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楼梦的理财之道

墨菲家的小M 中信出版墨菲 2022-05-12

什么样的书才能被称作一本好书呢?


也许,就像多棱镜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比如《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世态万千,包罗万象,不同的人能读出不同的风景。


王国维在书中看到了美学价值,胡适在书中看到了“坐吃山空” “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而周汝昌在书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正如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都知道这名目的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台湾媒体人朱国凤则在《红楼梦》中读出了古人持家理财的智慧。他将这些理财的智慧与感悟落在笔尖上,最后著成了《红楼梦教你的10堂理财课》,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家庭理财知识。


朱国凤 著

中信出版集团


看得见的富贵就是真有钱吗?


可以说,整个红楼梦就是一部贾府的盛衰史。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对贾府的富丽堂皇刻画得淋漓尽致。就说林黛玉进府那一段吧:

 

黛玉下了船,坐上了荣国府派来接她的轿子。从轿子里向外望去,她看到的是:


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从这段话里,我们就足以想象“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的富贵程度相当不一般!


等到黛玉拜见舅母王夫人时,作者简单描绘了荣国府里的陈设:


一溜檀木雕花椅,御赐的匾额,搭在椅背上的锦缎……整间屋子里金碧辉煌、豪华无比。


林黛玉父亲是皇帝钦点的盐政使,也是大户人家出身,但到了贾府这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贵胄人家,她还是觉得贾府真的壕。

 

等到元春省亲的时候,那为了迎接贵妃回家而专门修建的大观园,就不仅是豪华,而是人间奇观了。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园”,甚至连居住在皇宫御庭里的贾元春看了都叹为观止,说“奢靡太过”了。


然而,如此家大业大,一天能“花掉庄户人家一年用度”的皇亲贵胄,家里的财务状况到底如何呢?

 

 在修建完大观园之后,贾蓉跟人说:


“头一年省亲连盖园子,一注共花了多少?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


在给贾母办生日宴席的时候,王熙凤曾与人说:


每日用度出的多,进的少……老太太生日,太太两个月想不出法儿来,还是我把后楼上有些没要紧的大铜锡家伙四五箱子,拿去弄了三百银子,才把太太的礼儿搪过去了……半月的功夫,大事小事没有十件?都白填在里头……


——呵!居然一直是“入不敷出”,靠着拆了东墙补西墙来过日子!


其实,贾府变穷的势头大家都有察觉,许多人都偷偷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去当掉,想着一旦贾府倒了,自己也留个后手。

 

但在表面上,大家却为了名望和声誉,凡事还都要硬撑,排场一点都不收敛。

 

这就好像《百万富翁快车道》里说的那种“假富人”:住富人区、开豪华车、用奢侈品,但家里连几百美元的现金都拿不出来。


MJ·德马科 著

中信出版集团


这样的富贵就是所谓的“纸上富贵”,一旦遇到风吹浪打,“大厦将倾”就在刹那之间。

 

到了最后,如此繁华的贾府树倒猢狲散,一干家人都一无所有、流落街头。

 

所以说,《红楼梦》里最关键的理财秘籍就是:


再有钱也要有风险意识,再有钱也要量入为出,否则到头只有两手空空。


融资达人刘姥姥


很多人都希望像王思聪那样有很多很多钱,然而大多数人只能想想……


虽然很多人这辈子都不能变成王思聪,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理财变得富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在《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是刘姥姥。



她与整个贾府的高贵优雅、虚伪冷漠不同,她鲜活、接地气,善良、不失忠义。


其实,刘姥姥一开始挺惨的。女婿狗儿不争气,败尽了家财,一家人没有办法,从城里搬到乡下。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实在过不下去了,刘姥姥又气又急,只好打着狗儿祖上与贾府连过亲的借口,到贾府攀亲——其实就是去寻求救济。

 

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就得到了贾府上下的一致“喜爱”: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贵妇千金,第一次见到这么土气、滑稽、能逗乐的“乡下人”,完全把她当成了逗人开心的“小丑”。

 

