,90多分也是OK了。那我肯定不想这样过我的生活呀。一想到我要这样过四年,我整个头都大了。我去问了一些学长学姐,他们就说你一定得好好玩儿呀,我们现在都大四了,玩儿不了多久马上就要进入社会了。我就想,天呐,怎么连学姐学长也这么说。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我就回家了。七、离家出走我当时没有跟我爸妈说大学给我的冲击,因为我特别想要在他们的面前做一个完美的女儿、做一个优秀的人。但是,广州好吃的东西太多了,我长胖了。我妈妈上下打量着我,开始嫌弃我,各种旁敲侧击让我减肥,还买了那种代餐让我吃,就可以说是逼我吃的。我当时真的有点受伤害,我没觉得自己长胖了怎么样,但他们那种嫌弃的眼神真的对我的伤害太大了。我就特别想要瘦下来,我就吃了代餐,大概吃了七天吃不下去了。当时我确实瘦得挺快的,因为除了那个代餐什么都不能吃,每天就是泡几包那个粉喝。我觉得这样的减肥方式特别的变态,还跟我妈科普说这就是节食减肥,但是没有用。到了第七天的时候,我们家又爆发了一次非常严重的冲突。当时我回家已经半个多月了,吃代餐吃到第七天了。那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多吃了两个水煮青菜,我妈妈就在那儿唠叨,我当时很生气,把碗一放,说怎么了我吃个水煮青菜还让你不满意了。这时我爸突然又发火了,他就说你吼什么吼你看你房间从回来以后就没有打扫过,乱七八糟的,哪里像一个女生该有的样子,你在大学宿舍也这样吗?他一提大学我就来气,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受了多大的委屈,我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我就非常生气地回击他,我说你他妈的知道我在大学过的啥日子吗?他听到我说“他妈的”,他立即就给了我一大耳光,直接把我扇趴在沙发上了。我当时非常非常的震惊啊,我这辈子都没有那么愤怒过,真的,我当时是愤怒到全身发抖。我太难以置信了,我没有想到我爸他居然还会打我,我当时已经18岁了。我以为他已经好了,我以为他看完李雪的书以后,再经过高三那么多事情以后,他再也不会打我了,但我没有想到他居然又打我了。当时我捂着脸非常愤怒的尖叫,然后哭,全身发麻,我从来没有全身发麻过,但是当时我一直尖叫,我都不知道我在干嘛。我就记得,他在旁边还在疯狂地骂我,我妈妈就自己回了书房。后来我爸爸看骂我没有反应,他就把门一摔就自己出去了。后来我就开始砸家里的东西,当然砸的都是那种砸不碎的,反正就把家里搞乱,我就是想搞破坏,我就把家里的东西扔得到处都是。扔完以后我就想:这可怎么办,我根本不想收拾,我要让他们俩自己回来收拾,但是他们肯定会让我收拾啊。不行,这家我待不下去,我还是跑吧。我就回房间拿了一个背包,装了身份证还有手机,当时是冬天,寒假嘛,我穿了一个冲锋衣就出门儿了。我就开始看那个火车票,因为当时我的卡里正好退了2000多的机票钱,还没有还给我爸。我就拿着那个钱想离家出走吧,哪个火车票便宜我就去哪。当时我本来想去成都,但是太贵了,火车票有200多,去大理的是50多块钱,那我就决定去大理。在上火车之前我给他们写了一封信,真的写了很多,基本都是控诉他们的,就是你们怎么又这样啦。因为我特别怕他们来火车站抓我,所以我就先上了火车然后再把那个信发给了他们。他们看了以后更生气了,在视频里各种数落我。后来我没钱了,就回家了,我在那里玩了几天还挺开心的,但是这件事情其实已经对我造成创伤了,我们没有讨论过他,也没有和解。八、暴食症和抑郁症寒假后回到大学,第二个学期开始,很多问题就开始爆发出来了。首先是因为我特别害怕长胖,所以我就会想要节制自己吃东西,可是我又真的很想吃好吃的,那我怎么样能够又吃但是又不胖了?有一次,我就听我一个做医生的表哥说,他应酬的时候会去催吐,吐了之后胃就不胀了,也不用担心长胖。他一年可能也就干那么一两回,我刚开始是差不多一周会有一两次,但是随着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我经历了一些现在回头看很傻但当时很崩溃的的事情,
2022年3月8日
其他

茅卫东:不会教育孩子?不,不,不,你是不能接纳真实的自己

昨晚,我的“东哥社区”第四季迎来第二位分享嘉宾,探索型背包客鱼丸。鱼丸年龄不大,经历丰富:17岁,以高考600多分的成绩从贵州小城来到广州某名牌大学;18岁,从大学休学一年,独自背包徒搭川藏线,登安纳布尔纳峰,去往非洲做志愿者,到南亚、东南亚潜水,通过公众号和摄影赚取路费;19岁,从大学退学……这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小姑娘。和3月1号星空摄影师阿怪的分享一样,鱼丸的故事也给“东哥社区”的群友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玲子——一路听下来,几度泪流满面,真的很多感同身受,很多反思,我家15岁青春期女儿也正经历着休学在家的日子,正在折腾着,通过你的故事,更加让我理解我的孩子@懿筠——听了一场泪中带笑非常真实的成长经历分享生命不该是一种固定模式生命应该有很多可能性很多父母自以为爱孩子其实是用“自以为是”地方式本质上是让Ta按照你为他设计好的既定轨道去走那条循规蹈矩的路爱他就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能做到这点非常难鱼丸妹妹的父母做到了虽然过程崎岖艰难但结局很美好生命就是来体验的生命影响了生命真好@姝穰
2022年3月7日
其他

茅卫东:选择只是人生的开始,创造才有精彩的呈现

本文由星空摄影师阿怪供图昨天,3月1日,“东哥社区”第四季正式启动,第一个分享的嘉宾“阿怪Zax”是位90后,绝对的年轻有为。来看他的介绍——阿怪Zax,户外摄影师,星空摄影师暨南大学2016级广播电视学专业8KRAW签约摄影师夜空中国&CSVA星空摄影师2020年APOY英国皇家天文台年度天文摄影师大赛入围2021年宇隆Starryscape
2022年3月2日
其他

茅卫东:真男人,做了再说

一位姑娘说,她爱上了闺蜜的哥哥,哥哥也很爱她。两人几乎在所有方面都非常和谐,相互都觉得对方符合自己对理想爱人的全部想象。可惜,哥哥已经有了温柔的嫂子,还有可爱的孩子。姑娘不想破坏对方的家庭,可是又忍不住一次次和哥哥在一起。现在哥哥让她表态,如果她同意,自己立即就离婚娶她。姑娘觉得压力好大,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想了想,给姑娘讲了两个爱情故事。一、林徽因和梁思成网络图片结婚当天,梁思成说:“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为什么是我?”林徽因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好浪漫。他们与共同的好友、哲学家金岳霖是邻居。两家来往密切,一来二去,林徽因和金岳霖暗生情愫。林徽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出差回来的梁思成坦言:“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据说梁思成抽了一夜的烟,第二天早上对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把这话转告给金岳霖,金岳霖说:“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我以为,林徽因作为成年人、文化人、自由人,有能力在综合考虑之后自己作出决定,不应该让两个男人来替自己作选择。相比之下,徐志摩就果断得多。徐志摩对少女时期的林徽因一见倾心,于是为她离婚,为她写诗,轰轰烈烈地追求她。但是最后林徽因还是在父母之约、媒妁之言下嫁给了梁思成。可能也是因为有这方面的原因,所以结婚前梁思成才有“为什么是我”这一问。而金岳霖也是个深情的汉子,一生未娶。很多年后,有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都不明白是何缘故。直到开席,金岳霖才宣布:“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此时,林徽因已经去世多年。二、李连杰和利智转嫁压力是本能,承受压力是本事。因出演电影《少林寺》成名的李连杰,看到身材火辣,时尚漂亮的香港演员利智之后,立即疯狂地爱上了她。但那时的李连杰已经有了家庭。妻子黄秋燕,比李连杰大两岁,两人是同门姐弟,青梅竹马。婚后,李连杰的事业发展不顺,于是远走海外谋求发展。黄秋燕放弃自己在国内的事业,带着孩子一起远赴他乡,照顾他的生活。但是,李连杰却爱上了利智。李连杰57岁生日时和女儿的合影,网络图片李连杰曾在节目里说:“她明白我心中的忧郁,奋斗的决心,甚至怀才不遇的心情,她简直比我母亲和姐姐更了解我。”李连杰表示,自己可以为利智死,可以为她不要名不要利,哪怕断送前程。为了表明决心,李连杰选择了离婚。他把所有财产留给黄秋燕,自己净身出户,两个女儿也判给了女方。而为了成全李连杰这份义无反顾的爱情,黄秋燕选择断然转身,从贯穿了他20年的生活中永远消失......那是1990年。很多人至今都十分痛恨李连杰这个负心汉,他也一次次被责问:为什么可以这么狠心抛弃原配和孩子?李连杰承认自己对不起妻子黄秋燕,但他不想错过利智。他说:当时的我,还是年轻气盛,我就听到有个女孩说爱我,而我也以为是爱她的。但直到我遇到另外一个女人,我每一天的血管都热血沸腾,我可以为她付出一切,这个女人就是利智,我认为这才是爱。网络图片利智深爱李连杰,但又为他设了10年的考验期:如果10年后,他们依然深爱彼此,就选择结婚。10年间,两人都曾跌入事业低谷,又倾力全力相互支持。1999年,十年之约到期后,一对有情人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三年,利智连生两女。为了照顾怀孕的妻子,李连杰甚至推掉了李安的《卧虎藏龙》,与奥斯卡失之交臂。故事讲完,姑娘说,茅老师,我懂了。有困扰?找东哥(maowd1)咨询就对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2022年3月1日
其他

茅卫东:不要把孩子送到“丑小鸭”去

一曾有年轻教师问我,怎样才能去丑小鸭中学,在那里做老师一定很幸福。我对他说,你先想一想那样会不会很辛苦。父母没辙、老师没招的孩子在一起,靠自己的一颗爱心就能感化他们,让他们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这不是想多了,是想少了,想太少了。有意去丑小鸭一展身手的年轻朋友,一定要看看这两个视频——如果你的小心脏根本承受不了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茅卫东:怎样跟孩子们讲战争

“孩子们”这个概念太笼统了,因为它包括所有未满18周岁的人。所以,怎样跟孩子们讲战争,这个问题也太笼统了,跟一个5岁的孩子和跟一个15岁的孩子讲战争,那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在这里也只能非常粗糙地将“孩子们”分为小学生和中学生,这个问题也就变成了:1、怎样跟小学生讲战争;2、怎么跟中学生讲战争。还有一个前提:置身事外。如果炸弹正在身边落下,你我这样的平民百姓以及我们的孩子们可能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快逃。哪怕无处可逃,也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奔西跑。没办法,这是本能。那么,置身事外的时候,怎样跟小学生讲战争?如果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父母或老师不要主动提及战争这个话题。我非常赞成阿啃提出的“保护孩子的不知情权”这个观点。孩子还小,即使炸弹即将落下,首先要做的是迅速将孩子们送到安全地带,尽量不要让他们直面战争的残酷,更不能呼吁他们用弱小的身躯保家卫国。如果一个国家已经到了需要孩子们去冲锋、去扑手榴弹、去扔燃烧瓶的地步,那——就让它亡了吧。如果孩子不经意看到了战争场面、知道了一点有关战争的信息,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和老师必须明白:第一,绝不能在孩子面前主动赞美任何一场战争;第二,绝不能主动鼓励孩子成为战争英雄。时代不同了,靠发动战争抢夺资源、扩张疆土、壮大自己、你死我活的历史时期已经过去了,合作+共生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模式。但是,总会有一些人把脑袋留在了你死我活的年代。除了这种疯子,现在想到战争就兴奋的还有两类人:1、傻子,幻想着自己有机会成为将军了,不知道一开战自己就是炮灰;2、骗子,知道战争的残酷,也知道傻子和疯子的心态,更知道自己和家人反正不会上战场,于是忽悠。父母和老师不要做这三类人,可以告诉孩子们,战争就像是两只猫、两条狗、两个人打架。打架肯定是有原因的,但打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不要过多地和孩子讨论战争的细节,要把孩子的思维引向他的现实生活,比如问问他:你们班(学校)里有没有动不动就跟人打架的同学?你喜欢这样的同学吗?这就差不多了。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不用把一次聊天变成一次正儿八经的反战争宣讲。生活很复杂,且让他们慢慢体会。再说说怎样跟中学生讲战争。如果我还是中学老师,如果学生对战争有兴趣且还有点闲,我就不说什么,先让学生自己多方搜集资料、形成自己的看法。然后,我会拿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展示,相互碰撞。如果学生有兴趣但没时间,那我就自己搜集资料给学生开个讲座,尽可能展示事实,说清楚冲突的来龙去脉。这个办法家长也可以参考。如果孩子时间太紧张,那就简单一点,直接问学生:你喜欢挨揍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谁不能理解、更无法接受这个道理,那就不必跟他讲道理了。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说几句:反对战争不是害怕战争,不是放弃武器。“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个道理还是不能放弃的。当然,战争不是这么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事情,但父母和老师一定要明白,跟孩子讲战争的重点,不是为了让孩子了解某一场战争的前因后果,进而站队某一方,而是要让孩子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不能轻言战争。想当战斗英雄的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初生牛犊。他们只是通过屏幕了解战争,隔了一层,血色也浪漫。有困扰?找东哥(maowd1)咨询就对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2022年2月27日
其他

茅卫东|人家小朋友喊你一声妈,你总要为人家扛点事

“毕竟,人家小朋友喊你一声妈,你总要为人家抗(扛)点事情”。这样的妈妈,好像不多。没有一个妈妈会说自己不爱自己的孩子,毕竟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情。但是,爱孩子不等于能为孩子扛事情。别说为孩子扛事情了,有的妈妈甚至都不知道照顾孩子的情绪。在有的妈妈眼里,孩子就是一颗开心果,是让自己开心的。不只一个爸爸跟我叹过气:孩儿妈长不大,每次不把孩子逗哭了不罢休。有的妈妈,不管孩子在玩玩具还是在看动画片,甚至是看书写作业,只要孩子很认真、很投入,只要妈妈正闲着,她就要去逗孩子。孩子越不耐烦,妈妈越开心,甚至非得孩子尖叫起来,妈妈才罢手,还怪孩子不经逗。久而久之,只要有一点不顺心,孩子就会表现的歇斯底里。这时候,妈妈就怪孩子懂事了,怪爸爸不能为自己分担了。自己做错了事,责任都是别人的,倒也并非妈妈的“专利”。此种情景大家应该很熟悉,因为小区、街头、单位、公园……遍地都是,尤以碰瓷为最高境界。等孩子稍大一点,进了幼儿园、上了小学,有的妈妈就一心一意要让孩子融入社会:决不表扬孩子,因为“尾巴要翘起来的”——想多了;学校作业已经够多了,妈妈还要通过其他途径找来卷子让孩子做,“现在多受点累,以后少吃点苦”嘛——想得美。老师告状了,孩子回家就得挨批,既不问孩子原由,也不听孩子解释,“老师说你错了那还会有错”?——谁说的都信就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这样的妈妈,怎么可能为孩子扛事情?关键时刻,她们只会抱怨孩子给自己丢了脸。正因为如此,上学期末,这位妈妈说要去投诉班主任,要为孩子扛点事,我印象很深。昨天,她跟我讲了一下投诉班主任的结果。征得同意,把情况整理如下:茅老师,来和你反馈一下。投诉的效果果然是最好的。这学期一开始,作业少了很多。以前默写错了,要罚学生抄课文三遍,现在只需要把错字写三遍。孩子说,老师还在课堂上对他们说,你们不要什么都回家和父母说。不管她说什么吧,孩子们课间可以休息了。家长真的不要瞻前顾后,怕老师给小孩小鞋穿什么的。其实,他们作为老师,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心里很清楚。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他们是心虚害怕的。以前学古诗,要求背古诗、背注释、背诗意、背主旨,全部要达到能默写的程度,而且要求一个字不许错。这学期,古诗默写不能错,其他的就没有要求了。老师也没提买辅导书的事情。以前每个学期需要买很多辅导书,天天写,还要天天放书包里,书包特别重。现在只带课本和一本我们自己买的辅导书,孩子的书包轻多了。我如果早知道效果这么好,一开始就这么做了。开学这几天,每天语数作业可以在1个小时完成。我们有了充足的时间去查漏补缺,对课文进行预习复习,还可以看看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的书或者视频。真的太好了,该投诉还是要投诉啊。又是开学季,有的公号还在喊“三剑合一”这种貌似现代实则陈腐不堪的东西。无论如何,家长要和自己的孩子站在一起,而不能跑过去和老师站在同一场战壕里。时时处处和老师唱对台戏当然是过了,但老师也不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上都是正确的。“老师都是为你好!”这种话对高中生说一说还凑合,对初中生、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说这些话,无异于告诉孩子:老师可以不讲理。“人家小朋友喊你一声妈,你总要为人家扛点事!”延伸阅读——茅卫东:不忏悔也就罢了,开个学你们又要亮剑?给孩子一个疗伤的空间|演讲有困扰?找东哥(maowd1)咨询就对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2022年2月20日
其他

