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其他

同济大学,全球招聘!

TONGJI同舟共济聚才兴业诚邀天下英才,共创未来引人才归之若流助人才振翅高飞TONGJI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同济大学持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容才、聚才”的人才生态环境,把人才视为第一资源,以平台吸引人、事业发展人、待遇留住人、感情感化人,引高端、汇人才、稳队伍、强学术、重贡献、突特色,建立了从青年科技人才到科技领军人才再到战略科学家的全方位培养与激励体系,高层次人才持续扩容,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各类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前沿阵地大展身手,为推动新时代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同济大学将于北京时间2024年12月25日举办第十届国际青年学者主论坛,后续各学院学科将陆续举办分论坛,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启迪学术灵感,促进交流合作,诚邀全球青年英才齐聚同济,共话未来。01携手同济,共谋新篇”同济大学第十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设置主论坛及若干场学院学科分论坛。
12月15日 上午 11:59
其他

揭晓!今年是他们!

2024至诚报国,敢为人先做学术之旅的追梦者TONGJI近日在同济大学第六届本科生“学术之星”决赛现场一批优秀的同济青年脱颖而出6位同学荣获本科生“学术之星标兵”称号11位同学荣获本科生“学术之星”称号祝贺同学们科研探索路途漫漫学术求知奋斗不止他们勇于创新,行而不辍他们夜以继日,潜心求索他们保持热爱,奋楫前行他们是↓↓↓“学术之星标兵”称号获得者“学术之星”称号获得者学术之星标兵风采展示朱宏宇观微小而知宏大捕微光而见寰宇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孙路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人文学院2021级本科生张昊博如根深种,如浪翻涌汽车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桂彬益谦亏盈,功成不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姚天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贾双萌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口腔医学院2021级本科生学术之星风采展示马启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0级本科生卞政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土木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朱书林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土木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杨茹奕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0级本科生吴心语为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而学习和创造设计创意学院2022级本科生余敏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赵玺翔明心知往,力行求至数学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徐成凯别赶路,去感受路交通学院
12月13日 下午 6:25
其他

看,这群同济学子在发光🧡🧡🧡

Fellow点赞!
12月12日 下午 1:02
其他

同济杰出校友、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奥博穆来访

今天(12月10日)下午,同济大学杰出校友、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保时捷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奥博穆重返母校,推进大众汽车集团与同济大学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并为青年学子作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会见了奥博穆一行。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史明德,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校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郑庆华,副校长娄永琪等出席活动。方守恩在致辞中表示,同济大学一直坚持对德合作的传统,开创了多个国际高等教育合作的首创模式和灯塔项目。同济汽车学院与上汽大众同生共长、相互支撑,成为合作的典范。同济大学愿意与大众汽车、保时捷汽车等合作伙伴携手并肩,共同迎接新的能源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全球的技术进步和人类的福祉贡献我们的人才和技术。郑庆华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大众汽车集团进入中国市场40周年,持续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同济大学与大众汽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有着深厚而坚实的合作基础。期待双方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为推动中德两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在位于嘉定校区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奥博穆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国际合作中的同济大学”展板,听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保时捷教席教授陈虹关于在人工智能、汽车控制与自动驾驶领域中德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成果介绍,以及汽车学院电车队学生关于在保时捷资助下今年推出的一款大学生电动方程式赛车的性能介绍,他对学校的发展成就表示由衷自豪。随后,同济大学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同济大学与保时捷汽车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万钢、奥博穆、王晓秋、方守恩、郑庆华等共同见证签约。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张立军,上汽大众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分别代表双方签约,将在已有合作基础上,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赋能,进一步深化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合作,助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张立军与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潘励驰分别代表双方签约,双方将进一步加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继续依托同济大学中德学院设置教席,支持学生方程式车队建设,进一步深化并拓展双方在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签约仪式结束后,奥博穆为同济师生作了题为“Volkswagen
12月10日 下午 9:52
其他

祝贺!同济教授当选IEEE Fellow

IEEE)公布2025年度新当选会士(Fellow)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童小华因对月球、火星探测摄影测量与遥感应用领域的杰出贡献,当选2025年度IEEE
12月9日 下午 3:22
其他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率团访问西班牙

近日,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率代表团赴西班牙访问,出席教育部发起的“中欧大学校长对话会”及“欧洲翻番”倡议西班牙站启动仪式,到访西班牙多所与学校长期友好合作的顶尖高校和世界顶级研发部门,进一步夯实学校与西班牙重要伙伴高校的合作关系,宣介学校新时期发展理念和发展成就,持续推动与相关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人才交流、跨学科联合科研、产教研融合等合作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中欧大学领导共话理工类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中欧大学校长对话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中国驻西班牙大使姚敬,西班牙科学、创新和大学部国务秘书胡安·克鲁斯·西古多萨等出席活动。方守恩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13所国内高校校领导,马德里理工大学、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塞维利亚大学、都灵理工大学等12所欧洲知名高校校领导齐聚一堂,共话中欧理工科人才培养及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议题,共谋中欧高校合作共赢发展新路径。方守恩表示,一流大学应当是世界最优秀学生的向往地,全球顶尖人才的聚集地,也是前沿科学探索、重大科技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原创地,能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理念和文化。基于此,同济大学将从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和创新协作方式三个方面入手,推动中欧、中西理工人才培养合作迈向新高度。随后,“欧洲翻番”倡议西班牙站启动仪式在马德里理工大学举行。怀进鹏、姚敬等出席活动。西班牙各高校学生分享了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感受。访问西班牙伙伴高校,深化各领域深层次合作方守恩一行先后访问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和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共叙友情,巩固拓展合作成果,推动双方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马德里理工大学,方守恩与理事会主席胡里奥·拉赫、现任校长齐耶尓莫·希斯内罗斯和新当选校长奥斯卡·加西亚,就两校继续在电子与信息工程、设计、材料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与城市规划、航空航天与力学、交通运输工程等领域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达成共识。
12月8日 下午 4:53
其他

首届!这个话题备受关注

今天(12月7日)上午,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hina
12月7日 下午 3:28
其他

他们来了!同济这些班级,闪闪发光🥰

、一年一度同济大学2023-2024学年“优良学风班标兵班”和“优良学风班”揭晓最强班级来啦!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并肩同行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彼此支持共同奋进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以热忱与奋斗让班级成为了一个个充满爱与温暖的港湾快来看看这些神仙班级的风采吧2023-2024学年优良学风班标兵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信息安全本科班班级简介班级由33位同学组成,注重班级活动多元开展,曾获批学院五育重点建设项目。重视学风建设,组织“期末学习交流”“线上自习打卡”等活动。班级同学累计获得国家奖学金4人次、校级各类奖学金17人次,在多项科研竞赛中斩获28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奖项。班级宣言以德润心,以技立身,精诚团结,开拓创新!交通学院2022级交通工程2班班级简介班级共有41名同学。2023-2024学年,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和上海市奖学金2人次,获得校级各类奖学金等比率为51%,科研竞赛参与率超70%。班级项目获评“同济大学五育班级建设优秀项目”,所在团支部获评同济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班级足球联队获学校足球联赛冠军,班级篮球联队获得学院杯二等奖。班级宣言同舟共济,扬帆启航;携手同路,共创辉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生命科学拔尖班班级简介班级由21名同学组成。学术氛围浓厚、科研能力突出,班级成员的科研项目参与率达到100%,在国内外各类科研竞赛中屡获佳绩,如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班级还注重团结协作,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科研环境。班级宣言追求卓越,严谨治学;携手共进,青春无悔!土木工程学院2021级土木-法学班班级简介班级共有23名同学,注重参与特色活动,多名同学曾获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混凝土轻舟赛环太平洋赛区亚军等国际级赛事荣誉,多人担任校院学生会和志愿者队伍等学生组织的骨干。班级连续三年获评同济大学五育班级建设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所在团支部连续三年获评同济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班级宣言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土法班,做优秀的土木人!艺术与传媒学院2022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班班级简介班级共有45名同学,依托学院获批的中国科协学风涵养工作室,举办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同学们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中华诵”诵读类全国赛等各类赛事中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0余项。班级曾获同济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同济大学“优良学风班”等荣誉。班级宣言思想领航明方向,实践共创铸红魂,服务大局显担当!国豪书院202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强基计划)1班班级简介班级由25名同学组成,深耕基础学科研究,立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累计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次,超半数同学获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社会活动奖学金、新生奖学金等校级奖学金,多人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所在团支部获评同济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班级宣言凝聚育人合力,共铸国之英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环境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位班班级简介班级由15名同学组成,旨在通过跨学科融合和国际化视野,培养具有数学和环境工程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班级参加科研项目及学科竞赛14人次,申请专利共5项,学科竞赛获奖9项,其中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3项、校级5项,校级以上奖学金获奖12人,占比80%。班级宣言漫道八千关无数,少年意气解连环!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本科生班班级简介班级共有44名同学,深度融合学术与科创实践。2023-2024学年,班级奖学金获奖比率为近50%,创新创业项目参与率超过95%。班级自发策划、组织活动30余次。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调研实践和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基层实践技能与社会责任感。班级宣言严肃于学,活泼于心,欢乐同行,青春“政”当时!中德工程学院2022级机械电子工程班班级简介班级由56名同学组成,已自主形成了互相帮扶的优良学风模式,3人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累计近40人次获得各类奖学金,同学们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中累计斩获国际、国家级奖项10余项。班级宣言同舟共济,机电一嘉!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21级智能制造班班级简介班级有36位同学,通过借助学科优势资源,拓展同学们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视野,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与科研活动。班级荣获同济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所在团支部在2022-2023学年的支部工作手册汇总中,总评获得第一名。班级宣言拼搏向上,互帮互助,全面发展!2023-2024学年优良学风班是班也是“家”他们因团结更精彩因同行更美好一份份双向奔赴的情谊让同学们在集体里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给这些温暖的同济班级点赞来源:党委学研工部、党委宣传部编辑:陈少颖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同济,全球唯一特别奖!相关链接👇教育部公布!同济上榜相关链接👇揭晓!这群同济学子实力出圈,赞!点赞!
12月6日 下午 4:50
其他

同济,全球唯一特别奖!

在近日于俄罗斯举办的第九届金砖国家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第七届金砖国家青年创新奖活动上,中国青年科学家代表团摘得青年创新奖二等奖和特别奖,其中,特别奖获得者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青年教师蔡鑫。该创新奖活动设置一、二、三等奖和特别奖共4个奖项。蔡鑫在林瑞教授的指导下,凭借其创新性的项目和卓越的展示能力,赢得了国际评审团的高度认可,获得“钯(Palladium)在未来技术中的应用”特别奖。项目“创新钯基催化剂用于燃料电池和电解”通过巧妙地引入钯元素,不仅有效降低了催化剂对稀有且昂贵的铂和铱的依赖,还显著提升了燃料电池及电解水催化剂的性能及稳定性。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将使成本显著降低,也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树立了新的标杆,展现了中国在氢能绿色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厚实力、前瞻性思维和中国青年创新者的卓越风采。活动期间,同济大学团队还与当地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探讨了能源转型、氢能燃料电池应用等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前景。青年科学家论坛和青年创新奖是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下推进人文交流的一项重要活动,为青年人才科技交流和学术互鉴提供了共享平台。在此次金砖国家青年创新奖活动中,各国青年科学家们分别围绕“化工行业的绿色技术”“食品工业的绿色技术”“绿色农业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钯在未来技术中的应用”五个领域角逐青年创新奖殊荣,充分展现了金砖国家青年科学家的创新活力。来源:科技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整理:李想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教育部公布!同济上榜相关链接👇揭晓!这群同济学子实力出圈,赞!相关链接👇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率团访问香港、广东地区点赞!
12月5日 上午 10:46
其他

教育部公布!同济上榜

今天(12月4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2024年度典型案例成果名单,同济大学有2篇成果入选。其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祖信担任首席专家的成果《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排水管网提质增效解决方案与案例实践》入选“美丽中国”方向主题案例典型成果,另有合作成果《都江堰千年延续的管理解码:重大工程可持续发展视角》入选案例研究典型成果。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持续开展典型案例成果遴选,旨在更好发挥高水平案例成果示范引领作用。本年度典型案例成果从2022年度主题案例和2023-2024年度期刊联盟成员单位已发表案例研究成果中,遴选出20篇主题案例典型成果和10篇案例研究典型成果。主题案例典型成果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排水管网提质增效解决方案与案例实践地下排水管网是重要的城市生命线,排水管网提质增效是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的“卡脖子”问题。同济大学徐祖信院士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围绕上海市苏州河水环境治理,在国内率先开展城市重污染水体治理的科技攻关,揭示了我国排水管网高覆盖率现状下,实际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低是制约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该案例系统阐明了排水管网旱天运行、雨天运行和设计管理中,存在的污水直排、雨污混接、管网淤积、管网缺陷和雨天溢流排放冲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了面向排水管网提质增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及其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并介绍了科研团队的重大工程案例和国内外典型案例、经验。多年来,团队坚持思政、科研、教学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将重大科研成果和工程案例转化为优质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资源,有力推动了新时代背景下环境专业一流人才培养。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编辑:樊宗鑫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揭晓!这群同济学子实力出圈,赞!相关链接👇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率团访问香港、广东地区相关链接👇冬日限定!同济“毛衣秀”,安排上了~点赞!
12月4日 下午 1:39
其他

揭晓!这群同济学子实力出圈,赞!

