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与迷惘:一代建筑师的现状
文:无间天宇
FACE OFF
在描述实际建筑师生活状态的时候,多会把其真实的自嘲误解为颇合时宜的谦虚。
在很多人的臆想中,这类独具技能,自谦匠人的特别群体,举手投足间便将艺术和技术杂糅并济,在运筹帷幄后对着人群舌灿莲花,最终化纸上线条为三维的神奇。
唯有身处其间者,才知道多数建筑师生活的真实场景,不过是在电脑前坐成一座“望图石”。
论及工作内容的实际,多数建筑师不过是花费大量的时间,解决一个个技术和非技术的问题。无论是行业的现状或是流程的惯例,前期方案或是后期施工图,被冠以“设计”流程的占比实在是可怜的够呛——如果不去把前期实现度极低的,天马行空的设计方案图们算上的话。
这个职业在当下,因为大环境现状和惯例的缘故,付出的辛苦和收到的回报,是难以直接挂钩衡量的。
听到过很有趣的话是:想赚钱,就不要去学建筑。
而事实上,对于很多人来说,高中毕业填的志愿,大学所学的课程,工作要做的事,三项没有一项能够让自己在做出明确选择之前就能充分认识清楚的。
所以不抱有对其本身深厚的爱,请还是不要在不能认知真正的它之前,而去沾染它。
如此才有那个段子:又到了填志愿的时间了,孩子还要学建筑么?
答:建筑,挺好的专业呀!但亲生的就别了。
优越感/矛盾体 皇帝的新衣
建筑师以其所在圈子,可能是当下最喜标榜和最喜“造神”的职业圈。
可能是职业本身的技术&艺术的结合性让外界眼光带上了所谓“高大上”的面纱,在面纱和光环笼罩中,他们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也可能是基于各类需要,此类的包装和宣传有百益而无一害。
抛开诸多优秀的执业建筑师不提,中间存在着很多自我标榜的各类建筑师们,他们会在各类论坛和活动里面出现,说着自己都听不懂的话,用词藻包裹洋洋得意的自我宣传。
而台下的听众们,听着不知所以的言语,却热烈地簇拥和回应着。并且,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把自己的屁股对着彼此——他们对着同行冷面相向,嗤之以鼻。
经常在各种场合看到和听到他们对同行,甚至是著名大牛同行的酸不溜秋的讽刺言辞,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言语攻击。
这还真颇有点儿古时候文人的穷酸气的感觉。然而你得明白,他们对当下听众的一切,没有什么帮助。
除了诗和远方,这中间还有天空,还有大气层,还有宇宙,你够不着的。
虽然你以为你听了就能买得起飞机火箭和飞行器。
(试试成为那个小孩?)
彷徨&逡巡 “我拿青春赌明天”
事实上,一线的建筑师,在实际的生活中永远充斥着可吐的“槽”,大家在茶余饭后所听到的,永远是对业主的愤慨和加班的苦楚。这似乎默然成为了此间的“政治正确”。
有趣的是,在旁人眼中,即便是建筑师朋友间的聊天,也会隐隐透出他们对于建筑师职业的无比自豪和骄傲。
这种优越感,伴随当下境遇的不甚如意,交织并存,其间者冷暖自知。更加有趣的是,饮水之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方向,一部分坚持和等待,一部分愤世却更漫不经心。
坚持者是多数的存在,一部分是真心喜欢纠缠于图纸和热爱建筑本身,这部分人须得继续坚持。秉承信念和执着,他们的求索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另一部分则是坚信建筑业会在下一个时间周期好起来的投机分子。没有热爱,他们做的事情,只是忍耐和等待。
讲到下一个时间周期建筑业的再次崛起,我觉得大有可能。这个具体时间也许是国外学者所提的制造业复兴的2018年以后,也可能更早些或者更晚些。
纵使如此,别忘记组建家庭和最需用钱的时候正是接下来的五年间,等待颇难改观当下的生活。
并且,反看过去的五年十年,互联网的崛起,产业的升级,凡此种种轰然发生。
而在变革的时间里,等待才是最大的冒险,岁月是最大的成本。
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
我还见过更多漫不经心的人,他们一面痛骂当下大环境时局,批判一切,一面却并不认真对待工作,混着日子并三心二意。
有趣的是,有很多此类人喜欢在业余时间听听讲座,看看展览,他们看上去可热爱自己的职业了。
热爱与否,也许他们也是在骗着自己?他们的漫不经心,恰恰是他们曾经分享的朋友圈中的文章:个人已经破产,靠没倒闭的行业和公司混着;这里也许还要再加一句,还骂着公司和行业,抱怨不让自己混的更潇洒一点。
其实确是有很多人想过辞职和改行,可是貌似这个专业度对口率排名第一的行业转出去真的不知道做什么,也很害怕万一围城之外更糟糕怎么办,转不回来怎么办。
于是接下来有很多人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会好的,行业会淘汰一批人,blabla。
然而,你现在正画楼梯详图,行业好了后你还是画着楼梯详图,你不会做方案和施工图,现在不愿辛苦地去做和学,或者根本没机会去接触。你觉得那时候被淘汰的凭什么不正是你?
