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友汤志华、肖建生参加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汤志华教授(右一)正在参会
汤志华是我校1996届历史教育专业校友。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获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人物、广西“十百千”第二层次人才,广西八桂学者等荣誉。
肖建生是我校1991届政教专业校友。现为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江西省“农远培训优秀学员”、吉安市“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遂川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教学能手”等荣誉,吉安市、遂川县电视台和《今日遂川》等媒体也曾多次宣传他的感人事迹。
在座谈会结束后,汤志华教授特地撰文,详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深刻感受。全文如下:
党的坚强领导是打赢高校思政课攻坚战的
最大底气
汤志华
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有幸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受到了总书记的握手接见,亲身体会和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的动人场面,真是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激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的讲话既高屋建瓴,又接地气,理论联系实际,以生动有趣的案例讲述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既有问题导向,又体现出厚重情怀。通过学习,我有几点深刻的感受:
一、高度重视
座谈会的会议规格之高前所未有。这次座谈会是由总书记亲自主持。总书记一开场就说,我们党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八大以来,我围绕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有过多次讲话。但以党中央的方式专门召开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的第一次。同时,召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起参加的座谈会也是第一次。总书记会上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我感觉到这是今后思政课建设的一个重大思想。打好思政课的攻坚战,必须树立整体建设、统筹推进的理念。会后总书记与参会的近200名代表一一握手,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也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我们思政课教师这支队伍的高度重视和关怀。
二、深厚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在座谈会上,总书记特别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在于,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可见,总书记是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历史高度、着眼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长远发展角度,强调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充分体现出了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深厚情怀。
三、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今后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围绕着如何办好思政课,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而让我们打赢思政课质量攻坚战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一是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提出了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的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对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八个坚持要求。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这六点要求和八个坚持,扎实做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教学改革。
二是强调党委领导。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党的坚强领导,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就是我们打赢思政课攻坚战的最坚强底气和自信。
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结合我校双一流建设实施的“领雁”“独秀”“育才”“叠彩”四大人才工程和广西高校思政杰出人才工程,做好人才的引培留用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从互联网时代和微时代学习的特点出发,顺应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要求,以及信息化时代带来的网络学习和移动终端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解决好教与学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统一、“课内”与“课外”的统一问题,大力推进“课堂专题教学+课外自主研修+网络自主学习+多元教学评价”的四位一体教学改革,打好思政课教学质量攻坚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头脑,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参会期间, 肖建生校友有幸与习总书记握手,习总书记嘱咐他要保重身体!
肖建生,1991年毕业于吉安师专政教系,现为遂川县思源实验学校教师。肖建生老师1997年因车祸致左腿高位截肢,但身残志坚的他,潜心教学,关爱学生,孜孜不倦,不断追求卓越,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江西省“农远培训优秀学员”,吉安市“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遂川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教学能手”等荣誉,市、县电视台和《今日遂川》等媒体也曾多次宣传他的感人事迹。
肖建生老师先进事迹报道
肖建生老师永远记得大学毕业前夕,系里组织他们观看青春励志片《青春无悔》,看得他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当时就对同学们说:“我一定要到山区去!去改变那里的教育现状,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毕业后,身为银行系统老干部的父亲,要把他安排到银行工作,可是他毅然谢绝了父亲的好意和安排。风华正茂的他,选择了山区,选择了农村,并且选择了离家百里、当时条件特差的巾石中学——“巾石中学苦不苦,一所学堂做两股”就是真实写照。这是所一省两市三县交界的边远山区中学,面积小,不仅没有围墙,校园居然还被一条村民通道一分为二。学校缺少师生宿舍,肖老师被安排在附近村民家中住了3年;学生白天上课是教室,晚上把课桌拼起来就是寝室,早上卷起被席,挂到两边墙上,就开始上课。当时省农业厅的领导来视察,看到这独特的风景线,惊叹道:“这里的学生、老师真是太辛苦!能够在这里坚守真是不容易啊!”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肖建生老师没有被吓倒,也没有退却,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扎根山区的信心。那时的他激情飞扬,以校为家,谦虚好学又积极进取,很快就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并评为县“优秀班主任”。
正当他意气风发,努力为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青春年华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肖老师左腿高位截肢。看着空空如也的裤腿,他感觉自己坠入了人生的深渊,所有的理想、憧憬都瞬间变得遥不可及,他悲愤过,迷茫过,挣扎过。在得知他车祸后,成群的学生,有在读的,有已经毕业了的,还有众多的家长,都蜂涌来医院看望他。在人生最灰暗、最惨淡的日子里,是他们的安慰和鼓励令他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由于残肢太短,安装假肢后走路十分吃力,而且稍不留心就会摔跤,常被摔得头破血流、满身尘土;残肢与假肢结合处也常常被磨得血肉模糊;最遭糕的还是截肢综合症——抽筋,一发作起来那可是痛得昏天黑地,彻夜难眠……但坚强的肖建生老师最终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这一切,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奋斗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常年把关毕业班教学,从没因伤痛旷过一节课,迟过一次到,请过一天假!