日前同济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学术先锋决赛举行经过激烈角逐10名学生荣获同济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学术先锋”称号6名学生荣获同济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学术先锋”提名奖祝贺同学们!学术先锋附:同济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学术先锋”称号获得者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他们是“学术先锋”风采展示
12月3日 下午 6:08
其他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率团访问香港、广东地区

11月26日至30日,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应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邀请,出席该校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活动期间,顺访重要合作伙伴高校和高新企业,考察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典范学校,全面推进学校与香港地区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出席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分享传统学科数智化转型经验香港理工大学本届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围绕教育、研究、创新、知识转移、学生发展等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来自全球10余所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出席。郑庆华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教育》的报告。他以人工智能赋能同济土木学科为例,阐述学院通过创办“智能建造”专业、研发CivilGPT知识大模型和组建重大基础设施全寿命智能TAIER
12月1日 下午 3:57
其他

9项全国一等奖!创历史最佳!

在近日举办的2024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智能制造赛决赛上,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参赛队共斩获本科生组一等奖9项,创历史最佳成绩。本届大赛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同济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并携手西门子、IBM等知名企业和高校共同协办,致力于推动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发展与人才培育。大赛吸引了来自285所高校的1927支代表队,共计5865名选手参赛,人数创历届新高。一等奖获奖名单生产系统集成与调试方向(一等奖2项)赛题要求应用MES、WMS等软件管理生产计划、生产资源、生产运行等,运用IT/OT融合技术,实现生产管理软件与生产设备的集成。同时,根据生产需求制定计划并进行排产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有序进行。获奖团队:李树涵、屈成、熊泰民团队设计围绕智能化的主旨展开,各成员分别负责工业组网、PLC模块的开发与优化和数字孪生的实现与展示,采用合适的PLC架构及高度集成的数字孪生模块,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获奖团队:孙语頔、徐梓康、张耿瑞团队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赛题中的各项任务:通过编程、调试、系统集成,实现了工站的生产运行及管理;建立产线的数字孪生体,并进行了虚拟调试和虚实联动;对设备进行组网,通过防火墙设置、权限控制等技术,实现了设备互联和网络安全保障。智能生产管控方向(一等奖1项)赛题要求综合应用自动化控制、机器人、机器视觉、软件开发、数据库等技术,通过编程、调试、系统集成,实现智能车间/工厂的生产运行、监控及管理。同时,用数字化方法设计智能工厂及智能产线,通过建立产线的3D数字双胞胎,进行产线的虚拟调试、仿真与验证,并实现虚实联动。获奖团队:董维昊、陆嘉皓、凌振卫团队成员通过专业软件,分析产线性能并进行优化;专注于生产调度与排程,制定最优的生产计划;负责MES系统的管理和监控。备赛期间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工业互联网方向(一等奖3项)赛题要求通过对设备设置和组网,通过数据加密、防火墙设置、权限控制等技术,保护生产网络、办公网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并满足紧急数据处理需求。获奖团队:李树涵、熊泰民、屈成项目涵盖了工业网络组网、边缘计算和云端APP开发三个部分。团队成员分别完成网络架构的建立与数据传输的实现、后端node-red数据实时采集、客户端建立与报警处理。将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应用于工业互联网领域,为传统工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获奖团队:范庆羚、陈天宇、田金成团队现场开发了基于opc
11月29日 上午 9:57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同济这位宝藏女孩,很暖很暖......

F=mω²r‌是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对邵银菲来说是她作为资助宣传大使的“独门秘籍”近日上海高校十佳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评选结果公布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邵银菲荣获一等奖她说:“身为一个物理人,我的秘籍藏在一个物理量——‘向心力’中。”作为物理学博士研究生曾受益于国家和学校的资助邵银菲重新诠释了向心力公式“如果用资助宣传的思维来重构它,我认为资助宣传的向心力=个人×集体×路径。”F=mω²r,m是个人“国家的资助让我们安心读书,我们也要把这份温暖传递出去!”直博后邵银菲依然心系资助不仅在寒暑假返回家乡母校向学弟学妹们讲解资助政策还参加爱心支教和学校老师们一起走访关心受资助的同学们宣传路上她对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你只管好好读书,剩下的交给国家,同济会一直在你身后。”F=mω²r,ω是集体“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学校的支持下她带领受奖助学子创立“筑梦·砺行”资助大使成长营团队每年开展200多个资助宣传项目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国26个省区市走过的路程加起来达十五万公里宣讲覆盖超万人把资助的故事讲给天南地北的人听为了建设好这支暖心的队伍在一次次的实践和复盘中邵银菲和成长营的骨干们探索提出资助大使培养的“三步走”计划——回馈母校在资助宣讲中“齐步走”返回家乡在资助调研中“稳步走”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在实践反哺中“跑步走”从而达成多维资助育人的目标F=mω²r,r是路径为了反哺国家多年来的资助邵银菲常常问自己:“当代青年还能为资助做些什么?”于是她带领成长营的小伙伴们边想边做、边做边改从一开始单纯的政策宣讲发展成如今的“资助+”让资助不止是资助“资助+乡村振兴”因为同样来自大山深处所以深知大山孩子的渴望与担忧他们举办了爱心支教夏令营推动乡村教育振兴“资助+普通话普及”他们跟着乡亲们来到内蒙古布斯屯格牧场为牧民和孩子们讲解资助政策、普及普通话“资助+防诈反诈”触动于家乡乡亲受到诈骗之苦他们将资助宣传与防诈反诈相结合进行入户宣传与此同时100多位营员还发挥各自所长在资助全过程中不遗余力开学当天他们在“绿色通道”为新生提供资助政策咨询作为“擎济工程”朋辈导师他们带领新生更好地了解上海参与“五育四信青年说”走进中学校园分享学霸经验他们还设计了创意资助漫画、海报等作品开设线上专栏、拍摄短视频以更新颖的方式让国家资助的声音传播到每个角落帮助更多同学实现梦想他们一直在路上“上海,是我们资助宣传的起点;各个省区市,是我们渴求遍及的站点;不让一位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每位想成才的孩子都能人生出彩,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我们力求抵达的终点。”邵银菲说每一个梦想在同济都能被听见被浇灌被守护直到盛开直到成真.....来源:党委学研工部、上观新闻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整理:陈少颖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同济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这样开!相关链接👇亮眼!同济再获新发现相关链接👇连续8年!同济,全国特等奖!点赞!
11月28日 下午 1:59
其他

同济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这样开!

面向大一新生的通识课“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现已排定课表,组织评选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优秀应用场景案例、首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典型案例,支持百余门本研智慧课程建设,开展“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近期,同济大学打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组合拳,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展现新作为、呈现新气象。共性基础+大类定制打造人工智能通识精品课57个教学班级课号、涵盖的9个学科大类、百余名授课教师、上课地点一应俱全,只等年后春季学期开学,这门“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通识精品课即可全面开课。“这门通识课面向全校大一新生9个大类,不同大类对这门课的教学要求不一样,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要求不一样,因此这门课将实行‘分类别分层次’教学。”本科生院负责人介绍,其三分之二的教学内容是人工智能基本概念、原理等面向所有大类的共性基础内容,还有三分之一是针对各大类学科特点,结合典型应用场景的个性化定制内容。开课在即,厉兵秣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努力打造精品。自本月1日起,每个周五中午,“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课程研讨会准时开讲,已连续举办4期,课程建设团队主要成员、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主讲,作示范性教学,负责课程教学的百余名教师积极交流研讨。另有5期研讨将在接下来一个月内陆续展开。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门课的实践环节,学校将携手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深化产教融合,聘请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课程实践。对不同大类学生同样实施“共性+个性”分层差别化的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将鼓励其与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全面推进+典型示范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同济大学“人工智能赋能招生选拔——基于ChatTJ的智慧招生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名列其中。这是学校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的又一代表性成果。与此同时,同济大学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优秀应用场景案例评选结果揭晓,土木工程学院研发的知识大模型CivilGPT获特等奖,另有5个获一等奖的案例、10个获二等奖的案例分别来自10余个学院的实践探索。聚焦课程建设,同济大学首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征集也落下帷幕,10个来自基层学院的案例入选,展现了各学院认真落实学校部署,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最新实践成果。“我们希望通过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各学院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优化教育教学模式的经验做法,加快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负责人表示。此外,经过近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申报评选,学校拟对108门本研“智慧课程”进行立项资助,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助教、助学、助管、助评,塑造“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各项部署落地,关键在教师。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近日面向全体教师组织开展“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采取培训模式共性与个性结合、线下培训分期滚动推进的方式进行。包括校内外专家作理论专题讲座,以及各学院教师在教师工作坊上的实践交流,已在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举办10余场主题活动,参培教师超2000人次。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重塑高等教育新生态同济人持续向关键处发力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再迈新步,蹄疾步稳!来源:党委宣传部、本科生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文字:黄艾娇编辑:李想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亮眼!同济再获新发现相关链接👇把热爱“玩”到极致!这群同济学子做到了相关链接👇连续8年!同济,全国特等奖!点赞!
11月27日 下午 3:34
其他

连续8年!同济,全国特等奖!

近日,2024年度“宝钢教育奖”评审结果揭晓,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姚天亮荣获2024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全国仅有15名本科生获此奖项)。这也是同济大学本科生连续第8年获此殊荣。此外,同济大学还有4名教师、5名学生分别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和优秀学生奖。姚天亮始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致力于具身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医学图像分析和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基础科研中的创新应用。他积极投身医工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在老师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跨学科合作的“得心应手”团队,研发了国内首个基于多维图匹配的泛血管智能导航诊疗技术平台。他领衔团队荣获2023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上海市特等奖,第四届中国机器人行业年会机器人应用创新奖(全国共6项),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共计10余个国家级和省部级赛事奖项。大学期间,姚天亮拼搏进取、孜孜不倦,三年综合成绩排名为专业第一,曾获得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学生奖”提名奖、启迪奖学金等,发表学术论文3篇,取得发明专利1项。此外,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与学生工作,多次获评校院优秀志愿者。不负时代奋发有为祝贺同济师生!为你们点赞!来源:党委学研工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编辑:李想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把热爱“玩”到极致!这群同济学子做到了相关链接👇刚刚!同济两位教授获上海市隆重表彰相关链接👇中国青年科技奖,同济+1点赞!
11月25日 下午 3:29
其他

把热爱“玩”到极致!这群同济学子做到了

在同济,有这样一群学子他们因VEX机器人相遇他们把热爱“玩”到极致寻找自己的星辰大海近日,同济大学VEX团队获得2024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VEX
11月24日 下午 12:02
其他

中国青年科技奖,同济+1

在近日举行的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全体大会上,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正式揭晓,全国共99名青年科技人才获此殊荣,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楚文海名列其中。楚文海
11月22日 上午 8:49
其他

今天,同济大学重磅发布!

