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节目中,你最期待哪个古镇?
《记住乡愁》第四季
3月5日——3月9日节目单
你最期待哪个古镇?
3月5日
周一
第43集 宗艾镇 吃亏是福
吃亏就像布袋子,吃的亏越多,这个布袋越大,心胸也越来越宽广,装的东西也多,人脉也好,认的朋友也多,做事也都顺利,心情也会快乐。
——山西·宗艾镇
宗艾镇,位于山西东部寿阳县北。生活在古镇里的人们深谙吃亏是福的道理,并把这份追求融化在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灾荒之年,从卖烧饼、赊账到最后免费送烧饼,掌柜赵善俊“将亏吃到底”,最终得到灾民相助,使小镇逃过一场流寇的洗劫。
茶商荣本华卖茶,每次都会另抓一小撮添上,以此抵押包装带来的少许压损成沫。这个做法在古镇传承至今,“抓一撮”业已成为当地买卖人的传统与招牌。
老人王森玉积极传播古镇影像、自筹资金建起乡村文化室。在他看来:“吃亏就像布袋子,吃亏越多,布袋越大,心胸越来越宽广”。
一代代宗艾人,用温情与良善温暖着彼此,豁达且智慧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
3月6日
周二
第44集 和平镇 自立自强
靠己粮仓满,靠天空米缸。
——福建·和平镇
和平镇地处闽西北腹地、武夷山南麓。
公元951年,黄峭在其八十岁寿辰之际,将18个儿子悉数遣散,让其独闯天涯。他认为,安逸的生活会使子孙养尊处优、不思进取,要想激励子孙上进,非使其自立不可。黄峭遣子的故事在古镇中世代流传,不仅给家族后人留下了自强自立的精神,也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和平人……
难以承受数百万的修复费用,木匠赖华军和工友们,边干边学,用五年的坚韧付出,完成了镇上几十栋老房子的修复工作。
为了留住家乡的一缕茶香,原本是养殖户的罗兴华,用近十年的摸索,种出高品质的碎铜茶。
千年的时光缓缓走过,和平人始终坚信,只有自强才能赢得尊重,改变命运。
3月7日
周三
第45集 涠洲镇 同船合条命
轻霜打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广西·涠洲镇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海市北部湾海域中部,自古盛产珍珠。相传明万历年间,采珠人符海生用性命助同伴采得夜明珠,挽救了全岛百姓,也让 “同船合条命”的规矩在岛上流传下来。
清朝末年,来岛上定居的客家人,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从原来的山耕农户,变成靠海为生的渔民。传承了上百年的“交扁担”,是乡民们互帮互助的仁义;耗时三十多年修成的避风港口,彰显着陈光权为乡亲们造福,为渔民们保命的信念。
时代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但涠洲岛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却会永远长存,在沧海桑田中,留下温暖印记。
3月8日
周四
第46集 马牧池镇 仁义敦厚
家家有红嫂,村村有烈士。
——山东·马牧池镇
马牧池位于山东临沂市北部。历史上,这里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家家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成为抗战时期最坚固的敌后堡垒和根据地。人民的军队,舍出性命保护百姓。将一切看在眼里的马牧池人,也用行动支持着自己的部队。
张淑贞让八路军的孩子喝奶、吃细粮,自己的一个儿子却因为照顾不周不幸夭折;战士生命垂危,来不及烧水的哑女明德英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伤员;孟良崮战役, 32位沂蒙红嫂扛着门板蹚入河中,为部队搭起了一座“人桥”,河水冰凉,有的人因此终身没有生育……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马牧池人依然保留着淳朴坚毅的性格,在新时代里稳步向前。
3月9日
周五
第47集 贡川镇 心底无私天地宽
没有私欲,所以无所畏惧。
——福建·贡川镇
贡川镇位于福建省中部,小镇越千年,地富人贤。
明末清初,杨宫与严季平联合商户成立“笋帮商会”,公正无私地制定竹笋收购和经销制度,让利于民,使得贡川竹笋名扬海内外。
1937年,陈广选带领贡川笋商笋农将三十万斤笋干用绳索串起来,投入闽江入海口,用“闽笋填海”来阻止日舰。无私无畏的家国情怀滋养着这方水土,也融入了贡川人的日常生活。
上世纪六十年代,古镇居民自带干粮、肩扛手挑,用血肉之躯建成电灌站,给古镇带来光明和希望。
为修缮古镇城墙,小镇居民自发组织寻找古城砖,十几年的时间里,陆续找到数万块古砖。
古往今来,小镇百姓舍小我私利,成全大我,也成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编辑 | 樊东媛
《记住乡愁》与您温情相约
倾听古镇的传奇故事;
见证乡情民愿的文化根基;
感受那份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精彩回顾