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儿12岁,我和她爸把她送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

茅卫东 教育自由谈 2022-03-28
前两天,“东哥社区”聊到了“留学”这个话题。
正好认识几个微友,知道他们可以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于是邀请他们进社区客串一下作个分享。
感谢钱晋、素心、小静,三人很给力,让社区群友受益匪浅。

三人中,小静的分享故事性最强,又是“现在进行时”,特意整理出来希望能给更多朋友以启发,文中小标题是我为方便阅读加上去的。



女儿12岁,我和她爸把她送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
语音讲述:小静

文字整理:茅卫东

内容概要:

一、把孩子送出去,怎么舍得?

二、送孩子出国,你们很有钱?

三、孩子这么小,她能适应吗?

四、疫情这么严重,胆子这么大?

五、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让她去吧

六、凭个人的力量对抗社会洪流太难

大家好,我是小静,我和我家先生志超在好多年前认识了茅老师。2017年,茅老师在上海组织了一个教师暑期研修活动,我带着孩子一起参加了。那时候的场景历历在目,茅老师帮我们抓鼻涕虫,给孩子“偷”摘茄子……现在和孩子聊起来,她还记得那个带着她去摘茄子,然后直接生吃的茅爷爷。

中间两位就是小静和女儿路路

接下来,我讲讲我家孩子出国学习的事情,想到那里就讲到那里,期待和大家交流沟通。

我是广东人,我家弟兄是沈阳人,我们是一南一北走到了一起,后来在大连待了有十年多了,女儿这个月底就13岁了。嗯,对,我们一家都是基督徒。

一、把孩子送出去,怎么舍得?

去年八月初,女儿一个人飞去了美国,现在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基督教学校。

周围的家长、朋友知道了,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你们怎么舍得呢?这孩子那么小——去年她才12岁,刚小学毕业。

其实,我们也没有想到会这么早把孩子送出国。

确切地说,不是我们把孩子送出国,是我们家的孩子自己很坚定地提出她想要出国。并且,她用行动证明自己能够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出国是孩子自己争取的。

刚才说我们家孩子去年小学毕业,这其实不准确,她从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就在家上学了。嗯,在家上学,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这当中有很多的事情,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专门分享这一块儿。

在家上学的这几年,她基本上就是自由玩耍。我们没有专门教她,学习方面是以她自学为主。

去年的五月份左右,我们突然意识到,哎呀,这孩子要上初中了。

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水岭时间,我们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于是我们就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家庭会议是我们家的一个常规,讨论接下来孩子的上学问题,是继续在家上学,还是回去到体制内上学,还是去寻找其他的一些教育机构,比如一些创新学校。

讨论着讨论着,孩子就说她想出国。

我们问她为什么想出国,她说了几点:第一,她觉得这个社会,从自然环境到人际交往,没有逻辑性可言,太混乱了;第二,她很期待出去接收国外的一些文化,更好地学习语言。她觉得自己在国外会很适应,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以后真的要出国,那越早出去越好。

可以说,当时是她说服我和他爸爸同意让他出国。

接下来呢,我们就往出国这个方向去努力,去找资源。

所以说,不是我们把孩子送出国,是孩子自己要独立,她渴望去外面的世界、去更广大的世界学习,她说服了我们。

作为妈妈,我特别舍不得。我记得,当时她爸跟我说,孩子要独立,我们不要拦着她,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

二、送孩子出国,你们很有钱?

除了“你们怎么舍得”,周围很多人的反应还有:你们家里肯定很有钱。

出国确实需要很多的钱,但我们真的是一点都不富有。

我和我家先生在2010年左右辞职开始创业,做创新教育。用茅老师常说的话就是:用绝望之心做希望之事。

真的是很绝望,对教育,对环境,那我们就能做多少算多少。

我们也常常想,如果我们做别的事情,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状况了。

我家先生十多年前在上海月薪两三万,我在体制内也有一份很好的工作。现在我们做这个教育机构,坚持了十多年,一直在亏损,每年都要往里打钱。坦白说,这几年我们是负债累累。

我们不像有的家庭,为孩子存着那样一笔教育基金,或者卖一套房子就可以把孩子送出去,我们到现在也是租着房子在住哈。但我们觉得,这些不能成为阻挠孩子出去原因,我们应该全力以赴支持孩子。

那我们就去找资源、找渠道,想办法去筹这个钱。

我们找了一些朋友,也是一些主内的姐妹。他们有人专门做这方面的事情,给了我们很多实用的信息和很好的建议。我们发现,钱并不是出国最主要的一个阻碍,因为真的有很多不同的选择。

我们在去年五月底决定送孩子出国,然后去找资源。六月中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寻找适合我们的学校,最后确定我们要申请的学校。

美国学校一般都是八月初、八月中开学,我们六月中开始准备材料,办理签证申请,然后接受学校的面试。

时间比较紧张,但是出奇地顺利。我们在七月中下旬拿到了签证,然后买机票。疫情期间,机票特别特别地难买,除了留学签证是开放的,其他签证都停止了。孩子还是未成年人,我也不能送她去,她只能自己一个人飞过去。

三、孩子这么小,她能适应吗?