教学上,肖老师精益求精。他熟读各种版本的教材,通过各种媒体及时跟踪时政热点问题并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在课堂上采用开放式教学:从爱国主义诗歌朗诵比赛到人生价值演讲,从热点辩论会到经济小调查,从模拟法庭到低碳环保,思品课成了促进学生成长的心灵鸡汤,他也因此多次荣获学生评选的“最受欢迎老师”称号。他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加以提炼和升华,写出多篇论文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并获市、县级奖励;他辅导学生多篇小论文获省、县一等奖;他所创作的教学课件和中考模拟试卷多次获市、县一等奖;他参与了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生用《思想品德练习册》和《创新能力学习》、《魔方号训练》、《边讲边练》等教辅丛书的编写;他参与的省级课题《思想品德活动式教学及其有效性研究》已结题并取得学术成果;他还多次承担片级、县级教研双送活动和全县期末考试命题任务。肖建生老师就这样孜孜不倦地在实践中创新,又在创新中前行,不断夯实他的教师梦。
1999年,县教体局为了照顾他,把他调到离家近点的雩田三中。雩田三中的生源区域有很大一片是雩田镇所辖的边远山区,经济比较落后,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这些家长的心声与梦想,但由于生活所迫,或者为了给子女创造更好的条件,不少家长又不得不舍下子女,远走他乡打工赚钱,这就造就了独特的人群——留守学生。据学校统计,父母单方外出务工的人数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27%,父母双方全外出务工的占全校总人数的11%。
为了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弥补留守学生情感上的缺失,肖建生老师特别关注留守学生。他总是利用各种途径与留守生深入交流与沟通,并且每隔一定时间,安排他们与家长通电话,加强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汇报;当有留守生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极尽全力去帮助他们,比如带他们去看病、买衣服、买学习用品等;当有留守生生日时,肖老师总会及时地送上真诚地祝福;……肖老师以爱心和真诚为留守学生建立起一个“心灵家园”,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远在天边、亲情近在身边”。肖老师也会及时征求家长们各方面的意见,家长们也都把肖老师当成自己的亲人,把他们子弟的零用钱全部交给肖老师代为保管,并为他们的子弟安排使用。2010年毕业的留守生刘某,常常深更半夜趁爷爷奶奶熟睡后跑到网吧上网,成绩下滑很大,肖老师除了苦口婆心地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督促他按时完成各门学习任务,家长感激不尽。桃李不言,润物无声,看到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肖老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每年都有一些学生的家长打工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学校看望肖老师;春节期间,都争着请肖老师到他们家去做客,也着实让肖老师感动。
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让肖建生老师深深懂得:一个老师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心里,除了教学质量,还要有爱!他常常告诫自己,教育者的职责不是让学生在老师面前低头,而是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他总是有针对性的找一些学生单独进行交流;每次考试完后,他会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在试卷上给予中肯的留言;对有过错误行为的学生,他总是以细心和耐心唤起他们对过错的内疚和改正;对学困生从不打击、挖苦和讽刺,而是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对有困难的学生,他总是极自己所力、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2005年,康爱华同学因家庭贫困缺少中考报考等费用而准备辍学,肖建生老师默默地支助了他中考的一切费用,使他得以顺利完成学业。2006年中考前,品学兼优的刘丽红同学被医院诊断出身患癌症晚期,生命之花尚未绽放便将凋零!肖建生老师带领学生前往看望,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感受到师生之情、同学之谊,当场哽咽着对肖老师说:“老师,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的学生!” 2011年的一个星期六,刘勇同学在雩田商场购物时与老板发生冲突,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老师,于是一个电话打到肖建生老师家里,他立即从县城赶到雩田,经过与老板协商,妥善处理了纠纷。2008年正读初三的刘梅花因父母感情不和闹离婚,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甚至有离家出走的打算。肖老师多次家访,分别与她父母谈心,老师的善心与爱心感动了家长,缓和了他们的关系,稳定了学生的情绪,使她顺利升入重点高中。诸如此类的事情在肖老师身上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他早已习以为常。
肖建生老师曾在02届学生十年聚会后的博文中这样写道:“安得桃李遍天下,一路芬芳自成蹊!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吾虽皓首穷经,平凡普通,老死山野乡村,诚不悔矣!”春风桃李一杯酒,教坛风雨二十年。当初,因了心中那份信念、那份挚爱,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做培花育人的园丁。没有感人肺腑,没有可歌可泣,没有惊天动地,却在平凡之中坚守着自己的梦想,铸就了家长的梦想,放飞了学生的梦想。悠悠岁月弹指间,时光荏苒,岁月无声,一路走来,黑发渐被笔灰染,身边弟子也三千,变了的是容颜,不变的仍是那份执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置身花丛,眼波流转,拈花微笑,那一纵即逝却打湿眼眸的纷纷感念,那历久弥新终不能忘的的阙阙故事……渐在他心底沉积成一份最隽永、最凝重、最唯美的画卷。他就象是台湾作家方素珍笔下的“花婆婆”,一路走啊,一路撒下花香点点……馨香四溢,芬芳满怀。
为两位优秀校友点赞!
往期精彩回顾
JGSU
综合整理自校友办、遂川新闻网等
责任编辑:郭伟清
总编辑:李裕福
井冈山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
为两位优秀校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