给孩子一个疗伤的空间|演讲

非常赞同您的这个“初中的伤,职高养,给点空间,让孩子疗愈自己”的思路。而且您的宠,宠的是生命原动力,除了宠,学生在这里得到的更多是“养”,用德性养、用大家的智慧养!受益匪浅@破茧之旅
2022年2月15日
其他

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

maowd1非诚勿扰“东哥咨询”收费标准:线上交谈:800/次线下面谈:1200/次(每次六十分钟)基本流程一、预约时间
2022年1月19日
其他

茅卫东:孩子的眼里重新有了光

昨天,一位年轻的山村教师对我说,她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居然有那么多的老师没有同理心。一个又一个孩子跳楼了,她的一些同事聊起来还能谈笑风生,说现在的孩子真会玩,居然上演“跳楼秀”。其实,一点不奇怪。“爱生如子”不过是一个口号,学生到底不是自己亲生的啊。就是亲生父母,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孩子呢。哪怕孩子跳了楼,他们也是一边痛哭一边为自己辩解:我们都是为你好啊!得,还是怪孩子不懂事呗。能觉醒的父母,太少太少了。昨天发了一则咨询记录《茅卫东:六十分的真实妈妈胜过一百分的理性母亲》,今天再发一则咨询反馈。孩子眼里重新有了光玲子一开学三周后的一天早上,照例喊读初三的女儿起床上学。一遍,两遍,三遍,四遍,喊到第五遍的时候,她披头散发地打开门,然后又一头栽倒在床上动也不动。过了5分钟再去喊她起来,抚她,哄她,拉她。她说,再给我5分钟。十分钟过去了,我继续循环做闹钟……这一次,她挣扎着坐起来,我勉强给她穿上校裤——这些从小都是她自己干的,一抬头,发现她正用毫无生气和空洞的眼神望着我,眼里闪着泪花。我看着她:头发像鸡窝一样凌乱,脸色像僵尸一样煞白,身体像软泥一样有气无力,整个人像丧尸一样。突然,她大哭起来,哭得撕心裂肺,一边哭、一边笑、一边自责着……那一刻,我的心碎掉了。我紧紧地抱住她:“这个学我们不上了,去特么的学校,我们不去了。”“我们就在家里,我要是再逼她上学,我就是猪。”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就这样,从今年9月底开始,女儿彻底待在家了。二这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女儿每天早上都要在床上各种折腾。后来她说,其实她内心里有两个小孩,一个想做好孩子,去上学,另一个只想待在家里。两个小人儿就在那里打架,相互拉扯。内心拉扯的外在表现就是每天早上的各种折腾,最后我妥协,说给她请假,她就心安理得不去了。她问过我:妈妈,是不是我去上学了,你和爸爸就安心了?我的内心一阵难过,她去上学只是为了让我们安心。是的,我和爸爸一直对她满怀期待,觉得无论在外人眼中还是我们自己以及家人眼中,她都是那么的优秀。可是,她居然一次又一次不去上学,我们失望、痛苦,恨铁不成钢。爸爸说,他那张老脸早已不要了。女儿初一时,被那所公立学校的各种变态规则整得不敢去学校了(这里有证据,不是胡乱说的)。我和爸爸站在女儿一边,但她已经对那个学校没了兴趣。初一选错学校,为她后来的不上学埋下了雷。焦虑,难受、自责、恐惧之余,我下定决心初二给她转去了别人口中非常好的一所私立学校。结果,女儿说那里于她而言就是地狱。早恋被记大过,头发刘海超过规定长度,经常停课停学,不服管教,特立独行,学校说这孩子不行,要我带回来严加管教。煎熬了一年,女儿最终被学校劝退。就这样折腾到了今年暑假,我第一次找茅老师咨询。我说自己为了女儿这几年一直在学习,茅老师说:“你瞧你学了这么多,可是依然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茅老师认为虽然我的大方向是对的,但没有注意边界,没有强大自己,尽折腾孩子。我还真是白学了。暑假里,女儿去了昆明丑小鸭中学参加夏令营,遇到了詹校长,又是一个故事的开始。推荐阅读——15岁的丫头提前结束夏令营,小男朋友找上门三今年9月开学,爸爸又费劲儿给她找了一个学校。现在想来,我们其实一直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就一个劲儿地要她回学校。复学失败是必然的,但那时候我不懂,爸爸也不懂。我被爸爸骂了无数次,说我蠢到家了,说孩子这辈子被我毁了,说我是头猪……恶毒狠心的话不计其数。因为女儿的状态,我又找到茅老师第二次咨询。在没认识茅老师之前,我们已经在其他平台线上咨询了10次。咨询师说,走不进孩子的内心,孩子也不屑和她聊,也就不再做下一步的咨询了。我把她的恋爱趣事发布在茅老师的公众号,也读给她听了,提前跟她介绍了茅老师,她破天荒地答应和茅老师聊聊。和女儿聊完,茅老师又和我聊了一个小时。那段时间,丫头明显开始有了变化,也坚持去学校。可惜,一回到学校又是绝望的开始。然后,再一次咨询,现在想来,当时的我从来没有真正放下让女儿回学校的这个执念。咨询中,茅老师说的话令我印象深刻:“这丫头的压抑状态,你们根本就没看见。你们没有真正接纳孩子。”茅老师说,你天天说女儿这优秀那优秀,但她自己和别人不这么认为啊。这孩子最缺的是什么?不是你们的赞美,是理解啊。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曾质问女儿:“我都改变这么多了,对你这么好了,你怎么还不改变?家里都由你,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你还想怎样?”她冷冷的用鄙视的眼神回了我一句:是啊,你好伟大啊,你最伟大了。我的脊背一阵发凉。四茅老师那篇放弃心引领的文章让我醍醐灌顶。推荐阅读——茅卫东:放弃引领,好好过个暑假我突然发现,尽管一直都在不断地学习,很想做个完美妈妈,各种书籍和课程一大堆,尽管一直在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认知理念,自认为给了女儿爱与自由,其实我一直陷在“改造孩子”的泥潭中,“一定要回学校”的执念害苦了孩子。总想让她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结果整个家庭折腾得鸡犬不宁。直到发生开头的那一幕,那痛苦的眼神,那煞白的脸色,那撕心裂肺的哭声……茅老师说,你女儿是有底线的,她没有胡作非为,只是不去学校而已。这一切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她一直都是在艰难地呼吸,你们没看见、不理解……我懂了,我终于懂了。“在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违反安全道德的情况下,陪伴做她自己喜欢的事”,这个话早就听说了,但一直没有真正落地。从开始的难过、焦虑、恐惧、挣扎到被动接受,再到淡定,最后笃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这个过程太难了,只有经历过的的人才能理解。我自己成长了,孩子才会成长。我自己改变了,孩子才会改变。我真的接纳了,理解了,孩子才有可能恢复。那就真正接纳她:不再干涉她尝试各种奇装异服,不惧别人的眼光;不再干涉她对自己房间的管理,哪怕脏乱到极点;不再干涉她在家黑白颠倒的作息,让她自行调整睡眠状态;不干涉她自己计划坐车去玩刺激的机动游戏;不干涉她去见自己喜欢很久的配音偶像;不干涉她周末和小伙伴相约出去玩儿;允许她自由谈一场恋爱,发现不合适,自己果断分手;允许她在家自由安排,学化妆,做黑暗料理,学英语,看电影;允许和她约定好的事情随时反悔;………推荐阅读——茅卫东:相信接纳的力量我也不再和爸爸、和手机进行权利争夺战,把爸爸的主场还给爸爸。为了赢得孩子,就要走进她的心里去:丫头喜欢看动漫《双城之战》,我就和她一起看;她玩语c,我试着和她一起扮演角色;她扮演cospaly,我负责给她买化妆品,学习记住她里面的角色……我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她不去上学就黑口黑脸,阴阳怪气的微表情了。五女儿没去学校的这段日子,我和爸爸各自忙事业,她在家里自由自在。虽然还经常黑白颠倒,但是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慢慢地,她开始愿意跟我出来运动、沟通和分享。爸爸和丫头的关系也越来越好,爸爸也从她口中“那个男的”变成了“我爸”。前两天,娘俩一起大扫除。她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还说:真是久违的干净,舒服啊!我们一起洗了两大桶衣服,她更是开心地帮我一起凉晒完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凉衣服的时候看到一件T恤,我假装不知道说:扔了吧,这么小,也没用了。她说,哪里呀,这是我以前和我爸一起画的衣服,怎么可以扔了呢,我要收着。事实证明,爸爸陪伴她的每个瞬间她都记得呢。我和爸爸都没再提她回学校的事,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陪伴和理解,女儿越来越舒展,整个人好像都活过来了,我又看到了她眼里的那束光。我们之前为什么一定要费劲巴力地把她弄去学校?太愚蠢了。这段时间,我们娘俩一起追剧,一起玩宠物,逛街购物,疯狂K歌。爸爸陪得不多,但每次回来也总会给她一些小惊喜。她看到我和爸爸为了事业而努力,虽然嘴上不说,但从眼神里可以看出她的欣喜。女儿的能量正在一点一点地积蓄回来,未来还会远吗?茅老师说,稳住,给她时间。是的,期望往往是通往地狱之路,把力气都使在自己身上吧。现在其实是女儿在一点一点地影响我、改变我,让我变得强大,我和爸爸的感情也越来越好。重新放松下来之后,家庭的温馨感觉又回来了。个人硬广——有困扰?找东哥(maowd1)咨询就对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2021年12月19日
其他

茅卫东:六十分的真实妈妈胜过一百分的理性母亲

昨天在朋友圈转发了很多文章——当然很多没活过昨天,自己也很想写一篇诞生即死亡的文章,但要说的话他们已经说了,且我这几个月一直在努力让这个号转型,那就不说。有意思的是,昨天还看到《南风窗》前总编辑朱学东老师自拍的一段视频,他引用了朋友景凯旋新著《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唐诗二十家》的一个观点:超越性观念往往导致的是群体意识,世俗性观念开辟的是自我意识。朱老师说,这不是犬儒,这是生活的智慧。很认同这个观点,我前些时候刚组建的“成长码头”群就只谈教育和成长,不允许单纯讨论时政话题。那么,继续转型,决不走回头路。征得同意,发一则咨询记录——其实就是北京一位妈妈的微信内容整理。2021年11月10日我被吓着了茅老师,我儿子现在高一,最近两周没去上学,如果您接受青春期孩子的咨询,我想你应该会给他打开一扇窗。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妈妈。以前孩子小的时候,我就看了一些教育学方面的书。从小到大,我没有给他报过太多的辅导班,也没有过度地“鸡娃”。儿子小升初进了北京数一数二的重点初中的实验班,他的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严厉要求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怎么怎么怎么样。我被吓着了,开始“鸡”儿子,对他高标准、严要求,等孩子初三时就出现了一些状况。我立刻去“**父母学堂”开始学习,找辅导员老师咨询,改变自己。现在,我也一直在学习中。所以呢,我算是比大多数的家长做的好一些,至少我不会夺他的手机,也允许他玩游戏,有时候玩游戏熬到凌晨我都是允许的。正是有了这些,我们的亲子关系现在还不错。就像您说的,即便我的孩子暂时不愿意跟你聊,我也想跟你聊一聊。不是因为我有多焦虑,而是我觉得您是一个很有格局和胸怀的人,我希望通过跟您聊一聊,让我对我孩子的未来能够再打开一些脑洞,然后把我的格局再提升一些。这两天我也在很冷静地思考,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只是玩游戏,还喜欢NBA,有他酷爱的篮球明星和酷爱的球队。谈起篮球,谈起他喜欢的这些游戏和游戏主播,他是那么的神采飞扬。我觉得这孩子不可能是抑郁症,他只是在经历一个特殊的时期。可能因为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很高,而行动力有点拖延,于是对自己产生了不接纳或者否定。这是我作为一个妈妈,在对心理学有了一些粗浅的学习之后的一个判断。我们的亲子关系是不错的,我每次问他:“妈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他都说:“挺好的,我自己的问题需要我自己处理。”
2021年12月1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茅卫东:让孩子没有被指责的后顾之忧

我有个基本观点:学习是人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极少数先天不足的孩子除外。现实中,太多的父母和老师其实压根不了解孩子,他们心里只有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根本不在乎孩子的需求。他们总是先破坏孩子的学习节奏和学习兴趣,然后又兴致勃勃地开始所谓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提升孩子的学习信心。面对孩子的抗拒,他们自以为是、寸步不让。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力量不足,即使以命相争也无法唤醒愚蠢的父母和老师,因为那些蠢货们永远都是一句话:我们都是为你好。那些蠢货们不在乎:孩子小时候那些问不完的问题后来为什么消失了?小时候那么依恋父母、那么信任老师的孩子,为什么一天比一天疏远父母和老师?他们不会承认自己错了,只会一次次指责孩子,还美其名曰:严格要求,让孩子学会做人。他们永远意识不到,其实孩子不需要那么多的“教”,给孩子温馨友善的生活环境,给孩子丰富且合适的学习资源,孩子自己就会学习。而那些所谓的“严格要求”,不过是让孩子产生恐惧,学会服从。或许分数有所提升,但自尊下降了,得不偿失。徐志胜:领导,你现在是人是狗但这些常识,只有少数内心还一直保持柔软的成年人能够理解。昨天,一位暑假向我咨询过的妈妈发消息给我,征得同意,转发在此:茅老师,我娃最近越来越有能量,对我们的信任也越来越多了。早上到了校门口没能量进去的情况基本消失了。偶尔有一两次,我冷静地对他说:如果真的不想进去,以后起床的时候就告诉妈妈,省得折腾这么一大圈。娃说,那我不是怕你不同意嘛?我说,傻孩子,你都到了校门口,让我同意不是更不容易吗?娃恍然大悟。被允许后退之后,孩子心里的不安反而少了,敢往前走了。家里老人也说觉得孩子变化巨大。以前姥姥姥爷跟他提什么建议,他都捂着耳朵“不要不要”。现在他都能很开心地和大家合作,也很享受大家对他变化的惊喜和鼓励赞扬。他经常会问我要电子设备的密码,承诺在完成任务之前不会自己先看。有时可以做到,有时会违约。他做不到的时候,我也表示理解。我跟他说,你老老实实告诉我,你没做到,这也对我是一种尊重。他守信的时候我就使劲儿夸他,孩子十分珍惜这种信任。我们找到孩子的小优点就努力真心夸。孩子遇到问题,就和他说咱们不着急,慢慢来。诚恳沟通,互相信任,真的最重要。孩子现在对课业也有了一点期待,上课开始记笔记了。他对我说,妈妈我现在虽然不是好学生,但我已经是认真的学生了。我很感动,孩子有了往前走的动力。我们和孩子的感情越来越好,大家都越来越放松,现在我们都把能量放在具体的事情上,而不是彼此消耗。我和老公的感情也越来越好。很开心,特来和您反馈。忘了说,需要我帮他写的作业越来越少了,经常是鼓励一下他就高高兴兴自己去写了。还有一件事,最近学校有体美音素养考察。老师说,都要好好复习,考不好会被全市通报,名字会贴出来。娃很担心,爸爸说:你只要认真复习,不用担心考了多少分,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如果分数低了,谁要是敢贴你的名字,我一定去教育局投诉,我不允许任何人羞辱我的孩子。娃不放心:爸爸,你真的会为我这样做吗?我可能考得不好呀。爸爸说,成绩不好也不应该被羞辱,学生是应该被鼓励的。娃顿时对父亲充满了敬佩,有了安全感。我越来越感觉到了,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没有了被指责的后顾之忧,能够被充分理解和接纳,就会更加安心地去做事情。
2021年12月16日
其他

茅卫东:其实学霸大多是没有力量的

有位母亲,自己是中学教师,是一名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优秀教师。她爱人是公务员,是一个下班后拒绝应酬的另类公务员。可是,他们的孩子出现了状况,休学在家。这位母亲找我咨询,我说,你们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力量。她一时不能理解,因为我的“东哥社区”曾有老师分享过,父母的正直善良如何给了自己很多力量。她觉得自己和爱人也都是正直善良的人,为什么孩子会缺乏力量呢?
2021年12月14日
其他

“在快要撑不住了的时候终于遇上了您!”

