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磁场—多赛道—生态圈,练出更多“千里马”

同济大学 2022-11-12





国家级人才计划的入选人数屡创新高,近5年来,高层次人才总量增加了近3倍,高层次人才占专任教师比例提升至17%;5位教授一齐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创下历年之最……一个个数据,展现的是同济大学近年来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


近年来,同济大学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坚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容才、聚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把人才视为第一资源,以平台吸引人、事业发展人、待遇留住人、感情感化人,引高端、汇人才、稳队伍、强学术、重贡献、突特色,建立了从青年科技人才到科技领军人才再到战略科学家的全方位培养与激励体系,高层次人才持续扩容,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各类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前沿阵地大展身手,为推动新时代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厚植沃土,打造人才“强磁场”


去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李杰、蒋昌俊、朱合华、赫尔佐格、贝斯科斯5位教授当选院士,当选院士人数创历史之最,居全国高校前列。自2015年至今,学校连续四轮院士增选未有断档,累计增选两院院士12人。这直接体现了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成果。


学校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高精尖缺”,大力引进、培养和使用战略科学家,激励他们心怀科教报国使命,以学术和育人为第一价值追求,潜心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越来越多的同济知名教授日益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学校还号召全校师生以这些战略科学家为榜样,践行“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同济文化,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由此锻造了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了大规模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同济大学蓬勃发展的事业如同一个强大磁场,在此感召下,一批外籍科学家接踵而来,纷纷加盟同济。学校厚植国际合作沃土,深耕高水平国际人才合作交流,用心打造国际化高层次师资队伍,中外携手推动高质量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


斯潘诺斯、赫伯特·芒、赫尔佐格、贝斯科斯、布鲁斯E.瑞特曼……近年来,一批与同济大学教授团队长期开展深度合作、在国际学界享有盛誉的外籍科学家接连斩获殊荣:或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或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或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上海市白玉兰奖。


学校广发“英雄帖”,持续加大海外引才力度,充分利用海外引才政策,连续举办七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吸引各学科领域青年才俊纷至沓来。




分类评价,铺就人才“多赛道”


遵循基础学科发展规律,向学院放权,赋予基础学科更多引才育才用才的自主权……今年3月,学校宣布首次试点设立数学学科人才特区,以优化人才发展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基础学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这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师评价改革的又一具体行动。


2019年,学校启动长聘教职体系建设,以国际一流学术标准甄选人才,实施长聘体系与原有体系专业技术职务双通道评聘联动推进。对于新进人员,全面实行预聘—长聘制;对于原有体系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双通道。


坚持用不同的尺子“量”不同类型的人才,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坚持破“五唯”,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不简单粗放依据成果数量、经费规模、人才称号进行水平区分与条件设置,增强对教学科研水平与成果质量贡献的综合分析、成效分析与长周期评价;鼓励教师产出多元化高水平成果;创新评价方式,试行国际评审和第三方独立评审。学校在2021年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还试点设立了交叉学科评审通道,鼓励支持学科交叉。3年来,学校长聘教职体系年均申报人数近500人,总体质量逐年提升。




各尽其用,优化人才“生态圈”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悉心培养社会栋梁和专业精英,一届届毕业学子奔赴祖国各地;一大批高水平论文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基础研究中的同济力量日益彰显;在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中,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跃动着一个个鲜亮的“同济元素”……近年来,同济人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工程建设和社会服务中续写精彩新篇,成绩有目共睹,这直接体现了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所带来的显著成效。


如何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学校主动服务国家之急需,以校内“同济特聘教授”及“青年百人计划”两类岗位统筹整合各类人才计划,通过汇聚大团队、构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催生大成果等有组织的科研,优化战略科学家成长环境,形成成长梯队,让同济人才的创新活力充分迸发、智慧才干充分涌流。学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引导激励老师们加快推进目标导向的基础前沿研究探索和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更好服务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紧迫需求。学校为各类人才搭建了干事创业的舞台,让大家在各自的赛道上各尽所能、各展其长。


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心。设人才专员,建立“一门式”人才服务模式,为人才提供全链条暖心服务。2021年,学校简化服务环节,提高对人才需求的响应、落实和反馈速度,打通人才引进、培育、服务、评价全流程。学校近十名人才专员与全校各学院进行点对点衔接,人才专员队伍与院系人才工作队伍共同组成了人才与校、区、市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让人才在同济感受到更加灵活便捷温馨的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等人才护航服务。



TONGJI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入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部署,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精细用才,形成聚才用才的强大磁场、干事创业的热土,打造更优的人才发展生态,让更多“千里马”竞相驰骋在祖国大地上,更好支撑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党委宣传部、人事处
推荐阅读

同济初体验!原来大学生活“长”这样……




以爱之名,手书中国!




冠军+国家级表彰!骄傲,他是同济焦贺铭



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