发布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方案、首批校内场景验证项目,科创企业投资项目签约、技术转移分中心签约……今天(11月19日),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和2024科技成果转化”发布大会在四平路校区举行,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标志着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企业孵化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点击视频直击现场↑教育部科技司重大项目与高新技术处处长何立芳、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杨浦区委书记薛侃出席并致辞。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郑庆华院士,段宁院士,高绍荣院士,安徽省淮北市委副书记、市长蒋曦,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赵震,上海市科委二级巡视员郑广宏,杨浦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尼冰,杨浦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建华,普陀区副区长周如意,上海市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一级专务张晶波,上海隧道工程股份副总裁李波,可可资本合伙人王岩、付在峰,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校党委副书记吴广明,副校长童小华院士,副校长娄永琪、石振明,校党委副书记刘润等出席。来自上海市教委科研处、市经信委技术进步处、市科委科技成果转化处、杨浦区科经委、嘉定区科委、松江区G60创新研究中心、普陀区科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安徽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溪县,新疆昌吉高新区,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中国中车、中国远洋海运、中国商飞、中国电信、中交信息、中国铁建、上海机场、上汽、申通地铁等成果转化合作企业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等成果转化合作基金的代表参会。何立芳表示,高校是科技成果的源头活水,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要途径。同济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形成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希望同济大学高质量推动大学科技园优化重塑,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有力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张英表示,当前,上海以国家重大战略为机遇,聚焦新型工业化,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产业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为承接高校创新成果提供优质土壤。今天,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发布,必将为学校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产业创新提供新的动力。期待同济大学为上海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贡献。薛侃表示,杨浦始终致力于与同济大学等在地高校联手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就地就近有效转化。今天,同济大学启动实施新的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开启赋权试点等一批改革举措,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杨浦将共建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力争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为上海乃至全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试制度、探新路。郑庆华介绍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他表示,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同济大学勇担使命,在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政校企合作方面持续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为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将持续深化改革,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系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能。会上,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体系建设方案发布,重点推出“1+3×3”十大核心任务。将聚焦优势学科群,瞄准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围绕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双中心”,通过重塑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拓展三类基础资源,构建三大核心平台,提升三类专业能力,形成“校-地-企”协同场景驱动的多层级产业研发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努力把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同济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方案发布。学校允许将产业化前景良好、潜在市场价值高的科技成果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部分所有权或全部所有权都赋予科技成果完成团队,大幅缩短科技成果转化校内实施推进流程,鼓励引导其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研发,大力推进学校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校外和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度合作,邀请交易所协助开展赋权实施流程设计,并为赋权及赋权后转化实施做全过程鉴证。通过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同济分基金资助的创业项目,其项目组成员为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如需申请赋权,可免于提交产业化方案和进行可行性论证,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为2023年度同济大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颁奖。自2020年起,同济大学连续举办三届“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评选活动,共遴选出百余项具有转化潜力的优秀科研成果,涵盖人工智能、城市发展、生命健康、高端智造、绿色环保等前沿领域,其中部分入选项目已落地转化。同时启动2025年度同济大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评选活动。同济大学首批23个校内场景验证项目发布,分别涵盖绿色环保、人工智能、城市发展、高端制造、智能网联等方向。近日,学校组织开展了校内场景验证项目评选资助工作,在校内搭建产业应用场景,帮助科研团队迈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步”。未来将逐步从校内场景扩展到校外场景,助力培育和发展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还举行了同杨基金投资项目签约,可可资本分别与上海同陆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共迹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支持。同杨基金不久前由可可资本与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方联合设立。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与四川成都、福建晋江、福建安溪、新疆昌吉、内蒙古包头五个地方政府签约,将推动同济大学科技创新成果对接地方企业需求,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支撑。学校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6个技术转移分中心。同济大学与杨浦区共同发布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23年度总产出。近年来,区校相融共生,共同推进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迭代升级。2023年,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总产出超过700亿元。方守恩与张英共同为2024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展揭幕。展览以“产教融合引领,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围绕“对接新兴产业,赋能优势学科”,分为自主智能、城市发展、生命健康、低碳环保、高端制造5个板块,展出了学校近70项优质科技成果。随后,同济大学场景验证论坛开讲,来自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绿色环保、高端智造、城市发展5个方向的2024首批校内场景验证项目先后路演,与会嘉宾围绕“场景验证驱动创新——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范式”展开主题研讨,并发布筹建同济大学场景验证联盟倡议书。2024同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展畅通落地之路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赋能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同济人走在前,探新路!来源:党委宣传部、科研管理部文字:黄艾娇、樊宗鑫图片:周游
11月19日 下午 8:32
其他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满怀信心!”

“我们的产品顺利通过了噪声性能测试,达到低噪声运行的预期目标!”在一次重大装备的验收会上王能银领衔学生团队研发的声衬大放异彩降噪效果比国外同类型装备还要出色一路过关斩将这让王能银感到所有的汗水与努力都值得更点燃了内心的斗志敢闯、会创王能银是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直博生已发表高水平论文15篇申请专利7项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同济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他说:“很多事情失败不是因为本身有多困难,而是畏惧和退缩,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满怀信心、勇于尝试。”斩获金奖今年10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以下简称“国创赛”)总决赛现场群星璀璨结果公布“新声科技——吸声降噪超结构领军者”项目以小组第一的成绩将金奖收入囊中这是预料之中的结果王能银比想象中要淡定许多尽管决赛期间经历了意外掉入复活赛的小插曲但他始终笃定项目能够开花结果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充满信心项目围绕噪声问题利用“超结构+超材料+AI”设计的方法解决“看不见的杀手”在重大装备中噪声过高会导致国产大飞机、发动机无法取得适航证也会导致风洞中的测量设备失准噪声同样是低空飞行器的痛点问题之一“我们希望用降噪声衬解决这些噪声控制的共性问题。”项目成功研发出具有低频宽带特性的超构表面吸声结构能够利用更轻薄的结构实现更好的降噪效果还有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加持产品研发速度变得更快信心来自于充分的准备15位成员,历时半年不下50轮打磨大大小小的路演从起初什么都想展示的“大杂烩”到重点清晰、通俗易懂的报告在王能银的协调带领下团队成员发挥各自所长不断推翻前期形成的惯性迎接挑战今年7月项目便获得国创赛上海赛区亚军如今斩获总决赛金奖更成为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历史首次科研也很快乐对王能银来说过程其实比结果来得重要在国创赛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比拿到金奖还珍贵“大家都是有理想、有激情的年轻人,在一起讨论关于创业的话题,很受益。”在声学领域深耕王能银的研究方向聚焦在声学超构表面降噪机理、非厄米物理系统等科研离不开实验的反复验证搭建模型、安装声衬产品导入测量程序戴上耳罩、全副武装一遍一遍测量产品在高速气流下的降噪效果科研笔记遇到与预期大相径庭的结果就要抽丝剥茧寻找各种原因“可能会重头再来好几遍,这个过程是最折磨人的。”王能银说,这是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尽管前期比较痛苦但真正沉浸进去了会感到快乐“尤其在得到成果的时候,就觉得太棒了,是一种延迟性满足。”从科研入门到真正解决问题导师李勇教授给了他莫大的影响平日里李老师时常培养同学们的反直觉思维把别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变废为宝”李老师还身体力行教导他们把研究方向与国家重大装备的迫切需求相结合真正推动科研落地科研路上王能银希望,“之后的国产大飞机,用的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先进降噪方案和降噪产品。”运动的乐趣进入大学以来王能银一直保持着运动的习惯五年的坚持他从100多斤增重到150斤练成八块腹肌妥妥的健身达人刚入校时他便加入了学校攀岩队和学院篮球队在攀岩中抵抗重力的感觉让他逐渐感受到运动的乐趣“那时候爬得挺好的,攀岩给了我正向反馈,整个人都变得自信了起来。”有了运动的磨砺王能银度过了大学适应期成绩也慢慢变好如今他仍会雷打不动一周锻炼三次去健身房、也去操场做一些力量训练保持健康的作息“强壮的身体能支撑自己的心理变得强大一些。”在同济园的八年时光一闪而过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王能银感慨刚从家乡西北小城来到这里的时候完全是懵懂的状态而现在成长为了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放“我现在的目标很明确,而且同济对我的培养能支撑我去实现这些目标,这是我最大的成长,有能力真正为国家、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把想法一步步变成现实目前团队自主研发的声衬产品在某大型装备中得到了应用国创赛落下帷幕但创业之路才刚刚开始王能银说:“我会更加努力推动新声声衬的产业化进程,做出更多原创成果。”来源:党委宣传部、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文字/编辑:陈少颖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欢迎报考!同济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相关链接👇又一个医疗新高地!今天,签约!相关链接👇20年,越飞越高!点赞!
11月16日 上午 11:13
其他

欢迎报考!同济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同济大学2025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采用普通招考(“申请-考核”选拔制)、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三种招生方式择优录取。招生信息发布网站为“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以下简称“同济研招网”,网址:https://yz.tongji.edu.cn/)和同济大学各招生学院网站。一、招生专业及计划同济大学2025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100名左右,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专项计划7名左右,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定向培养博士生专项计划6名左右,对口支援部省合建高校专项5名左右,与校外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30名左右。上述招生计划最终以教育部下达为准。具体招生专业,详见同济研招网公布的《同济大学2025年博士生招生目录》(https://yz.tongji.edu.cn/zsjz/bszsjz.htm)。二、招生类型同济大学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完成学业后,均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详细政策参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1.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指符合国家博士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国家承认的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2)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包括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类。除“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定向培养研究生计划”“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试点项目”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等国家专项外,其他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部为非定向就业,即全部人事关系和人事档案须在入学时转入同济大学,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学校统筹安排住宿,毕业时可自主择业,按照学校博士研究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执行。按国家专项录取的全日制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按照相应专项的国家规定和录取当年的协议执行。2.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指符合国家博士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国家承认的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2)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就业方式为定向就业,即在被录取前与我校和所在单位签订三方定向培养协议书,在学期间,人事关系和档案保留在原单位,毕业后回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该类学生不参加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和优秀奖学金的评定,不可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在学期间不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且就读期间不能转变为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学校不提供住宿。非全日制定向就业博士生,包括“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和“同济大学思政工作队伍计划”等专项。三、学制博士生的学制为4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为3年),直接攻博生学制为5.5年(医学院和口腔医学院为6年)。四、报考条件1.
11月15日 上午 9:45
其他

又一个医疗新高地!今天,签约!

今天(11月14日)下午,同济大学与上海市残联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全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康复医院的建设,打造一流的康复学科和康复医疗新高地,推动科技助残取得新成效。签约仪式在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举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残联名誉副主席虞丽娟,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上海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杜松全出席并致辞。上海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喆人,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虞涛,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王育,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义汉,市残联副理事长戴光铭,松江区副区长王晔,以及市教委、市残联、同济大学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市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系服务群众联系点相关同志出席。虞丽娟表示,今天的签约不仅拉开了市残联与同济大学深度合作的序幕,更标志着上海在科技赋能残疾人美好生活、共创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篇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希望双方通过本次全面、深入的合作,面向残疾人民生和发展需求,把解决残疾人服务领域科技关键难题纳入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总体布局,用科技创新托起残疾人的幸福,用科技助残应用场景助推创新中国、健康中国建设。方守恩表示,同济大学起源于医学,对发展医学怀有深厚情结。近年来,同济医科发展迅速,品牌逐步凸显。自2013年同济与市残联共同筹建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以来,医院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希望双方继续发挥各自优势,以人工智能赋能康复学科建设,强化高水平康复人才培养,推进科研创新与技术应用,为中国康复医疗事业注入新动能,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同济力量。杜松全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提出要求,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此次双方携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优势互补、不断创新,为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陈义汉、戴光铭分别代表双方签约。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同济大学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优势,共同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康复医院的建设,建设一流的康复医学院和市级新型研发机构,促进智能康复产业的发展,强化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国内顶尖的科技助残“医、教、研、产、用”综合平台,全面提升残疾人在康复医疗、教育就业、无障碍出行及生活质量方面的科技应用水平。合作内容涵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智能康复产业、社会服务等方面。签约后,虞丽娟、方守恩、杜松全一行先后来到水疗区、高压氧舱、神经康复中心治疗区、工伤职业康复治疗区、智慧康复区等处参观,了解医院的医疗平台设施等康复医疗资源。2013年,市残联与同济大学共同筹建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十余年来,养志医院已成为市级三级康复医院,建立“七大中心”康复医疗体系,优化综合支撑平台,启用二期院区,不断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医院承担包括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康复医学)、上海市康复医学重中之重研究中心、上海市级医院康复医学科专科联盟等多个学科平台,建设的康复物理治疗本科专业培养了数百名优秀康复人才,在医教研各领域实现了突破。来源:党委宣传部、医学院、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图片:夏耘耘文字/编辑:李想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20年,越飞越高!相关链接👇刚刚,央视《新闻联播》聚焦!这位同济院士作主旨发言相关链接👇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率团访问德国、瑞士点赞!
11月14日 下午 7:54
其他

20年,越飞越高!

