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样的倾情守护,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同济大学 2022-06-10


“平稳、有序、温暖的校园,

是因为学校

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风雨来袭

学校倾尽全力

点点滴滴温暖关爱

学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同学们表示

将把学校的殷殷关怀化为奋进动力

继续坚持,共同努力

坚信一定能赢得胜利!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任乐辉:

完成一篇Cell子刊iScience综述论文返稿修改、撰写一篇实验论文的初稿、通过硕士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博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规划一个未来研究方向,这是疫情期间我为自己确定的“五个一”目标。在学校的全力守护下,一个多月来,这五个目标正在逐一实现。


学校这段时间给予我们学生的关心关爱特别暖心,那么多的老师和志愿者们一直奋战在彰武片区一线,日夜坚守,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平安,全力保障了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不断线。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光,更加努力地学习,潜心推进科学研究。


疫情之下,让我更加觉得时间的紧迫。平日里,我总是每天专注于实验,忙着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验中的bug,现在有了静心思考、系统规划的时光,其实是非常幸福的,科研工作从“埋头赶路”转向了“抬首前望”状态。




艺术与传媒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甘露顺:
明媚春光中,老树已生新芽,这是透过窗台向外就能瞥见的校园一景,在疫情防控的当下给人一种最是难得的稳稳幸福感。


今天是我进驻嘉定校区一封控楼宇的第11天,得益于学校的全力呵护,得益于楼外许多老师和楼内近300名学生的齐心配合,我们已经守住了11天的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的无异常,才能享有此刻难得的静谧和安宁。


当下校园的岁月静好,既源自学校精准化的防控举措,也源于师生们各把一道关、各出一分力的“完美助攻”。所谓精准,是依学生社区划片、学校以楼宇为单位的分层分级管理举措。这样的精准还来自于对不同学生个性化生活需求的尽力满足,学生们缺饮水用具,学院导师们踊跃捐助了“导师水壶”;部分同学急需用药,学院辅导员就化身为校内“物流小哥”送药到楼;学生们科研资料还在学院,学院驻守老师就一一打包送到楼下……所有小而微的事情,在一项项行动中被解决。
柳暗转角总有花明,静待疫情早日退散,我们共享校园种种美好。




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萌萌:


“我们要开始战斗了。”辅导员在沪西校区层长群里发布一条简短的消息后,又开始快速有序地安排任务、制定方案。“战斗”中的我们只感到激情与忙碌,如今想想,有条不紊的背后是学校、老师们多少次预案和备案的结果呀。


“今天我来,明天我也来。”搭档的楼长层长“战友”们,每天一早都能在取餐路上偶遇彼此,全员从未缺席。“今日最佳,抢到了志愿者岗位。”这份并不轻松的“巡逻志愿者”的岗位意外抢手,许多同学呼吁要增加岗位,创造“上岗”机会。


有时我晚上睡得迟,大约凌晨一两点听到宿管阿姨轻手轻脚巡楼的声音。一早去领早餐,她们又会开窗笑着和我们打招呼,说起一个多月没有回家,我感觉钦佩又心疼。她们却说:“家里有老人和小孩,不过你们也是我们的孩子。”


作为“楼长”“饭长”的我,微信里置顶了十几个群聊,关闭了夜间勿扰功能,上好闹钟,逐渐适应了这样的新身份。抗疫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每个人的全力以赴。因为每个老师、师傅们的奉献和同学们的努力,在真南路抗疫的日子,真的不难!




土木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张虎:


疫情就是命令。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我亲眼目睹了学校、老师们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努力,让我特别感动。几位辅导员老师与我们同吃同住,一直陪伴着我们,时刻关心同学们的需求和情绪,平均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退伍不褪色”,身为一名退伍大学生,我决心尽自己所能,始终与学校站在一起,共克时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


4月1日晚,西南八楼开始实施封闭管理,我即刻加入志愿者团队,并主动承担楼层长的工作,披上一身白色铠甲,成为一名冲锋在前的排头兵。组织并协助大家按时将一日三餐送达千余名同学的寝室门口,协助楼内三百余间寝室打热水、回收垃圾,还参与组织分发抗原检测盒,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进行环境消杀等工作。
当下,我的学业任务并不轻松,和在军营一样,我每天坚持早起,挤出时间完成课程作业。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宿舍做做俯卧撑,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我想,确保自己的健康,才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2018级本科生陈佳乐:


