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同济这群学生拼了
他们的足迹踏遍遵义、延安、井冈山
和西柏坡等红色革命圣地,
采集红色文化翻译语料,
探索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
为传播红色文化,
讲好中国革命故事,
翻译是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桥梁
在2020年的一次观摩活动,给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郭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他与一位外国友人共同观摩了一场抗疫文艺汇演。当主持人说到“弘扬抗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时,外国友人问他,“为什么红色基因可以传承?”郭磊解释道,“汉语有很多这样的隐喻,基因在这里便是如此,代表着对优秀革命传统的传承”。听完后,外国友人豁然开朗。
这件小事,让郭磊深刻理解到,翻译不仅是课本上的理论和技巧,而是跨越不同文化,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桥梁。
那么,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的革命故事,传达正确的表述给更多的外国友人?郭磊想到,可以在暑假期间探访革命圣地,调研红色文化的传播现状。
半年时间里,他领衔的项目组跨越一千五百公里,途径嘉兴、延安、瑞金、井冈山、遵义等地,一路实地考察、拍摄、取样、汇总,记录、研究、探讨目前部分革命圣地中的英语翻译和传播方式的改进空间。
研制红色文化翻译传播指南
革命旧居究竟该翻译成“Living Room”(现代人口中的“客厅”)还是“Living Space”(生活空间)?“晋察冀”是直接音译为 “Jinchaji”还是翻译为“Jin-Cha-Ji” (Shanxi-Chahar-Hebei)更为妥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这些术语要怎么翻译,让外国受众很好地理解?
这一趟调研,大家发现,不少纪念馆在地名的翻译上采取音译的方法,外国游客有时难以马上理解简称的地理位置。还有一些场馆中的诗词书法作品缺少翻译,外国游客难以理解它们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再如,一些翻译不太符合英文表达习惯……针对上述问题,经过调研,红色济忆项目组将遵义、井冈山、西柏坡、延安等主要红色景区宣传翻译文本按照革命的时间顺序进行整理,比对原译文与改进译本,同时寻找学院专业老师和外国专家的帮助。经过连续几周的工作,团队整理出一份“红色文化国际传播——勘误、建议集”,并据此推出《红色文化翻译传播指南》。
这份小册目前已经通过项目公众号的形式向外界发放,未来计划印刷纸质版免费寄送给各个革命博物馆、纪念馆。
项目指导教师、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教授表示,参与“挑战杯”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契机,是运用知识、施展才华、磨练意志、实践成才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也是体现三全育人精神的重要过程。项目组通过调查学习,收集资料,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锻炼了能力,锤炼了品质,不仅受到革命先辈们精神的感召,也学以致用将专业知识落实到服务社会之中。
“党建+学科”外国语学院开展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与实践
以“献礼建党百年,讲好红色故事”为主题,以“党建+学科”为导向,这是“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同济大学外国语本科生党支部和“红色济忆”团队不断奋斗的使命。“自2019年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以来,这个团队便开始了红色革命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工作。”吴贇讲授介绍道。
“红色文化”是引领党和人民走向胜利的信仰与精神力量,是民族复兴的“根”与“魂”,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主线与文化基因。尤其在“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国家使命提出之际,对于中国红色文化的翻译与阐释成为让世界理解当代中国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观念的必经之路。
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和“红色济忆”团队携手开展的《对外讲好红色故事:中国革命圣地英译调查、勘误与建议研究》是一个兼备社会影响力和学术价值的研究项目。结合理论与实践,踏万里山河绵延,项目组把论文和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三百余页、超三十万条双语语料是项目组成员无数个日夜的共同成果。翻译学、传播学、国际关系、外交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红色文化英译等重点议题的研究;可视化、海报、公众号、掌中宝、翻译指南等多维度的材料展示。团队试图以微薄的力量为四史中党史的传播助力。希望通过调查走访和总结中国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话语,为红色文化对外翻译和传播提供建设性建议。进一步研究如何依托红色文化素材和革命故事,跨越语言差异、文化障碍与意识形态隔膜,深入开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红色文化和革命故事。
郭磊 --- 贺百年华诞,踏万里山河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回顾近百年的历程。唯愿踏遍万里山河,以期讲好中国故事。”郭磊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希望尽自己的努力为中华红色故事的传播添砖加瓦。他曾在“外教社杯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具备跨文化传播的研究经验和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基于项目的全局把握下,他对于团队成员们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进行整合和补充,深刻体现项目的研究意义和其中内涵,完善研究的过程方法论述。他无比荣幸:终于可以为那抹无比敬爱的红色,在她的百岁生日,献上自己最真诚的礼物。
金琦 --- 书生何以用,深情莫为空
“我希望未来,不止我一人会为这鲜艳的红色落泪;我希望远方,会有更多的人将为这红色的故事动容。”作为外院学子,团队成员金琦结合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理论框架,对于中国红色文化的英译错误进行明确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语料的系统整理,为后期的数据分析和调查报告的撰写奠定良好的基础。翻阅资料,咨询师长,实地走访,分析记录。她受老师指点迷津,与同伴志同道合,听时代声声召唤,在努力与成长中逐渐迈向初心。
邓文君 --- 知道阻且长,愿重担在肩
“让中国故事更好地被世界倾听,外院学子应当承担时代赋予的传播重任。”在经过对红色文化英译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大量阅读后,团队成员邓文君深刻了解到当前国内关于红色文化英译的研究现状及不足,也意识到作为一名外语学子,应积极承担时代重任,努力搭建红色文化对外沟通的桥梁。“外院学子在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的能力,应当发展跨文化跨专业学习能力,将外语知识与传播学知识相结合,为讲好中国红色革命故事发光发热。”她将理论知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采样文本进行错误分析以及译本完善,将专业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严欣安 --- 为一抹殷红,为国之栋梁
“构建更完整的中国国家形象,将点、线、面一一打通。”在修习国际关系相关知识时,基于英语专业背景,团队成员严欣安了解到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对于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以及红色文化英译的语料库建设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意义。“相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在翻译与跨文化传播方面尚未得到充足的关注,以致于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也缺失了一角”。为了使项目成果不拘泥于高质量的翻译,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她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红色文化词汇的英译进行进一步整理,开展《红色文化对外传播英文掌中宝》的撰写,并剪辑项目调研视频,尝试以多媒体形式进行红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邹忆 --- 红色为初心,四海皆共鸣
“红色的初心,不会被语言和国界束缚,而是传遍寰宇,四海共鸣。”《红色文化对外传播英文掌中宝》的初始版完成后,在详细分类和内容设计上依旧有所欠缺,而团队中与严欣安有着相同的专业背景及辅修经历的另一位成员——邹忆开始与她协作配合,完成对《红色文化对外传播掌中宝》的优化。“让“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无数先辈“脱下长衫,走入工农”,“工农党一心,共建新中国”等等或小巧或壮阔的故事飞入异国百姓家”。重任在肩,作为外语学子的她坚守传承红色初心,“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努力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刘佳煊
“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之路任重而道远,当代青年有责任为推进红色文化国际传播贡献专业力量。”
来源:外国语学院、文汇报等
快来给阿济点赞吧~(•̀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