昨天(11月12日)下午,庆祝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成立二十周年大会暨力学系、航空航天工程系揭牌仪式在四平路校区举行。同济大学副校长许学军,原上海航空工业学校校长、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首任党总支书记、同济大学关工委副主任陈立丰,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首任院长仲政,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院长李岩,以及学院师生代表、退休教师代表、校友代表等250余人出席大会。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党委书记石成主持。许学军在致辞中表示,二十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发扬同济力学优良传统,紧抓航空航天发展机遇,改革创新,积极进取,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面向未来,学院要应国家之需、应时代之变,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造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进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李岩以《明理致远,数智融合——力学+航宇:基础应用交叉融合,支撑服务国家战略,奋力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题,作学院发展报告,回顾了学院发展历史和成立二十年来发展取得的成绩。她表示,学院将振兴力学学科优势、大力发展空天学科,推动学科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拓展力学前沿理论,解决国家航空航天“卡脖子”技术,开展人工智能赋能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航空学院。会上,许学军、李岩、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力学系副主任王莉华、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航空航天工程系副主任杨伟东共同为力学系、航空航天工程系揭牌。王莉华表示,今天力学系和航空航天工程系的揭牌仪式,是学院发展的新起点。未来将继续致力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学科间的协同创新。杨伟东表示,今天的揭牌仪式标志着同济大学在服务国家航空航天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征程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将不负期望,为推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和长三角经济转型升级,贡献更多同济智慧和同济力量。2022级力学拔尖班本科生鲍昱锦表示,作为新时代的航力人,要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优秀航力基因,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中。2024级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冯镜泽表示,回首本科在学院的求学时光,深切感受到学院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坚信学院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1979级工程力学专业校友、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办事处原总经理石晓成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感悟。他表示,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尽可能地放飞思维,善于把吸收到的不同学科的知识连结起来。2005级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校友、中国商飞C919事业部主任、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李青回顾了在学院的求学岁月,表示在学生时代,老师们总是不遗余力地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走上工作岗位,深刻体会到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投入了很大精力,毕业生和学院都在各自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不断向更强发展。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成立二十年来,成绩斐然。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实现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全覆盖,“飞行器力学与控制”列入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强基础-重交叉-融产业-宽实践”的人才培养特色,工程力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实现5个国家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大满贯”。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仿生机器人与动力学控制、复杂流动数值仿真与实验、多尺度多场耦合计算力学与数值模拟、无人机系统多学科优化设计、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等多个有影响力的科研方向,新增教育部、民航局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30余项,突破国产芳纶蜂窝纸在大型客机上应用验证、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结构雷击损伤与防护等关键技术,为国产型客机、国产航空发动机等型号研制贡献了同济智慧和力量,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生力军。来源:党委宣传部、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文字:陈少颖图片: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视频:宋宇星编辑:陈少颖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刚刚,央视《新闻联播》聚焦!这位同济院士作主旨发言相关链接👇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率团访问德国、瑞士相关链接👇今日开馆!同济又一重要平台启用生日快乐!
11月13日 上午 10:47
其他

刚刚,央视《新闻联播》聚焦!这位同济院士作主旨发言

今天(11月12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致辞。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并致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出席并作主旨发言。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人民日报社社长于绍良,新华社总编辑吕岩松,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莉新出席会议。研讨会由中宣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央有关部门、上海市、副省级城市负责同志和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参加。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出席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吴志强作了题为《以精细化、数智化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主旨发言。同济大学协办了当天下午的“全面深化改革与城市创新发展”平行研讨会。吴志强在发言中表示,面临城市治理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城市规划者要通过精细化、数智化的手段,实现更高效的城市治理,从而真正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为人民打造更具包容性、更有温度的智慧城市,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一是精准聚焦个体需求,以数智技术提升城市服务精细化水平;二是动态识别时段需求,以智能技术助力城市空间高效利用;三是顺应时代演进,以长周期视角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点击视频直击现场↑“全面深化改革与城市创新发展”平行研讨会(以下简称“平行研讨会”)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杨浦区委承办,同济大学协办。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来的建设成果,共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致辞,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端木怡雯主持。吴广明表示,此次平行研讨会是全面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的重要回信精神的实际行动。近年来,同济大学主动发挥学科人才优势,在人民城市建设一系列实践中彰显“硬核”担当和作为。今后,学校要在常学常新上下功夫,着力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新热潮;在宣讲阐释上作贡献,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冒热气聚人气;在对标对表上求突破,助推城市创新发展,贡献新作为。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彦峰,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石谦,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诸大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章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员贺东航,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瑶梅,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欢政先后作主旨发言,从不同视角阐述了上海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涵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推动城市空间发展、协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基层治理、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环境治理等主题。在深入的交流讨论中,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民城市”理念为城市的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打造“共建、共治、共创、共享”的幸福城市图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济大学始终与上海城市发展相濡以沫,在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近年来,学校主动发挥学科人才资源优势,在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更新、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建设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全球设计之都、城市社区有机更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进程中勇担重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同济大学主持设计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成为人民城市的设计标杆,让“工业锈带”实现了向“生活秀带”的华丽转身。一大批专家教授在10多个区担任社区规划师,让一处处老旧小区重新焕发青春活力。为连续举办三届的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提供重要学术支撑,助推上海迈向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承担完成《上海市新城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导引》,探索城市数字底座规划与建设,助力打造国际数字之都。同济教授领衔研发“上海指数”,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城区共生共荣,联合杨浦区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升级版,向千亿级产值稳步迈进。来源: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央视《新闻联播》、上海发布图片:周游、上海发布、上海杨浦视频:武毅翔、央视《新闻联播》文字/编辑:樊宗鑫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会见出席中意文化合作机制大会和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代表相关链接👇今日开馆!同济又一重要平台启用相关链接👇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率团访问德国、瑞士点赞!
11月12日 下午 9:25
其他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率团访问德国、瑞士

近日,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率代表团赴德国、瑞士访问,出席同济大学日暨同济经管中德中心启动仪式,到访欧洲多所与学校长期友好合作的顶尖高校和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部门,进一步夯实学校与德国、瑞士重要伙伴高校的合作关系,宣介学校新时期发展理念和发展成就,持续推动与相关高校、企业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跨学科联合科研、产教研融合等合作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汇聚中德智慧携手并进同济经管中德中心在柏林启动11月3日,同济大学日暨同济经管中德中心启动仪式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驻德国大使邓洪波、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黄伟等出席活动。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原副校长雷星晖、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和霍佳震教授共同为中德中心启动揭幕。来自中德教育界、企业界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柏林,共话同济大学对德合作硕果,共谋未来合作发展新路径。方守恩表示,同济经管中德中心是学校对德合作“新灯塔”的一次新探索,希望未来继续携手中德伙伴,肩负起中国大学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人文交流的使命,建立起一座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德学术界和产业界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促进中德科研、产业与人文的创新发展。中德中心将利用学校对欧对德合作优势,借助海外平台力量,引入优质教育、科研和人才资源,大力服务学校重点发展需求。同时,中心还将实施在德境外办学,吸引国内外优质生源,服务我国企业出海,助力我国企业成长为国际品牌。访问德国、瑞士伙伴高校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方守恩一行先后访问德国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共叙友情,巩固拓展合作成果,推动双方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慕尼黑大学,方守恩与外事副校长比亚吉尼(Francesca
11月11日 下午 4:15
其他

今日开馆!同济又一重要平台启用

Mainzer,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根特大学教授Luc
11月10日 下午 8:27
其他

同济土木系科,110岁生日快乐!

百十土木,继志图新。今天(11月9日),同济大学土木系科发展论坛暨系科成立110周年活动主论坛在四平路校区举行。钱七虎院士、江欢成院士、欧进萍院士、何积丰院士、梁文灏院士、黄卫院士、何华武院士、赖远明院士、缪昌文院士、肖绪文院士、杜彦良院士、任辉启院士、王复明院士、陈政清院士、滕锦光院士、徐建院士、张喜刚院士、吕西林院士、李杰院士、王明洋院士、刘加平院士、朱合华院士、杜修力院士、高宗余院士、胡亚安院士、周创兵院士、刘汉龙院士、邢锋院士、Billie
11月9日 下午 8:49
其他

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会见出席中意文化合作机制大会和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代表

11月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共同会见出席中意文化合作机制大会和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的双方代表。两国元首听取双方代表关于中意文化和大学合作有关情况的汇报。习近平指出,中意传承千年的友好交往史滋养了两国生生不息的人文交流,古老的丝绸之路开辟了东西方交流先河,马可·波罗打开了西方世界认知中国的窗口,一代代使者接续谱写两国友好篇章,树立了世界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典范。近年来,中意文化合作机制推动两国互办文化和旅游年,首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结好模式,两国高校广泛开展学术和青年交流,拓展新兴学科联合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意作为两大文明古国,应该起而行之,共同倡导以文化人、以德润身,以博大的人文情怀观照人类命运,以兼容并蓄的胸襟超越隔阂冲突,以和合共生的愿景凝聚发展合力,让文明的灯塔照耀人类前行的正道。希望双方一道努力,推动更多有识之士争做中意友好合作的践行者、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为推动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中意贡献。马塔雷拉积极评价意中文化合作机制和大学校长对话会为促进意中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所作重要贡献,表示意中两国都是文明古国,都拥有灿烂文化,两国人民相互欣赏,相互尊重,马可·波罗同中国的交往佳话是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的写照。双方应该总结经验,传承友好,搭建更多人文交流的桥梁,加强团结,反对对抗,为意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支撑。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参加活动。11月9日上午,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此次对话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意大利共和国大学与科研部主办,以“促进文明互鉴,培养杰出人才”为主题,设置两个平行论坛,邀请中意双方45所高校代表出席,共同探讨中意高等教育合作、协同创新以及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开幕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并讲话,意大利共和国大学与科研部部长安娜·玛丽亚·贝尔尼尼(Anna
11月9日 下午 3:15
其他

百十土木,继志图新!