今天偷个懒,挑这个月的几则咨询反馈凑个数哈,三位都是母亲。当老师的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听到家长说看见孩子成长了。现在做咨询,收到反馈也是很高兴。能被别人需要,能确实帮助到别人,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2021年11月27日,湖南妈妈茅老师,早上好!我来给您反馈一下上个月底找您咨询后的一些情况哦。您那次主要帮我理清了两点思路:第一是孩子去不了学校主要不是我造成的,要放下对孩子的歉疚感;第二是想办法帮他走出去,外面转转,换换环境对他也有好处。您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地方,我联系了那边,也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了好几个地方。后来孩子自己选择了佛山悦谷,现在已经试读了两周,他喜欢那里,也愿意继续呆下去。孩子安顿好了,我自己的状态也很快调整过来了,歉疚感自然而然就消失了,也有精力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了。感觉我们的生活重新开始正常运转了。另外,您还给我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改变。我之前在某个心理咨询中心付了长达四个疗程的费用,孩子做了十几次咨询,一点效果都看不出来。我一直没发现他们有什么问题,但因为孩子不想去了,还有几次没做完,我过去找他们退费。先是前台各种刁难,然后是咨询师出马说孩子不愿来,感觉我也有问题,可以给我做,最后是他们老板出来,说要不他亲自做,再送一次,他收费是1200一次,也不加我钱,之前那个收费是800。我了个去,各种套路就是不愿意退钱。要是以前我可能也就听他们忽悠了,但是因为找您咨询过,我知道真正的咨询师是什么样子的了(虽然还没有见过您实体本尊),什么方案一概拒绝,就要求退费。最后他们终于答应了,填表格几级签字什么的一大套形式,又要等几个工作日,还要扣20%。白花了好多钱不说,还浪费时间精力。哎呀,早点认识您就好了。不过,还算幸运,在快要撑不住了的时候终于遇上了。感谢您!希望将来有缘见到您!只是找您网上聊了一次,就有种被点化的感觉。要能见到,估计我就能开悟了。【东哥说】见不见没关系,开心最重要。2021年11月24日,北京妈妈茅老师,您好!昨晚熬夜听完了您的《魂飞魄散的中国人》,庆幸自己还有魂,或者说以前丢掉过,35岁后通过勇敢地做自己,又慢慢找回来了。幸甚至哉,昨天您讲到的“要把思考和生活分开”让我特别开悟,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真正的英雄是在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谢谢您!再向您汇报一下孩子的情况:每天依旧是到凌晨三四点睡下,下午两三点起来,看NBA,玩游戏,看短视频。我至少每天都找个理由(主要是寻觅美食)让他出门呼吸一下北京冰冷新鲜的空气。今天有件事让我觉得挺有意思,跟您分享一下。
2021年11月28日
其他

茅卫东:相信接纳的力量

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状况,有的家长特别容易焦虑:小小年纪就说脏话,以后怎么办?小小年纪就谈恋爱,以后怎么办?小小年纪就不上学,以后怎么办?小小年纪就玩游戏,以后怎么办?小小年纪就不听话,以后怎么办?小小年纪……既然年纪小,出点状况很正常,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老想着“以后”干什么,对自己的孩子就这么没有信心吗?小孩子身体的很多毛病比如哮喘、多动、疝气等会随着身体发育自动消失或减轻症状,一些行为习惯的问题更没必要大惊小怪,该引导就引导,不用搞得鸡飞狗跳。所有的“以后怎么办”,不过就是家长焦虑的体现以及冲动的借口,担心孩子“一失足成千古恨”,于是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实在不行,干脆对孩子开展“混合双打”。本来只是一点点小事情,如果亲子关系稳定和谐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但有的家长非要把一点小问题上升到“他这一辈子可能就因此毁了”的高度,然后集中全部精力,用解决孩子的方式彻底解决问题。我经常跟一些家长说,相信孩子,相信接纳的力量。如果你们为人正直、待人友善,做事认真,孩子能坏到哪里去呢?孩子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因为家长不信任他,教师不理解他而引发的,你们越强硬、越逼迫,孩子离你们越远。有的家长觉得我是惯孩子,也有的家长能听劝。暑期里,一位宝妈找我咨询,后来一直在向我汇报自己的改变、孩子的改变。征得同意,选编两则:2021年9月21日,8:45茅老师,这学期,娃一开始不想做书写作业,所以书写作业完成都很潦草。我和娃说,如果没有能量,就先保证上课的时候认真听,书写潦草一点也没关系。中秋节的时候,娃很沮丧地回来说,老师要求前些天的抄写都重写,因为字迹太潦草。我跟他说放宽心,你现在如果能力达不到,妈妈可以帮你完成抄写,你只要把你的注意力在上课的时候尽量用好就行。娃非常开心。同时我也跟老师沟通,和老师说明孩子的语文基础差,我们经过这三年磨合,找到了适合他的办法,就是背默课文。孩子的能力有限,所以我们现在想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先帮着孩子把基础知识的把握,多做一些,能让孩子多一些自信,对这门课多些喜欢。感谢老师的理解,所以目前我们没有在书写上面投入太多的时间。老师要求的书写,我私下里都自己模仿孩子的笔迹写了。前天,我跟娃说,你先来写两个字,我照着你的笔迹继续往下写。娃说,妈妈我觉得你写的字不好看。我说妈妈也突破不了,只能写成这样。要不你给妈妈示范一下。娃拿着劲还真写出了挺不错的一行字儿。
2021年10月28日
其他

茅卫东:这三个月我们一起分享的话题

为期三个月的“东哥社区”第二季快结束了。第二季8月初组建,因为说好的正式启动时间是8月15号,所以实际还有一段时间才关闭哈。社区群友放心,精彩分享依然继续。剧透一下,接下来两场分别是“我如何教育学校领导”“我在美国做科研”。过去的三个月里,根据我的笔记本记录,“东哥社区”第二季已经进行了22次的分享。其中包括四次的微信视频号直播,不包括一时兴起在群里的即时分享。每次分享时间和主题如下:一、8月5日,什么是自我成长需求。此次分享主要目的是劝退没有真正理解社区意图的误入者。当然,退群退款不含糊。二、8月12日,群友“主心骨”解析《黑客帝国》。三、8月17日,我为什么要做“东哥社区”。四、8月24日,拒绝绑架。五、8月29日,不做自己曾经憎恶的人。六、8月31日,性格VS能力——我的个人反抗史。七、9月5日,群友“可二”介绍自己的精神成长史。八、9月7日,“我的气质你模仿不来”——谈实力九、9月12日,面条、诗和远方十、9月14日,漫谈做自己十一、9月19日,做好人难在何处(视频号直播)十二、9月22日,警惕学习神圣化十三、9月26日,告别过去,告别未来十四、9月28日,理解孩子没那么难十五、10月5号,难,是因为卡在哪里了十六、10月7号,别人家的父亲(视频号直播)十七、10月10号,群友“湘阳落儿”分享《从有能力到会生活》十八、10月12号,我生命中的那些巧合十九、10月17号,梁卫星失败了吗‘二十、10月19号,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二十一、10月22号,关于咨询不得不说的话(视频号直播)二十二、10月24号,看不惯,怎么办?(视频号直播)二十三、10月26号,危险真的来了最后一次分享就在昨晚,简单小结一下哈,半个小时聊了三个角度:宏观社会层面+微观生活层面+最新爆款文分析。结论:冷静,不要冲动,做善良的自己,过真实的生活。我不论是在社区内做语音分享,还是视频号直播,都是有提纲没稿子,有时候讲的可能不是很流畅。这些分享不在于传递多少信息和内幕,而是提供一些自认为还比较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东哥社区”第二季快结束了,第三季开始招募会员准备启动。和前面两季一样,第三季的运营时间也是三个月,每周至少一次群内分享。会员条件也和以前一样,有自我成长要求的家长或教师,无论性别、年龄、学历,只要有时间,并认可我、信任我,均可以加入。有兴趣了解具体情况,请点击阅读:茅卫东:“东哥社区”第三季会员招募发几张前面两季社区会员的感受——
2021年10月27日
其他

​茅卫东:《做善良的自己,过真实的生活》目录+“东哥社区”第三季会员招募

这个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整理2018年至2020年的公众号文章了。十天前粗选了48万字的文章,经过再筛选和细编,留下36万字,分为十一章,每章在3万或4万字样子。总目录如下——《做善良的自己,过真实的生活》序:你还在眺望远方,我已经开始关注日常第一章:瞧这个人——啥都不是还得瑟第二章:生活篇——无可奈何才是真第三章:成长篇——少有人走的也是路第四章:阅读篇——挖井观天要不得第五章:制度篇——谁去给猫挂铃铛第六章:社会篇——断了你的念想第七章:边界篇——不要把自己交出去第八章:家庭篇——你就是最好的药第九章:学校篇——莫欺孩子年纪小第十章:专辑篇——反向思维不能少第十一章:短语——总有一句扎到你跋:不痛快就对了——谈为什么要关注“教育自由谈”文集中的绝大多数文章都发在“教育自由谈”上,也有少数几篇选自我另一个保留号“东哥会客厅”。虽然都是公号文章,经过编辑重组之后,增加了系统性,内容更加聚焦,还是有一定的收藏重读价值哈。新朋友不太可能再回头一篇一篇翻旧文,一册入手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这年头,能够这样跟你说真话的人可能真的不多了。接下来还要再打磨一下,考虑还是做成电子书。纸质书是没机会再出了,我已经死了这条心。昨天晚上我为了发这个消息登陆公号,右上角上有一个红色的“2”字,意思是平台给我发了两条消息,基本不会有什么好事。打开一看,果然,两篇旧文被删了。今天做个活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聊。购买文集《茅卫东:做善良的自己,过真实的生活》,自动获得加入“东哥社区”(第三季)的机会。同理,加入“东哥社区”(第三季)即可获赠文集《茅卫东:做善良的自己,过真实的生活》。“社区”每季运营三个月,每周至少一次高质量的群内分享。还和以前一样,有自我成长要求的家长或教师,无论性别、年龄、学历,只要有时间,并认可我、信任我,均可以加入。特别申明:1、我是做咨询的,同行愿意的话可以买书,谢绝入群;2、只想为孩子寻医问药的,谢绝入群。欢迎点击个人硬广——有困扰?找东哥(maowd1)咨询就对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2021年10月25日
其他

15岁的丫头提前结束夏令营,小男朋友找上门

2021年8月22日“东哥社区”第二季群友分享一丫头今年15岁,暑期参加丑小鸭中学夏令营时,她问詹大年校长:我可以谈恋爱吗?詹校长回复得非常有智慧:等你恋爱了再来找我,我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然后,她就真的看上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很高、很帅,很害羞。也不知道怎的两人就真的好上了,学校心理老师跟我报告过,我心里也有数了。因为要参加比赛,丫头得提前离开丑小鸭中学。走的时候,男孩哭了,丫头是笑着回来的……二没等夏令营结束,男孩也回来了,刚好也是广州这边的,离我们这里挺近,而且,男孩妈妈和我同在一个平台学习育儿知识,同在一个微信群,还不约而同地报名参加了同一个夏令营。说起来,这一切还真是“猿粪”。男孩第一次就说要过来找她玩儿,丫头跟我说了,我和爸爸一开始都不同意,但丫头说她自己有分寸的,让我们放心。我和男孩妈妈也沟通了,聊的很愉快,我们都愿意支持两个孩子。男孩妈妈给他买了票,我们去车站接他。那天下着雨,两人同打一把伞,一高一矮走在雨中,好不浪漫。我随手偷拍了两张照片,嗯,是青春的气息呢。那个1.8的高大男生比丫头还小几个月,柔柔的,很稚嫩的一张脸。接到他们后,已是中午12点多,丫头让我带她们去吃炸鸡。我陪着一起吃饭,期间拍了照片和视频给对方的妈妈,也拍给了丫头她爸。丫头约好的闺蜜也来了,吃完饭已经是差不多两点半,他们三个去商场逛街拍照,不让老母亲跟着,我识趣地给他们打了车。她让我5点半再打车给他们回来,我说回来之前联系我,然后就回去做我自己的事儿了。三其实,内心不担心是假的,心里也在打鼓,有种怕自己家的好白菜被猪拱了的感觉。丫头她爸更焦虑,说我把孩子们惯坏了,要是有个啥事,定不饶我;说我这样下去会毁了孩子,还扬言要找人家的父母。由于我对丫头的了解,我是非常相信她的,她也很愿意跟我沟通。我已经提前为丫头普及了性知识和相关健康话题,也表示愿意做她的朋友和倾听者,她反而很坦诚,很有分寸,懂得保护自己,爱护自己。下午六点,他们如约回来了。我们要送男孩子上车回去,那个男孩迟迟不肯走。丫头就说他,你赶快回去,不然你下次别想来了。上车前,男孩依依不舍,女孩小手一挥,转身就走。第一次见面就这么愉快地结束了。丫头说,他们几个一起就在商场逛街,吃东西,拍照,是很开心的,叽叽喳喳地和我分享他们的开心时刻……四当晚,我写了一封信给丫头,跟她约法三章:我不支持你的这个选择,但是如果你定要选择这个,我会支持你。我们一起商量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丫头欣然接受,并和我说,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我都明白。分开后,他们每天像其他朋友一样,打电话语音分享美食,分享趣事,还讲睡前故事呢。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滋养:男孩哭,女孩让他在电话里哭个够;丫头情绪不好,也在电话找他倾诉。她的情绪明显也一天天的好起来。
2021年8月24日
其他

