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疗伤的空间|演讲
这是一次即兴演讲。
前天,我的“成长码头”群里讨论很热闹,有一位上海的中职学校老师,也是我的铁粉,说得非常好。
我私信他,请他合适的时候在群里做个分享,讲讲自己的故事。 他回我说,自己不会讲。
结果,我这边还在给他发信息做动员呢,他已经在群里开讲了。
真的讲得好,我仿佛遇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哈。不只是我感动,来看群友们的反馈——
非常赞同您的这个“初中的伤,职高养,给点空间,让孩子疗愈自己”的思路。而且您的宠,宠的是生命原动力,除了宠,学生在这里得到的更多是“养”,用德性养、用大家的智慧养!受益匪浅
在茅老师的群里是想什么来什么。要开学了,正需要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安老师的故事就来了。
我感动于安老师的理解,理解孩子不愿意穿校服,理解孩子独自上海求学的孤独,甚至理解孩子不愿意学自己所教课程,尤其那句话,不是只有学教科书的内容才叫学习,愿意去阅读,读历史读哲学也很好,包容性无敌,真的毫无功利心。
@影
刚刚爬楼听完@安 老师的分享 非常感动。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束光 可能被一些人或事熄灭了 你是为他们重新点亮的人
@开心
听了安老师的分享之后,感受最深的就是受过伤的孩子要留出疗伤的时间。静待花开应该是疗愈中的父母和老师要有的基本心态吧。给孩子一个平和温暖的大环境(倾听和接纳),适当的给予引导(读好书、不荒废时光),孩子自己就会寻找光的方向,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自由和尊重不仅没有毁了孩子,反而让孩子眼里有了光,萌发了向上的力量。值得反思[握手]
@无忧
刚听完安老师的分享,安老师真的是一个温暖的宽容的有智慧的人,读书让他有了力量,又把这种力量传递给了学生,在这个社会,一个有个性的人是不被别人理解的,安老师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老师,学生遇到你是幸福的。
两点说明:
一、作者栏写我的名字是为了方便打开赞赏。成长码头群的分享是公益性质的,此文赞赏我会全部转给“安”。
安(上海某中职学校教师)
各位群友好,我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老师。
职业学校的学生呢,总体来说真的是跟普教里不一样,习惯偏差,有的学生成绩真的很弱——跟茅老师以前那个文章写的他所在的那个中职学校情况差不多,教起来真的是很不容易。我做了几年的班主任,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
有的学生成绩一般但有个性,在体制学校很受伤,我尽力保护一下。有的学生成绩很好,但“优秀”教师觉得学生“情商”低。我眼里优秀学生他们看不上,他们眼里“优秀”学生我也不认同。
两个男生的故事
16年我接了一个新班,入学平均分在整个年级里面是偏低的。我们这个专业的难度又很大,带的还是蛮辛苦的,
班里有两个同学很有特点。他们现在已经毕业两年了,都在高职读书。一个中职时就进入了上海作家协会,另一个即将去日本本硕连读。
这两个学生在学校一直有点出格,很多老师看不惯,有老师当面说,我把他们两个宠坏了,多次劝我采取措施。
先说那个上海作家协会的学生。
进校的时候,他的成绩在班级算好的,但是他很有个性,就想做自己,有时候早上稍微来得晚一点,有时课间去厕所上课就迟到了。
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内必须穿校服,他呢就是不喜欢穿校服,经常是老师来检查了他就穿上,老师一过去马上就脱掉,他里面穿着自己的衣服。
他跟爸爸妈妈关系很僵,简直无法交流,觉得很苦闷,他就跟我讲,说读初中的时候,老师给他推荐了什么什么书,教他怎么写作。他看了很多书,在平台上写网络小说,有点收入,还经常与校外的写作爱好者搞沙龙活动。我觉得这孩子蛮有想法的,他对专业学习没什么兴趣,那就算了。
有时候呢,他晚上写东西,状态来了,睡得很晚。第二天,早上起不来要迟到,他妈妈就打电话到我这儿请假,顺便向我倒苦水,说这孩子怎么怎么不听话,怎么怎么样叛逆。
这孩子到了学校,知道自己已经迟到了,干脆就直接到我办公室,进来就跟我一堆抱怨,说妈妈怎么怎么不理解他。
那我就跟他聊一聊啦。