现在,孩子在美国已经差不多有半年时间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有视频交流。

她在美国的寄宿家庭有四个孩子,其中有跟她同龄的孩子。这个寄宿家庭非常的nice,她很快就融入那边的生活了,交了很多朋友。

路路(居中)与寄宿家庭孩子的合影,他们同意使用照片。五个孩子,路路其实是老四,个子却比老三要高很多。小静供图

在学校,她现在算是七年级学生。刚过去的时候,她说圣经课和历史课稍微有点困难,数学课特别简单,希望可以升级。我跟那边的老师沟通之后,学校马上给她安排了新的数学测试,随后就根据她的水平为她调整了班级。

她很会管理自己整个学习的进度,去争取自己的目标。

前两天,我看到茅老师发的一篇文章,说很多人“背”井离乡,在国外那么多年都无法适应,我们家孩子不会,她在哪里都有好朋友。

有一次,爸爸问她,听说国外还是会有一些对华人的歧视,你有没有受到歧视呀?

我们家孩子说,这边会有人对中国的一些事情的不满,周围的一些朋友啊,老师啊也会提及,但是她说,这个跟我没有关系,他们针对的不是我。

对一点孩子分得很清楚。

四、疫情这么严重,胆子这么大?

很多人担心,说疫情这么严重,你们把孩子送出去太危险啊。

其实,孩子在美国生活很正常,并没有太受疫情的影响。

刚开学的时候,老师也会让我填一些表格,例如孩子要不要接种疫苗,完全都是自愿的。

孩子的寄宿家庭的妈妈跟我说,他们的儿科医生建议他们先不要给16岁以下的孩子接种疫苗,所以他们家四个孩子都没有接种疫苗。

我问老师,孩子班上有多少同学接种了疫苗,老师说这是隐私,他也不清楚。我就跟老师说,那我们先不接种疫苗,老师说好的。

她们开学没多久,有一个韩国的学生得了新冠,我想知道他得的是不是当时很厉害的Dell塔病毒。老师还是说,这个我们也不知道,这是隐私。

第二天我问她,你去核酸检测吗?结果怎么样呀?孩子告诉我,她本来要去做这个核酸检测,学校的医生问她,家里有人得新冠吗?她说没有。医生就说,那你不用做了,回家吧。

五、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让她去吧

总体来说,半年过去了,我跟我家先生都觉得当初孩子的这个决定是很正确的。

她在家上学那几年,我们唯一担忧的是她没有同伴。特别到后面的小学五、六年级那个阶段,曾经跟她一起玩的那些孩子因为学习很紧张,再加上一些课外的活动呀,根本没空再和她一起玩了。

现在她在国外,和很多有意思的同伴一起玩耍,一起去研究课题。我觉得这些都非常有意义,她自己也很高兴,她这个年龄是很期待这种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的。

孩子从小对学习语言具有很浓厚的兴趣。我们倒不像很多家庭那样从小让孩子“磨耳朵”呀,各种报班。我们家孩子几乎没有上过任何英语学习班,但是我们从小会常常在一起看一些电影。不是为了学英语,就是看电影,当然我们看的很多是英文的,然后再交流。这是她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

在国外,他学习语言就更熟练了。借着语言的学习,她的文化融入度就更高。她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水土不服”呀,也没有感觉“文化的冲突”什么。她就觉得,身边的每个人都很好,大家都是朋友,跟她一样,一起玩耍,一起交流,很开心。

我曾经跟孩子说,我们可以高中的时候去,你初中就去有点早啊。孩子说,我现在早一点去可以更好地适应,等到高中的时候,我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选择。

嗯,我们家孩子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也是我们比较放心的。她在那里应该会更好找到自己吧,那就让她去。

六、凭个人的力量对抗社会洪流太难

志超+路路+小静

我和她爸爸心态都是比较开放的,她从小就比较自由,我们当时决定让她在家上学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学校控制了她的时间,她觉得没有自由,比如她想看课外书,但没时间看啊,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第二点就是,她有一次回来说,老师没教,我就不会。我们就很警惕,传统教学大部分是灌输,简单粗暴,孩子会慢慢丧失求知欲,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我们认为学习最重要的终身学习、自主学习或者说主动学习。

基于这两个原因,我们选择了在家上学。尊重孩子的选择,送孩子出国其实也是基于这些原因。

我们在国内做教育十多年,真的是很绝望。凭个人的力量对抗整个社会的大洪流,真的是很难。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啊,特别是她自己要去追求,那我们就全力支持。

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有一次她跟我说,妈妈,国外有个特别好的机构叫out school,就是校外学习机构。在那个地方,如果你年满16岁,有一个特别想要分享的东西,或者你有特殊的技能,你就可以在那里去给别人做分享,去开课,其他人也可以自愿来学习。例如,你很擅长折纸,那你就可以在那里教别人折纸。她说那边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一些平台和机构,特别好。

她跟我说,她以后要申请什么学校,成绩好是基本的,但是更重要是要看个人做项目的能力,她希望以后可以有一些自己的时间去做一些不同的项目。

我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就先分享到这里,如果有问题我们可以继续沟通。

(欢迎大家留言,或许接下来还有后续哈)

特别感谢茅老师让我来做这个分享。

一直以来,我跟我家先生也很感谢遇到茅老师。我们前两天还在说,如果我们不是遇到一些教育圈里的朋友——特别像茅老师那样的朋友,真的是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可能我们现在就会像很多家长那样,成为那种所谓的中产阶级,不断地鸡娃,给孩子很大的压力。

所以,非常感谢茅老师,谢谢东哥社区,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3月14日下午

小静在“东哥社区”的语音分享整理

相关阅读——

鱼丸:在“此刻”感受一路的风景和惊奇

茅卫东:六十分的真实妈妈胜过一百分的理性母亲

茅卫东|人家小朋友喊你一声妈,你总要为人家扛点事

有困扰?
找东哥(maowd1)咨询就对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