它是同济大学一张闪光的名片、亮眼的金字招牌;百年弦歌不辍,数万名青年才俊从这里走出,成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放眼祖国大地,广厦矗立、长虹卧波、隧道畅通、路网密织、生态修复……处处都有它的“硬核”科技支撑;……
11月8日 下午 10:01
其他

来了!总台IP的风,这回吹到了同济🤩

今天是第25个记者节前不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和上海总站联合主办的“总台IP进校园·上海站”活动在同济大学举办多元形式、大咖云集、超多惊喜七大主题活动让同济师生和总台共同见证了知识与创意的碰撞神奇体验+1“原来我和总台,只差一次提问的距离”这场秋日里的“双向奔赴”你爱了吗?“把我们创作者的干劲传递给当代的大学生,把当下最鲜活的大学生精神吸收到我们总台的团队和文化理念当中,我觉得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纪录片《港珠澳大桥》的导演闫东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书《总台人物——属于时代的群星闪耀时》做客同济大学,分享当年的采访经历和人生故事。“百闻不如一谈,鲁健老师的分享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深入了解央视总台的好机会,我们看到央视主持人和记者们不仅仅需要很强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去了解被采访人,才能够挖掘出观众们想看的东西,这让我对他们又多了几分敬意。”活动现场,总台《鲁健访谈》栏目组主持人鲁健携手主创团队,与同济师生亲切交流和互动,分享了节目制作背后的趣闻。屏中人、书中人,这回都是“眼前人”,近距离沉浸式地感受“总台人”的真实、真挚和真诚,这些美妙的体验是活动现场的同学们发出最多的感叹。本次活动还有《天下足球》《出道吧!科技小院》《向幸福出发》和CGTN汉服工作室等多个总台IP的主创团队闪现同济校园。“哇,见到真人了!嘉宾前辈们这么平易近人,获益颇多。尤其是看到他们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征途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拼劲,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也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勇敢追梦。”艺术与传媒学院本科生杨佳怡说道。作为“总台IP进校园”的经典环节之一当然少不了总台IP集市一排排精致的摊位一个个可爱的限定印章一款款专属的明信片还有超多丰富的文创周边免费送都让同学们大开眼界现场也有总台记者、主创团队实时解答同学们的各种好奇“这些IP非常青春,非常贴合我们学生群体。很快就到记者节了,祝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袁古月同学边逛边说用镜头捕捉真实用笔触书写担当用声音传递温暖“总台IP进校园”的风终于吹到了同济大学这场实实在在的奔赴搭建了总台与高校师生交流互动平台播撒了希望和向上的力量让更多同济师生见证了一线新闻工作者们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今天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向每一位不忘初心的新闻工作者致敬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艺术与传媒学院整理/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郑庆华校长开讲!含“金”量up相关链接👇今天,同济“行之”重磅发布!相关链接👇大咖云集!这个论坛,在同济点赞!
11月8日 下午 2:30
其他

郑庆华校长开讲!含“金”量up

“老师们要坚守教育初心,既要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又要防止技术凌驾于育人之上,避免技术的‘物化’和‘异化’。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与创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与获取。同学们要培养批判性思维,绝不能满足于人工智能推送的现成答案。”11月5日晚,“中国道路”大讲堂暨“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主题报告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大礼堂开讲。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以《人工智能何以改变世界》为题,为师生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技术路线,介绍了同济大学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学科创新发展的最新实践,勉励师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找准发力点,为加快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贡献。校党委副书记刘润主持。人工智能因何而来?“用机器实现人类智能,让机器服务人,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和追求。”郑庆华说,人工智能的出现,无疑为我们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手段和思维方式,人工智能是一种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如何从弱到强?郑庆华阐述了数据驱动的大模型、“知识引导+数据驱动”的大数据知识工程、引入人脑记忆机理等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路线。他结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借鉴脑科学,引入人脑记忆机理,有望破解当前大模型固有的过度消耗数据与算力、灾难性遗忘、推理能力弱等缺陷,开辟人工智能的新路径,创建机器智能模型。”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世界之变、文明之变、产业之变、教育之变、科学范式之变,同济大学何为?郑庆华就今年5月学校推出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围绕八大核心任务,结合学校最新实践,讲述了当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进的“人工智能+”各项工作进展,包括人工智能科教平台、人工智能赋能学科转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AI
11月6日 上午 10:46
其他

今天,同济“小叶子”上场!

新时代,共享未来今天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盛大开幕同赴世界之约,济彩进博盛会今年也是“小叶子”与进博会携手走过的第七个年头同济大学82名进博会志愿者信心满怀,整装上场!为进博,一起来向前进,博青春他们是国家会展中心里耀眼的“志愿红”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提供一流服务,展现一流形象为进博会的顺利举办汇聚同济青年力量同舟共济赴进博心手相牵向未来10月24日下午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同济大学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在四平路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润寄语同济“小叶子”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城市双向奔赴在平凡中创造不凡在同舟共济中倾力奉献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握稳同济志愿者的“接力棒”奋起新征程今年同济“小叶子”将重点参与上海馆接待、内宾接待新闻中心运营服务国家会展中心综合接待市场监管服务保障等重要岗位自10月19日起全体同济“小叶子”分批分组进馆实训从场馆“暴走”熟记点位路线到岗位实训锤炼工作本领同学们纷纷表示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必将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二年级“小叶子”李佳蕾同学是上海馆组志愿者组长,不仅承担着全动线整体讲解的工作,还要组织带领17名上海馆同济“小叶子”共同向世界讲好进博故事、改革故事、上海故事。他是同济大学先锋党员,也是无止桥社团负责人,当热爱公益的他再次加入进博会志愿者队伍时,“进博会志愿服务既是一堂思政大课,也是宝贵实践舞台。能在国际盛会中为祖国奉献青春,这更加坚定了我在志愿公益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他激动地说。作为一名来自祖国西部的彝族“小叶子”,曾多次参与浦江论坛志愿服务、“小红帽”迎新工作、“石榴籽青春行”实践团的张籽渝同学终于来到了进博会的志愿舞台。从云南到上海,她跨越千山万水。第一次以进博会志愿者的身份走进国家会展中心巡馆学习时,她心潮澎湃,感叹道:“平日里,我总是以‘志愿者里的志愿者’身份,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守好‘大后方’。现在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站在世界舞台的‘最前沿’,这经历真是宝贵又难忘”。一年级“小叶子”赵静同学是同济“小叶子”中最早上岗的志愿者之一,服务于进博文化展示中心的讲解岗位。10月25日起,她和小伙伴们一道日亮而发、戴月而归,“拿到6万余字的讲解稿和学习材料后,我们迅速投入工作状态,一句句熟悉背诵讲解词,一遍遍走过各个展板展柜,一次次模拟讲解练习,我们力求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赵静希望充分发挥自身城乡规划专业所学,通过自己的准确讲述,向世界传递“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在本届进博会志愿者队伍中,同济大学还派出了两名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师生齐参与、共奋进。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格日乐老师服务于内宾接待保障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史政宇服务于志愿者服务保障组。从前期的志愿者需求对接到志愿者配岗、岗位培训,再到“小叶子”的餐饮保障、上岗管理,史政宇全过程参与相关志愿者保障工作,“平时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帮助我科学、高效地开展管理工作。虽有压力,但更有信心!”同进博,济未来!同济“小叶子”大数据一览图上新啦!pin彩蛋放送百花“七”放,
11月5日 上午 9:39
其他

大咖云集!这个论坛,在同济

第三届国际传播同济论坛昨天(11月3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同济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传播同济论坛在四平路校区开讲,聚焦“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更有效力国际传播相互赋能”这一主题,来自国际传播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交流国际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共同探讨如何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在论坛举办前,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会见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领导一行,双方就学校建设发展和如何更好推进国际传播工作,作了沟通交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经济日报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张小影,原文化部副部长丁伟,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夏吉宣,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研究院院长董关鹏,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陈怡群,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党委副书记吴广明等出席论坛。郭卫民致辞郭卫民在致辞中表示,40多年来,我国国际传播事业持续发展,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发挥了重大作用。对外开放和国际传播相互赋能,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形象不断提升。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与国内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携手合作,不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张小影主持论坛张小影在主持论坛时表示,这次论坛不仅邀请了国际传播领域的专家,还邀请了经济学家、媒体工作者以及走向海外的领军企业代表,一起来探讨当前多元国际传播主体在参与国际传播过程中的探索,推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学理探索更好与传播实践相结合。吕培明致辞吕培明在致辞中表示,同济大学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化是同济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将继续发挥国际交流合作的传统优势,持续推进外国语学科转型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贡献同济智慧。陈怡群致辞陈怡群在致辞中表示,论坛在临近第七届进博会开幕之际举办,以对外开放和国际传播为题,恰逢其时。上海高层次国际节展赛会活动,为开展好国际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资源。希望未来与同济大学等更多高校和智库机构携手合作,联手打造政府、媒体、智库综合对外传播体,共同推动中国声音和上海精彩传扬世界。赵启正作主旨演讲在主旨演讲环节,赵启正以《国际传播,公共关系事业大有可为》为题,阐述了公共关系在加强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他表示,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公共关系、公共外交,增强对外话语力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高校应开展公共关系、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方面的通识教育,让每个人都能为国际传播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丁伟作主旨演讲丁伟在题为《坚持改革开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效能》的演讲中,结合近日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七届会员大会的反响表示,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具有特殊功效,中国优秀文化思想对当今世界具有重要价值,坚持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可有效助力我国国际传播。陈文玲作主旨演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题为《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国际传播,为中国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鼓与呼》的演讲中表示,我们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渠道、手段方式加强国际传播,构建有说服力、影响力的立体化外宣体系,提升创造议题、话题和立论的能力。顾学明作主旨演讲深圳大学开放与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在题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与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演讲中表示,要推动更具自主性、系统性、引领性、安全性的对外开放,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传播秩序,让中国的声音与世界的声音形成和谐的共鸣。高融昆作主旨演讲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自贸战略研究院院长、上海海关原关长高融昆在题为《以新的自由贸易战略推动新的经济全球化》的演讲中表示,海关是推动贸易便利化、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实施中国自由贸易战略,为新的经济全球化贡献中国力量和方案,上海成为国际传播与对外开放双向赋能的最佳案例。吴广明主持专题交流吴赟作主旨演讲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在题为《中国科技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镜鉴与当代发展》的演讲中表示,科技实力成为大国竞争关键,我们迫切需要构建科技对外话语体系,同步提升国家科技创新硬实力和科技话语软实力。9位专家作专题交流在下午的专题交流环节,围绕议题一“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议题二“多维赋能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党委书记、总编辑王晓辉,董关鹏,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党委工作部执行部长、品牌文化部执行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研究员、纪录片中心主任陈亦楠,携程集团携程研究院执行秘书长孙博文,《艺术与设计》杂志社长兼总编辑钱竹先后作报告,分享了各自的研究实践成果与思考建议,内容涵盖对外话语创新、中国企业海外传播、智库建设、城市国际传播、中国游戏文化的国际传播、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在线旅游平台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讲述等广受关注的话题。专题交流由吴广明主持。夏吉宣作论坛总结夏吉宣作论坛总结时表示,本次同济论坛聚焦“对外开放、国际传播、桥梁建设”,体现了“跨界”这一特色,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借力、相互赋能。借鉴桥梁建设的成功经验,讲好中国推动合作共赢的修桥的故事,是我们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一个切口。出席论坛活动的还有中宣部国际传播局二级巡视员张东、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周平、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刘晓天、《艺术与设计》杂志副总编辑李红菲等。论坛开幕前,作为此次论坛的组成部分,“通达四方,连接世界——中国桥梁的故事”图片展当天上午在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所在的同文楼揭幕。展览由中国桥梁简史、中国的桥梁文化及其美学意蕴、中国桥梁的建设者三部分组成,选取了近年来中国桥梁的经典之作,包括中国桥梁设计施工队伍参与的国际桥梁工程,第三部分还展现了中国桥梁中的同济人。揭幕式上,董关鹏,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前主席葛耀君分别致辞,王晓辉主持。他们表示,桥,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文化的载体、情感的纽带。展览以桥为媒,希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架设更多“连心桥”,让中国桥梁的故事,成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篇章。来源:党委宣传部、外国语学院文字:黄艾娇、李想图片:江平、胡俊(中国网)视频:宋宇星编辑:李想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变变变!同济食堂全新开张,请你吃!相关链接👇签约!同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链接👇备受瞩目!“同济智慧”亮眼点赞!
11月4日 下午 12:57
其他

变变变!同济食堂全新开张,请你吃!