樱花开了又落,转眼学校进入动态管理已有6周了。这段日子里,在四平路校区南区,学院三个本科年级的160位男生,成为了老师们每天的牵挂。


四月以来校区间的人员流动按下暂停键,辅导员、班主任和学院负责老师们进入隔空“护犊子”状态,联络专用群信息共享、小范围线上交流、志愿者后勤保障、聊天情绪疏导……学院想着法子协调资源,帮忙解决同学们的大小困难。我知道,我们的辅导员前往西南三楼驻楼,每天从一大早忙到深夜;饭点未到,测绘“小三轮”准时从学院出发上岗,一日三餐使命必达;留校老师们连续一个多月驻扎在学院办公室里,除了完成教学科研,还要为学生不停奔忙……


亲爱的老师们,请放心,我们一直在找寻着生活与学习、个人与集体的平衡点,勇敢地站在了校区、楼宇最需要的地方。你们是我们的坚实后盾,我们也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与你们并肩战斗!


我深度参与了校区、宿舍楼宇、学院的防控工作,亲身经历了诸多难忘时刻,深深感触于今天我们有序生活的背后,是多少人的坚守与付出。身边,老师和同学的这场双向奔赴,是春日里对“同舟共济”最美好的注解。




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周兰轩婕:

我所在的铁岭社区以博士生为主,这一个多月来,社区一直平稳有序地运行,这离不开学校、老师们以及后勤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同学们也给予理解、配合和支持,加强了自律和互助。我也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每天过得非常充实。


学校食堂一直将打包好的一日三餐送到我们宿舍楼下,再由志愿者分发到各个楼层。之前准封闭期间,宿舍楼下开出了临时超市,供给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转入封闭管理后,又上线了云上超市……


生活突然慢了下来,但学习依然保持原来的节奏。我去年获得了CSC国家留学奖学金赴慕尼黑大学和马普所联合培养,因疫情原因暂缓,现在正好有机会调整和完善论文研究计划。国内的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也在有序推进。作为知识产权交叉学科的博士生,还需要对法学、经济、管理都有充分了解,趁着这段时间也在充盈经济管理相关的知识。


在宿舍里,可以自由访问学校图书馆非常丰富的数据库。学院开展了许多线上学术讲座,师生在“云端”热烈交流。老师和导师也是对我们嘘寒问暖。我相信疫情终将过去,学校的温暖关怀将铭记在我们心底。



口腔医学院2019级本科生黄洁:


疫情突如其来,我们的校园学习生活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好在有学校、校区、老师们一直全力守护我们。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其实我们是最幸福的人。


我们不用着急抢菜,每天都有新鲜可口的一日三餐送到宿舍门口。封控一开始,学校马上发布了需求文档,在食堂开出临时小卖部,提供新鲜水果和生活必需品。浴室封闭后,学校紧急制定特殊时期的浴室使用规则,为的就是条件允许时能让同学们洗上澡。最近也有越来越多的物资,从零食水果到防疫物资、生活用品,发放到我们手上。同学们在朋友圈刷屏感谢学校,表示“过年了”。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感受着来自学校和社会的温暖关爱。


一个多月,老师们舍小家为大家,驻守在沪北校区,连续奋战,昼夜不息。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坚守,我们才能在特殊时期过上了这样有保障的生活。我们眼下要做的,就是继续坚持、继续努力,曙光就在眼前。



在这场迎战疫情的“大考”阶段
无数同济人冲锋在前为守护师生们的生命健康全力以赴
他们总是以最快速度
融入新的角色和岗位心手相牵,同舟共济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感谢每一个努力的你
我们继续屏牢,同济必胜!

来源:新闻中心、各校区


推荐阅读

看,同济学子的优秀有“记”可循




央视再次聚焦!同济人用心守护、用爱护航




千里之外!心手相牵!风里雨里,同济校友一直在行动



同舟共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