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茅卫东:朴实的正义感并不可靠——再说敲锣女

茅卫东 教育自由谈 2022-03-28

武汉那位敲锣女很厉害。

第一次阳台敲锣,几乎举国围观。有人认为她“递刀子”“抹黑”,相关视频屡屡被删,但同情、转发者更多,母亲终得救治。

第二次微博“敲锣”,几乎举国愤怒。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轻松收集了几十篇痛骂她恩将仇报的文章,真是怎一个“贱”字了得。
浏览这些文章,发现两个特别有意思的观点,关于救还是不救。
有人表示,无论你多贱以后有需要我们还会救,这关于自己的尊严。
代表人物:沉雁。

《我们拼尽全力,只为拯救你的贱》一文中,沉雁表示:

尽管反咬方方刷新了你的贱性,但我始终相信,包括方方在内没有一个人会后悔曾经帮你转发过敲锣的声音。如果你将来某一天遇到了新的困难,你尽管去敲锣,我们会一如既往地转发你的锣声。因为,无论你多贱,都不是我们也必须贱的理由。虽然我们拯救不了你的贱,但我们至少会恪守我们自己的尊严。

有人却说,悔不该当初出手相助。

代表人物:张保平。

很多人认为敲锣女一家人被救治,和方方没有一丝关系。有一个人,知名评论员张保平,他和敲锣女被救治有直接关系。正是张的积极关注和直接联络,才有医院收治了敲锣女的母亲。

但是,张保平现在后悔了。

他写了《恩将仇报“敲锣女”,我当初不该救你么?》一文。

文章最后,张保平态度鲜明地说:

不过,我可以明确说出自己想法:如果敲锣女二次求救,我不会关注她,更不会主动去救助她。因为她向社会正义和公序良俗挑战,她首先应该敲响的,是自己良心深处的良知之锣。


我则认为,真没必要为此事大动肝火。

是,敲锣女恩将仇报、过河拆桥,可恨。

可是,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人,你我见得还少吗?

恨了一个又一个,恨了一回又一回,然后呢?

正义的人啊,长点记性长点心吧。

昨天我在自己另一个公号“东哥会客厅”上发了《茅卫东:哪怕救了人家性命也不能要求对方活出你希望的那个样子——也说敲锣女》一文,谈了自己的观点——

世道艰难,努力为人;
尽量少说“你应该”,努力多行“我愿意”

文章出来,儿子首先不认可:

一个人做了恶事,其他人希望他得到恶报;一个人做了好事,其他人希望他得到好报,这是一种朴实的正义感。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却得到恶报,其他人对此并不感到愤慨,那这个社会怕是药丸。


(都忘了上次见他是什么时候了,怕见他,因为他说我老了,跟不上趟了。不如隔空对话一下:儿子啊,为父不敢说姜还是老的辣,但你可能真的还是嫩了一点。)

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朴实的正义感”对一个社会很重要。

但是,如果一个社会就一直靠这种“朴实的正义感”撑着,那是危险的,这个社会早晚会变得虚伪、虚弱。

国人哪个不晓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几乎人人都有“朴实的正义感”哦。

可是看看周遭,你还信得过谁?在同事面前你能够无所顾忌说出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吗?你很清楚,那些“朴实的正义感”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们认为“不正义”的东西撕个粉碎。

买个股票,你希望得到内部消息;家人生病了,你联络医生好友;买房买车,你找人打折;打个官司,你要想想法院有没有自己教过的学生……你放心,我始终相信你有“朴实的正义感”。

承认吧,一群自以为善良的人在一起,却互不信任;大家都拥有“朴实的正义感”,只是严重缺乏安全感。

承认吧,在“朴实的正义感”支配下,学生举报老师,群友举报群主,读者举报作者,老师对学生说:不要相信你们的父母。

不过,见多了之后,我不认可、不接受这种行为,却并不觉得奇怪。

因为我看到那些以写字为职业的人,看了他们很多文章,字里行间除了对国力的自信、对涨价的欢喜,对平庸之恶的愤怒、对荒淫无耻的谴责、对理想制度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外,极少有对历史的梳理、对人性的追问、对自我的反思。

都在骂敲锣女鸡贼,骂她贱,有没有五十步笑一百步的嫌疑?

这些年,我反正是听多了“没办法啊”“我们不是你啊”之类的话语,但这不妨碍他们看到别人的一些举动时真诚地表示惊讶、表示愤怒。道理都是讲给别人听的,自己遇到事情就只关心利益了。

是不是有人已经按捺不住想骂我了:人皆如此,我何错之有?

如果是,那也允许我说一句:你们又何必骂敲锣女?

还是那句话:恩将仇报、过河拆桥固然可恨,可是,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人,你我见得还少吗?

缺少理性的思考,“朴实的正义感”早晚就只剩下一个功能:

明天推出《表态的人生太悲催》,敬请期待

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教育自由谈:一个关注

精神成长的个人公众号

个人微信:maowd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