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济壹周·人物】心怀工程师的梦想,向往着诗和远方

同济大学 2019-04-05


心怀工程师的梦想向往着诗和远方


——记土木工程学院2012级本科生罗晶


       2016年4月8日晚,在CCTV-1播出的第九期《中华诗词大会》决赛现场中,出现了三名同济人同台竞技的盛况:罗晶作为现任同济诗社古典诗词分社社长与两位校友以及前任社长李四维、祝溥程捉对厮杀,让这场比赛看点十足,同时也让同济诗社与同济的才子佳人们第一次通过这样的舞台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

2016年4月8日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五名选手中有三人来自同济


       “提到同济,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总是一个培养工程师的地方,的确,我与祝溥程学长都是土木专业学生,我们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同济是一所充满着人文情怀与艺术气息的学校,工科生同样能在这里寻找到我们的诗和远方。”作为同济诗社古典诗词分社的社长,罗晶时刻不忘调侃自己“工科女”的标签,但她认为,学科与兴趣并不矛盾,在同济,工科生同样有着文艺的土壤。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吟诗作赋自古以来便是文人豪客的雅兴,当年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人在兰亭曲水流觞、挥毫泼墨,把酒赋诗、乘兴而书,写下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其间文采风流以及与志同道合者对诗的快意,让从小喜爱古典诗词的罗晶艳羡不已。

       “我以为同济是一所很工科的学校,却没有想到有许多人都和我一样有着一颗文艺的心脏。”进入大学后的罗晶欣喜地在“百团大战”招新中发现了同济诗社,并迅速地在社团中结识了一批同样热爱古典诗词的小伙伴,这让罗晶从小便期望的与“诗友”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愿望成为了现实。

       到了大二,罗晶成为了古典诗词分社的社长,除了要组织诗社的活动,让同学们“乐中有学、学中有乐”之外,她还要更多地去考虑诗社的发展与活动的多样性。

罗晶为诗社活动设计的诗词小卡片


       “幸运的是同济诗社是一个很温暖的大家庭,即使是已经毕业很久的老社员,也会时常来参加诗社的活动,并给了我们很多有关社团怎么发展、活动怎么策划的建议,他们毕业离开了同济,但他们没有离开诗社,所以我们称他们为‘长老会’成员。”老社员们大多已经参加工作,其中不乏在业界小有名气的工程师、设计师与创业者,尽管大家的时间并不充裕,但每次收到罗晶的活动信息后,总会有人抽出时间赶回学校,与学弟学妹们对上几副对子、和上几句诗赋;偶尔还有老社员会带着自己的出版诗集来赠与学弟学妹们品鉴,譬如同济2005级法学院的朱钦运(笔名“茱萸”),在2016年长江诗歌出版中心出版的《中国新诗百年大典》中,与胡适、冯至、徐志摩等人共同入选了大典诗人,也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毕业于同济人文学院的朱钦运曾任同济诗社社长,如今是国内小有名气的青年诗人,笔名“茱萸”


       “长老会”的校友们还会时不时以个人名义向诗社捐赠一些图书或者是经费。罗晶将图书集中起来,建立了诗社的“图书馆”,由于诗社没有固定的场地,就暂存在自己的寝室中,并且一一为图书编号,同学们想要借阅图书,可以通过手机来向罗晶预约。至于经费,虽然不多,但是工科出身的罗晶却也很谨慎地安排了使用计划:其中一部分用于日常活动的必要开支,比如举办重阳诗会、樱花季三行诗比赛时宣传品与诗词小卡片的印制等;还有一部分,罗晶则用来添置“图书馆”中的诗集,为此,她每逢“双十一”“双十二”都要在网上搜索有没有图书的优惠活动,每当以优惠的价格抢购到几本社员们心仪已久的诗集时,她都要开心很久。

       在“长老会”的帮助下,罗晶对诗社的发展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济诗社不仅是一个校内的学生社团,也是一个通过诗词来联系新老社员与校友、联系不同传统文化社团、联系来自五湖四海志趣相投者的桥梁;王维在《少年行》中言“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诗社在同济校园中就是这样一处“高楼”,让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能在学习工作之余有一处“歌以咏志”的港湾。“在诗社,我们除了谈诗词中的风雅,也讨论学习与生活中的点滴,每个同学都能觅得知音,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长学姐们在毕业后仍然把自己当成诗社的一员的原因。”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作为一个大学中的社团,罗晶认为诗社不仅要为同学们的兴趣提供栖息之所,更应该能全面促进同学们的个人成长与全面发展,事实上,罗晶自己也正是这么从诗社的活动中受益的。

