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变未来!郑庆华校长这样开讲……
“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同济人责无旁贷。”
昨晚(10月26日),校长郑庆华以《人工智能的三起两落与同济方案》为题,为同学们讲授同济特色思政课“中国道路”。他指出,人工智能发展仍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同学们不能置身其外,而是要主动融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事业,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人工智能因何而来?人工智能又何以形成“三起两落”的发展态势?郑庆华说,用机器实现人类智能,让机器服务人,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和追求。人工智能无疑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论和工具手段方面的突破性发明,起到的是赋能的作用。从1956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来,随着符号主义和连接主义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发展先后经历了三次浪潮和两个寒冬,基于强大的网络带宽、储存能力和算力支撑,人工智能已进入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时代。
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济何为?郑庆华介绍了近年来同济大学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的积极作为和创新探索,包括建设科研平台、攻关前沿科技、培养拔尖人才、赋能学科交叉、建设智慧校园,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科教高地。经过有组织持续推进,学校已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前沿人才培育、基础设施支撑、赋能学科产业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助力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以AI+赋能传统学科内涵转型升级,不是物理叠加,而是化学反应;不是简单衔接,而是打破壁垒;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共谋共创;不是局部改造,而是重塑体系。”郑庆华特别指出,AI赋能,要融合贯通,久久为功,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最后,郑庆华分析了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他说,人工智能已从第一代的计算智能、第二代的感知智能,迈向第三代的认知智能。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的演进模式,创造人类文明的第四个里程碑,重塑所有的行业,全面赋能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也正在促进教育、科研范式的转变。
“顺时代所趋,应国之所需,我们要主动识变、积极应变,推动学科转型升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破解从‘0’到‘1’再到‘N’的难题,创造留下历史印记的新贡献。”郑庆华还特别强调,我们既要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又要防止技术凌驾于育人之上;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与创造,不能只停留于知识传授和获取;学生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决不能满足于人工智能推送的现成答案。
“中国道路”是同济大学立足学校学科特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邀请校领导分别授课,结合校领导所在学科和研究领域,本学期着重向学生展示中国在道路交通、人工智能、对外交往、工程建设、经济管理、健康中国、月球探索等多个领域中国道路的实践与理论成果,是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又一探索。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黄艾娇
图片:周游
视频:宋宇星
编辑:樊宗鑫往期回顾
相关链接👇
3103!同济大学@你,收到请确认!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