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茅卫东:你也很想揍孩子一顿吧

茅卫东 教育自由谈 2022-03-28

遇到这样的熊孩子,你会怎么办?


昨天在“蓝橡树”上读到《一位上海考生家长自述:这12年我们受够了》,想起前些时候也存了几个素材,其中就有这一篇。在自己的公号后台一翻,都已经是6月21号的事了。

简单说两句。
网名“文小创”的上海高考家长在高考快结束的时候说,此生最后悔的事只有一件,就是生养了小孩!如果有来生,希望夫妻两个人过!
“文小创”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妻子是国家高级工程师,夫妻俩在上海购有别墅,绝对属于成功人士、精英阶层。
可是儿子中小学12年的学习、生活状态让他们深感痛苦、迷惘甚至是绝望。
这位父亲将之概括为“12年的艰苦岁月”,太难了,他们已经受够了。
在这位老爸眼里,儿子是“一位没有理想的平常人”,能考上大学,但好不到哪里。除了支付儿子基本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他不再负担额外的费用。
他们今后要和儿子做生活切割、经济切割,“已经看不到未来”。
无独有偶,网易号“王轶老师”说,学生家长齐先生表示,儿子高考结束,不论成绩好坏,先揍一顿再说。
原因也是“受够了”。
齐先生的儿子是复读生,当年选择复读,不是没考上大学,而是高考成绩不理想,比预期少了五十多分。
没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儿子不甘心,家长也义无反顾地选择支持复读。可是,进入复读阶段的儿子,情绪变化很大,对父亲发脾气是常有的事,这让齐先生痛苦不堪。
“去年高三的时候,儿子虽然情绪不太稳定,但没有现在这么暴脾气”,齐先生无奈地说,“我一直努力克制自己,不断退让,这样的日子太压抑了,受够了”。
齐先生表示自己快忍不住了,“儿子高考结束,不论成绩好坏,先揍他一顿”
文小创和齐先生的故事肯定会让很多家长心有戚戚,大家都是过来人,或者还是局中人,感同身受。
看几则“蓝橡树”的读者反馈:
这几年玩微信、做咨询,这样的心酸、困惑,甚至绝望,也听到了很多。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有人说都怪老师只会应试教育还整天想着补课挣钱,搞得学生太苦、太累,滋生厌学情绪。

有人怪游戏害人,将游戏与毒品等而视之,恨不得国家马上出台法律,学当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将网络游戏从业人员一网打尽。

有人怪社会浮躁,任由各类明星、网红招摇过市赚得盆满钵满,搅乱了青少年的心性,使得校园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而这一切网络自然脱不了干系,有人认为如果没有网络一切都安静了,国家就应该采纳申大妈的建议,不能谁想上网就能上网,一切要有规矩。

个人以为,如果家长们持有上述这样的想法,那最晚等孩子上了中学之后,亲子关系一定会出现各种状况。

进入青春期的网络原住民与还在留恋过去围在一起读报纸、看黑板报的老古董们怎么可能说到一块去。

也有人把主要责任归咎于家长,下面这则留言就很有代表性——

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很重要,也很难。

特别是当整个社会出现偏差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个人努力的成效微乎其微。

虽然是自己生养的孩子,可是如果真的出现了社会与父母争夺孩子主导权的情况,父母的胜算其实很小。

何况,成年人身上普遍会有很多固化的东西,严重影响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

行为习惯还好说,错误的思维定势、心理模式如果没有经过认真梳理,即使看再多的书、走再远的路也是白搭。

推荐阅读:警惕伪学习

我将成年人在育儿方面常见的认知和心理误区归纳为下面几种:

1. 鼓励孩子鹤立鸡群,不希望孩子展翅高飞

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经济独立,最好财务自由,但中国式父母又希望孩子在心理上永远依赖自己。

妻子们往往受不了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妈宝男”,但她们又总是乐意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为“妈宝男”。

曾有一位教师母亲咨询我,说自己人到中年不想努力问我有没有办法让自己舒舒服服混日子,我说如果你孩子的老师也这样想呢?她那头声音立即高了起来:那怎么行,她应该对我儿子负责。

这是真事。

至于拒绝别人时强调自己有权利,被别人拒绝时指责对方没人性,更是常有的事。

在这里,“双标”几乎成年人的标配,“渴望成功,无视成人”已经是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大家彼此心照不宣。

2. 期盼孩子优秀,不希望孩子另类

这几年流行“平等中的首席”这句话,国人的生活追求往往是“平庸中的首富 ”。

别提什么独立人格、自由思想,那都当不了饭吃。

他们要的只是别人都吃窝窝头时自己有白面馍馍,别人住草棚平房时他们有楼房别墅,别人骑自行车时他们已经有跑车游艇……

这就是他们眼中的出类拔萃,这就是他们理解的人生大赢家。

如果有人对他们的孩子说“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当年燕京大学的校训),他们会马上领着孩子离开:可不要让他们祸害了我的娃。

他们只有欲望,没有真正的自我,当然也不允许孩子成为一个真实完整的自己。

3. 把沟通技巧理解成控制孩子的技术

很多家长也在学习,参加了各种“父母课堂”,购买阅读各种亲子沟通方面的书箱,但是他们这么做的还是为了掌控孩子,玩的依然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一套。

尊重、边界,在他们眼里是不存在的,他们就是习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财物。

“我的孩子,我管着他有错吗?”

“我的孩子,我要他听我的话不对吗?”

孩子不是傻子啊,时间长了,他们识破了父母的把戏,“反叛”就会更加剧烈

有妈妈对我说,自己很愿意和孩子沟通,总是主动挑起话题让孩子告诉她学校里的各种情况,然后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看法,从不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

可是,上了初中之后,孩子还是不愿意跟妈妈交流了。

我说,是不是孩子一说老师不公平,你就告诉孩子老师也不容易,要理解老师;孩子一说自己看不惯哪个同学,你就说人无完人,要多看人家的优点;孩子一说作业太多,你就说“吃得苦中苦……”

她说是啊是啊,我就是这么说的,孩子不对,我不得引导孩子啊。

这是把孩子引导到沟里去的节奏,幸好孩子有主见、敢反抗。

我说,好好利用这个假期,陪伴不引领,留给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很多为人父母者其实自己的成长经历就很坎坷,可惜他们最后都成了自己曾经憎恶的人,在讨厌父母的同时学会了像自己父母那样当父母,最后被自己的孩子憎恨。
世道轮回啊,可悲可叹。
他们不理解孩子,不明白问题在哪里,因此很痛苦、很压抑。
愤怒之下,他们很想狠狠地揍孩子一顿,但他们一定没想到,他们的孩子可能想杀他们的心都有。
别说我危言耸听,当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推荐阅读——

茅卫东:我不怀念八十年代,因为我差点死在那儿

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