茅卫东:其实我并没有很推崇丑小鸭中学

夕阳下,运河边看到群友讨论打疫苗的事情。有人说,我打了有不良反应你们不能打啊。有人说,我打了啥事没有你们放心打吧。唉,《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算是白学了。我反复说过,不要仅以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就得出一个普遍性结论,倒不是说这样得出的结论一定都是错的,而是这种思维方式本身不靠谱。正说着,李镇西老师问我,……为什么“还”这么推崇丑小鸭中学?这个“还”是有故事的,我自己的故事,现在还不方便说。我回复了四个意思,灰色部分是写公号时的增补,不是当时的聊天内容:第一,一个人考虑问题如果永远摆脱不了性别、年龄、职业、地域、个人感受、个人利益等局限,那就只是算计不是思考。从历史上看,多少科学家为了坚持自己的发现和论断,不惜送掉自己的名声、前途甚至是性命。伟大的科学家只考虑真和假,是与非。对他们来说,对错比利害更关键,事实(证据)比观点更重要。当然,不可能他们每一次发现、每一个推论都是正确的,但他们进行的是思考而不是算计,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你我不是科学家,但还是可以理解“事实(证据)比观点更重要”的。伯特兰.罗素寄语未来: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是智慧和道德第二点,一所学校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孩子,不能以个别孩子的表现来评判一所学校。一所学校每年上北大清华的有多少并不就能证明学校就有多好,一所学校有学生跳楼自杀了也不一定就是学校管理有多大问题。我这样说会被很多人骂,没事,他们人多势众并不能证明他们不是蠢货。现实确实早已经是“一俊遮百丑”与“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并存,但个人还是可以选择是装糊涂还是保持清醒。“虽千万人吾往矣”不是古人的专利,“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完全可以是你我的自觉选择。如果这点信心和勇气都没有,那必然只有“千人诺诺”,不见“一士谔谔”。第三点,我并没有很推崇丑小鸭中学,只是在当下,这样的学校多多益善,怎么夸詹大年都不为过。其实我从一开始就认为丑小鸭中学存在不少问题,也和詹大年私下交流过,只是我没有在文章里说过这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也有自己的局限,都很正常,我的看法也不一定就是对的。很多人以为我逮谁骂谁,这些人不是肚量有问题就是智商是硬伤。我骂的都是该骂之事、应骂之人,对于成长中的问题我并不急于公开叫板,这是我一贯的态度。比如,我对新教育实验、第一线研修班(后来的“问对”)有很多不满,私下也交换过意见,但极少公开质疑(不是完全没有,不多),因为相比之下,他们已经算是做得很好了。在还是普遍“吃不饱”的情况下,一味强调“吃好”是伪善。当然,他们有时太得意,我看到了也会泼点冷水,有没有效果我就不管了。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我很久没去丑小鸭中学了,前不久新校舍落成典礼也没参加,朋友圈也不常转詹大年的文章了。无他,学校已经走入大众视线,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而我不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人。第四点:李镇西转述詹大年的话:“我没有改变谁,也没拯救谁,这些孩子的变化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我给了他们一个合适的环境。”我认为,这个说法很到位,既有办学者的谦和,也有教育者的理性。但是,很难有人一辈子不说一句过头话,这既有主观的认知不足或虚荣心理作怪,也可能是客观的现实压力所致,可以理解。推荐阅读——茅卫东:不能一辈子都在演绎小马过河的故事茅卫东:怎么夸詹大年都不为过詹大年:10年来,报道“丑小鸭中学”的文章链接收录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2021年8月1日
其他

茅卫东:放弃引领,好好过个暑假

昨天,《茅卫东:你也很想揍孩子一顿吧》一文引发了不少朋友的议论。有人说,自己从没想过打孩子,就想等孩子毕业了,打她校长和老师一顿!估计有这样想法的家长不是少数,当然真下得去手的肯定极其罕见。多数家长会这样:路上偶遇孩子的老师,视而不见,扬长而去。而老师好像都会不明所以,有的还会发朋友圈感叹家长的势利。一位读者的留言让我很是佩服,她说:特别庆幸,我帮助孩子在他的青春期完成了对权威——他的老师、他的父亲、学校规则,实施全方位的反抗,而且都“赢”了。他在那时候获得了“我成为大人”的情绪体验,然后行为上就真的肩负起“成为大人”的责任。这位母亲太厉害了,简直是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在昨天的文章里说:当整个社会出现偏差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个人努力的成效微乎其微。虽然是自己生养的孩子,可是如果真的出现了社会与父母争夺孩子主导权的情况,父母的胜算其实很小。这位母亲居然赢了,很厉害。我估计,这里面可能也有幸运的成份。还有两位微友是这样说的:1.
2021年7月11日
其他

茅卫东:你也很想揍孩子一顿吧

遇到这样的熊孩子,你会怎么办?昨天在“蓝橡树”上读到《一位上海考生家长自述:这12年我们受够了》,想起前些时候也存了几个素材,其中就有这一篇。在自己的公号后台一翻,都已经是6月21号的事了。简单说两句。网名“文小创”的上海高考家长在高考快结束的时候说,此生最后悔的事只有一件,就是生养了小孩!如果有来生,希望夫妻两个人过!“文小创”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妻子是国家高级工程师,夫妻俩在上海购有别墅,绝对属于成功人士、精英阶层。可是儿子中小学12年的学习、生活状态让他们深感痛苦、迷惘甚至是绝望。这位父亲将之概括为“12年的艰苦岁月”,太难了,他们已经受够了。在这位老爸眼里,儿子是“一位没有理想的平常人”,能考上大学,但好不到哪里。除了支付儿子基本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他不再负担额外的费用。他们今后要和儿子做生活切割、经济切割,“已经看不到未来”。无独有偶,网易号“王轶老师”说,学生家长齐先生表示,儿子高考结束,不论成绩好坏,先揍一顿再说。原因也是“受够了”。齐先生的儿子是复读生,当年选择复读,不是没考上大学,而是高考成绩不理想,比预期少了五十多分。没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儿子不甘心,家长也义无反顾地选择支持复读。可是,进入复读阶段的儿子,情绪变化很大,对父亲发脾气是常有的事,这让齐先生痛苦不堪。“去年高三的时候,儿子虽然情绪不太稳定,但没有现在这么暴脾气”,齐先生无奈地说,“我一直努力克制自己,不断退让,这样的日子太压抑了,受够了”。齐先生表示自己快忍不住了,“儿子高考结束,不论成绩好坏,先揍他一顿”。文小创和齐先生的故事肯定会让很多家长心有戚戚,大家都是过来人,或者还是局中人,感同身受。看几则“蓝橡树”的读者反馈:这几年玩微信、做咨询,这样的心酸、困惑,甚至绝望,也听到了很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有人说都怪老师只会应试教育还整天想着补课挣钱,搞得学生太苦、太累,滋生厌学情绪。有人怪游戏害人,将游戏与毒品等而视之,恨不得国家马上出台法律,学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将网络游戏从业人员一网打尽。有人怪社会浮躁,任由各类明星、网红招摇过市赚得盆满钵满,搅乱了青少年的心性,使得校园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这一切网络自然脱不了干系,有人认为如果没有网络一切都安静了,国家就应该采纳申大妈的建议,不能谁想上网就能上网,一切要有规矩。个人以为,如果家长们持有上述这样的想法,那最晚等孩子上了中学之后,亲子关系一定会出现各种状况。进入青春期的网络原住民与还在留恋过去围在一起读报纸、看黑板报的老古董们怎么可能说到一块去。也有人把主要责任归咎于家长,下面这则留言就很有代表性——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很重要,也很难。特别是当整个社会出现偏差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个人努力的成效微乎其微。虽然是自己生养的孩子,可是如果真的出现了社会与父母争夺孩子主导权的情况,父母的胜算其实很小。何况,成年人身上普遍会有很多固化的东西,严重影响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行为习惯还好说,错误的思维定势、心理模式如果没有经过认真梳理,即使看再多的书、走再远的路也是白搭。推荐阅读:警惕伪学习我将成年人在育儿方面常见的认知和心理误区归纳为下面几种:1.
2021年7月10日
其他

茅卫东:警惕伪学习——从鲍鹏山老师的怀疑说起

图片取自朋友圈搜了一下,这是鲍鹏山老师5月30号发的微博。都快过去一个月了,截图还在朋友圈流转,可见这话说到很多人的心坎里了。太多的人,对不起他读过的那些书。太多的人,对不起他受过的磨难。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1.
2021年6月29日
其他

茅卫东|熬到何时是个头

某教育联盟近日考试的作文题,作者供图熬到何时是个头?文/魏毅德(教师)将熬作为生存智慧代代相传,折射出的是这片苦难的土地上几千年以来专制为祸之酷烈、权力之跋扈残忍、百姓生存之艰难与痛苦!看到“熬”字,我本能地一哆嗦。想到熬鹰,不眠不休、不饮不食让老鹰不停歇地飞,直至完全被驯服。想到熬牛,不停地捶打牛的睾丸,直至牛在声声哀嚎中完全丧失雄性。曾国藩、林语堂、单田芳——晚清重臣、民国学者、当代著名说书人——三位不同时期的名人,回首人生,竟也不约而同地以“熬”字作结。从晚清到21世纪,近两百年过去了,一代代总在熬中轮回:如果世界不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越变越好,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可期待呢!这样的世界不是太操蛋了吗?熬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生存哲学,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国人耳熟能详,妇孺皆知。放眼望去,至今仍在大力宣扬这种生存哲学的,大概只有中国吧,隐忍、坚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且不说将“成为人上人”作为成功目标是否有悖平等之文明理念,且问这些规矩,这些需要人隐忍坚韧的各种痛苦源自何方、是否人道、是否有利于人的创造性活动?
2021年6月27日
其他

茅卫东:面对孩子的不敬,老师和家长怎样不生气

最近听说了几件事,都与小学教师有关:一个小学生因作业还没做完老师提前收上去批了,孩子怕被家长批评,很生气,在本子上写了一句“老师是SB”,老师就非常非常生气,叫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还有一位,直接对全班学生说:没有哪个老师愿意教你们这样的孩子。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强烈反应。最奇葩的一例:因为明显的处置不当,班主任被家长质疑——没有羞辱、没有怒骂,家长就是冷静地表达了自己对事件处理的不同意见,请老师三思。结果班主任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哭了七十分钟。怎么那么精确?一节正课四十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接下来一节小课二十分钟,老师一直在哭。唉,做老师肯定不容易,可是有哪一行是“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呢?有这样的好事还能轮得上你和我?很多老师一直不明白,他们之所以总是遭到批评,甚至被鄙视,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这个“教师”身份,而是他们在工作中太不专业,在生活中过于狭隘。比如,面对一些可大可小的事情,沉不住气,一刺就爆,一点就炸。下面三句话,送给老师们,其实也完全适合家长们——因为理解,所以谅解;因为强大,所以无恙;因有支持,所以坚持。面对学生的不敬,老师怎样不生气文|茅卫东下面这些情景,是我从一些文章里摘录下来的,不难发现,老师好像很容易被学生气倒。情景一:上课的时候,跟学生说到隐私权的问题,很多学生居然跟我说,我们老师去家访是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让我好一阵子郁闷。情景二:总复习的时候,我对学生说,哪一门功课弱就集中精力补习哪一门,就像平常说的吃什么补什么。立刻有学生提问:“缺心眼哪?吃什么补?”我气得愣在讲台上,半天说不出话来……情景三:“老师!我觉得你的说法是不对的!”钱元成站了起来:“每个人都有喜欢明星的权利,为什么我们就不行?”“对对对,元成说得有道理!”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起来。谁也没发现老师已经被气得满脸通红了。“钱元成!你给我站起来,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而不是追星!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不听我的话,可以别来上我的课!”说完,老师便气冲冲地走了。面对学生的不敬,老师的郁闷生气不足以体现自己的尊严,而惩罚学生,还可能让自己斯文扫地失去尊严。怎么办?以下三招,或许可以帮助同行们在面对学生的不敬时,尽量少生气或者不生气。一、因为理解,所以谅解假设一个南方的孩子在北方一个学校就读,某天他以非常激烈的态度对一位当地的老师表示强烈不满,但用的是南方方言。这位老师可能也生气,但会被气得半死吗?肯定不会,因为老师听不懂学生在说什么。甚至还有一种可能,在场的老师都觉得这个学生的样子好逗,乐呵呵地看着他愤怒地说着一通周围人谁也不听明白的话语。同理,不是学生的某些言行真的具有多少杀伤力,主要还是教师自己感觉被伤害了。这种感觉有时候会如此强烈,强到足以使人产生各种生理反应。但是,如果老师理解了学生粗鲁不敬背后的原因,或许就不会那么生气了。比如,现在不只是学生,就是家长也普遍不喜欢老师家访。不久前,一所小学开展“家校联系方式”调查,近八成家长选择“校访”,也就是自己去学校找老师,不希望老师找上门来。我想,这不会是一所学校才有的情况吧。身为教师,理当关注这些变化,理解这些变化,何苦有学生不喜欢家访自己马上就失落了呢。再比如,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缺心眼,该吃什么补?”一般情况下,可以想像得出这个学生多么调皮捣蛋。帮助学生知道“进退分寸”,懂得“应对得体”,这本是老师工作范围之中的事。如果是我,或许就直接对学生说:“你这人真调皮,很有搞怪潜质嘛!”然后继续正常的教学。课后,可以考虑一下:这个学生是不是经常这样?他在其他老师那里是不是也这样。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搞怪,只是为了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样的学生可能生活中缺少关爱,那在学校里,老师最好主动和他说说话,让他做点事,这样他就没必要通过课堂捣乱来引人注目了。理解学生,包括理解学生的担心、失望甚至愤怒等负面情绪;掌控局面,特别在师生冲突已经发生的时候努力不让事态进一步爆发不使之失控;安慰引导,对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善意,在不伤学生尊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作出明智的选择。这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建议经常感到被学生伤害的老师,不妨多了解一下学生的成长经历,如果对他们的问题多一份同情之理解,或许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感觉了。二、因为强大,所以无恙三四岁孩子的一巴掌足以拍死一只蚊子,可是如果一个成年人被这样拍一下,大概只会觉得这个熊孩子蛮可爱的,根本恨不起来。对成年人来说,孩子这一巴掌太没有杀伤力了。语言的伤害有时就像蚊叮虫咬,偶尔也会有要命的情况,但绝大多数时候不足以影响一个正常人的正常生活。可惜,不少教师虽然是成年人了,但精神并没有完全长大成人,稍遇挫折就容易情绪失控,或悲伤难捺,或激愤不已,而有时,孩子就成了老师发泄情绪的对象。这一点,电影《人间师格》(也译作《超脱》)的开头就有一个非常棒的诠释。主人公亨利·巴赫特在第一堂课上就遭到一个黑人学生的辱骂,他放在讲台旁边的包也被狠狠地扔到了门口。亨利·巴赫特冷静地对黑人学生说:“那个包,它没有任何感觉,它是空的。我也一样,你伤害不了我!我理解你的愤怒,我以前也很愤怒,我理解,但你没有理由冲我发火,因为我是极少数愿意给你们机会的人之一。”随后,亨利·巴赫特以商量的方式让这个愤怒的黑人学生拿了纸和笔,回到座位上去写作文了。“你伤害不了我!”面对学生时,我们应该有这份自信和勇气。实在不行,如果你还需要这份工作,那就得像亨利那样,去习惯。在中职学校当过年级“最后一个班”的班主任,也看过《超脱》等电影,我知道当老师有多不容易曾读到过一则小故事:一个老师在办公室逗孩子:“融融是个小花猫。”孩子顾自玩着没搭理老师。老师不甘心,再次逗孩子:“融融是个小花猫。”孩子一边玩一边嘟哝了一句什么。老师没听清,问孩子说的是什么。孩子终于抬起了头,一字一顿地说:“反——弹——”老师大汗,笨拙地说:“那我再反弹!”“粉碎!”孩子不加思考地回应。老师完败。你看,在内心强大的孩子的面前,教师的“挑衅”根本不足以影响孩子——无视、反弹,最后直接粉碎。而有的老师因为孩子粗鲁地一骂,或者冷漠的一瞥就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长吁短叹。相比之下,情何以堪啊。三、因有支持,所以坚持再强大的人,也有疲倦的时候,永动机是没有的;再强大的人,也有弱点,比如希腊神话中的安泰需要从大地汲取力量;教师内心再强大,再是善解人意,也顶不住超负荷的工作,也不可能把诅咒听成音乐,把口水视为护肤霜。所以,教师需要得到支持,需要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我说的支持,除了领导的赞许、同行的钦佩和学生的感谢之外,更是指一些人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这些人可以是父母、爱人、孩子、同行以及在身边或不在身边的朋友。一个人的支持系统越完善,他的信心就越充分,遇到挫折和困惑时也越容易突围。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只是需要倾诉,需要有个能够理解自己的人,静静倾听自己发牢骚,能够任你哭由你闹。当然,这个支持系统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由美食、美景、美剧……来替代。困惑迷茫、鞍马劳顿时,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看喜欢的书,一个人看个动画片,和家人一起泡泡温泉,陪孩子玩会儿,和朋友一起唱歌喝酒痛批一下教育,在爱人面前痛哭一场,听听父母的职场心得……所有这些都可以有效地缓解自己的焦虑,让自己平静下来,不再生气。第二天,继续神清气爽地出现在校园里。推荐阅读——给青年教师的10个忠告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2021年6月22日
其他

