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定档!9月29日!同济人的史诗大片来了!

与祖国同行的 同济大学 2019-10-30

这些同济人的故事

是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用行动抵抗外来侵略的一个缩影


他们用脚丈量着祖国的山河大地

在行走中思索、领悟、成长、奋起

自我与国家命运水乳交融

在强敌和困厄面前

他们绝不屈服


纪录电影

《山河行过——抗战中的同济大学》

用影像生动再现同济大学抗战期间

六次迁校艰苦办学历程


由同济大学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出品摄制的90分钟纪录电影——《山河行过——抗战中的同济大学》,将于9月29日晚9时在上海纪实频道首播。9月26日,该纪录电影首播仪式在同济大学举行,影片用影像生动再现了同济大学抗战时期六次迁校坚持办学、弦歌不辍的艰苦历程,以及以中国测绘事业奠基人夏坚白、中国桥梁界泰斗李国豪等为典型代表的同济大学教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心怀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为祖国科教事业不懈奋斗的故事。


1943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同济大学杰出校友、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年已98岁高龄的吴孟超院士,校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陈杰、副校长江波、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平、副校长吕培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裁陈雨人、纪录片中心主任李逸等出席,校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主持纪录片首播仪式。方守恩致辞,陈杰向吴孟超校友赠送纪录片光盘。与会嘉宾与师生代表现场观看了纪录片片花。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历经六次迁校,行程长达两万两千里,先后辗转迁徙到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广西贺县八步、云南昆明,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同济大学是抗战期间搬迁次数最多、行程最远、过程最为曲折的大学之一,谱写了教育报国、文化抗战的壮丽史诗。

据统计,同济大学1937年有1074名学生,1945年抗战结束时学生增至1995人,期间大学部毕业926人。在此期间的同济人中,有20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方守恩表示,同济大学在抗战时期历经磨难,校名从未更改,报国之志从未泯灭,办学从未中断,规模还不断发展壮大。其内在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当代同济人仍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这就是我们同济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纪录片再现当年同济西迁的峥嵘岁月,既是向我们同济先辈们致敬,更是要教育今天和未来的同济人,要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明确我们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制作团队代表、该片制片人陈菱分享了创作心得。她借用古希腊神话,把同济这段抗战迁校的历史比作“一场抗战中的奥德赛征途”。她说,这是一个亲历者达千人以上、行走跨越两万两千里、影响至今的宏大故事,是一段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避难史、迁徙史,是一段保存中华文脉,永不言弃、学术创新的行动史,更是一段彰显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意志力、抉择力的心灵史。

陈菱表示,《山河行过——抗战中的同济大学》第一次以多种艺术手段,塑造了冯至、夏坚白、李国豪、张静吾这些与国家共命运、引领同济精神的的重要人物,表现了以吴孟超为代表的同济青年学生在国家命运转折点上的抉择。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同舟共济”的百年校训,带给同济大学强大的生命力、创新力,这部纪录片追溯了这种强大的生命力之源。 


导演李伯森介绍,该纪录电影中,与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精准对应的历史照片、原始档案达上百件,包括曾任教于同济大学的德国教授费里勒生前捐赠的抗战时期珍贵照片十余幅。“八一三事变”中同济大学被炸毁后的动态影像也首次披露。吴孟超、傅信祁、乐彩臣、冯克燕、金士翱、韩天芑、冯姚平等历史亲历者的讲述,为该片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史实基础。

《山河行过》严格依据史实,重建历史时空,塑造人物形象,展示民族危难面前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的报国情怀。它把历史纪录片通常采用的“情景再现”提升为“人物再现”,依托“人物再现”推动剧情。创作组拿着主要人物抗战时期的原照物色扮演者,决定启用专业演员,要求从外形、神态、表演都要紧贴人物,还与沪上知名收藏家合作,请其提供抗战时期的日常用品全真出镜。

为从影像上体现人物行走的空间,用山川大地的壮美外化人物的情怀,摄制组足迹遍及同济大学六次迁徙的全路程,精心拍摄了南岭萌渚岭、滇越铁路百年“人字桥”、近代产锡矿区广西八步、川南千年古镇李庄、茶马古道仙市等富有表现力的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空间。

“《山河行过》用影像化语言,重构了原本停留在文字中、平面化的历史记忆,复活了一所大学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史诗故事。”陈菱说。



70年

无数同济人砥砺奋进

谱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温馨预告

9月29日晚9时在上海纪实频道首播 


文字:黄艾娇

摄影:江平、周游


雄关漫道真如铁!70年,同济与共和国共成长!
凤凰展翅,今日通航!同济智慧助力北京新机场迎高光时刻!
47支代表队!3千余名同济师生!今天深情放歌,向祖国告白!
同济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章程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