       在大一的一次社团活动中,罗晶在台上自我介绍时提到自己喜欢古典诗词,喜欢中华传统文化,引起了来自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一女生肖子颖的兴趣,肖子颖同样喜欢古典诗词,两人志趣相投,迅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并双双加入了同济诗社。

       在社团活动中,两名同学不仅充分交流着自己对古诗词以及古风歌曲、传统汉服等兴趣爱好,更会时常就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对方进行探讨。土木与建筑专业在某些领域不乏相通之处,两人也很快地从兴趣上的好朋友变为专业学习中互学互助的好伙伴:大二时,成绩优异的罗晶第一次参加结构赛,初次上阵缺乏经验的她,不仅需要本专业的同学与老师的协助与指导,更需要在设计、绘图等各方面“有大神支持”,她第一个便想到了肖子颖,而肖子颖也欣然答应成为了罗晶的强力“外援”,“小伙伴们每天每夜和木条,纸板,502为伴,建筑系专教、综合楼、土木楼,无论在哪,无论是桥或房子,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在完成结构赛后,罗晶投桃报李,成为了肖子颖参加学院建筑节项目组中的成员,为作品的结构设计提出解决方案——这些经历,不仅让罗晶收获了宝贵的友谊,更让她通过诗社与其他专业的同学们进行更多跨学科的互动,帮助她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缘自诗社的互帮互助让罗晶初尝跨学科合作的甜头,在接下来,她开始广泛涉猎各个专业,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力学竞赛中都留下了她的身影。除此之外,她还参加了学生会的新闻部,尝试着去采访心仪的学术大牛;参加了金音笛社,圆了她“学会一门乐器”的愿望;担任过校史馆的讲解员,为来访的友人们讲述冯至、殷夫在同济的故事与诗作;还筹划过“土木年华”杯摄影交流大赛,用影像来解构同学们对建筑结构与工程设计的理解……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兴趣与专业视角的拓展让罗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仅收获了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更顺利通过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面试,“可以在同济再多待几年,也许也能成为诗社‘长老会’中的一员吧。”在2016年土木学院毕业季活动中,罗晶设计了主题标语“土夯四载方能高台林立,木承一世为筑天下眉开”,表明了她对研究生阶段研究方向——木结构的喜爱与执着,而这也正是她与肖子颖等来自其他学院的诗社小伙伴们合作过多个项目之后的收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罗晶在《中国诗词大会》的海报中

 

       2015年10月,罗晶入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拔(一轮笔试,两轮面试),成为上海七名选手之一,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比赛并录制节目,最后获得中国诗词大会“诗词达人”称号。虽然在最终决赛中饮恨,但是年纪轻轻的罗晶并不觉得有多遗憾,“我觉得对诗就如同做学问,一山总有一山高,成则淡之,败则坦之,只要全力以赴,就能无愧于心。”在连续十天的节目录制中,罗晶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诗词爱好者们,与他们在场上竞技,在场下切磋,而与两名同样来自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师兄的相会与PK,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罗晶在比赛现场


       “我只知道同济诗社出才子,却没有想到比赛中遇到的前辈也与我一样是工科的学生,他们才思敏捷、文采飞扬,但更重要的是,我所认识的他们并没有因为诗词这门兴趣而荒废了自己的专业,他们如今都是非常出色的工程师,我也希望等我毕业之后能如他们一样,成为文武双全的人。”

       回到学校的罗晶已经进入了毕业季,诗社中的工作也渐渐开始移交给学弟学妹们,“如果说同济是我的家,那诗社就像是属于我的那个小房间,里面藏着我的秘密与成长的故事,我希望我以后也能成为‘长老会’的一员,尽我所能帮助诗社,尽可能抽出时间参与诗社的活动,就如同帮助过我们的那些校友们一样,将这份感情一直传递下去。”


       在同济,有一百多个如诗社一样的校级社团,通过兴趣的连带,将数以万计的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学们在社团中学习特长、交流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收获友谊,跨学科碰撞灵感的火花,“诗社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让我们心怀着工程师的梦想,但却始终向往着诗和远方,让我们文理交融,才学兼备。”

       “我曾经向往古代江湖侠客行走天涯,为民请命,为天下开太平的轰轰烈烈,现在虽然无需这样,但我仍希望能像从前的文人志士一样为国家做些什么,也许,我学好自己的专业,以后能够翻山越岭,修修补补些老房子,也足慰平生之意了吧。”现在的罗晶正在设计院一边实习一边做自己的毕业设计,她的项目是新疆阿克苏的一座电视塔设计,“济人济事济天下,是多少古代英雄豪杰的情怀,也是如今同济人的理想,我想,我的英雄情结,或许可以用同济人特有的方式去践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