刘姥姥知道,越是让贾府上下都开心,就越是能拿到赏钱。所以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自我贬低,以滑稽形象博得了贾母的欢心,一次就得了二十两赏钱。

 

这贾府根本看不在眼里的二十两银子,比刘姥姥一家人整年的花销还要多。

 

刘姥姥用出色的“演技”,不仅好吃好喝见了世面,还带了一笔巨款回家,怎么看都觉得划算。

 

有了第一次的好开始,第二次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收获更大。虽然,她也给贾府带了一堆南瓜玉米之类的礼物,可是这些东西与回报相比根本也就算不了什么。

 

这次,刘姥姥拿到了一百零八两赏银和丝绸,还有各式各样的点心、药物、衣裳、粮食等,共装了一大车。按平儿的话说:足够她家做个小本买卖或置上几亩地了。


可以发现,借助两次贾府之行,刘姥姥靠着“融资”,把全家带进了“小康”,她的情商、智商和财商绝对不是吹的。

 

不过,让我喜欢刘姥姥的真正原因是她的善良和知恩图报。

 

当她知道贾府被抄之后,不仅没有躲得远远的,反而花钱去探望凤姐,还费了好大劲把已经被卖掉的凤姐女儿赎了回来,让巧姐脱离苦海。

 

所以,虽然刘姥姥看起来又傻又笨,其实是真正的“大智若愚”,不仅通过“融资”实现了物质富裕,还能不忘旧恩,关键时出手相救。


这样的人,放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过得太差。


王熙凤真是“理财高手”吗?


在《红楼梦》中,很多人都认为排第一的理财高手非王熙凤莫属,真是这样吗?



书中对王熙凤评价是“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比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有着更高的才干,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先来看看她是怎么理财的。


王熙凤的收入大概分为三项,第一项是“白色收入”月例(月钱)。贾府二门内(内宅)的月例,以贾母、王夫人等为第一等,20两银子一个月;第二等就是凤姐这些已婚的主子,大概4两;第三等是未婚的主子和“半主子”——如赵姨娘之类,2两;再下一等就是高级奴才,如一等大丫鬟,1两;二等丫头,1吊钱;三等丫鬟,500钱。凤姐的月钱收入是一年48两。

第二项是放高利贷的“灰色”收入。王熙凤负责贾府二门以内所有人的月钱发放。她采用早支取延迟发放的方式放贷出去赚“时间差价”,几年有几百的银子入账;同时也把自己的收入放出去。仅此一项,一年收入上千两。


《红楼梦》中,有一次袭人和平儿对话。


袭人问:“这个月的月钱,连老太太、太太屋里还没放,是为什么?”


平儿见问,忙转身到袭人跟前,又见无人,悄悄说道:“你快别问!横竖再迟两天就放了……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


说白了,就是王熙凤提前从府里支了银子,却不发给大家,打“时间差”对外放贷,等到月底收回利息再给大家发钱。李纨就说她“专会打细算盘,分金掰两”。


第三项是弄权的“黑色”收入。仅仅在拆散张金哥姻缘一件事儿上就得钱3000两。


几项粗算起来,凤姐一年的收入不低于4000两。4000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刘姥姥一个殷实之家(有房有地有生意),全家一年花费不过20两。仅从收入上看,凤姐绝对有钱人。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从投资者的角度可以看出,王熙凤属于典型高贪婪-高恐惧的“双高型”投资者。


王熙凤的投资主要是通过钱庄进行的,这属于极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而且,她的很多收入是灰色和黑色的,这样的收入并不稳定(高利贷非法,挪用其他人的月钱放贷几次都在被发现的边缘),家里有一个“油锅里的钱都要捞出来花的”纨绔丈夫,贾府内府财政状况岌岌可危,随时都需要大笔支出(宝玉黛玉的婚事,老太君的葬礼)。


所以,王熙凤的投资策略基本是高风险取得(弄权、挪用)、高风险投资(高利贷),投资渠道单一,既缺乏品种上的合理搭配,也缺乏时机上的选择(在元妃去世,贾府保护伞消失,家族风雨飘摇的时候,仍然保留着大量的高利贷投资以至于在抄家时被拿获)。


王熙凤最大的问题是眼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那些私利,而没有考虑未来。


所以,当贾府覆灭时,王熙凤也就一败涂地。


她的悲剧结局跟她的投资行为与投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理财高手秦可卿


谁是真正的理财高手呢?