好消息!好消息!师生们翘首以盼的同济西苑饮食广场自明天起(11月4日)携28个特色风味美食窗口惊艳开张,重磅回归从一日三餐到下午茶再到夜宵这里应有尽有“梦中情饭”,它来了!从丰富的菜品设计再到暖心的空间布局本次食堂的全新升级融入了人性化、智能化的理念以及浓厚的同济人文情怀是集餐饮、学习、交流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型食堂走进食堂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时尚又简约的就餐区域自然光与柔和的灯光交织用餐区域布局合理桌椅摆放错落有致美观与实用性兼具在忙碌的学习与工作之余不妨来户外就餐区小憩片刻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傍晚的温柔余晖还是夜幕降临的星空约上三五好友在这里让心灵与味蕾一同享受难得的宁静与美好明厨亮灶,严格监管公开透明,健康品质期望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家乡味这次还全新推出了智能称重自选区确保每位同济师生前来就餐都能拥有更愉悦的用餐体验接下来千万别眨眼南北美食荟萃中西风味创新不一样的同济烟火下一个你最难忘的“同济滋味”是哪一个呢?麻辣烫、猪肚鸡、粤式茶点、粥铺煲仔饭、果捞吧、奶茶铺、铁板烧小铜锅、西餐、夜宵烧烤、石锅拌饭串串香、牛肉汤健康轻食、快餐小炒当然还少不了同济那碗面……接下来就等你来同济pick不同的美食图鉴在同济面包房还有传统的中西面点学校也会定期推出应季时令特色传统点心樱花青团、中秋月饼、手工粽子……这些同济限定味道你是不是都排过队~西苑食堂的新貌与美味近在眼前我们热切盼望这里能成为你青春回忆的地方希望这里能成为你奋斗征途中温馨的港湾更期待你与同济食堂的故事未完待续快快一起享受这场美食盛宴吧!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写下那些关于你和同济西苑食堂的故事点赞前100名的精选读者留言将有机会随机获得西苑食堂定制餐券我们请你吃好吃的~期待你的分享呀~留言活动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15日餐券仅限校内自行领取后续我们会一一通知幸运读者们餐券上将有详细的使用细则哦~来源:后勤产业公司、党委宣传部后勤管理与保障处出品:同济大学学生记者团图片:罗海奕、林尤翔、杨雨露柳百皓、张任、李沅羲、程蕾王佳鑫、李海星、徐泽阳、李依珺整理/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签约!同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链接👇备受瞩目!“同济智慧”亮眼相关链接👇教育部重要名单公布!同济+5点赞!
11月3日 下午 6:39
其他

签约!同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今天(11月2日)下午,同济大学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助推新时代新疆兵团高质量发展和同济大学“双一流”建设,共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合作交流座谈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薛斌,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出席并讲话。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哈增友,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秘书长李旭,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副校长许学军、党委副书记刘润等出席。薛斌表示,长期以来,同济大学在干部培训交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新疆和兵团大力支持和帮助,有力助推了新疆和兵团高校办学水平提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办好教育,是党中央赋予新疆和兵团的重大使命。希望同济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如既往地支持新疆和兵团高等教育事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推动合作事项落地见效,为忠实履行好新时代兵团职责使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兵团篇章提供有力支撑。方守恩表示,兵团和同济大学一直以来在城乡规划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诸多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建设美丽新疆、繁荣兵团,同济大学责无旁贷。希望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下,双方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战略合作政治站位;继续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方面战略支撑,推进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各项合作任务落实落细,携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在薛斌、方守恩等共同见证下,李旭、许学军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同济大学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深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决策咨询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支持新疆工业学院(筹)建设,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助推兵团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兵团战略提供智力支持。签约前,在方守恩陪同下,薛斌一行先后来到同济大学校史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创意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参观,了解学校百余年办学历程和发展成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同济大学有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同志参加。来源:党委宣传部文字:黄艾娇图片:周游视频:武毅翔编辑:樊宗鑫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神仙友谊→全员上岸!这群同济er携手追梦相关链接👇备受瞩目!“同济智慧”亮眼相关链接👇教育部重要名单公布!同济+5点赞!
11月2日 下午 9:10
其他

备受瞩目!“同济智慧”亮眼

昨天(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上海主场暨2024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也是世界城市日举办十周年,以“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于10月26日至31日在山东省威海市、上海市两地举办,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主办。活动上,发布了“威海倡议”以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的“上海指数”山东应用报告》《威海手册:全球社区可持续发展报告》《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简称《上海手册》)年度报告和《上海指数综合指标使用指南》等系列研究成果,凝聚着同济专家学者的重要贡献。同济教授领衔研发的“上海指数”发布应用指南昨晚,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做客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夜线》栏目,详细解读“上海指数”何以成为刻度精确的城市品质标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海云老师作为首席专家,联合国内外研究团队,重磅发布“上海指数”的最新研究成果——《上海指数综合指标应用指南》。该指南系统地介绍了上海指数47个核心指标的内容、计算模型、数据收集方法及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城市议程之间的关联性,为上海指数的全球应用提供重要指导,也为各类应用场景及创新主题指数的研发提供操作指南。上海指数是在联合国人居署、住建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支持下,由同济大学和国际研究团队共同研发的国际权威指数,旨在对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步程度进行科学诊断和趋势研判,是监测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城市议程的重要工具。团队对中国五大城市群近百个城市,以及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多伦多、莫斯科、悉尼等20多个全球试点城市开展应用研究,相继发布了上海指数综合指标体系框架、上海指数综合指标体系,目前的应用城市范围超过130多个城市。团队还研发了诸多创新应用场景和主题指数,例如上海新城可持续发展指数、威海精致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等。同济多个教授团队参与《上海手册》的撰写大会发布了2024版《上海手册》。《上海手册》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国人居署和国际展览局共同主编的可更新国际文件,每年遴选和收录各国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重要领域的优秀案例。作为《上海手册》总体工作方案的总编单位,同济大学多个教授团队作为领衔专家参与《上海手册》部分章节的撰写。今年是《上海手册》的第十个版本,围绕“青年引领城市气候行动”,收录了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重点案例,中国有6个案例入选。同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彭震伟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黄怡教授、陈晨副教授、刘超助理教授、曹湛助理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彦助理教授承担了《青年建设城市与社区共治平台》章节的撰写。经济与管理学院陈海云老师主笔《青年参与低碳与韧性城市建设》章节的撰写,其中包括此次入选的2个上海案例之一——“中国上海:厚植绿色、生态惠民——徐汇共治共享高品质口袋公园”。李彦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的实践为例,所撰写的案例“南南合作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入选《青年共享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章节。此外,昨天上海主场开幕式现场发布了5个全民互动、全民参与的公益品牌活动,其中包括上海社会组织公益创新创业大赛,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程思睿负责的“济聋人心声”公益团队研发的AI手语数字人项目,获得该大赛公益团队创业赛道金奖。程思睿还作为青年代表参加了圆桌会议。来源:央视新闻、新民晚报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视频:看看新闻、第一财经编辑:樊宗鑫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神仙友谊→全员上岸!这群同济er携手追梦相关链接👇祝贺!同济学子喜报频传相关链接👇教育部重要名单公布!同济+5点赞!
11月1日 下午 4:35
其他

神仙友谊→全员上岸!这群同济er携手追梦

友园7号楼501宿舍、504宿舍508宿舍、510宿舍、519宿舍+友园10号楼209宿舍这六间宿舍均来自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班他们通过四年的并肩奋斗全部成功保研他们在学习上并肩前行在生活中互帮互助携手共进,共同成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学霸宿舍了解他们的故事吧~友园7号楼501宿舍:共同拼搏,彼此成就任思剑保研至清华大学陈复轩保研至同济大学金昊保研至同济大学孙远航保研至同济大学友园7号楼501宿舍的四名同学来自2021级人工智能本科班,这个宿舍不仅是他们追梦的起点,也是他们智慧碰撞与深厚友情的见证地。几年的时光,同学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功,更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和团队精神,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术探索之旅中,他们积极分享学习经验与资源。每当遇到困难,大家总是第一时间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和解惑,帮助彼此克服学习上的难题。生活中,这个宿舍更是温暖的港湾。他们在忙碌的学习之余,积极参与宿舍的团建活动,互相分享快乐与烦恼。在复习备考的紧张时刻,他们总会相约一起学习,互相鼓励、缓解压力,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每个人都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彼此的支持,激励着彼此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友园7号楼504宿舍:学术引领,团结奋进向思丞保研至北京大学叶龙钦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陈名杰保研至同济大学黄毓青保研至同济大学友园7号楼504宿舍的四名同学来自2021级人工智能本科班。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向思丞作为宿舍的“学术先锋”,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出色,还以身作则,积极带动室友们一起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并组织了许多集体学习,让大家一同探讨课程难点和科研项目。叶龙钦在竞赛和科研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经常分享自己在比赛中的见解和技巧,鼓励大家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陈名杰与黄毓青则十分注重学术基础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他们不仅在学习上互相激励,在生活中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个集体带来的温暖与支持,让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感受到力量,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征途中继续追求卓越。友园7号楼508宿舍:互相激励,稳步前行李浩保研至北京大学韩嘉宝保研至复旦大学王钧乐保研至中国科学院文晨希保研至同济大学友园7号楼508宿舍的四位同学来自2021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班。韩嘉宝以严谨的学习态度成为宿舍的榜样,激励着大家在学业上更进一步。李浩善于分享保研信息和资讯,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王钧乐则将重心放在科研的实际应用上,常与室友们讨论如何解决科研中的难题,促进大家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文晨希在努力提升学业成绩的同时,也不断为宿舍的学术讨论带来新的思路和角度。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同伴,也是彼此生活中的最佳支持。宿舍内的每一次深夜交谈,自习室的每一盏灯光,都见证了他们的努力与坚持。他们的故事,是对青春力量最动人的诠释。友园7号楼510宿舍:齐心协力,共同奋进张敦庭保研至北京大学舒胤铭保研至复旦大学王心炜保研至复旦大学刘嘉俊保研至同济大学友园7号楼510宿舍的四位同学来自2021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班。张敦庭有着扎实的学习能力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在多项科研竞赛中获得佳绩。舒胤铭在学业上表现出色并积极参与学生组织,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活。王心炜专注于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踏实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赤诚热爱使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刘嘉俊在学习和科研上始终保持高度的自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参与了多项科研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他们深知,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跌倒又爬起的坚韧与不懈。无数个夜晚,他们埋头苦读,与星辰为伴,怀揣着对知识的无限热爱,以不屈不挠的斗志面对每一个挑战。他们的故事,是勇气、坚持与梦想交织的赞歌。友园7号楼519宿舍:学术攀登,齐头并进王宝琦保研至清华大学马明扬保研至北京大学李杏保研至复旦大学李可保研至复旦大学友园7号楼519宿舍的四位同学来自2021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班。王宝琦在校期间表现优异,荣获国家奖学金和启迪奖学金,主持国创项目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担任院学生会主席与班长,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带动宿舍成员科研共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李杏、李可和马明扬在王宝琦的带领下也纷纷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大家在互相支持和鼓励中不断提升自我,积累经验,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宿舍,四位学子以集体学习和讨论为舟,共同驶向学术挑战的海洋。他们相互支持与合作,不仅显著提升了学术水平,更在并肩作战中加深了友谊。这段共同奋斗的经历,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友园10号楼209宿舍:携手共进,追求卓越李姝仪保研至复旦大学朱芷莹保研至浙江大学姜梦佳保研至同济大学马雪林保研至同济大学友园10号楼209宿舍的四位女生来自2021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班。尽管每位同学在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上各有千秋,但都对集成电路领域有着无限的热情,她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每当夜幕降临,宿舍便化身为学习交流的殿堂。她们与室友分享心得、交流学习方法,营造出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此外,她们也不忘回馈社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她们的故事,是个人奋斗与青春友情的完美融合,展现了团队精神的力量。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她们不仅收获了学术的硕果,更培育了深厚的友谊,成为彼此人生路上最坚实的依靠。六间宿舍,全员保研拼搏的身影闪耀光芒!相互支持,携手并进团队的力量铸就辉煌!勇敢追梦,永不止步未来的道路宽广明亮!来源:党委学研工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编辑:李想责编:聂阳阳
10月30日 下午 5:33
其他

