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越百年!你看到什么样的同济青年?

同济大学 2021-05-30

在“觉醒年代”,

一位16岁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是怎样的?
同济大学档案馆
珍藏着一件红色展品:
钱钟仪烈士
在1935——1936年的家书手迹。
这本《钱钟仪家书手迹》
是由他的家人整理而成,
保留了一代人的精神断面。
虽然画面上的纸张已经泛黄,
但这段围绕家书的往事

却让人心潮澎湃。

1935年,

钱钟仪考入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

在校期间,

他孜孜不倦地攻读德文,

平时喜爱阅读鲁迅著作,

还经常与进步同学一同交流。

在这本集册中,

有31片

他在同济大学读书期间的信件,

仔细翻看,

能看到他有关学习、校园生活、学

生活动的影子。


1935年11月1日,汪精卫开会时遇刺受伤,局势紧张。上海加上之前经历过“一·二八”事变,到处人心惶惶。这种恐慌的局势也波及到了沪上各大高校,因此钱钟仪在家书中提到了此事。他认为只捕风捉影听到了些谣言,就逃避一空,“甚可笑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对社会局势有着自己冷静的判断和敢于直面问题的果敢:


“儿校中近日因风声甚恶,大呈恐惶,附中主任及各教员纷纷至沪等候消息,学生亦多谋迁地为良者。大学部秩序较好,然亦谣言蜂起,多捕风捉影之谈,人心混乱至此,其中恐有奸人操纵也。据同舍言,暨南、大夏诸校学生逃避一空。以智识分子而出此下意识举动,甚可笑也!”(1935年11月3日信件)

同时,钱钟仪富有同情心,敢于抗争。当时有同学李鑫因为与学校教务主任不和,学校寻借口开除该学生。同济学子们听到此消息后个个义愤填膺,由钱钟仪撰稿递呈学校当局请求撤销该处分:


“同学莫不言之痛心。日复惴惴,为已身危,拟呈文上请,求其撤销。同时遣代表前往说辞,级会中嘱儿属稿,儿以义不可却,已允之矣。”(1936年2月28日信件)

“同学李鑫开除学籍事,已由余主任准允开校务会议复议,目前似已无问题矣,以此并告。”(1936年3月7日信件)

翻阅书信手迹,我们能看到钱钟仪也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青年。在读书期间,他逐渐认清反动当局面目,同情被特务迫害的进步同学,尽己力为他们提供援助。

烈士家书中有友情和亲情,但更让人动容的是他们对于理想的追求。1938年,钱钟仪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丽水西区区委书记、丽水县委青年委员、宣传委员等职,他深入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为农村党的建设和开展抗日斗争作了大量工作。

1942年3月,钱钟仪在瑞安地区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入狱。面对严刑拷打,拉拢利诱,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反复宣传党的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7月,被杀害于瑞安横山乡龙星村,时年22岁。

致敬!

钱钟仪(1920~1942),又名钱行,江苏无锡人。1935年考入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在校爱读鲁迅著作,积极参加救亡运动,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他随学校迁往金华,积极参加宣传队,下乡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丽水西区区委书记、丽水县委青年委员、宣传委员等职。1942年3月,在瑞安地区被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入狱。7月,被杀害于瑞安横山乡龙星村,时年22岁。

致敬,岁月无疆!
致敬,英雄不朽!

整理来源:同济大学档案馆、青春上海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