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接纳篇:期待为什么成了鞭子——做一个不过分的家长(2)

茅卫东 教育自由谈 2022-03-28

这图被李玉龙批过:“一看就不是合适的爱!”

拙作《怎样的爱才合适——做一个不过分的家长》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全书分内省篇、接纳篇和影响篇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内省篇发17篇,剩下10篇以后再发,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第二部分接纳篇。

做一个不过分的家长·接纳篇

很多父母在孩子生下来不久就开始讨论:“这孩子是像爸爸还是像妈妈?”

孩子大一点,能说话了,就不时被问:“你最喜欢妈妈还是爸爸?”

孩子再大一点,很多父母就希望孩子性格气质能够像自己、兴趣爱好也能够和自己一致。

特别是学历比较高的父母,如果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大多会生气地说一句话:“你怎么一点不像爸爸妈妈?”

甚至在孩子长大成人,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许多父母还会要求孩子找的另一半符合父母的标准。

这样的父母真的太霸道了。

真的爱孩子,就应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成为爸爸妈妈的翻版。

接纳篇共有20篇小文章组成,此为第二篇。

二、期待为什么成了鞭子

和朋友聊天,说到现在的学生不好管。

他说,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就是一条沉重的鞭子。我问,那应该完全顺其自然吗?朋友说,也不是这个意思。

他有事要离开,没有继续聊下去,我就一个人思考了一下。 

生活中,好像没有看到哪个老师、哪个家长对孩子没有期待的。

家长把孩子送去学这学那,替孩子择校,找老师补习……是因为对孩子有期待。

老师会运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助人为乐,也是因为对孩子有期待。

有的家长会对老师说,我们实在没办法了,管不了他,老师您费心,帮帮忙吧。这还是对孩子的期待。 

也的确有个别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失望透顶。

有的老师会对同事或领导说,这个学生就随他去吧,只要不闯祸,就别管他了。

最为极端的,大概就是偶有父母对孩子痛下杀手这种事情了。这是恨铁不成钢,如果当初没有期待,也就不会如此失望。 

如果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没有任何期待,会是何种情形?

想来想去,只能是由着孩子来:孩子想吃就让他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孩子想玩就让他玩,想去哪玩就去哪玩,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孩子想上学就上学,想在家就在家……

任何约束孩子、引导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都必然包含着对孩子的期待。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有期待是自然的、应该的。有期待才会有对孩子的积极引导,才会帮助孩子由自然人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

我想,没有哪个父母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自然成长,最后长成皮肤光洁的现代人猿吧? 

现实中,的确有很多事实表明,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成为一条沉重的鞭子。

有的孩子为了不学钢琴,宁可砍断自己的手指;有的孩子故意和父母反着来,让干什么就不干什么,不让干什么就偏干什么;也有的乖孩子事事都听父母的,可脸上总没有笑容…… 

想一想,个中原因并不复杂。

其一,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太高,非孩子能力所及。

这些年,不少家长被一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忽悠得六神无主,恨不得让孩子吃下所有补品,修得文武双全。有些家长还顺便把弥补自己当年遗憾的任务也将给了孩子。

有的老师或迫于学校压力期待学生考出一次比一次好的成绩、或出于自己的意愿期待学生成为完美无缺的典范。

老师和家长自己都没有能力和信心做好的事情,却期待孩子能够完成,怎么可能?

孩子达不到老师和家长的高期待,压力可想而知。 

其二,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变成了对孩子的强制要求。

“都是为了你好”,老师和家长规定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甚至规定孩子可以和谁玩。

很多老师和家长不清楚,孩子三到四岁会出现第一次逆反期,少年期会出现第二次逆反期,这是孩子健康成长必经的两个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老师和家长关于孩子的合理安排都会遭到孩子的抗拒,更何况是无休无止的强硬规定。

遗憾的是,很多的老师和家长期待孩子完美,却不了解孩子;他们主观上“是为了你好”,事实上却总在伤害着孩子。孩子唯一能够表现自己独立性的行为就只有反抗老师和家长的安排,而这种反抗自然又会招来严厉的训斥。

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懂得尊重孩子,期待不但成了沉重的鞭子,还成了缰绳。

顾不上问问孩子想去哪,不关心孩子累不累,只是用力牵着孩子跑,时不时还抽孩子两下。

这,大概就是时下很多老师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做一个不过分的家长 目录

自序:心平气和做父母


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教育自由谈:一个关注

精神成长的个人公众号

ID:maowd12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