茅卫东:怎么夸詹大年都不为过——我看丑小鸭中学

很高兴,丑小鸭中学终于走入大众视野了。这两年,詹大年和他的丑小鸭中学频频出现在各类学校的报告厅、众多教育论坛的嘉宾席,还有各种媒体的页面、版面和画画上。与此同时,詹大年那一口标准的湖南普通话,以及他“远看30多岁,近看40多岁,实际上50多岁……耐心60多岁、细心50多岁,恒心40多岁,爱心30多岁,信心20多岁,童心10多岁”的形象也被越来越的教育同行所熟悉。采访联系或了解入学请加詹大年本人微信个人以为,詹大年和丑小鸭中学之所以会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且热度还在迅速升高,首先不是因为学校办得有多好,詹大年有多大能耐,而是这些年因为“受教育,不正常”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越来越多了。除了跳楼和住院两个办法,这些不正常的孩子还需要有其他出路,詹大年和他的丑小鸭中学恰好满足了社会的这个特殊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詹大年和丑小鸭中学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实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但我仍然要说,社会怎么夸詹大年和他的丑小鸭中学都不为过。到丑小鸭中学就读的孩子几乎都有两个共同特点:百分百这些孩子的父母拿他们没有一点办法,百分百这些孩子无法融入以前的学校。除了还没有犯罪,这些孩子中,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恶劣”行为,几乎都存在着。请注意,这些孩子不是詹大年和他的丑小鸭中学“培养”出来的。相反,是詹大年和他的丑小鸭中学接纳了这些被周遭嫌弃、被学校抛弃的孩子们。我知道,接收这类孩子的地方全国各地可能不下几十所学校和机构,丑小鸭中学不是唯一。但是,在我目力所及范围内,能让孩子们在严格管理与欢声笑语中恢复自然天性的,只有詹大年和他的丑小鸭中学了。此类学校(机构)的管理者能像詹大年那样大肚能容、大脑能想、大嘴能说的,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人了。最有意思的是,詹大年创办丑小鸭中学十年,期间经历很多波折,甚至一度被面临关停的危机。去年这个时候,是詹大年最绝望的时候,他把最特殊的资料全部托付给了我,有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幸好,丑小鸭中学最后还是保住了。但总体来说,他的日子很幸福——有些学生会在入学不久后会主动叫他“詹爸爸”,而他在儿子女儿早已成年的情况下,又老来得子,在可以当爷爷的年龄再次做了爸爸。两年前在昆明与詹大年的小儿子合影多少貌似有情怀的教育者,把自己过成了“苦菜花”,把孩子们培养成了“圣战士”,我个人极不欣赏。昨天,群里讨论詹大年和丑小鸭中学,有群友对学校的军事化、封闭式管理,对学校联合家长“欺骗”学生入学这些情况有质疑。2017年12月份,本人在丑小鸭中学待了一段时间,2018年元旦那天,我在公号发了《警惕在理想中迷失》一文,就是回应当时几位朋友类似的质疑。把文章找出来再发一遍——警惕在理想中迷失2017年12月30日,参加丑小鸭中学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一我们一般都能理解自己或他人在现实中的迷失。这种迷失,或为钱,或为权,或为美色,或为亲情;可能主动,也可能被动,总归是放弃了自我、本性,为外人(物)所役。说人还会迷失于自己的理想,很多人或许一时不能理解。因为理想总被誉为人生的灯塔、生活的路标,甚至是指引、鼓励人前行的力量,它怎么可能让人迷失?对,就因为理想是灯塔、是路标,所以,它有可能让人迷失。遥想着远方的美好,忘记了迈开脚步;眺望着远方的灯塔,忽略了路途的坎坷。还有,谁能保证,灯塔和路标,就不会出错?谁又敢保证,灯塔、路标所指的方向,没有风险?二两次到昆明丑小鸭中学,在朋友圈发了一些照片,有的得到了点赞:有的受到质疑,因为那层铁丝网:丑小鸭中学的大铁门通常是紧闭的,教学楼、宿舍楼的走廊,层层都安装有铁丝网,学校围墙上端同样是铁丝网,朝外的窗户都钉有铁栅栏。这是学校,还是监狱?有网友直言不讳。更有网友看到丑小鸭中学下面这样的情景后抑制不住愤怒,认为孩子的创造力就是这样被压抑被破坏的。甚至,有朋友当面表示强烈不满:“强迫孩子参加军训,这是搞法西斯嘛!”三因为是朋友,我也直言不讳回应:“我能拿刀在你身上划一个口子吗?”当然,这只是打个比方,我并没有因为朋友的一句话气疯掉。我想表达的是,一般情况下,正常人谁也不会拿起刀伤害别人,但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人专门拿刀在别人身上划口子,被划的人还得花钱,花了钱都还要感谢。对,我说的是医生,外科医生。丑小鸭中学的詹大年就被医生动过刀。有一年,因为剧烈的腹痛,正在参加培训的詹大年要求室友紧急送他去医院。肝胆科医生检查后告诉他,再晚来一会儿,小命难保。“痛得要跳楼啊!”皮糙肉厚的他从来没遭受过那般的疼痛。然后,他就发现所有肝胆科病房都装有防盗窗,而且只有肝胆科病房如此。“以前跳过好几个了!”医生告诉他。曾有新闻说,有位产妇疼痛难忍要求剖腹产,未果,情绪失控跳楼。类似这样的事件,并非孤案。很多人不理解,生孩子哪有不疼的,她们怎么就这么脆弱。“你没有经历过我的痛苦,请不要轻易评价我的人生!”这个时候,用上这一句是最贴切的了。有些痛,真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四到目前为止,到丑小鸭中学就读的孩子几乎都有两个共同特点:百分百父母拿他们没有一点办法、百分百孩子无法融入以前的学校。除了还没有犯罪,这些孩子中,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恶劣”行为,几乎都存在着。你可以责怪父母不会爱孩子,你可以批评老师没有责任心,但孩子已经这样“劣迹斑斑”,怎么办?他们被父母骗到了丑小鸭中学,他们的父母请求学校派人来“绑架”自己的孩子。也有少数尚有一丝理智的孩子,他们不愿意毁灭,但也知道自己已经无法管控自己,于是答应父母走进了丑小鸭中学。这样的一所学校,怎么可能每天大门敞开?怎么可能不进行军事化管理?怎么可能没有摄像头、铁丝网?现在的丑小鸭中学就相当于一个医院,而且是医院中的肝胆科,有人看到的是冷冰冰的铁丝网,我看到的是充满爱心关怀的安全网。丑小鸭中学是一所普通初中学历教育学校,学生每天参加体能训练,更多时间是接受常规的初中教学;他们要像军人一样整理内务参加训练,他们也和同龄人一样打球下棋吃烧烤办社团;他们会被德育老师(教官)训,他们和德育老师打招呼时会叫:老飞、老夏、大象……夏天,他们会去漂流露营;每周,他们可以看电影看电视用Apad,教室里有触摸屏随时可以上网
2021年5月4日
其他

茅卫东:我不怀念八十年代,因为我差点死在那儿

今天是世界幸福日讲讲我与母亲和解的故事并以此献给正陷于“两期战争”的家庭怀念这种事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喜欢,年轻人只会憧憬未来。不仅个人如此,国家也这样。有人说,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拍科幻片,因为他们没几年历史嘛,有什么资格居高临下跟中国讲话。我们大中国历史悠久,只拍古装戏就可以让人看一辈子,还看不完。没关系,自己看不完可以让儿子看,儿子看不完可以让孙子看。孝是中华民族屹立千年不倒的法宝,“愚公移山”精神应该赋予新时代内涵,决不能丢。但我不是一个孝子,因为在上高中的时候,我曾不只一次地想用菜刀砍了母亲,然后自己再摸电门自杀。真的,我在头脑中进行过很多次的情景模拟。高中三年,和母亲关系的紧张程度不亚于这几年的中美关系。那是1984年9年到1987年7年间的事,正是八十年代。在细说此事之前,请允许我跳跃到世纪之交,先说一件别人的事情。一、徐力杀母案2000年1月17日,浙江金华,一名17岁中学生用榔头砸死了母亲。徐力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母亲是食品公司职工,父亲长期在外地火车站工作。徐力从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成长的。母亲工资不高,经常帮别人加工毛线衣赚点钱供儿子读书,让孩子过着“吃穿全包,一心读书”的生活。初中升高中时,徐力考进了学校的重点班,但高一上半学期排名全班倒数第二名。通过努力,高一下半学期,徐力一跃到了第十名。母亲喜出望外,要儿子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悲剧从那一刻埋下了种子。1999年11月底,徐母在家长会上得知,儿子期中考试成绩排在班级第十八名。回家后,母亲狠狠地打了徐力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警告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从学校返回家里吃完中饭后想看会儿电视,徐母提醒儿子期末考试要考前10名。徐力说:“很难考的,不可能考得到。”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发生顶撞。绝望中,徐力从门口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二、我是那个没有杀母的“徐力”当年的我和徐力的个人情况非常相似。我母亲一直是家庭主妇,偶尔打点零工,“帮别人加工毛线衣赚点钱”这样的事情经常有。母亲甚至去建筑工地当过临时工,拌水泥啥的。可惜当年没有短视频,不然母亲早成网红了,哪轮得到演戏的“水泥妹”啊。父亲年轻时稀里糊涂从江南农村支边到了塞北荒漠,饿得受不了逃到北京,稀里糊涂就成了一名光荣的煤矿工人,又靠着煤矿工人的身份经人做媒娶了母亲。自从我为了上小学从北京回到绍兴之后,每年只能在夏天见到父亲一次。他每年有一个月的探亲假,一般都是夏天回绍兴一趟,在家能待上个二十天,其他时间都扔路上了,当年的交通状况非今天可比。每年父亲要回来了,母亲就会叮嘱我和哥、姐:爸爸在外面工作很辛苦,你们不能惹他生气,不要影响他休息,吃饭时不许夹桌上的好菜……父亲应该是很享受这种贵宾般的待遇,我也一直把父亲当贵宾。直到父亲去世,我们没有过一次促膝谈心。和徐力一样,我从小到大都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成长的。母亲念过初中,因为家里实在穷,她又是老大,
2021年3月20日
其他

茅卫东:不能一辈子都在演绎小马过河的故事 | 群主有话说

3.15日摄于鉴湖风景区一建群多年,最早的一个微信群,群友们尽可能小心谨慎,也已经重建了十次,现在是十一世了。两口子都可能吵架,三五百个陌生人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不奇怪。个人以为,除了那些因现实利益关系而建立的群,比如工作群,家校群,“韭菜”群,等等之外,一帮陌生人因为有某个共同的兴趣,或因某个共同好友而聚焦在一起,用“乌合之众”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别生气哈,你想啊,这样的微信群可能都不如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组织机构。一个存在只有几天或十几天的旅游团,它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都比微信群要强很多。要进入一个群,需要群主或群友邀请,想退出随时都可以,不用和任何人打招呼,不需要任何人批准,也不会影响任何人的利益。群主既不是领导,也不是导师,就是一个召集人,一个被逼急了可以踢人的“和事佬”。很多时候,群主还在纠结踢还是不踢,人家已经扬长而去。当群主很多年,经常有人发信息过来,说是想加入我的群潜水学习。我会告诉他们,群的意义在于平等交流和积极碰撞,群不是学习班,不需要抱着虔诚之心进去潜水学习。推荐阅读:少一点学习心态,多一些交流意识二这个交流不只是群友之间的直接对话,更包括图片、声音、文章、视频等信息在群里的传播。群就是一个信息大超市,入群不能怕太烦,喜欢安静的人不适宜在群里。在不刷屏的前提下,能够积极分享阅读和思考的群友都是热心肠的人。群的意义在于交流,这个交流也不是非要证明谁对谁错。各自把话说清楚,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那都是别人的事情。有人说:“要在一个公共、开放、匿名的空间建立正常讨论,基本不可能。”非常赞成这个意见。大家都知道,法庭除了原告被告还有法官,辩论赛除了正文反方还有裁判。没有中立的第三方,双方要分出胜负绝对不可能只“动口”,最后必须“动手”。一个群里,谁也不服谁,能吵出名堂来吗?我认为:不可能。推荐阅读:“真理越辩越明”害苦了太多的人三当然,交流各方适当的相互质疑和解释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追问和阐释可以让对话向纵深发展,这于对话者和旁观者都是大有裨益的。但从群里交流的实际情况来看,要遇到一个合适的交流者非常不容易。棋逢对手、旗鼓相当的时候,双方能够在正确理解对方意思的前提下,将对话不断推向新的高度,这种情况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普遍的事实是,可能超过半数的人无法接受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我将之概括为:看见不同斗志昂扬,遇到质疑气急败坏。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专制基因。不奇怪,这样的人不是罪人,而是病人。生活于斯,不得病才不正常;能够发现自己得病且得到治愈,近乎奇迹。我以为自己已经基本治愈,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我依然病得很得哈。不管怎么说,我知道"东边日出西边雨",所以你是对的但他可能也有理,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当成生活的全部。而很多人依然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习惯说绝对的话,动不动就是“中国人如何如何”“每个人应该怎样”“当年都是如此”这样的表述。其实呢,两百年前也不是所有的汉族女人都裹足,唐朝时女人休夫和改嫁都不稀奇。知乎上有个数据,中国大概有财富200万亿,人口约14亿,而其中富豪大概拥有资产180万亿,人口约有1400万。也就是说,现在90%的财富集中在1%的人群中。同一片蓝天下,人和人很不一样啊。这个说,现在中国人老有钱了;那个说,中国人还是太穷了。他们说的都是中国人,但只是他们熟悉的那一拔中国人。四谈钱容易伤感情,说说天气吧。其实,说天气照样可能吵起来。3.15那天,绍兴难得有点蓝天,赶紧跑出去拍油菜花发朋友圈。詹大年开玩笑说,你这是和北京过不去啊。才注意到,那天北京居然再次遭遇沙尘暴,很严重。那么,3.15那一天,天气到底好不好?问题太幼稚对吧,可是群里很多的争论在我看来就是这个样子:甲:哪有沙尘暴,明明是大晴天;乙:你瞎啊,这么大的沙尘暴看不见?他们说的都是事实,都没有错。但作为一次交流,双方都错了,因为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对方在千里之外。《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大家都学过。从现实来看,牛依然牛,松鼠依然是松鼠,小马肯定长大了,变成了大马——然后,就忘了自己曾经是小马。昨天,微友“会飞的鱼”说了一句话非常妙:“有的成年人只是个子长高而已。”想想确实如此,个子高了,思维依然天真浪漫,看到别人说的和自己感受的不一样就忍不住上去怼。我以为,比较理想的交流方式是:我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我还有些自己的看法。最糟糕的话语是: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应该是这样的……很多交流不欢而散,原因就在这里——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原因哈。多年前认识一位网友,后来他把我拉黑了,但我依然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
2021年3月17日
其他