其实是一出场就“领盒饭”的秦可卿。


在秦可卿临终给王熙凤托梦,说道:


“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可惜这些话王熙凤都没有听进去。

 

在秦可卿看来,贾府家大业大只是一时的繁荣,更重要的还是未来长远的规划。正如她所说:


“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所以,秦可卿在投资之前对自己家中的现状和房产政策进行了深刻透彻的分析,有充足的原始资本,可以买些地,也就是进行房产投资。


房地产的地段选择至关重要,可谓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她建议在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用来收租子,并把家里教育子女的私塾也设在此。

 

因为在当时,除了祖坟这类祭祀产业之外,其他的房屋财产都是要入官的。而一旦家族败落,房屋资产被罚没,家族败落,子孙们就可以靠着这些祭祀产业生活下去。


可以说,秦可卿是红楼中的理财高手,不仅有宏观的判断,而且对国家法律政策有着深刻的理解。



从这一点来说,她比王熙凤想的更加长远。但可惜的是如此睿智的秦可卿却命比纸薄,早早地香消玉殒了。

 

而后,贾府就如她担忧的那样,一步步走向衰亡。


艺术品投资-贾母


贾母,娘家姓史,所以又称史太君,是一个诗礼簪缨之族的贵夫人。她见多识广,很有修养。不仅如此,贾母对艺术品的赏鉴能力极高。



而且贾母真的是土豪。


丫鬟鸳鸯为贾母打理的个人财富总价值约折合白银数万两。该笔财富共出现过两次。


一是凤姐的算法。在第五十五回,凤姐在与平儿聊到省俭之计时称,宝玉和黛玉的婚嫁费用将全部出自贾母的体己钱(或称私房钱),接着又说惜春等人婚嫁每人要花费七八千两白银,与之相比,宝黛婚嫁每人花费上万两是正常的,这样贾母的私房钱至少就有两万多两。


 二是贾母的算法。在第一百零七回“散馀资贾母明大义”中,因宁国府被抄,贾赦贾珍等获罪,贾母将自己财物分派时显示了其个人财富账单。这包括:分给贾赦、贾珍、凤姐各三千两现银,交给贾琏的黛玉棺木南运费五百两,承诺包揽惜春婚事费用,交给贾政用于偿还债务的黄金若干,分给宝玉宝钗金银饰物折数千两,分给李纨贾兰若干,自备百年费用数千两,分给鸳鸯等的剩余财物。如此计算,贾母的个人财富约折合白银五万两。这笔财富为贾母自做贾府媳妇以来数十年积攒,平时用大箱笼自藏,从散馀资之前,贾母“便叫鸳鸯吩咐去了”一句可见,该笔巨额财富纯系鸳鸯一人打理,而能够迅速理清这笔财富,鸳鸯手中如没有一个现成的大账本是办不到的。


除此之外,贾母还是个艺术品投资的行家。当贾家财政危机时,贾府上下就时不时地把贾母当年的收藏品、古董、玉器拿去当铺换银子才渡过难关。


根据研究发现,艺术品的投资回报率可高达20%至30%,更重要的是将艺术品放入资产组合中,能够起到明显的保值、增值作用。


梅兰妮·格莉丝 

中信出版集团


看了这么多,其实不难发现,贾母是土豪本豪,但大厦将倾,亦是无能为力。



纵观《红楼梦》全书,发现秦可卿真是个玲珑的人。她的投资建议也堪称是“核心-卫星”策略的范本,通过分散家财,置祭祀田和家学以防万一,不使家族败落,子弟流离失所。毕竟,在古代读书入仕,才是一个家族的根本,而贾家的衰落根本原因是人才的断层,在贾政与贾宝玉父子两代人中,贾府并未有能在仕途中取得很好成绩的人,而秦可卿的建议才是真正的溯本求源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更多好书!


喜欢墨菲

就点下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