他喜欢写作,我也喜欢看一点书。如果正好我没课,我们就在办公室里一聊聊一个小时啊。我会推荐一点书他看一看,什么熊培云呐,什么胡适啊,什么傅斯年,等等,还有蒋勋《孤独六讲》这些东西,我都给他推荐过。他就挺开心。也有的时候,我不说什么话,就认真听他讲。
聊着聊着,哎,他说,好啦,我可以啦,我回去上课,然后就去上后面的课了。
这孩子啊,家里人都不理解他。他在学校也没什么朋友,因为他觉得这帮同学实在是太幼稚,跟他没有共同语言。他就去找书看,我能陪他聊会儿就聊会儿吧。
再说说那个准备去日本留学的孩子。
他进来时候成绩中等偏上,但是没有参加中考。我觉得很奇怪,这孩子怎么不去普高呢?他的软笔书法挺好的,学校什么活动,经常就是让他去写几个字。
入校大概不到半年,他爸爸到学校找我,说希望能对孩子严格一点,孩子中专毕业肯定是不行的,后面要读大专,希望我能帮帮这个孩子。
这爸爸还挺客气的,当时一定要给我一个红包。我拒绝了,说这个忙我肯定帮,这事儿我放会在心上的。
这孩子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他如果认真做点什么东西就很像样子,但是一般的他都不弄。
我隐约地感觉到,这个孩子可能在初三跟父母关系闹僵了,赌着气上了职校,脾气有点儿犟。父母着急,所以来找我。
我多次跟他讲学习这个事,他就说哎呀这些东西我不感兴趣。我带着学生读论语,他也没兴趣。
我喜欢带学生读《论语》,我们班当时1/3的学生能把能论语前四章背下来。但是他就是不读,不参与。
我对他说,你是不是在想:儒家就是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嘛,忠孝,服从,“灌输”嘛。你不喜欢这一套,所以大家读《论语》的时候你一直不读。
我说我一直不强迫你,因为我理解你的理解。这个东西呢,如果用它来要求别人不好,用来要求自己,很多地方还是蛮好的。
我讲了一些自己对论语的理解,他说,老师你说的都是对的,你蛮懂我的。
他经常在课堂上睡觉,想学的时候他能学很好,但多数时候是不想学的状态。老师说他,他不在乎,也不反抗,就是睡觉。
这样的孩子不能逼。你有你的想法?好,那我给你空间。
他有一个好朋友,家里是开公司的,被宠得不行了,成绩啊习惯啊都很差。我就跟他说,你们是朋友,应该帮帮他。
他在帮这个朋友的过程中,自己的状态也好了很多。两人都玩游戏,有共同的爱好啊。我感觉,这孩子啊,你要是对他的胃口了,他就很好;你对不上他的胃口,他就不理你。你只要不把他逼急了,他也不会反对你,逼急了,他就要反抗。
后来他上了大专,去年冬天他来看我。我就问他,你是不是初中的时候跟爸爸吵了一架,赌气不学了,最后到了职校。他说是的,初中的时候爸爸很强势,不按他的要求来就是不行,两人就弄成了仇人。妈妈夹在中间,两边劝,但是两边都脾气很犟,都不听她的,一点没办法,最后弄到这儿来了。
他爸爸很着急呀,就到学校来找我。我答应他会把孩子放心上的,确实也是蛮在心上的,但是真要说我给他了多大的帮助,其实也没有多少。
初中时他受了伤,他来职校是养伤的,他自己在消化这些成长的烦恼。我作为班主任就给他留点他空间,给他这个机会,让他自己慢慢疗愈吧。
今年三月份,他和大专的几个同学一起被选中要去日本本硕连读,学费学校出一半,自己出一半。他日语已经过关了,以后要学动画设计。
我知道,这些东西,他初中时就开始学了。他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读了大专之后他就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学习于他就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他很享受,也不累。
但在中职那几年,于他是疗伤,学的东西他不喜欢,那我作为班主任就给他空间。
接下来讲一讲我作为任课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爱阅读的姐妹俩
我教的课程在中职里面是比较难的,很多学生学不来,这时候我就会停下来跟他们聊会儿天。
我说你学不来,上课也别趴着睡觉啊。你可以练练字呀,弄点古诗词抄一抄,或者你看看书,找点小说,找点儿哲学看一看,都挺好的,不要就在那儿躺着睡觉。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学生课间在看《易中天中华史》,我就说这书挺好的,就在那儿聊起来了。
旁边一个学生,老家是河南的,他说我爷爷说:你们读的是什么高中啊,读了跟文盲一样,啥都不知道。当年我们小学毕业,懂的都比你们多,你们这个读书是怎么读的?这孩子也很困惑,他说老师我们啥都不懂,这怎么办?