茅卫东:与其焦头烂额之后求救,不如困惑迷茫之时求助

树枝写给天空的诗(微友赠)昨天下午,有个女孩因为情感困惑孩找我咨询。她半年前加了我的微信,聊天记录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加我那天,她说朋友介绍的,以后有事会直接找我咨询,她知道需要付费。第二次就是昨天下午,她问我有没有时间。我在浙东运河边拍树枝,冻得够呛正往回走。聊得很好。想起以前一个文章,再发一次。与其焦头烂额之后求救不如困惑迷茫之时求助茅卫东有位母亲向我咨询:儿子初中毕业后,不到一个学期就换了两个学校,然后再不肯去上学,整天待在家里玩游戏,怎么办?基本上,造成这种情形有两大原因,一是家庭的宠溺无边,二是学校的严苛粗暴。毛病看似出在上了高中以后,病根早就种下了。一问,果不其然。都是高中生了,只想在家玩游戏,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确实没有特别好的办法,给了几点建议,概括起来就一个字:熬。不过,这不是今天的重点,今天的重点是另一个字:拖。这位母亲一年前就加了我的微信,也一直说要向我咨询。先是希望我帮他劝劝孩子,孩子不想谈,未果;再要求面谈,她在北我在南,未果;又说考虑好了再约,一直拖到没办法再拖才联系我。事已至此,千万急不得,逼急了孩子很可能就由懒变坏,到那时真没办法收场了。万幸的是,孩子现在还愿意和母亲聊天。提醒她,一定一定别把手里的最后一张牌打坏了。唉,如果早一点咨询多好。这样扮演蔡桓公角色的人,很多。有一位高知,海归,加了好友后一直向我发信息吐苦水,建议他约个咨询,各种理由推托。那天,他又是一大段一大段信息过来,我忍不住了,直接语音他:如果信任我就先付了咨询费再约时间,要是有一点点的怀疑那就不要约,但也请以后不要向我吐槽,我不是树洞,也不做公益。他问我:现在约还来得及吗?他自己都感觉可能约晚了。开始通话,明显声音有些颤抖,还一顿一顿的,耳机里有很大的风声。他说自己正在外面快走,太压抑,简直要崩溃了。一直很努力,一直很谨慎,一直很有危机感,一直没人理解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家庭冲突还激烈起来了。工作和生活都是一团糟。他说,我现在该怎么办?我说,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果不其然,高压家庭出来的孩子,虽然是学霸,从来不自信。不自信的人,早晚会把一手好牌打烂。读书已经读到了最高段位,孩子就要上学了,也差不多把自己拖垮了。聊了一个多小时,从南聊到北,从小城镇聊到大都市,从国内聊到国外,耳边那个声音平静了许多。最后,我跟他开玩笑:如果不是约咨询,就在微信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发信息,今天这么一大通话得多久才能聊完?如果一开始就约了咨询,疙瘩或许早就可以解开,这些天就不必遭罪了啊。请一定理解,咨询最佳时机是困惑彷徨之时,而不是走投无路之际。或者说,在迷茫时就咨询,大大好过在绝望时才求救。有人可能知道,在沙漠、丛林、深山探险迷路时,除非有丰富的自救经验,否则,最靠谱的脱险方式就是什么也别做,尽可能想办法发送位置信息,然后保存体力,原地等待救援。有些人或因为害怕、或仗着自己年轻,各种探路,运气好的折腾半天发现又回到了原点,点儿背的就可能陷入更危险的境地。人生之旅也与此相似,彷徨迷茫难免,此时最好不要瞎闯,咨询一下不丢人。都知道路在脚下,其实有时候“路在嘴上”,你得问,别人才会告诉你。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有的人一分钟就能看清事情的本质,有的人花了一辈子都看不清一件事。如果一直拖、拖、拖,拖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再做咨询,很可能选择余地就很窄了,即使咨询师一眼就看清了本质,他也只能告诉你一个字:熬。不瞒你说,这个字我已经对不下十人说过了。庆幸的是,他们都能理解我的分析并接受我的建议。截图均是征得同意后发出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2021年1月28日
其他

茅卫东:曾经影响我的六本书——我的精神成长简史

好了,下面就逐一说说那些影响了我的书。1《论成长:断脐带做大人》——大人原来是小孩《论成长——断脐带做大人》作者:
2020年12月29日
其他

茅卫东:又一个孩子跳楼了,千万别让你的希望变成孩子的绝望啊

一12月15日,四川泸州某小区,一名小学生跳楼。在留下的纸条中,孩子说:如果你看到这封信,我大概率已经死了。我不得不说,我活的太累了。你们从小就要求我如同成人一般。现在,又想让我把早已遗失的“东西”找回来。老师对我的失望,同学“开玩笑”般的话语,我早已绝望。现在我只希望能多睡一会儿......对了,忠山公园那幢楼的书房抽屉里,有些东西要给你们看。”纸条的落款是“恐惧并绝望着的黄xx”。还是小学生啊,却已经“恐惧并绝望着”。纸条内容似乎不多,信息量很大:你们(应该是指父母)从小就要求我如同成人一般。现在,又想让我把早已遗失的“东西”找回来。这是他的生活环境。老师对我的失望+同学“开玩笑”般的话语。这是他的学习环境。想起一句话:“年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十八年前,青岛语文教师王泽钊对曹雪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句诗的化用。王泽钊是中学语文老师,成年人,基督徒,且视教育为自己的宗教。在那样严苛的环境中,他没有屈服,但最终还是离开学校,成为一名独立的教育工作者。这么多年过去,王老师风采依旧。茅卫东:听王泽钊老师摆龙门阵泸州小学生黄xx,年纪太小,他扛不住了,也选择了“离开”。二此地有“人前教子,人后教妻”一说,也叫做“堂前教子,枕边教妻”,意思是妻子是成年人了,要给足面子,不能当着别人的面说她的不是,而孩子还小,犯了错就得让他长点心,当众批评会让孩子感觉难为情,以后就不敢再犯。说白了,就是欺负孩子年纪小,力气小。当众批评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是巨大的。更可怕的是,很少会有人从自己的不幸经历中走出来。相反,大多数被伤害者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多年媳妇熬成婆”,一代欺负一代,伤害代代相传。现在,“人后教妻”一说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婆是用来疼(爱)的”。这是一种进步,都是成年人了,两口子谁教育谁啊。但是,惠不及孩子。
2020年12月18日
其他

茅卫东:但愿世无张桂梅

每年全国高考名额就这么多,师生再努力,就是希望花落自家。这当然无可厚非,可是那些最后落榜的同龄人,他们寒窗十二年,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人生还未开始已经失败吗?
2020年11月2日
其他

茅卫东:你知道“闲着也是闲着”的上半句吗——听王泽钊老师摆龙门阵

王泽钊给青岛市年级学生上课昨天上午,没有咨询预约,轻松刷朋友圈,看到王泽钊老师发了一个有关公平的图片,顺手点了个赞。估计王老师也和我一样,闲着,因为很快他的语音通话就过来了。他问我在干嘛,我说今年一直在家闲着,这几天刚跟某个小人打架来着。于是,听到两句民间谚语:听兔子叫耽误种豆子,捡大粪不理苍蝇屎。很有生活气息哈。王老师是我所见国内非常难得的既有深厚学养,又极有个性的独立教师,早年曾在青岛公立学校任教。有才华、有个性,紧接而来的首先不是荣誉而是争议,教育圈内尤其如此。王老师说,当年很多人对他各种抨击,他一概不予回应,一如既往地编自己的语文教材。这些年,他一直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教材,参与各地的语文教师培训,上示范课。王泽钊在包头北重三中上课,网络图片包头是王老师的基地之一,包头市语文教研室已经连续几年举办了王泽钊新国语培训班,效果斐然。去年高考,包头市语文成绩130分以上的学生多达108人。“教育是我的宗教,学生是我的上帝,我与上帝同在。”
2020年10月19日
其他

茅卫东:你死你的,我跳(唱)(过)(…)我的——话说过不去的第四道坎

按照刻好的模子长,那是月饼;能活成自己最舒服的样子,还不妨碍别人,这才是人的生活。乐观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悲观则可能代表着思考的深度。
2020年10月3日
其他

茅卫东:高山仰止实可悲——话说第三道过不去的坎

2020年9月27日摄于柯桥古纤道国人面前有四道很难迈过去的坎,前面说了欲望和亲情两道坎——茅卫东:就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茅卫东:拒绝亲情绑架今天来说说这过不去的第三道坎——权威。权威这道坎,不仅不好过,还不好说。不好说,不是怕说不好,就怕说好了权威不高兴。权威不高兴,后果很严重。所以你懂的,这道坎不好过,主要是因为它不让你过。既然不让你过,自然也不想让你说。但还是要说,因为迈不过这道坎,那就一生都活在卑微里,哪怕外人看来你是那么的光鲜亮丽。《潜伏》吴敬中开导余则成言归正传。什么是权威?不掉书袋,举例说明:孩子面前,父母就是权威;学生面前,老师就是权威;员工面前,老板就是权威;病人面前
2020年9月28日
其他

茅卫东:这一届孩子要顽强活到成年太难了

一昨天,看到一位在培训机构工作的妈妈晒自己带娃的时间表,很受刺激。孩子现在三年级,妈妈从她一年级开始就这样分秒必争。想必这样带娃效果不错,不然妈妈也不会晒出来,还告诉大家“时间都是拿分算”“别说没时间”。这位妈妈还总结了这样做需要的两个条件:孩子比较乖,妈妈比较严。不瞒大家,我看到这个时间表时心都缩了一下,太严苛了:一周当中,只有周日的中午12:00到晚上9:30是自由活动时间,但就是这个时间段,也注明了活动内容是“打球”。打球肯定不可能一口气打九个半小时,但至少说明这段自由活动时间也不完全是孩子自己安排的。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还是有意思?诸位设想一下,如果从明天开始,你我每天的生活除了睡觉的时候可以自由做梦没有限制,其他时间,从早上睁眼起床到晚上上床睡觉,全部由别人安排,且除了睡觉、吃饭和每天挥拍十分钟,保证连个胡思乱想的时间都没有。这样日复一日,我们能坚持多久?会有几个年复一年?二正巧,群里看到这张图——你看,只是在两段工作时间,凌晨3点到5点,中午11点到下午5点,环卫工人被要求到点到位,且不能在某个位置长期不动,有人已经“陷入了沉思”个人以为,就环卫工作的性质而言,这个规定并无不妥。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不能完全依靠个人自觉。办了健身卡,没用两次就放弃了,这是个人私事,无碍别人。如果是一份工作,个人的疏懒就会影响到其他人。小时候,在港片里看到,军装警察步行巡逻时都有规定路线,且每隔一段距离必须打卡,有的打卡点可能就设在街上某个杂货店里。警察与老板打个招呼,老板熟练地拿出小本子,警察写上到达时间,再打个招呼离去,老板把本子收好备用。很随意,又很规范,有效地防止惰性影响工作。后来,在肯德基、麦当劳的洗手间里也看到类似的清洁时间表。保洁人员必须按照上面的时间要求打卡,管理人员会不定期抽查。如果有人作弊(提前写好打扫时间后顾自去做其他事情),被发现后会受到处罚。再后来,有一次与学校保安聊天,发现他们也有类似香港巡警的规定。只是他们不再需要小本子,巡逻到某个位置,用警棍在地面和柱子某个点按一下就可以了。当然,这些点一般人是无须知道的。说这些的时候,两位保安的语气是不满的。他们认为这个规定太死板了,是不信任他们,拿他们当机器看。很理解他们不满,也理解前面那位的“沉思”。人本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自由意志的,人的天性不愿意被约束。为什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总能让人激动不已,哪怕自己根本没有这个条件?天性爱自由啊,奈何落尘世。为什么“不要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这句话会火?朝九晚五为人打工还不够,还有996甚至007,为了生活几乎完全出卖了自己,行尸走肉的日子太压抑啊。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大公司舍得花钱:一日三餐和夜宵全部免费,零食饮料免费,健身娱乐免费,班车免费,还有每年的团建、各种培训机会、绩效奖励、带薪休假……小公司老板就只能给员工年复一年画大饼了,员工若是失望至极,且自己还有一点市场竞争力,早晚离去。小老板偶尔也有成功的,比如马云。成年人不易,孩子们又如何?三像那位有条件把孩子带身边的妈妈,将孩子所有的校外时间全部安排了。孩子衣食无忧是肯定的,她现在也很乖,成绩也不错,可是孩子的自由天性怎么释放呢?她的自我管理能力怎么培养呢?父母管得了孩子的小学,管得了初中吗?管得了初中,管得了高中吗?管得了高中,管得了他上大学吗?管得了他一生的幸福吗?曾有家长在向我咨询的时候说,就是担心以后管不住,所以趁现在还能管赶紧管啊,不然以后要后悔的。糊涂啊——你就这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吗?你就这么肯定给孩子自由是毁孩子吗?你真以为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只要严格要求孩子就会如你所愿吗?你知不知道,你这份严厉是建立在自己对教育一无所知、对孩子极度不信任的基础之上,与其说你是担心孩子,不如说你是在诅咒孩子。那是你的娃啊,你怎么忍心把他往死里逼,还说自己是为孩子好?我知道,有家长不服——这位妈妈怼得非常铿锵有力她看了很多教育书籍,给过孩子信任和尊重,结果大失所望。这两句话尤其会得到共鸣——“教育家的教育永远是处在自己家没有小孩或自己家小孩又正好是属于读书料的前提下来教育我们这种家里两种都不沾边的怎么去改变自己从而改变孩子。”“书店只卖书,没有赠送一个跟书中一样改变方法就能变得很好的小朋友。”而我要说,这位妈妈所说似是而非。错在哪里?一言以蔽之:反智!根源何在?急功近利。她不明白什么是因材施教,不理解成长是一个过程。她太着急,总想着“一招制敌”。我都能想像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从小在父母或严厉或冷漠的态度中成长,上学时候没有遇到过好老师,结婚了与丈夫关系紧张,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她时刻在防范着别人,对别人的信任度极低,因为她受过伤,很重,至今未痊愈。孩子出生给她带来的幸福强极低、焦虑感大增,因为她没有从父母那里学到与孩子相处的正确模式。作为母亲,她当然也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于是她去学习,按照别人给的方法去带自己孩子。然后,麻烦出现了——专家的理论不管用啊。之所以说这么多,不是针对她,而是这样的母亲太多了。曾有一位母亲看到书里说给喂奶要定时,于是每天不到自己给孩子规定的喂奶时间,孩子怎么哭都不喂他。到底是谁错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父母(也包括老师)已经不会深度思考,只想在哪本书里,听几次讲座,或者跟着一个专家,学得三五个高招,然后依样画葫芦。一旦画虎不成反类犬,他们就认为自己上了专家的当。父母天天和孩子在一起,但任何一个育儿专家都不可能为他们提供时间精确到“分”的育儿宝典啊。专家的话,是需要“化”的,好比奶粉需要用水冲,自己不会冲,水有问题,甚至没有水,因此怪奶粉不行,这就不对了嘛。当然,平心而论,现在“奶粉”质量确实也是个大问题,有多少所谓的专家是真靠谱的呢,不好说。现实就是这样的无奈:无辜的孩子先是被父母好心好意地带偏了,然后专家成了父母声讨的对象,孩子成了父母严管的对象。有的父母眼瞅着不对,赶紧把孩子送进培训班、幼儿园和学校,省得孩子烦自己。在“凯叔讲故事”上看到,他朋友家的娃才2岁,已经报了早教、美术、唱歌、启蒙阅读……前前后后加起来,上了不少于10个培训班。他问朋友:“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给报这么多班?”朋友说:“没办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啊!”什么时候,“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又死灰复燃了,还是它实际上就从来就没死过?是真的没办法,还是父母太无知,这也是一个问题。孩子在家惹父母生气,上学之后又如何呢?四昨天,有位母亲心急火燎给我电话,说孩子在学校要跳楼,她正往学校赶。很是奇怪,前一天我和她还有她上中学的儿子刚聊了近两个小时,都聊得很好。跟他们谈完后,母子俩也终于心平气和沟通了一回,儿子不再要求转校。怎么转眼就要跳楼了?一问,不过就是学生迟到了,老师很生气。事情很小,话很伤人。我也做过十年班主任,很理解、很同情还在这种变态的教育环境中挣扎的同行们。但我更理解孩子的不易,毕竟他们还是未成年人,现在的教育几乎剥夺了他们健康成长的可能性。学生在学校,从早到晚,每时每刻都被安排了,连所谓的自习时间都被老师瓜分了。老师很辛苦,学生很苦闷,都憋了一肚子的火。小事的背后,是教师的疲惫和焦虑,是学生的压抑和绝望。学校本是育人之地,这些年却已经悄然转型为“毁人”之所,毁了学生也毁了老师。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会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已经有太多学生和老师临近崩溃了。有的学校,三周才放一天半的假,就这一天半的放假时间学生还必须上网课。学生是度日如年啊。北京、江苏的家长告诉我,除了体育课和大课间,学生不能到操场上玩。这不是个别学校的规定,而是普遍的做法。甚至很多小学不允许学生课间私自“下位”(离开座位),上厕所必须报告,征得老师或班干部同意之后方可离开教室。有学生告诉我,他们粗略统计了一下,今年学校已经没收学生自带的篮球一百多个了。为了安全,为了分数,不让玩,甚至不让读书。有学校规定,除了上语文课,学生在学校不许读语文书,理由是语文提分太慢,不值得花课外时间。语文书都不让读了,更不要提课外书了。读书需要时间,书读多了脑子就活了,不如刷题。刷题是控制学生最好的办法。牺牲睡眠时间可以,减少作业量绝无可能。我曾得意于自己带高三的时候还教学生如何抄作业以保证自己的休息时间,(点击可了解),前不久有学生告诉我,我的这一招已经被学校破解:学生除了交作业还必须上交每天的草稿纸,少于一定数量班主任就要找谈话。我再是为学生着想,也不可能教学生去抄草稿纸吧,只能庆幸自己已经离开学校了。父母带孩子精确到“分”的我估计不多,但采取“军事化管理”“无缝隙管理”的学校非常普遍。很多学校在教室、校园内外都装了摄像头。如果学生出现意外,主要责任在学生的,相关视频会立即出现在网上。有些班主任还自掏腰包在班上多装一个摄像头,手机随时监控。感慨一下:为了便利牺牲隐私,为了安全放弃自由,这是明智还是愚蠢?如果有学生违反学校规定,惹老师生气,相关信息立即出现在家长群里。有的老师训斥家长就像训儿子一样,挨训的家长没了面子,出头收拾孩子。家校联手,一起亮剑,让孩子无处可藏,无处可逃;逼迫他们低下高贵的头颅,击碎他们的自由之心,让他们心灰意冷心无旁骛,一心只读教科书,整天就刷应试题,欧耶。有人说,这一届孩子要顽强活到成年太难了!是啊,没有自由的生活,毁灭是唯一的结果。救救孩子,你,准备好了吗?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2020年9月25日
其他

