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建筑】对话 张永和:太聪明的人不适合做建筑

饭困 青年建筑 2019-11-15


2019年10月19日,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担任评委会主席的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奖于中国首个建筑模型博物馆(上海)正式发布。同时,作为建筑模型博物馆首展,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奖评审委员会成员、前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师张永和老师也为 “张永和 / 非常建筑模型展” 做了开幕演讲,青年建筑就此次展览对张永和老师进行了专访。


张永和老师《工程快报》演讲

回溯了非常建筑的实践历程及近期项目,并提出未来中国建筑的发展需要一种纯粹的建筑存在的可能。


张永和 / 非常建筑模型展

建筑模型博物馆


张永和老师做模型导览

建筑模型博物馆


张永和老师做模型展导览

建筑模型博物


01

“自然建造”是顺其自然的建筑


青年建筑:关于“自然建造”这个主题,自然和人工建造大多数时候被认为是两个互相矛盾的词,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主题的含义?


张永和:我相信王澍老师提出这个主题,他的本意是更关注中国当代建筑发展,而不仅仅是主题本身。主题本身可能是他想引导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说法,但它一定是在一个大的话题里很包容的,是一个开放的话题,怎么理解都可以。比如你说是矛盾的,也是一种有趣的理解。


一定要我说的话,自然的其实是遵循一个逻辑的,建筑有建筑思维的逻辑、设计思维的逻辑,谈到使用功能、生活方式、人的需求都是有一定的逻辑,生造的东西是站不住脚的。通过细心的观察去理解一些事情来做的设计,也许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眼前一亮,可是会是很好用的房子,这是我对自然建造的理解,是建筑学内部的思想方法的逻辑化,顺其自然的自然。把房子造的视觉上有东西看,有标志性,这无形中造成的压力太大了,它可能并不是一个自然的状态。


吉首美术馆 · FCJZ

跨越河流,融入到两岸紧密的排屋中,嵌入城市肌理,看起来像自然状态的桥梁,而不是被当做独立的纪念物远离社区的美术馆



02

模型是研究工具,而不是表达方式


青年建筑:您觉得建筑模型对于建筑的意义是什么?普通大众能否从图纸和模型中感受到建筑师的空间意图呢?


张老师:很难感受到,这也是建筑实践的一个难点。即使一张很奇怪的画,你看的也是画的本身,如果你不是学画画的,你的反应可能是看的懂或者看不懂,喜欢或者不喜欢,这种判断是建立在直接看这张画上的。一个房子在盖之前,用图纸或者模型给一个没受过建筑空间训练的人,来帮助他做判断是很难的,提供的并不是真正的房子,即使是照片也很容易被误读。


模型用来做沟通是可能的,它首先是建筑师自己用来做研究的工具,是设计的手段,而不是一个表达的手段。对普通大众来说最好的方式是走到建筑里去感受, 所以开发商的样板房是有道理的,这是最好的办法。



作为设计研究工具的模型
模型照片 ©董素宏


没有甲方,等待被建成的研究模型

模型照片 ©董素宏


03

一旦进入怎么盖房子的状态,构造是很有意思的


青年建筑:您曾在麻省理工大学任建筑系主任,现在也是同济大学的教授,请问在您多年的教育经验中,对于国内目前的建筑学教育是否有什么新的体会?


张老师:我很久没好好教书了,还没有什么新的体会(笑)。但同时也觉得可能中国建筑教育的一个问题,当然美国也挺严重,就是和建筑实践脱离比较厉害。一个建筑学学生学了“画”建筑已经算不错了,有的是学了“说”建筑,可是对盖房子很陌生,这是一个很大的建筑学的缺陷。很多学生学了五年建筑,研究了五年,也没有去过一次工地,这很荒谬。学生学习期间是外行,没有最直接的对建筑的认识,大学毕业去设计单位画两年竞赛表现图,再读研究生看上两三年的理论书,这人可能十年八年下来也不知道盖房子怎么回事,可是他也是一位建筑师。


我们没什么好办法,近期非常建筑会带80个同济的学生去到我们的工地,但是这件事不应该这么难得。很多事情工地上一看就明白,钢筋是什么,怎么扎。我上学的时候稍微幸运一点,去过几次工地,但那时候还是参与的不够,也没觉得构造有意思。只是在书本上看构造图,是不会觉得这个事情有趣的,实际上你一旦进入想着怎么盖房子的这个状态,构造是很有意思的,我自己也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04

再耐心一点,建筑就是很有耐心的事情



青年建筑:非常建筑近几年的作品数量可能不算多,请问在您看来非常建筑在学术和市场之间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平衡状态?


张老师:我从来没想过平衡,不需要平衡,这是两回事。我们显然不会像大型设计院一样,可是也是有很多有意思的机会在忙。我们现在有十三个工地,接下来会有很多建筑出来,再耐心一点,建筑就是很耐心的事情。房子不是想盖就盖,项目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我们都需要耐心。教学我现在教的特别少,主要看自己的状态,也是时间上的平衡问题,现在还是想专心做设计。


一组从91年设计到19年被建成,经历28年的模型
 模型照片 ©董素宏




05

对自己真诚,不要吝惜你的努力


青年建筑:中国快速发展的同时,青年建筑师们也承受了发展带来的压力,如何坚守设计的梦想,对于年轻人,您有什么寄语或者建议吗?


张老师:我是倚老卖老了(笑),这可能说起来很酸但就是这么回事,成一个事首先你自己得先信,然后去试。我们的事情都是我觉得该做、有意思我就去试,一次不成就两次三次,可能有的试着试着就成了,有的当然还是不成,这也没什么。


所以对我来说,太聪明的人不适合做建筑。他会很快判断这个和市场规律符不符合,没有市场就不做了,那就不用谈建筑梦了。那些传奇的房子,是因为有人真的想做,觉得建出来对人或者城市有好处,或者是推动了建筑学往前发展,他就去做了。所以也得敢想,对自己真诚,不能太吝惜,努力十次不成你可以说你尽力了, 如果你试了两次不成人家试了三次成了,那就比较难受。要么不想做就不做,这也是好的,一直处于中间状态是比较难受的。


垂直玻璃宅 · FCJZ

探讨建筑垂直相度上的透明性,墙体是封闭的,楼板和屋顶是透明的,将居者静于其间



【青年建筑专访】

采访:饭困  那小海

编辑:饭困


· END · 

本文由【青年建筑】原创编辑

转载请文末留言


30万建筑师正在关注:

资讯|专访|游学|招聘|课程


项目投稿邮箱:

33539185@qq.com

合作请后台输入“合作”

编辑:Alex魏,Archlady,雪亮,饭困,梁仟,leon,十七,jason



青建专访:

【青建专访】Heatherwick

【青建专访】Snøhetta & 2Portzamparc

【青建专访】虹夕诺雅御用设计师设计师东利惠

【青建专访】大乐之野杨默涵

【青建专访】archimorphic涂洛雅

【青建专访】 HASSELL董事 何显理

【青建专访】Aedas全球设计董事韦业启

【青建专访】时境设计创始人卜骁骏【青建专访】建筑师元秀万【青建专访】香港著名建筑师严迅奇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