我就跟他们聊,我说我的教育观念是,作为高中生,你们第一要读历史,第二要读哲学,传统文化的最好能读一点,要读西方哲学,要读中国史、世界史,历史哲学是必须要读的。
那看易中天的学生就说,老师你能不能给我开个书单,推荐一些书啊。
孩子都提要求了,我就说我回去想一想。
后面大概两个星期吧,我整理了一下自己这十年来看的书,其实也是回顾自己这些年摸索着学习的过程,最后开了个书单,大概有100多本书吧。
比如,小学生的历史地理启蒙读物:陈卫平(台湾)系列(《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希利尔(美国)系列(《希利尔说世界历史》《希利尔说世界地理》《希利尔说艺术史》),三本适合青春期的中学生读物:《孤独六讲》《与神对话——献给青少年》《致青年朋友》。
后面两本书已经很难买到了。
实习之前,这个读《易中天中华史》的学生到我办公室来,说要跟我聊一聊书的事情。
我手头正好有一堆书,有些是班里的图书,学生毕业了挑走他们需要的,剩下的就放到我办公室;有些是我自己买的,看完了觉得也适合孩子们就带到班上去。像《与神对话青少年版》和钱理群的《致青年朋友》,学生就很喜欢。
我说,你看看这些书,有喜欢的拿去,她就从我这儿拿走了一箱书。
后来我了解到,她有个妹妹也在我们学校读书,当时她是三年级,妹妹在二年级。也是巧了,那一学期结束之后,她妹妹班上有一门课也是我上的。我就跟她妹妹讲,姐姐的书你看过吧?妹妹说,钱老师的书很好看。我说,我给你姐开的书单你知道吗?她说,知道知道。
以后每逢节假日,妹妹就一直在QQ上给我发消息,老师节日快乐,老师教师节快乐,老师元旦快乐。
这些孩子,你对他们好,他们都知道,他们其实什么都懂得。
学生喜欢孤独品味人生
有的学生基础太差,上课没兴趣,又不喜欢练字,那我也有办法。
我就为他们推荐人文素养读本,像蒋勋的《孤独六讲》,允许他们上课看这些书。很多学生很喜欢,看得很起劲。
真是没想到,到了第二周,有几个学生把蒋勋老师的《孤独六讲》《品味四讲》《人生十讲》给买回来了,还拿给我看。她们说,老师,我们现在真的很迷茫,不知道要干什么,也没有谁能给我们指导一下。
学校教的学生不感兴趣,学生感兴趣的老师不管,学生很痛苦。
我的课堂是很宽容的,只要不影响其他人学习,练字、看书,甚至睡觉我都接受,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嘛。
有一阵子,好多学生在看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活着》,上课也看。有一次,我把一个学生手里的书拿起来,其他同学就开始起哄,以为老师要批评学生了。我说,你们想错了,我要表扬他。虽然不学我的程序设计,但是你在看书啊,这也是学习,也是成长。学生很吃惊,怎么会有这么宽容的老师啊,老师你跟其他老师不一样。
不用担心考试。学校有考前复习,大部分题目都会讲一遍,学生只要背一背,基本都能过关的。
不能把学习限定在学校规定的课程范围之内,师生探讨人生也是学习呀,讲点儿历史也是学习呀。
两个爱哭的女生
我先后遇到过两个爱哭的女生,父母都是离异的。
第一个女生跟着妈妈生活,一直渴望被关注,妈妈把她当公主一样宠着。
她特别胆小,特别敏感,遇到一点小事情就跑到厕所里哭,边哭边给妈妈打电话。她妈妈从单位跑到学校,到办公室找到我,我才知道,这孩子还在厕所里哭呢。