茅卫东:拒绝亲情绑架

教育自由谈:一个关注精神成长的个人公众号个人微信:maowd1
2020年9月24日
其他

茅卫东: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挺好

教育自由谈:一个关注精神成长的个人公众号个人微信:maowd1
2020年9月23日
其他

茅卫东:你们还嫌死的孩子不够吗

新闻背景:9月17日,武汉市江夏区一中初中部九年级一学生因被母亲扇耳光跳楼,送医后宣告不治。当天下午,该校九年级学生张某锐(男,14岁)在教室与另两名同学玩扑克牌,班主任请三名学生家长到校配合管教。张某锐在五楼走廊被母亲扇了两耳光,母亲离开后,张某锐跳楼。当晚9时,伤势严重的张某锐被宣告不治。多少做父母的,总觉得自家孩子没有别人家孩子优秀。你们可曾记得,当年自己那个傻样?多少做教师的,总认为学生不够勤奋不够自觉。你们可曾记得,当年自己是怎么骂的老师?多少当领导的,总以为下属不够敬业偷奸耍滑。你们可曾记得,当年自己是何等战战兢兢?多少当干部的,总在内心里把群众视为刁民。你们可曾记得,当年自己一肚子委屈和愤懑?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个道理适用于国家、民族的宏大叙事,同样也适用于每一个家庭和个人。人啊,都不要忘记当年的自己。千万不要说:小时候自己太不懂事,做了父母、当了老师之后才知道父母的不易、老师的辛苦,于是要求孩子这样那样。凭什么,你小时候做的事、犯的错,你的孩子就不能再做、再犯?人类要是能够进化得这么快,等你孙子孙女辈出生时就应该用不着纸尿裤,直接买安全套、卫生巾做庆生礼物了。长成了青蛙,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蝌蚪。与老师的交流千万不要装:就算你是“多年媳妇熬成婆”,不刁难几回下属、不鄙视一下群众,你出不了那口恶气,那也得想一想——自己是领导、是干部了,你的家人、亲戚、同学、朋友他们都是领导吗?再说,连皇帝早晚都得死,谁还能永远高高在上?不忘初心,先得记住自己曾经是啥样。想想当年自己的小样、囧样、怂样,是不是可以对孩子、对学生、对下属、对群众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宽容?把人逼急了,小孩子会死给你看,其他人或许就会要你好看。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堡垒再固,也怕内讧。多行不义必自毙,切记切记!我为孩子鼓与呼——茅卫东:让孩子看到你的力量茅卫东:你管不住自己,却好意思要求孩子自律茅卫东:“妈妈,你当初为什么不逼我?”茅卫东:别让你的爱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茅卫东:不把孩子逼死,有的母亲死不瞑目与家长的沟通茅卫东:既蠢又坏的人才会欣赏孩子的矫揉造作甚至歇斯底里茅卫东:不做扼杀孩子梦想的人茅卫东:知识还没改变命运呢,多少孩子已经失去了性命——以上海为例茅卫东:尊重孩子不爱学习的权利茅卫东:开学在即,不要总想着教育孩子,安顿好自己也很关键与家长的沟通茅卫东:不忏悔也就罢了,你们居然还有脸亮剑茅卫东:想尽千方百计,花掉万贯家财,终于把孩子逼上绝路,你还说自己没办法茅卫东:许多成年人唯一能够证明自己还有力量的办法,就是欺负孩子!茅卫东:教孩子感恩,为孩子焦虑,或许只不过是成年人自私狭隘的体现茅卫东:死再多的孩子也已经无法改变那些愚蠢的父母和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茅卫东:教育的悲哀,是孩子被教成了傻子还在感恩,是教师和家长做了帮凶还在自得茅卫东:玩偶、工具、人质,中国孩子(人)的三大价值茅卫东:我理想中的学校,师生都有免于恐惧的自由茅卫东:因为是天才,所以被吃药——家长们,谨慎啊茅卫东:你们总有一天会跟不上孩子的脚步与家长的沟通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2020年9月19日
其他

茅卫东:“我就是管不住自己”

《包宝宝》剧照眼不见为净,真是至理名言啊。当然,如果有人非要说这是鸵鸟心理,也行。反正昨天看到这个截图,又耿耿于怀了很久。一个医生复诊患抑郁症的孩子,小孩在看书,医生说:“这孩子真用功。”表扬了她,她母亲紧接着说了句:“用功?假用功。"言语里那股子说反话、鄙夷嘲讽的味道,真的太熟悉了。医生急得跳脚:“又说了,又说了……”无奈,真的就是无奈,无论怎么叮嘱,他们还是忍不住要去用这种讥讽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医生们辛辛苦苦修修补补把孩子的心理问题救回来了,家长一句话,前功尽弃。太有感触了。家长一句话,你的努力前功尽弃。《包宝宝》剧照曾经很自豪:我的咨询,一次搞定。有人接受了长程的心理咨询,依然没有解决问题。找到我,聊一个小时左右,告诉我“醍醐灌顶”。慢慢地,出现第二次、第三次咨询。有人先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咨询,很满意。过段时间又找我:与爱人感情方面出了点问题。又过了段时间:想谈谈事业发展问题。也有人就像截图中那位母亲,咨询的时候似乎都明白了,答应的好好地,过不了几天原形毕露,孩子再次陷入歇斯底里状态,于是又惊慌失措找我。茅卫东:不把孩子逼死,有的母亲死不瞑目开导孩子还不难,引领大人大不易啊。有家长对我说:茅老师,我知道你说的都是对的,我不应该发脾气,但我就是管不住自己啊。管不住自己的家长抱怨孩子玩起游戏来没节制,这可不就是遗传嘛。他管不住自己,却不愿意约个咨询,只是恳请我跟孩子谈谈。茅卫东:我不想当你们的助攻《包宝宝》剧照大人管不住自己,凭什么就要求孩子必须管住自己,就因为大人养着孩子吗?突然想起一个故事,网上找了下还真有:1962年12月1日,赫鲁晓夫在一个展览馆参观画家和雕塑家们的作品展时,认为抽象派美术作品是“诲淫作品,而不是艺术”。他把画家涅伊兹维斯特内伊的作品说得一钱不值,认为“一头毛驴用尾巴也能比这画得好”。涅伊兹维斯特内伊不接受这样的评价,当场质疑:“您不是艺术家也不是评论家,您有什么根据说这样的话?”赫鲁晓夫反驳说:“我当矿工那会儿,我不懂。我当基层干部时,我也不懂。在我逐步升迁的每一台阶上,我都不懂。可我现在是部长会议主席和党的领袖了,难道我还不懂吗?”咱们普通人官不可能做得这么大,但成长经历可以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小时候,被爸爸妈妈管(骂),没办法;上学了,被老师管(骂),没办法;工作了,被老板管(骂),没办法。现在,我做了父母:哈哈,终于有人被我管(骂)了!此处似乎应该配歌声“我得意地笑,我得意地笑”简直就是小人得志,丧心病狂。哀哉!痛哉!推荐一个8分钟动画短片——《包宝宝》,2018年石之予执导
2020年9月12日
其他

“妈妈,你当初为什么不逼我?”

牙痛了一个多月总算基本消停了,昨天去母亲那里。吃了晚饭坐车回家,路上一前一后接到两位家长的求助,都是为了孩子。核心问题是:该不该信任孩子?要不要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捞一篇旧文吧。“妈妈,你当初为什么不逼我?”一有位妈妈,儿子考上了大学,可高兴了没几天就郁闷了,因为儿子对她说:“妈妈,小时候你真应该逼我去学一个特长的,你看我周围的同学都有才艺,就我什么都不会。”你,可曾被孩子这样抱怨过?你,是否也会和这位妈妈一样,痛定思痛后得出结论“孩子必须得逼”?多年前,有学生在一个教育论坛发文呼吁父母和老师:“爱我,就逼我吧!”这听起来,颇有点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王成对着步话机高喊“向我开炮”的架势,而当时的客观效果也确实是让很多父母和老师感动。许多人认为,这孩子太懂事了,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人父母为人师者就应该狠心逼孩子。古人也说过嘛:玉不琢,不成器。后来,也是在那个教育论坛,还有老师写文章感谢校长当年“逼”他成长。我以为,这类行为应该叫做“装嫩”,表面看是感恩父母、老师和领导,其实是推卸自己的责任。甚至,说他们就是巨婴也不为过。我还小,你们得护着我、让着我、管着我,必要的时候,逼我。为了成长,婴儿都会本能地找奶喝。慢慢长大了,读书了
2020年9月8日
其他

