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绩点4.92、连续国奖……同济小伙用实力诠释优秀
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奖学金
同济大学优秀学生标兵
本科生“学术之星”
他就是刘沐坤
土木工程学院智能建造专业
2020级本科生
他不仅在程序设计
和数学建模等竞赛中
屡获佳绩
对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
也很擅长
进入大学
宛如游入了广阔海洋
在这个更大更高的平台
刘沐坤铆足了劲
他想试一试
了解自己在新起点的水平
他接触了很多新鲜事物
也拥有更多机会
探索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有工科基础
喜欢解决实际问题
“土木+计算机”
“智能建造”完美符合了
刘沐坤对专业的想象
实际上
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方向
而是通过不断摸索和尝试
逐渐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他有自己的学习体系
课上紧跟老师的节奏
在脑海中形成整体思维
再慢慢细化
他习惯将笔记直接记在书上
把知识点和例题一一对应
同时用特殊方法标记重要公式
复习起来一目了然
谈及学习秘籍
刘沐坤认为保持高效率
合理分配时间很重要
当一大段时间被几件事情分割
他便会利用好中间的碎片时间
比如
在路上处理
用手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整段时间则留给
需要手写的工作
正是以这样的习惯
刘沐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大一第一学期
他收获了5.0满绩
目前平均绩点4.92
综合排名专业第一
和同龄人相比
他接触科研更早一些
他喜欢科研
会主动抓住机会
大一时
他便和学长一起
参与创新训练项目
初次尝试
了解科研流程和思路
在这过程中
刘沐坤体会到了科研的乐趣
“科研对我来说不是负担,
而是放松。
探索、解决问题,
最后有一定成果。”
而后
他跟着导师进行Scan-to-BIM
相关研究
深化认知
一步一步积累经验
刘沐坤目前已发表1篇高水平论文
并获得1项一作软件著作权
他表示
“发表论文不是目的,
更多的是想在科研项目中
有所学习。
在项目完成后,
论文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刘沐坤提到
尤其在智能建造领域
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理论学习
而是要跟实际结合起来
自己也想借科研尝试更多事物
不仅如此
他对于专业的探索
还在社团活动之中
目前
他担任智能建造俱乐部主席
混凝土轻舟队船型组组长
用无人机扫描整个模型
再通过3D打印制造出应用结构
在智能建造俱乐部
刘沐坤希望将自己的专业特长
和社团活动结合起来
从无人机和3D打印出发
让更多人了解智能建造
增强技能
在混凝土轻舟队
书本理论变成一叶轻舟
队员可以自行配比混凝土
并搅拌、涂抹
刘沐坤负责船型设计
利用智能化手段
扫描、比对船体
指导整个船体的施工过程
他乐在其中
“这些都是
在基础知识之上的应用”
当然
大学不只有学习
还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对刘沐坤而言
体育锻炼是让自己
保持充沛精力的方式
从小学开始
他就坚持打篮球和羽毛球
在大学里拿过
友谊杯篮球赛冠军
和羽毛球土木杯冠军
学习之余出汗放松
还能收获团队友谊
锻炼让他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
迎接未来挑战
两年多的学习钻研
刘沐坤发现
在计算机赋能之下
所学领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他计划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找到自己想要钻研的具体方向
继续努力探索
如果要用一句话
总结学霸是如何炼成的
刘沐坤说:
“探索过程中肯定有很多问题,
但我比较有目标、有规划,
通过努力
一步一步向目标迈进,
这是一直以来
支撑我前进的动力。”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学研工部
编辑:陈少颖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