祝贺!同济学子喜报频传

唯一金奖、组别最高奖、总成绩第一……近日,同济学子在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金芦苇工业设计奖德国红点奖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中国站全国首届高校数字金融案例大赛等国内外各类赛场上喜讯不断一起来看他们的战果吧!国内外设计赛事捷报频传近期,设计创意学院、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学子不断从国内外设计赛事上传来好消息:硕士研究生杨梦石团队作品获第二届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鞋品组唯一金奖,硕士研究生郑青云团队获第五届金芦苇工业设计奖概念组最高奖——未来之星奖,本科生吴悠团队获2024德国红点奖。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鞋品组唯一金奖团队成员:杨梦石,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胡若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宁津,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张浩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获奖作品:“三叠纪”溯溪-徒步户外鞋采用三层鞋面设计,不仅实现溯溪所需的透水和排水功能,还兼顾徒步对于防护和支撑的使用需求。本鞋所用材料贯彻可持续理念,采用回收轮胎制成的耐磨鞋底和源于生物材料的TPU鞋面。鞋身采用模块化设计,任何磨损都能通过更换模块修复,延长鞋子使用寿命。“三叠纪”结合实用与环保,提出“跋山、涉水”和“一鞋走天下”的概念,为户外爱好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用设计探索自然之势,在“畅神天地”之路上“永不止步”。金芦苇工业设计奖概念组最高奖团队成员:郑青云,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蒋胜圣,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奖作品:VirtX是一款通过电触觉渲染技术为全身皮肤带来虚拟触觉体验的服装,突破了XR设备不易使用的常态,从外观到穿戴均与普通服装无异,有潜力构建XR生态或与现有XR生态接轨,并在娱乐、教育、医疗以及特殊场景中产生有效应用。在医疗理疗领域,能够做到高精的电触理疗和辅助神经通路监测;在消防训练等特种虚拟训练中,帮助受训者更安全高效地形成肌肉记忆;在娱乐游戏领域,配合VR眼镜等拓展现实设备,实现更好的沉浸式体验。此外,对于视听障特殊人群,其独特的动静态触觉图案模拟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2024德国红点奖团队成员:吴悠,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陈清羽,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获奖作品:人耳可以屏蔽百分之八十的噪音,去聚焦与放大自我意识所关注的声音。而在多人环境下,现有助听器存在无法聚焦单一声音、自动调节等明显功能性缺陷。“FOCUS”助听器产品端基于视觉捕捉技术,通过深感摄像结合视觉感知,旨在模拟并恢复正常听力者所具有的空间声音聚焦能力和声响自动调节机制。同时,交互端兼顾语言恢复训练与社群性情感与信息交流。整套设备通过低成本、小影响的优势,高维度提升用户体验感,注重佩戴舒适度和康复疗效。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中国站总成绩第一近日,2024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中国站开赛,同济大学志远车队派出Z241城市概念车车组及Z242原型车车组参赛,荣获原型车内燃机组冠军、城市概念车氢燃料电池组亚军、突破奖、原型车最佳外观奖和UC最佳外观奖,总成绩和奖项数量均位列全场第一,续写了车队“历史最久、成绩最好、得奖最多”的辉煌篇章。左:Z242原型车
10月29日 上午 10:32
其他

同济版“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

同济版“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怎么折都迷人今天让我们以“三折叠”的方式打开同济秋日记忆秋意渐浓,秋雨清冷走在铺满落叶的校道上伞下是你,雨中是同济每一面都深深牵绊着一代代同济人风光旖旎,傍水相依当雨过天晴、云开月明时独具一格的建筑与湖光水色浑然天成形成了一幅幅奇妙的天然画卷每一面都是诗意雅韵在阳光的照耀下俯瞰同济宛如五彩缤纷的调色板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见证着岁月变迁、时光如梭每一面都令人向往徜徉在同济之秋的浓情里这份历经春夏的沉淀浪漫又惬意每一面都收获到了不一样的感悟与成长窗外是落叶飘落的声音窗内是同学们学习的宁静星光不负赶路人一支笔、一摞书相信梦想终将绽放每一面都将硕果累累这里是智慧的灯塔也是追求梦想的殿堂弦歌不辍,历久弥新你的所思所想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每一面都有未来的方向四季轮转,一日三餐南北美食荟萃中西风味创新不一样的人间烟火每一面都是难忘的“同济滋味”秋味袭来,暖胃又暖心每一勺汤汁的浓郁每一碟炖肉的嚼劲……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每一面都让你元气满满运动是青春最动听的旋律处处可见师生的英姿飒爽处处可闻师生的欢声笑语在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里每一面都是活力满满汗水与坚持的较量技巧与速度的超越每一次挑战,每一次突破每一面都是对青春最好的致敬在这里每一份热爱都有归属每一个梦想都有舞台相信每一个敢闯会创的你都能闪闪发光这里的每一面都充满惊喜在这里你可以勇敢地展示自己做生活的主角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助你尽情地描摹青春里的“小确幸”这里的每一面都写着“爱与被爱”散落在校园里的小众打卡点你知道多少你看过如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深海探索馆吗~身临其境地领略蔚蓝深海的魔力每一面都勾勒出海洋的壮阔又或者在博物馆感受历史的力量静下心来去探索未知共赴一场文化的盛宴每一面都展示着文化传承的力量相信在每一个路过的人心里都能播下一颗热爱同济的种子“三折叠”的每一面都记录着同济er的青春正邂逅着那独一无二的自己从今天起祝福每一位同济人都能在不同的“折面”里展示出不同的风景和故事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来源:党委宣传部出品:同济大学学生记者团图片:周游
10月27日 下午 1:12
其他

在同济“整活”!我们大学生还是太全面了

“快看,我们团队上新闻联播啦!”10月15日晚张昊博兴奋地向亲友们分享着喜讯虽然只有1秒的侧脸但从校园走向农田他不仅闪现《新闻联播》更奔向智慧农业的璀璨未来他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2020级本科生也是《智绘农稷——绿色智绘无人农业引领者》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刚刚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金奖并入选大学生创新成果展他也因此幸运地出现在央视《新闻联播》的画面里此外,他以第一发明人获2项发明专利授权:《基于智慧农业多机协同的自主种植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基于路径规划的多种植车辆协同控制系统》还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等
10月26日 上午 11:16
其他

三十而立,向新出发!

三十载栉风沐雨,同济匠心绘制城市蓝图;三十载勇立潮头,同济智慧点亮人民梦想;三十载薪火相传,同济力量创造美好未来。今年是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院三十周年。今天(10月25日)下午,“向未来,再启新征程”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济规划院”)建院三十周年活动在同济规划大厦举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上海市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鹰,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郑时龄,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吴志强院士,上海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伍江,同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彭震伟等出席。活动由同济规划院党委书记刘颂主持。郑庆华表示,30年来,同济规划院始终站在行业发展前沿,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卓越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高校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希望同济规划院紧跟时代脉搏,与大学携手同行,持续服务国家战略,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担当行业先锋,把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作为推动同济规划院创新发展新的历史机遇,矢志打造领军型企业、学科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为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贡献同济智慧。郑时龄表示,30年来,同济规划院在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城市发展相濡以沫的历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希望新一代同济规划人要继续勇担重任,争做规划行业的领跑者,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发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唐凯表示,同济规划院在国家建设发展的一次次关键时刻,以巨大的魄力和勇气知重负重、深入一线,为推动人民城市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希望同济规划院在新时代再创辉煌。周海鹰表示,今年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杨浦区的转型发展离不开同济大学的鼎力支持,也离不开同济规划院的深度参与。当前,杨浦区正处于“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的关键时期,希望区校双方继续担当建设人民城市的共同使命,向世界展示上海人民城市的建设成就,努力成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图景的重要窗口。会上,石楠、伍江先后致辞,表达了对同济规划院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冀。同济规划院院长张尚武作了题为《向未来,再启新征程——同济规划院发展展望》的报告,回顾了30年来同济规划院与时俱进、踔厉前行的奋斗历程,用“产教融合、城乡再生、同济云舟、同舟智汇、青年发展”等五个关键词对同济规划院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会上,“同济城市更新与运营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以同济大学校属企业为主体,整合了同济规划、建筑、管理、计算机等优势学科资源,旨在提升城市更新建设中全产业链的综合能力,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研究平台。校领导与嘉宾为“上海市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同济大学教育部重点领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课程虚拟教研室”等11个同济规划院产教融合基地揭牌,标志着产学研用平台迈向新高度、开启新篇章。会上,同济规划院发布了“同济云舟AI平台”首批成果,该平台将成为城乡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及所有国土空间规划领域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智慧工具箱。设立了“同舟智汇”智库平台,该平台将作为城市发展领域决策咨询服务的重要品牌以及科研成果的发布平台。发布了“同舟智汇”智库平台的首批成果——全球城市综合评价指标,该指标从城市碳商、城市幸福商、城市智商、城市健康商等角度对城市进行综合评价。会上,同济规划院特聘吴志强院士为同济规划院战略专家委员会主任。作为发展转型、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新征程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济规划院战略专家委员会将成为同济规划院建设“中国最好的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机构”目标的重要智力支撑。岁月如歌,征途如虹。同济规划院,孕育于百年规划教育,诞生于同济强势学科。三十而立从头越,作为依托同济大学国家一流学科城乡规划学成长起来的学科型企业,同济规划院是全国首批获得“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科研机构,也是上海市土地规划乙级机构以及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同济规划院已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累计建设完成了6000余项项目,持续参与“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雄安新区规划”“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日喀则地区援藏城镇规划”等国家和地区重大战略项目,用智慧与汗水绘制出一幅幅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梦想引领,使命催征。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同济规划院始终植根于国家发展与时代需求,以建设“中国最好的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机构”为目标,面向城市发展需求,提供全领域的技术支撑与服务。未来,同济规划院将以实际行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为学科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为推进中国高质量城乡发展而不懈努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来源:同济规划院、党委宣传部文字:聂阳阳、李想图片:傅鼎、董雷、梁莉、王楚涵、吴虑编辑:李想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重要进展!同济团队有新发现相关链接👇祝贺!同济大学,牵头26项!相关链接👇追“星”现场,世界“顶流”在同济!点赞!
10月25日 下午 10:57
其他

祝贺!同济大学,牵头26项!

在今天(10月23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共授奖214项(人)。以同济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26项成果(人)获奖,其中包括一等奖9项、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汤奇荣长期从事复杂极端使役环境集群无人系统的研究,研制多款国产自主可控硬工无人系统,相关技术应用于空间微重力、陆地强对抗、水下信息强受限等环境,助力我国复杂极端使役环境集群无人系统技术的突破和落地应用,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8项)获自然科学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为土木工程学院张丰收主持完成的“流体注入下深层页岩的破裂与失稳特性”。技术发明奖(3项)获技术发明奖3项,其中一等奖2项,分别是交通学院孙剑主持完成的“自动驾驶汽车虚实融合测评关键技术与系列装备”、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何斌主持完成的“复杂屏蔽空间无人系统自主智能检测关键技术与应用”。科技进步奖(13项)获科技进步奖13项,其中一等奖5项,分别是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李博峰主持完成的“导航卫星精密定位的空间误差处理关键技术与星地一体化应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亚雷主持完成的“钢铁废水绿色低碳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土木工程学院周颖主持完成的“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建筑抗震及震振双控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土木工程学院张冬梅主持完成的“富水地层盾构隧道结构灾变机理及韧性提升”、土木工程学院黄茂松主持完成的“软弱土地基循环加载特性与动力灾变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科学技术普及奖(1项)获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1项,为附属眼科医院(筹)许迅主持完成的“‘目’浴阳光-儿童早期视觉健康系列绘本《快乐的大眼睛》及衍生科普作品”。矢志坚守科研初心自觉履行使命担当同济人坚持“四个面向”投身科技创新主战场潜心科研、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来源:科研管理部、党委宣传部编辑:陈少颖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重要进展!同济团队有新发现相关链接👇全国1/2!同济学子拿下特等奖相关链接👇深造率100%!同济这个班,不一般!点赞!
10月23日 上午 11:56
其他

全国1/2!同济学子拿下特等奖

近日在第三届“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大赛上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张银杰、谷家颂、孟涛的参赛作品《VSP资料逆时偏移角度域成像道集生成技术》斩获处理赛道特等奖全国仅2支队伍斩获特等奖(从左到右依次为:孟涛、王本锋、王腾飞、张银杰、谷家颂)王腾飞、程玖兵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同济大学获评优秀组织单位团队针对油气勘探中井中地震观测数据(VSP)成像精度不足、运行效率低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矢量的新型逆时偏移角度域道集提取方法,大幅提升了成像质量与角度道集提取精度,同时团队采用了成熟的CPU/GPU异构并行计算策略,有效解决了工业化数据处理中的运行效率问题。目前该方法已经移植到国际领先的国产物探软件GeoEast平台上,为我国油气勘探井中高精度地震成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技术支撑。本届大赛由SEG(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中国、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分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油气勘探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主办,共吸引了全国28所高校120支队伍参与。大赛以“打造物探软件生态”为主题,激发相关专业大学生解决实际地球物理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结合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来源: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编辑:樊宗鑫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Guten
10月21日 上午 9:48
其他

深造率100%!同济这个班,不一般!