茅卫东:开学了,不要总想着教育孩子,安顿好自己也很关键

又到开学季,很多家长和老师少不了有些焦虑:疯了一个月,如何尽快让孩子收心?新的学年,孩子会不会不适应?开学第一课应该怎么上?强化管理月如何顺利渡过?……这些话题,许多人关注,许多人在讲,我就不劳神了。我想说的是:老师们、家长们,不要总想着教育孩子,安顿好自己也很关键。你不把自己安顿好,就会不停地去折腾孩子啊。一有个父亲,一向来对三个儿子很严厉。儿子们还小的时候,父亲非打即骂,长大成人了还是整天听父亲的训斥。因为老师《弟子规》教得好,三个儿子都很孝顺,不分家,以父亲满意为人生第一目标。一天,三兄弟又被父亲莫名其妙斥责了一顿。出来后,三人还在为不能让父亲开心而羞愧不已。愁眉不展之际,小儿子说:“我刚学了一道菜,味道非常好,或许父亲尝了会开心。”大哥、二哥立即兴奋起来,让三弟赶紧备料,马上动手。菜出锅,大伙一尝,当真不错,赶紧给父亲送去。父亲吃了,双目微闭,半晌不语。突然,父亲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要喷出火来:“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现在才做给我吃?!”这个父亲,没有安顿好自己。二有个母亲,总担心孩子成绩差以后没出息。孩子放学回家想看电视,母亲说:“先把今天的作业做完啊!”做完作业,孩子想看电视,母亲说:“今天的功课复习一遍嘛!”复习完功课,孩子想看电视,母亲说:“明天的课先预习一遍!”预习完了,孩子想看电视,母亲说:“你数学不太好,妈妈买了两套练习,你做一下。”做完练习,孩子想看电视,母亲怒了:“你以为天不会亮了吗?赶紧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天当然一天一天地亮,学也一天一天地上,孩子的学习兴趣却一天一天地减,学习成绩也由优变成良最后红灯高挂。母亲对别人说:“没办法,儿子大了不听娘的话了,我已经尽力了。”这位母亲,也没有安顿好自己。三“我已经尽力了!”“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或许,这些话都没有错。关键是,这个“力”用对地方了吗?对得起良心,真对得起孩子吗?太多的家长,的确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别人家给孩子什么,自己哪怕经济条件不行,也要省吃减用优先保证孩子的供应。这样的家长,总是说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不高:“我们不要求他考前三名,但总要过得去吧。”很多老师,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可能还要花费同等甚至是更多的时间做材料,怨声载道,失望连连:“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啊,家长也不配合学校!”事实呢?太多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只走流程不走心”,只想着保证教学进度,却不在乎孩子们是不是掌握;只想着期末统考必须出彩(至少不能出糗),却不在乎孩子们爱不爱学习;很多家长,总想从别人那里学几招,却不关心自己的孩子此刻最想做什么;总是憧憬着孩子的灿烂前程,却不在乎孩子当下的心情可好。用力,却不用心,是现在很多成年人教育孩子的一大特点。花了很多时间、精力、金钱,进了名校,请了名师,买足资料,报齐辅导班,唯独不愿意走进孩子的内心,看看里面会不会满是泪滴。许多父母和老师也知道孩子苦、孩子累,但他们的想的是:放松一阵子,吃苦一辈子,孩子你以后会理解我们的苦心。哪天,有孩子受不了,一了百了,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也只会悲伤不会醒悟,一切还是孩子的错:“儿啊,你怎么就这么娇气啊,你怎么就不能像别人家孩子那样为我们争点气啊!现在可不都是这样子吗,为什么就你受不了呢?苍天啊,我们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啊!”太多的老师和家长,没有安顿好自己。四“那你说怎么办?”这几乎是绝大多数人遇到批评之后的标准反应。不要以为人家真想听你指导,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就你行是吧?你以为你是谁?”紧接着“你说怎么办”之后,下一句一般就是:“这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也就是说,如果你天真地给出一些办法,即使你能证明,这条路已经有人走通了,他们还是会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证明自己走不了。“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不来。”“地方不同啊,我们是农村(城里)。”“人家里有钱,当然怎么着都可以了。”“他们这么穷,不用怕失去什么啊。”“他们是名校,我们没这个条件!”“他们可以死马权当活马死,我们要为孩子负责啊!”除非你是哈佛女孩的父亲、是牛津男孩的母亲、是奥数金牌教练……且只说自己如何做家长、如何当老师,那些家长和老师们才会虔诚聆听,激动地表示受益匪浅。回去之会呢?呵呵,要么画虎成犬,要么涛声依旧。太多的人,哪怕已经为人父母为人师,依然渴望得到引领,得到明确的答案。自己呢?只会一本正经地提问:那你说怎么办?对他们来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就是天大的错误,成功就是“听话的孩子有糖吃”才是真理。五过去,练武之人一方面非常重视“武德”,一方面强调“功夫”,所谓“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基本功不到位,学些招式也无非是花拳绣腿。后来,功练不练了鬼知道,反正武林中人尤其以太极一派为盛,嘴皮子功夫远在拳脚功夫之上。这些年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好像也差不多。许多家长和老师只会耍嘴皮子,而且往往是相互指责,不能冷静反思问题所在。争吵无果,最后大家的选择很实际,很愚蠢。家长无非是尽可能把孩子送名校,给孩子请名师,高考工厂多多益善。教育资源均衡化?这又不是我们普通百姓能解决的问题,关心有个屁用,不管。条条道路通罗马?高考是通往罗马最便捷的一条大道,从小让孩子进名校就是抢占先机。如果可以,最后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老师呢,无非还是练、练、练,考、考、考。高考前的复习,从早年的一个月变成半个学期,再由半个学期变成一个学期,现在有的学校高三一年都是复习时间了。复习一年不行,还可以再复读一年。以前高中发明的月考、周考,后来发展到了初,甚至有的小学都在这么考。老实说,想到小学生都有月考、周考,我忍不住会联想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可能很多老师又要喷了。唉,黔驴技穷,恼羞成怒,可以理解。再这样发展下去,这个群体简直要丧心病狂了。体罚学生被报复,网上一片哀嚎,很少有教师注意到同行体罚在先,却总是嚷嚷着要拥有对学生的“惩戒权”。偶尔有老师无辜被害,就有声音说“如今是教师最窝囊的时代”。难道,教育教学到今天就浓缩为“考”和“拷”两个字了吗?确实,“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可还有另一句话似乎不该被遗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教育,如果只是想让孩子在这个显失公平的社会中取得成功,成为“人中龙凤”;如果只是想着从成功人士那里学到一招半式,三五绝招,自己不必再费心,回去照着做就行,那么我以为,这样的教育,从目的到手段,都极端的愚蠢。太多的家长和老师,没有安顿好自己。六他们真的以为,把孩子送进名校就万事大吉了?多少焦虑的家长和老师,他们自己就是从名校毕业的;又有多少名校,早已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另一个现实是,名校就这么点名额,上不了名校的总是大多数。如果上不了名校就没有了前程,从此只能过暗无天日的生活了。那些上了名校的,出门是不是得考虑雇几个保镖?或许,我们应该换个思维方式:不是我们的方法不对,而是我们的方向一开始就错了。从历史上的金榜题名,到现实中的高考状元,一以贯之的,无非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生活追求。这样真的好吗?我以为,这真的不好,很不好,非常坏。这样的追求,不善良——这是用别人的痛苦衬托自己的幸福;这样的追求,不智慧——这是把同伴视为对手甚至最后变在敌人的过程;这样的追求,太功利,太狭隘,把丰富的人性内涵和无穷的人类智慧统统收缩为获得权和追逐钱这两个方面。最终,利令智昏,人性将变得越来越冷漠,生活将变得越来越无情,社会将变得越来越动荡。几亿年的进化,几千年的文明,最后只不过是“活着”,甚至是“像畜生一样活着”:不许妄议,非”里“勿视,甚至可能道路以目。而大权在握者,不过是生活在深深的恐惧和因此筑成的安保壁垒之中。成为“人上人”的追求,最终会变成“活着真好”的庆幸,不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还有比这更悲哀的事情吗?我们充满了焦虑,总希望孩子们能活得更好些,却不知,其实我们是生拉硬扯把孩子们送上了一条不归路。我们能不能拒绝做一条狗,努力做一个人?做一个自在而对人友善的人,做一个善良但也有底线的人,做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做一个有丰富感受力的人,做一个爱思考的人,做一个有自己价值标准的人。不在乎钱比别人多或少,不在乎官比别人大或小,只在乎是不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这个事情是不是也给别人带去了便利,让别人多了一份快乐。我以为,这就是安顿好了自己。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比把孩子送进名校更重要。当年也是帅哥啊为学生说话是我一以贯之的立场“开学季”相关阅读——1.给青年教师的10个建议2.当教育堕落为有意制造和诱发焦虑时……3.回避阴暗面的教育是怯懦和愚蠢的4.你有一千种解决方案,我有一万个拒绝理由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2020年9月1日
其他

开学季 | 当教育堕落为有意制造和诱发焦虑时……

太多的事实证明,“你有病,我有药”这种基于人的生存需求和恐惧、懒惰、贪婪、虚荣等心理而设计的欺骗模式屡试不爽。这一模式有许多变形,比如,对孩子,就是“能听话,有糖吃”;对穷人,就是“跟着我,有肉吃”。很不幸,中国式教育也已经偏离了现代教育本该行使的接纳个体、启发思维、鼓励独立这一助人成长的轨道,热衷于制造和诱发焦虑。比如,又到开学季,焦虑值剧增,有几篇劝学文章又频频见诸朋友圈:《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开学了,请郑重地告诉孩子:学习肯定辛苦!全世界都一样!》《真正有大格局的家庭,不相信“快乐教育”》《请告诉孩子: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底层!》……有些不同的想法,和诸位交流。一现在的孩子已经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高大上的学习理由产生了免疫力,于是有人将“爱国之举”转换为“改变自己”这样更具时代特点的表述,要求孩子们“爱国请从改变自己做好自己开始”。怎么改变自己、做好自己?当然是要好好读书,努力学习,比如随州二中校长那篇《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
2020年8月30日
其他

开学季 | 给青年教师的10个忠告

又是开学季,打破以往每天一文的惯例,今天多发几篇。把给青年教师的忠告放在首篇。很多人会鼓励他们努力、努力再努力,我更关心他们能不能活出自己。因为没有主见,没有个性的老师,培养不出有个性的学生。总是唯唯诺诺人云亦云,诚惶诚恐亦步亦趋,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第一条
2020年8月30日
其他

开学季 | 你有一千种解决方案,我有一万个拒绝理由

又到开学季。有人呼吁教师应该是手握戒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人。我很怀疑,手握戒尺的人,眼里的光会是什么样。如果我生活的地方就是地球,我知道的地球人一旦手握戒尺了,正确的搭配应该是“目露凶光”。戒尺落下的那一刻,心中或许满满的都是爱,脸上一定是气急又败坏。除非是老练的狱卒。据说当年他们能够在挥舞板子时不动声色,甚至可以一顿板子让犯人气绝身亡,但身体外表依然完好无损。还有人可能觉得戒尺的威慑力不够,提出要亮剑,而且是学校、教师、家长三剑合一。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气势,想想就令人振奋。问题是,剑锋所指何人?哪怕只是一个比喻,以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关系来比拟教育中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关系,也是非常荒唐的。现在是和平年代、是共和时代,一群教育者还在嚷嚷自己从学生和家长那里得到的尊重不够,还在呼吁得到“惩戒权”以保障自己的“教育权”,多么滑稽。他们是觉得自己到了弹尽粮绝、黔驴技穷的地步了,所以要亮剑,要戒尺?他们吓唬谁呢,真拿孩子当人质啊。但是,现在正是这种教师春风得意的时候:学校器重,家长追捧,学生害怕——长大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会把当年的害怕变成感激。在笼子里出生的鸟,会视飞翔为一种病。从小没有得到足够尊重的人,如果没有学会反思和批判,就只能学会自欺欺人、欺软怕硬。这种人,你就是给他们一千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们也会有一万个理由拒绝你。毕竟,挥舞戒尺简单、省心。如果能舞上剑,那更威风。你要跟他们说尊重,他们一定告诉你这里是中国。说这些,不是为启蒙,不是怕孤独,只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暂时心存困惑的同道,希望今天公号的四篇文章和下面的链接,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看待教育的新视角。相关阅读——1.
2020年8月30日
其他

开学季 | 回避阴暗面的教育是怯懦和愚蠢的

编者按:既然社会存在着阴暗面,为孩子健康成长计,一味掩饰回避就不是正确的选择。真正的智慧做法,是让孩子逐渐认识、理解社会阴暗面,并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回避阴暗面的教育是怯懦和愚蠢的○
2020年8月30日
其他

茅卫东:别让你的爱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太阳投给大地的不只是能量还有阴影在拙著《怎样的爱才合适——做一个不过分的家长》(点击可见全书链接)中,我曾引用过一则笑话:孩子对爸爸说:爸爸,你对我的爱似水一样深。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你对我的爱如火一样热。爸爸妈妈听了很开心。孩子又说:所以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一个笑话,也早已是一种现实。因为爱孩子,很多父母到达了某种“忘我”和“无私”的境界。自己再苦再累在所不惜,但舍不得孩子吃一点点苦,受一点点委屈,什么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甚至很多穷人家也出了“小少爷”。一些母亲放弃自己的工作,回家成为全职妈妈,所有一切都围着孩子转,没有了自己的生活,甚至顾不上维护与丈夫的亲密关系。结果,培养出两只“白眼狼”,欲哭无泪。因为爱孩子,很多父母变得极易愤怒。辅导孩子作业,能把自己气得心脏病发作。看到孩子的成绩单,气不打一处来,“我怎么生出你这样一个儿子”脱口而出,“你去死吧”这种话也有父母讲。等孩子真的跳了下去,做父母的还在那里困惑:我说什么了?我没说什么啊?我都是为他好啊?!因为爱孩子,很多父母忧心忡忡。这两年发现,以前家长担心的基本上都是孩子会不会学坏、成绩下降考不上好学校怎么办之类,现在担心自己犯错误的家长多起来了。很多家长担心,自己是不是管得太多让孩子烦了,自己是不是懂得太少不能理解孩子。咨询时,放下身段的家长多起来了,以前总是希望得到一些招好回去对付孩子,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请教应该如何理解孩子、怎么与孩子相处。这是好现象。千万别以为自己是孩子的主宰,哪怕你是太阳,在给孩子温暖和方向的同时,也会给孩子投下巨大的阴影。事实上,很多父母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小心啊!近期相关文章链接——茅卫东:不把孩子逼死,有的母亲死不瞑目茅卫东:你们的成功,或许是孩子的噩梦茅卫东:“爸爸,你不要跳!”茅卫东:别再自个儿在家配药丸了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2020年8月5日
其他

茅卫东:不把孩子逼死,有的母亲死不瞑目

好像这一年,已经好几次在咨询中失控发火了。中国式母亲不仅仅是伤害孩子的刽子手,更是伤害活动的设计师。她们在伤害孩子方面表现出来的惊人才华与毅力,绝对赶超她们在职场时的百倍。她们都是因为孩子出现了严重问题来找我,希望我能够给她们提供帮助。但从她们的讲述——有时候是哭诉——中,我分明听到的是:茅老师,我的孩子怎么还不死啊,你帮帮我好不好?!高考在即,高三的儿子情绪失控,几次想自杀,还有伤害父母的倾向。我说:现在你们就别想着高考了,首先是稳定孩子孩子情绪,保命要紧!那边说:是的是的,可是下周就是高考了。茅老师,你能不能帮我们劝孩子冷静下来,先参加完高考再说?那一刻,我简直杀了他们的心都有。更多的咨询,情况还没有这么严重,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还在读初中或高中、没有参加过高考的孩子,母亲咨询(父亲出面咨询的很少,有时候会开免提,两人一起,母亲述说为主)的主题是如何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专心学习。第二种情况:儿女已经在读大学或者已经大学毕业了,咨询的主题往往是:孩子不肯做家务、不肯去上班,没有一点感恩之心,怎么办?这两种情况只是时间上切割了一下
2020年8月4日
其他

茅卫东:你们的成功,或许是孩子的噩梦

临海崇和门有对夫妻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咨询。他们用了二十分钟介绍孩子的情况,很是焦虑和无奈。听完,我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你们俩都是苦孩子出身吧?女士说: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了然。不知诸位朋友有没有这种体会,一个人即使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但想要走出童年的阴影,很难很难。这个话可能说得有点让人绝望,换个说法:童年的底色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份阴影(底色),甚至包含着饥饿记忆。至少于我个人而言,虽然现在已是“知天命”,但从小十几年半饥不饱的状态,让我至今对大块吃肉怀有浓厚的兴趣,看到有人把肉片切得薄薄的,还称之为技术,总是嗤之以鼻。不过我没出息,十天半个月能来只奥尔良烤鸡或全家桶就很满足了。有时候自己也很奇怪,我怎么就对挣大钱没什么兴趣,有人是小富即安,我是吃饱就好,倒很像野生动物。也有人很不一样。小时候在农村、在山里吃了太多的苦,好不容易考到了城里,成了“有身份”的人,特别自豪,特别珍惜,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承担振兴家族的重任。于是对孩子特别严格要求,生怕夸一句孩子尾巴就翘上了天。自己就是当老师的人,对学生从不吝赞美,一写文章、一作报告就是“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可是,回家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总是一脸严肃,不挑出孩子七八十来个毛病心里就不踏实,就担心从此天将不降大任于自己的孩子了。如果孩子出点错,那就各种数落,恨不得扒出条地缝让孩子钻进去,还自为“爱之深,恨之切”,自以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于是对孩子严防死守,生怕孩子玩一会儿就跟不上地球运行的节奏了。看电视?你怎么可以有这种可怕的念头,电视最害人了,不许看,来,爸爸给你买了最新的“**神题”。交朋友?小小年纪交什么朋友,你知道人心多复杂吗?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不要把精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人身上,等你有了身份、有了地位,你自然就有朋友了。孩子的生活中,只有学习——确切地说,不是学习,只是刷题,偶尔跟着父母完成一点必须的人情世故就算是放风了。是个人都会疯啊,只是疯的表现不同而已:高考结束就撕书,这是疯;上了大学不愿意回家,这是疯;不到一年被退学,这是疯;大学毕业不愿意工作,这是疯;工作了,结婚了,小两口因为都不会做家务而闹矛盾最后离婚,这也是疯……这些不是最疯狂的,以后再说这一切,很多人假装看不到。很多苦孩子出身的父母认为这样子很好啊。自己小时候没有太多时间学习,回家要割猪草要做饭,要带弟弟和妹妹,如果当年有条件一心一意学习,说不定……这些父母往往忽略了一点:自己当年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摆脱贫穷,生存不易,自己当年有动力。现在的孩子呢?衣食无忧,但父母不亲,天天凶,天天逼,他们特别有压力啊。压力值不断上升,如同暴雨中的水库,水量达到极限,无非两种选择:一是开闸泄洪;二是任由洪水压垮大坝。孩子对父母、对老师的反抗,其实是在释放一个求救信号:我不行了,帮帮我。类似溃坝前的管涌。可惜啊,理解的人不多,很多老师和父母采取的措施是硬堵:你是一座好大坝,不许漏水,憋回去。于是溃坝。到这时候,很多父母和老师还是莫名其妙:我们都是为他好啊,这究竟是为什么?无情、无知到这种程度,也让人崩溃啊。相关阅读——茅卫东:为了你的往后余生,跟他们翻一次脸吧茅卫东:昨晚,我又做了一个决定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2020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