如果并不热爱,还在犹豫等待,避风港绝不会太久接纳不去出海打渔的船。
有个朋友的朋友圈里,他在引用韩国电影《熔炉》的著名台词: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这台词固然很棒,但我想问,
懦弱地生活就算了,为什么还要自己出来打脸?
奔三&败退 生存尴尬的一代人
初代85后的1986年生人,今年业已跨过而立。
庆幸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得以搭上建筑所谓“黄金十年”的末班车,在一线城市拥有自己的住所和家庭,能够喘口气。
而更晚些的人,越逼近当下,越会感到时下境况满满的恶意。
对于他们,而立之年渐进,在一线城市生存的压力渐渐伴随婚姻和家庭的建立压力而露出尖牙和利爪。
抛开家中富裕的人不提,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在各个方面都有更多的选择;我在东南的同学们,在上海的,除了一早就已经买房尚可还贷,能够生活并看到未来的寥寥几位,近两年陆续有很多已经回了南京和苏州等。
在如今一线城市持续提高它准入门槛的当下,很多人已经悄悄地被列入了不欢迎的一列。最近有几个华东院和同济院,日清的同窗,也开始准备今年辞职,转行和回家。
个例当然须得除外,但是否已经表示,当下的一线城市,已经不那么欢迎一大批各类从业者了。
这里面,是否包括着挺多数的建筑师?
浮沉&迷惘
曾问到几个行业内的老者和前辈,倾听教诲,部分答案却让我更加迷惑。后来我觉得我终于明白了一些,他们的答案里带着天然的鸡汤。应当闷头继续好好干活,当好好积累知识,空的话好好学学规范。以后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建筑师。
我看着他们,想着我其实不那么想成为30多岁就半头白发的主创,40多岁也需要在设计院日夜加班看图的总工。时代也许也不再是当年的时代了。
而坚持忙碌的这几年,将会失去的东西无可计量。后来一位酷爱阴谋论的朋友更是戏谑道:不用磨练的借口多忽悠点小弟帮忙画图,体系还怎么维持的下去?历史就是这么延续过来的啊。
但准则和法则随时间的迁移,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变化才是永恒不会变的。
有人在此状况之下,觉得现状确实不佳,思量着要么考研,亦或者出国之类。
事实上做出任何选择,都需了解自己将付出的代价(此处亦不去讨论家境富裕之辈)。
就结果来看,数年后若希望并能留在国外,那还是不错,虽然GSD的同学也说起过KPF的学长也会因签证之事被赶回国内,但如果喜爱国外和建筑之道,那倒真的还不错。
不过,请记得硅谷的程序员开着车能买房才是中产,大部分的建筑师,不过还是不那么容易地生活着。
并且倘若留不住,总还是得回来,那么很可能由于环境的差异、人脉的变化,你要去本科同学一辈的人手下当当小弟。
毕竟市场和环境,都不会需要那么多回国就创业的建筑师。
(文章皆是言说众人,在行业内做出名利双收的杰出者也有很多,不再讨论范围内。
大学的精英教育会是培养大师,但是又能有几何能时机运道加实力俱在,最终笑傲?
多数建筑师都在工作中失却了对建筑本身的耐心,不止一个建筑毕业生说到:早希望学校多讲讲实际,贴近工科和理科的实质,而不要总是教授着空间理论,往人文方面倾倒太多。)
末尾
当下时代的漩涡越转越大,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被残酷的生活慢慢逼到他们现实的最后墙角。
在这里,正历经浮沉和迷惘的他们,正经历生存以上,生活以下。他们会选择后退或是坚持,亦或是无路可退?
时间无声,多年后自会给出答案。
只不过可惜的是,许多年前,我们以为在人生的路上,当需要做出大抉择的时刻,我们背后往往演奏着轰鸣的背景音乐。
却不知道,在沉默细密而无声流逝的时间流水中,命运也许已经悄然书写完毕。
【80建筑】所有成员均为在职建筑设计师,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更好的行业环境,关注设计,关注建筑师现状!
〖80建筑〗
为年轻建筑师发声!
观点|评论|漫画|散文|旅游
旗下QQ群
8090建筑设计沪深北:221386539(匿名交流)
建筑师转行创业群 :419303132
女卿年设计诗&80建筑:473309929
80建筑注册建筑师考试交流:577932807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