她交了几个好朋友,但一直是求安慰、求抱抱的状态。只要好朋友有一点点没有优先考虑到她,她就觉得很受伤,像一个“妈宝女”。
我给她推荐《梦的解析》,这是我们班里的书。学校对班级有考核,每个月根据考核等级给一点费用,我就用这个钱来买书,买了好多书,放在教室里。
没想到,她还真的看了,看完一遍又看第二遍。后来,我就感觉这个孩子的气质有了变化,慢慢地就有点强大了,不再那么敏感,不那么容易哭了,情绪越来越稳定。
第二个女生不是上海人,父母离异后不久,她就一个人在上海租了个房子。
她各科成绩都很好,经常考满分,但是很孤独啊。小女孩一个人在上海生活,太不容易了。
她有点个性,穿衣服比较特别。我不懂这些啊,有个年轻老师说她穿衣风格像日本女学生。我看就是爱穿个裙子啦,爱打扮之类的。
有一次,这个孩子说,老师我们能聊聊天儿吗?我说,等下课了我们就叫上你一起聊吧。
下了课,她来到讲台这边,我说就这儿聊行吗,她说老师这儿不好啊,单独找一个空间吧。我说那你中午吃了午饭到我办公室来,我找一个地方。
后来,我带她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那边有很多谈话室。
我找了一个空的谈话室,这孩子在里面哭得稀里哗啦的。孤独啊,很孤独啊,成绩那么好,却拿不到奖学金,因为老师对她有看法。
有老师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讽刺挖苦她的衣着,话语之难听,简直就是侮辱。她说,她很受伤,不能原谅这个老师。
因为这个老师给她的分数很低,导致她没有拿到奖学金。
女孩说,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我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去找校长。老师,我该怎么办?
我听她讲了半个多小时,那个餐巾纸被她抽了差不多一二十次,哎呀,整个脸都哭红了。
我说,老师这么做肯定不对的,他伤害了你。作为这个学校的老师,我向你道歉。
这个社会不公平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教师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分数已经出来了,奖学金也发了,学校不会为了你作出改变的,你去找校长可能会多受一次伤。
她想了想说,还是算了吧。
这以后到放假前还有大概一个月吧,她没再找过我,她应该是把这事情给放下了,因为讲出来了,情绪就释放了。
记得茅老师那次在群里放了几组孩子的照片,对照着看,哎哟,那一张张被欺负的脸。记得陈丹青老师也说过,在海外,大陆过去的人你一眼就能认出来,因为都有一张被欺负的脸。那组照片我印象很深。
现在有的老师自己不成长,却严格要求学生成长。某种程度上讲,老师自己内心里还是个孩子,他们去“教育”学生,就找到一点儿成就感。哎,真的是无语。
昨天跟一个朋友聊起来这个事情。我说,如果我们的家长成长了,孩子大部分的问题就没有了;如果我们老师也成长一点儿,孩子基本上就没有问题啦。
现在有些家长、有些老师,说难听点啊,有的人到了50多岁还没过青春期,甚至都退休了还没过青春期,然后跟自己的孩子冲突,跟班上的学生较劲。
两代人,都在青春期,在那碰撞,能不出事嘛?
【编后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