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专家告诉你:当老人说这些的时候意味着.....
在老人语言行为中,往往出现语速减缓、音域窄化、语言量减少、手势增多、单位时间内重复率较高等情况,当这些情况发生频度较高时,应该引起重视。
婴幼儿牙牙学语,往往全家关注。然而,老人家的语言能力变化,却常被忽视。近日,同济大学主办的首届全国老年语言学讲习班上,专家指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说话时往往伴随音域窄化,语量减少,重复率高等特点,这其中既可能是器官自然衰老的影响,也可能是诊断阿兹海默病变的标识之一。对老人个体和家庭生活质量来说,这“话里有话”,同样值得研究者和家人用心聆听。
老年语言:从有到无,由繁趋简
老年人的语言也有专门的研究?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主任顾曰国介绍:“不妨把老年语言现象跟儿童语言习得做个粗略对比,这对我们把握老年语言学研究的大方向是有好处的。”
从个体使用者角度看语言,语言有个起始点,同时还有个终点。儿童语言习得是从无到有,由简到繁。老年语言现象正好相反,从有到无,由繁趋简。这个大趋势跟儿童和老人在生理、认知等方面的成熟与衰老相对应。儿童如果在生理、认知等方面成熟发生障碍(如自闭症儿童),语言习得便不能正常进行。老年则有些特殊性。有些老人90岁以上高龄,依然“伶牙俐齿”、“口若悬河”。老年语料库里,还有103岁老人现场即席致辞的例子。换句话说,老龄化对一部分老年人的语言使用来说是没有影响的。而另外一部分老人,虽然无脑血管疾病,也会出现找词困难、语速放缓、表达从简等现象。重度智退症患者,他们的语言衰退则十分严重,可以达到与近亲都无法交流的程度。
顾教授介绍,老年语言现象可分为两个大类:无损和有损。无损即使用状况跟常态无差别,常态还包括临时失态,即“语误”。临时语误如口误、写错字等,属于偶发,可以自纠。偏离常态即语损,语损不同于语误,是持续的,不能自纠的。从医学和社会学角度来看,语损现象可分为两类:语蚀和语障。前者是由正常衰老诱发的语损,后者则是因身脑心疾病引发的使用障碍。
抓住“语言特征”,早期介入疾病诊疗
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们把老年人分为四个大类:超康健老人,身脑心无临床疾病,积极生活年龄跟实际生命年龄几乎同步;成功老龄老人,身脑心无临床疾病,但积极生活年龄跟实际生命年龄有差距;通常老龄老人,出现正常老龄化所引发的身脑心老年性临床疾病;智退症老人,经历身脑心疾病引发的褪变型智力衰退。
这四类老年人群跟上面老年语言现象分类有很大的关联性。超康健老人和成功老龄老人,他们的语言使用状况呈现无损态,包括语常、语误。通常老龄老人则不同,他们的语言使用状况由语常、语误到语蚀,甚至褪变到语障。智退症老人,在研究者介入时就已经是语障老人。随着疾病加重,语障最后归结到完全失语。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老人“喋喋不休”地抱怨、或“鸡同鸭讲”地固执时,或许是他的身体正在向亲人朋友求援。“尽早发现认知能力变化和声学特征变化,可以成为提升生活质量、延缓脑部退行性疾病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语言学副教授黄立鹤说。尽管老年性脑部疾病最终需要通过核磁共振、脑脊髓液检查等脑成像技术手段完成临床确诊,但语言行为可以成为观测了解老人身体状况的前端,一旦有异常情况,便于及早介入。
举例来说,在老人语言行为中,往往出现语速减缓、音域窄化、语言量减少、手势增多、单位时间内重复率较高等情况,当这些情况发生频度较高时,应该引起重视。研究人员曾对阿兹海默症老人与健康老年人进行比对研究,调查指标包括不完整语句(句子成分缺损导致句意不完整)比例,重复频率(对一个或几个汉字的重复),空语(无益于语言交际流畅度的语言)比例,模糊语(没有具体指向性的单词)频率,以及代词指称(指称没有参照物)错误率等,两者显示出较大差异。
人工智能正介入全链条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国外相关老年语言资料库建设已相对完善,美国于1999年起步建设的语料库已有一定积累,并向全世界开放。目前由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筹备建设的中国老年语言资料库刚刚起步。
同时,包含科大讯飞等在内的国内技术团队也参与进来,对健康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症老年人的日常言语交际过程、就医诊疗过程、认知训练及康复过程等进行大数据提取,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探究该类老年群体的语言蚀失过程、交际及认知特征,服务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研判、治疗与看护,现已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陀区多家老龄社区开展合作,面向社区进行认知障碍症的筛查与康复工作。
黄立鹤介绍,在未来,对老年语言能力康复的训练方式,也将有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度参与,如推出人机对话的交际小游戏等,以此刺激认知、表达等脑部功能区。尽管衰老和疾病对老年人语言功能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但积极介入有助于延缓其发展。最后,他特别提到,已有研究数据表明,高龄老人独居、社交少、消极社交等,都是阿兹海默症发病的高危因素。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老人在家庭环境中获得充分沟通与交流,是延缓语言能力及大脑认知功能下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这一过程中还包含着情感互动。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