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济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与祖国同行的 同济大学 2021-06-01


12月1日,同济大学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持续深化在战略决策咨询、重大产学研平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协同攻关、教育和干部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和同济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四川省与同济大学校地合作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当天下午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举行。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正谱,副省长杨洪波,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公务员局局长陈冠松,省教育厅厅长李江,省科技厅厅长刘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罗佳明,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陈杰、副校长吴志强等出席座谈会。杨洪波、吴志强代表双方签约。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平主持。


王正谱向同济大学长期来对四川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同济大学传承“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对接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四川与同济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特殊的情谊。汶川地震发生后,同济大学倾力援建,积极参与灾后重建规划设计工作。近年来,省校合作得到拓展,特别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双方高度重视,合作加速,在决策咨询、科技创新、项目孵化、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今天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长期而富有成效的合作迈上新台阶。相信在双方务实推动下,将进一步把省校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开创省校携手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坚持互利合作;二要扩大合作成果;三要完善合作机制。

杨洪波也是同济大学校友,他表示,在四川住建厅工作期间,时刻感受着来自母校的关怀。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发生后,母校第一时间赶赴四川,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第一线,长期驻守四川工作,所规划设计的项目成为灾后重建的典范,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为母校发展感到骄傲。

刘中伯表示,每次来到同济大学,都感到特别亲切。同济大学一直以来对宜宾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智力支持,把宜宾人民视为第二故乡的亲人,给予特殊待遇。市委市政府正在对李庄进行保护性修缮;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将于近期初步对外开放。我们还将大力宣传和弘扬李庄文化抗战精神。

方守恩向四川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指导、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今年是同济大学抗战时期迁往四川李庄办学80周年。80年前,李庄人民以博大的胸怀给了同济师生一张平静的书桌,四川由此成为了同济的第二故乡。同济大学有今天的发展,与当年李庄人民在我们最困难时热情接纳我们、使同济办学得以持续是离不开的。因此,同济人对四川有着深厚的感情,省校双方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合作关系。自2015年8月签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的交流合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省校双方不仅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也深化了友谊,建立了省校合作的有效范式。此次续签战略合作协议,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学校将把省校战略合作协议纳入学校总体规划,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同济大学与四川的全面合作,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根据此次协议,省校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深化合作、协同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同济大学科技、人才、教育等优势,结合四川省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战略决策咨询合作,加强重大产学研平台建设,开展重大科技项目协同攻关,拓展教育合作,深化干部人才交流,更好助力四川加快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同济大学深化综合改革、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据介绍,自2015年8月同济大学与四川省签订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同济大学积极发挥多学科力量,与四川省及下辖多个地市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为四川省各市、区、县等开展各类规划设计200多项,其中包括以规划设计促进成都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帮助长宁县高效高质进行“6·17”地震灾后重建等。与各地市各部门开展科研合作近200项,项目遍布四川各市县,涵盖同济大学土木、规划、交通、环境、管理、物理、法学等多个学科。在宜宾、绵阳、广安、天府新区等区市搭建合作平台,其中成都同创谷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成功孵化了1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包括“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新四板”挂牌企业4家;与宜宾合作共建的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已完成6项实用型专利、10项外观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学校不仅坚持向四川输出高端人才,5年来已累计有600余名毕业生返川工作,还派遣350余名学生在四川支教、实践锻炼,同时帮助四川培训了65批次4000余人次的干部人才。

当天, 《寻根铸魂 同舟济世——纪念同济大学迁校李庄八十周年专题展(1940—2020)》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衷和楼揭幕。展览重温了抗战时期同济大学坚持办学、文化抗战、报效国家的奋斗历程,呈现了李庄人民对同济大学的深厚情谊,以及百年同济对李庄的感恩和反哺,还展现了新时代同济人砥砺前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远大抱负。

王正谱、杨洪波、刘中伯、陈冠松、李江、刘东、罗佳明,以及吴志强、徐建平等出席展览揭幕式。校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主持。省校双方领导共同为展览剪彩,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展览。

本次展览包括“李庄问学”“芥舟扬帆”两个篇章,上篇分为“自强不息,西迁办学”“严谨求实,不废研求”“矢志不渝,济世报国”“同舟共济,共克时难”四个部分,下篇分为“同心同行,寻根济梦”“思行致远,卓越未来”两个部分,共有100块展板、600余幅照片。

宜宾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俊辉在致辞中表示,同济6年李庄办学,尽管条件艰苦,但同济师生心系家国、奋发图强,李庄人民倾囊相助、共度时艰,双方共同谱写了一曲文化抗战的壮歌,留下了一段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佳话。同济大学与李庄真挚而历久弥新的友谊,以及同舟共济的精神,必将一直引领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携手,共创未来。

徐建平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5周年,也是同济迁校李庄办学80周年。我们举办专题展,既是纪念同济那段特殊的办学历史,感恩李庄人民在同济陷入困境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再续80年前结下的校地深厚情谊,也是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资源,推进“四史”学习的一次重要活动。

抗战期间,同济大学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坚持“医工救国”的初心不改,肩负“教育兴邦”的重任不忘,辗转西迁办学,历尽种种艰辛,行程11000公里。在李庄的6年,同济人潜心问学,坚守教育,支援抗战,服务社会,为李庄注入了现代智识,扶助了当地民众,为西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以及抗战时期的军工、卫生、文教事业作出了贡献,彰显了“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进入21世纪以来,同济人重新走进李庄,开始了对李庄的寻根与反哺。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与李庄、宜宾在城市建设、医疗卫生、教育科研、文化发展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并支持和鼓励师生赴当地支教挂职,开展社会实践,促进了当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续写了与李庄人民的深厚情缘。

当天,王正谱一行还来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参观了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等。

参加当天座谈签约及展览揭幕式的还有四川天府新区、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成都市龙泉驿区、宜宾市翠屏区、李庄古镇管委会等单位负责人,同济大学四川校友会会长雷志彬,以及同济大学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处、本科生院、科研管理部、工程与产业研究院、校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汽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部门和学院负责人。

文:黄艾娇

图:江平
视频:宋宇星
推荐阅读



点击在看,给同济人点赞(•̀ᴗ•́)و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