全班21位本科生同学均成功获得深造机会是什么体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同济大学这个“学霸”班级——2021级生命科学拔尖班听听他们班团结拼搏的成长故事吧~三年前来自不同专业的21名同学怀揣着探索生命科学之美的梦想顺利通过选拔成为生命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中的一员正式组成2021级生命科学拔尖班作为学校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探路之举同济大学生命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承载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殷切期冀依托该拔尖班学校精心制定了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有志于基础科学研究的科技领军后备人才自此21颗年轻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把握这一宝贵的学习机遇拼搏向前👇👇👇全班获得深造机会高达100%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学科竞赛参与率100%英语四六级通过率100%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率100%各类竞赛获奖62人次......“我们班不止有全员深造……”前不久同济大学2021级生命科学拔尖班21位同学都收到了好消息他们均获得深造机会同学们将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大学以及其他国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这个“神仙班级”的秘诀是什么呢?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近四载同济同窗情21位同学始终永葆初心,创新探索脚踏实地,厚积薄发“我们21个人的梦想和奋斗目标比较一致,期待能探索生命科学更多的奥秘。由此,班级的学习氛围一直很浓厚,大家更是彼此的研友,同学们会经常笑谈觉得很幸运,因为在大学里至少已经交到了20个好朋友。”班级团支书刘蕴琛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都很强在他们看来“共同进步是很美妙的感觉”课堂上同学们会针对最前沿的学科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课后同学们也会在班级群里共享学习资料或者组织学习分享交流会等这样良好的班风让全班同学都保持了优异的成绩在准备保研时同学们更懂得相互扶持,相互勉励当有人感到心情苦闷时其他同学会主动约饭搓一顿或是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夜话带动大家摆脱负面情绪刘蕴琛感慨地说道:“团结友爱”是我们班最大的亮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愿意花时间去参与各类大赛,以赛促学,对我们来说,能更有效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吕璟瑄说在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国内外比赛中都能找到大家的身影同学们也收获了不错的成绩从高中到大学吕璟瑄已经参加了三届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他从小就对生物学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从高中时懵懂试赛到大学时被推选为Tongji_China代表队的队长他和同学们与来自不同国家的队伍同场竞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连续两次拿下全球金牌准备比赛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任务较为繁重吕璟瑄与班级同学还有来自其他学院的同学们每周都会进行“头脑风暴”从100个选题想法筛选至最后的创意落地大家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在学院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最终高效地完成项目实验拿下全球金牌给团队带来了不一样的获得感与成就感除此之外他还和班级同学一起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吕璟瑄说每一次参赛我们都会互相鼓励、坦诚分享在合作中互帮互助收获的不仅是奖项和科学知识还有深厚的友谊在彼此的陪伴中实现成长在共同进步的氛围中顺利“上岸”吕璟瑄所在的西南二230宿舍也实现了同班同寝的三人一同保研至北京大学的梦想“全班一起出动,在我们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除了参加比赛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2023年暑假班级全体同学赴安徽金寨校友企业开展了为期近十天的实践学习白天同学们跟随一线技术人员体验临床分子诊断试剂的生产流程近距离感受如何将理论知识向实际生产进行转化晚上同学们会组织有趣的团建活动10天不短不长却是一段十分珍贵的集体学习经历他们还集体去了天目山开展为期半个月的野外实践也会全班一起前往崇明东滩观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悟自然虽然旅途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反而更加深了同学们对专业的热爱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了班级的凝聚力每一个神仙班级的背后都有许多默默支持的TA在2021级生命科学拔尖班班主任高睿老师眼里每一位同学都很优秀她不希望有任何一位同学掉队高睿老师(左一)带同学们赴崇明东滩观鸟提到高睿老师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高老师的感激之情“高老师对我们每个人的发展格外重视,我们班同学几乎都去过她办公室'私聊',她会从前辈的角度为我们规划未来,还会帮我们分析所做的科学实验的可行性等,每一次这样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对我们来说都是十分有用的,干货满满。”大学初期有不少同学容易感到迷茫导致成绩下滑高睿老师会主动发现并研究同学们的不足之处不管多忙她都会坚持开班会并在私下对同学们一一辅导这些亦师亦友的帮助从来都是在高睿老师的行动里因此在同学们的心里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们老师对我们的未来都这么重视,大家自然对自己会更加负责了。“高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收获了满意的成绩她十分欣慰地为同学们送上真挚的祝福祝福同学们在未来越走越远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建树、发光发热微微萤火相聚终成众星之光明年6月同学们即将毕业相信大家会继续带着班级的大梦想从同济再次启航各自奔赴新的山海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祝福每一个同济学子未来可期,前程似锦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研工部、本科生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整理/责编:聂阳阳往期回顾相关链接👇Guten
10月20日 下午 12:37
其他

震撼亮相!上海→山东,同济原创出品,连演三场!

Tag!新老朋友再相聚相关链接👇上海市重要荣誉揭晓!同济+3相关链接👇2金2银!同济学子,好样的!点赞!
10月19日 下午 2:46
其他

Guten Tag!新老朋友再相聚

TONGJI×Deutschland战略对话、学术研讨、人文交流……一年一度的中德学术人文周在同济大学拉开帷幕,一系列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带来了一场中德、中欧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学术人文交流盛宴。中德双方相关政府部门及基金会、德国高水平战略合作伙伴高校、德国知名企业代表,与同济大学对德合作机构师生、校友代表齐聚一堂,共叙同济与德国历久弥新的百年情谊,共绘中德合作共赢的美好新图景。👆点击视频直击现场上海市副市长解冬,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二级巡视员席茹,外交部欧洲司参赞王玮,德国联邦教研部国际司副司长曼纳,德国驻沪总领事李德仁,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国际合作联合会主席莱昂哈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秘书长西克斯,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东亚区首席代表马瀚,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马铭博,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郑庆华、常务副校长吕培明、副校长娄永琪,东华大学原党委书记、同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朱绍中,同济大学原副校长董琦等出席活动。共促中德合作迈上新高度今天(10月18日)下午,以“开启数智赋能新征程
10月18日 下午 9:40
其他

上海市重要荣誉揭晓!同济+3

近日上海市总工会公示2024年“上海工匠”候选人名单同济大学3位教授名列其中他们分别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汤朔宁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皮肤病医院史玉玲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靳令经汤朔宁
10月17日 下午 2:34
其他

2金2银!同济学子,好样的!

黄浦江边,创新潮涌10月15日晚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圆满落幕同济团队驰骋赛场斩获佳绩——金奖2项,银奖2项其中“智绘农稷——绿色智慧无人农业引领者”金奖项目入选同期举行的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央视《新闻联播》聚焦项目简介01智绘农稷——绿色智慧无人农业引领者“智绘农稷”团队针对传统农机成本高、控制难、效率低等三大痛点,推出了一款适应全地形的智能农机。该团队提出了“N台种植车辆+1套软硬件”的创意,精准设定农业解决方案,通过全地形多机协作模式,帮助小农户实现智慧种植,推动农业绿色转型。该项目产品已通过CNAS认证,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目前已成为蒙田科创农场的示范项目。该项目所作业的无人农业试验田也成为了上海市的农产品输出样板和上海市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团队始终坚守初心,努力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新动能。02新声科技——吸声降噪超结构领军者为有效满足国家在航空工业研发中对极端环境下噪声控制的迫切需求,“新声科技”团队针对国产大飞机等装备建设中面临的声学“卡脖子”问题,提出了将新声超构材料应用于声衬技术的创新方案,充分发挥了新声声衬材料轻薄、高效和绿色的优势,助力我国航空工业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新声产品还可以快速下沉到低空飞行器等民用市场。目前,团队提出的新声超构声衬已经在某重点项目压缩机平台上成功应用。未来,团队将围绕航空产业等重点领域进行定制设计,推动我国航天航空事业高质量发展。03慧测智行——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测试专家“慧测智行”团队首创了边缘场景生成、智能程度评价和性能漏洞识别三大关键技术,积极革新了传统的测试方式,推出了一套更全面、更智能、更安全的自动驾驶测试方案。该项目将仿真测试的道路测试替代率提升至90%,大幅减少L4级自动驾驶的道路测试里程需求,从传统的十亿公里降至一亿公里。目前,慧测智行的产品已经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成功应用,并获得国内知名汽车检测企业和车企的高度认可。团队将持续推动中国自动驾驶测试能力的提升,助力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为未来美好生活赋能。04箱梁探病——桥梁“胃镜”机器人为实现桥梁内部病害数据自动化采集与智能化诊断,“箱梁探病”团队研发了适应于混凝土箱梁场景的标准化无人自主检测机器人及配套的箱梁内部病害检测解决方案。该项目采用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SLAM等技术,通过攻克混凝土箱梁巡检机器人工作环境与探测对象重叠的技术难题,开发了集寻迹、避障、探测于一体的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还扩展到多机器人集群中,并且建立了内嵌数字孪生模型的病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病害维护的智能决策,助力实现安全、高效、智能化的桥梁健康检测任务。本届大赛坚持“我敢闯
10月16日 下午 3:33
其他

这堂大课,今天开讲!

“希望同学们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勇毅前行,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今天(10月15日)下午,一堂“思政大课”线下线上开讲,校党委书记方守恩为同济学子授课,对同学们寄予殷切期望。方守恩以《勇担同济之责,共谱强国新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宣讲》为题,向学生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内容,介绍学校贯彻落实这两次重要会议精神的改革举措,以及学校近期发展情况,勉励同学们为教育强国建设绽放青春光彩。“这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方守恩指出,全面深入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需从“四个关键”的视角予以理解,即关键时期召开关键会议,通过着力解决关键问题,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实现关键一跃。“相较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而言,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更加坚定,路径更加清晰,为建成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方守恩分享了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的体会,特别联系需要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中“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表示,学校比较早地聚焦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实际改革举措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以社会需要倒逼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增强服务能力、提升贡献能级,加快培养和输送国家急需的各类引领未来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建成教育强国,时不我待,最重要的是行动。”方守恩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校主动谋划、担当作为,部署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行动,在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范式、教育治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创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讲授中,方守恩结合学校在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全面深化改革等各项事业发展的诸多生动实践,讲述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同济作为”。“在当下,广大青年肩负时代重任,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在强国建设中必将释放出磅礴的青春力量。”方守恩寄语同济学子,希望大家做胸怀天下的“擎天柱”,心系家国、勇担重任,将自己奋斗的青春熔铸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做科技强国的“急先锋”,崇尚科学、格物致知,努力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中担当作为;做创新引领的“弄潮儿”,敢想敢闯、攻坚克难,引领未来社会发展;做卓越奋斗的“佼佼者”,挑战极限、勇于求变,在上下求索中将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社会进步的现实。“听完这堂思政大课,我深感振奋、深受鼓舞。方书记用严谨的数据和鲜活的事例,为我们讲述了教育强国背景下同济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数学科学学院的一名新生,我将立志服务于国家对数学基础学科的需求,勇担时代使命,刻苦钻研、追求卓越,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绽放青春光彩。”数学科学学院2024级本科生张家铭说。2024级本科新生代表、各学院学生党员代表在四平路校区逸夫楼报告厅听讲,其他学生通过学校流媒体平台聆听。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研工部文字:黄艾娇、陈少颖图片:周游
10月15日 下午 6:04
其他

成果频出!同济再获新发现

TONGJI近日,同济大学物理、化学、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环境、建筑等学科科学研究再获重要进展,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部分被遴选为主封面文章,或获特别推荐。探讨水文风险对城市移民的复杂非线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尤其是洪水、暴雨等水文灾害,对人类居住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近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吴志强院士团队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讯》(Nature
10月14日 下午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